• 沒有找到結果。

教育部於民國 87 年 9 月 30 日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確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為國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隨後增加「生涯發展」

議題,藉由生涯發展教育融入學習領域實施,期使學生能達到自我覺察、生涯覺 察及生涯規劃之目標。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為落實「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 綱要」暨「技藝教育改革方案」之實施,輔導各國中落實「生涯發展教育」課程,

以協助學生多元、適性發展,特於民國 91 年 5 月訂定「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動 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實施計畫」,明確訂出臺北市各國中於 91 學年度先從國 一階段實施「生涯發展教育」課程,並自 92 學年度起國一至國三階段全面實施

「生涯發展教育」課程;而「技藝教育學程」,自 91 學年度起選擇民生國中等 17 校試辦,並於 93 學年度起臺北市各校全面實施。自此,臺北市各國中生涯發 展教育,在教育局大力宣導及推動下正式展開。

國中階段之青少年正是個人生涯發展的關鍵期,對其未來的發展與適應有深 遠的影響。從本章文獻得知,生涯發展理論學者認為「青少年正處於人生成長與 探索的階段,此一時期對生涯課題的覺察與接觸是奠定其興趣與能力發展的基 礎,而對自我興趣與工作環境的試探,更是日後能力發展與生涯定向的關鍵。」

例如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採生涯發展任務的觀點,個體在成長期會發展自我概 念;在探索期會進行自我探討、角色試探與職業探索。而國中生涯發展教育的實 施,可以提升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覺察、增進個人對工作世界的認識、培養正確的 工作態度與價值觀、提供男女學生均等的職業探索機會。而 Roe 的需求理論認為 父母對待子女的教養方式將影響子女成年後的職業選擇,強調早年經驗所發展的 適應模式會影響其後生涯抉擇。另外,Holland 的類型論認為職業之選擇行為是 人格特質的延伸,人格特質受到遺傳及環境的交互影響,人們係在其工作選擇和 經驗中表達自己、個人興趣和價值。透過 Holland 的理論,將典型人格特質與職

作為未來職業取向之參考。最後,Ginzberg 的生涯發展論認為個體成長是一種發 展性的歷程,在青少年試驗時期,逐漸認識工作的要求,體認到興趣、能力及工 作價值,進而轉換成將來職業選擇的決定。國中學生明顯處於 Ginzberg 的生涯發 展論的試驗期中,對於自身興趣、能力、及價值觀等特質有強烈探索的意願,開 始對職業世界產生好奇,並嘗試各種與職業有關的活動,並會衡量並表現自己的 能力,以瞭解職業與個人特質之間的適配性,最後將統整所有有關職業選擇的資 料,正確地瞭解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因此,國中時期可說是影響個人生涯發展最 關鍵的時期,而協助青少年自我探索、發揮個人潛能,及早建立個人對生涯的認 知,進而培養生涯規劃的能力,正是現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重要工作。

將生涯發展概念納入現有的學校課程中,被認為是協助個人生涯發展的最可 行辦法。因此,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特別將生涯發展列為重大議題,期能將 生涯發展的概念融入教導及學習活動中,促使學生注重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生 涯規劃,其目標為:(1)了解自己,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

(2)認識工作世界,並學習如何增進生涯發展基本能力;(3)認識工作世界所需一般 知能,培養獨立思考及自我反省,以擴展生涯發展信心;(4)了解教育、社會及工 作間的關係,學習各種開展生涯的方法與途徑及(5)運用社會資源與個人潛能,培 養組織、規劃生涯發展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環境的變遷。此外,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 11 月所提出之「技藝教育改革方案」也提到「國中階段應重視生涯發展教育,

落實生涯試探功能」,其理念是國中階段應該要全面實施生涯發展教育課程,使 學生充分瞭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性向及專長,培養學生認識工作世界並建立正 確價值觀,進而學得生涯規劃與發展的基本能力。另為了提供對技藝學習有興趣 的學生選讀,技藝教育改革方案也規劃「技藝教育學程」,針對職業性向明確、

對技藝學習有興趣等類型的學生,於國中三年級(第九年級),以選修學程方式 辦理技藝教育學程,以達到生涯試探的功能。由此可知,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 的實施,就是希望能增進學生對自我的探索,了解自己的興趣並認識工作世界,

並提升生涯覺察能力與生涯試探的功能,進而發展出適合自己的生涯規劃,作出 正確的生涯選擇。

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生涯發展教育之實施,臺北市教育局特別成立國民中學生 涯發展教育推動委員會,審核各國中實施計畫內容及決定補助學校與費用額度。

並在生涯發展教育推動委員會下設立推動工作小組,包含行政規劃組、課程教材 組、師資推廣組及訪視輔導組,並由雙園國中擔任總召集學校,協助臺北市各國 中生涯發展教育之推展,以提升臺北市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辦理成效。同時辦 理教師生涯發展教育相關教師研習、教學觀摩等活動,協助各校教師生涯發展教 育課程規劃與設計;成立臺北市國民中學生涯發展教育課程研發小組,結合專家 學者及各校教師,透過研習、對話與實作,共同研發生涯發展教育教材,提供各 國中教師作為生涯發展教育教學參考使用;由臺北市技藝教育資源中心統籌規劃 高職區域合作中心學校與鄰近各國中辦理合作事宜,以協助各國中推展生涯發展 教育。臺北市目前共有 72 所公立國中(含完全中學國中部),其實施生涯發展 教育是以學校本位、全面實施、彈性多元等原則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實施方式可 以歸納出三種策略:(1)融合方式:以學習領域教學為主,在領域教學活動設計時,

一併考量生涯發展議題分段能力指標內容之規劃。(2)依附方式:透過朝會、社團、

班會等進行生涯發展教育專題研討或問題討論。(3)獨立方式:根據學校特色及資 源,針對生涯發展議題設計相關主題活動,例如生涯博覽會、職業輔導營等。因 此,在教育局的帶動下,各校全力推動生涯發展教育,透過多元的生涯發展教育 課程活動,幫助學生對其生涯發展有正確的起步。

在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及各國中努力下,生涯發展教育已經推動屆滿 5 年,但 學生對於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是否感到滿意?正是研究者想要探究的課題。因 此,本研究之目的就是要探討臺北市國中生對於生涯發展教育實施成果的滿意 度。所謂學習成果滿意度,是指學習者經由教育歷程所獲得的知識、能力或成就

獲得的學習成果能夠滿足其需求或符合其期望的程度。研究者經由學習滿意度面 向之相關文獻分析並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將以「自我覺察」、「生涯覺察」及「生 涯規劃」等三個面向,作為國中學生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之研究構 面,並依此作為後續實施問卷設計之依據。

另為探討影響學生學習成果滿意度之背景因素,研究者從影響學習滿意度之 背景因素進行分析,再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將「年級」及「學校 地區」背景因素不納入;「家長教育程度」已併入家庭社經地位指數計算;另外 為探討九年級學生參加技藝教育學程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之差異,擬 再加入「有無參加技藝教育學程」這一項背景因素。最後研究者將以「性別」、

「學業成績」、「有無參加技藝教育學程」、「學校規模」和「家庭社經地位」

等,作為後續實施問卷調查學生背景因素之自變項,來進行不同背景因素國中學 生對生涯發展教育學習成果滿意度差異之探討。

本研究之目的是要探討臺北市國中生對於生涯發展教育實施成果的滿意情 形,研究者經由本章文獻探討與分析,以作為後續設計研究架構、發展研究方法 與工具之基礎,進而實施調查研究,並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作出結論與建議,

以提供教育局及各校日後推動生涯發展教育的參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