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發現名分秩序原理的影響,甚且預測兩岸外交發展,在學術理論及 實務上,應該具有初步的研究貢獻,也是本文的研究價值之一。

本研究首先證實名分論認知越高,讓「中華臺北」名稱認知也 高,中華臺北就是兩岸名分爭奪、折衝下的產物,證實兩者的確有所 關連。部分可以補充國際理論上無法理解「中國臺北」、「中華臺 北」差異的疑問。西方國家無法理解兩岸對於名分的爭奪與在意程 度,其的確源自於東方名分理論。此外,名分論亦和務實外交正向相 關,務實外交源自於名分之爭,當臺灣被視為較弱的正統承襲,不得 不捨名求實,就是傾向務實外交,亦在本研究獲得證實。對於臺灣涉 外人員來說,教育訓練上應該深化東方名分論原理,讓其了解大陸外 交名分論思維,更能在國際交涉應變上,擬定最佳交涉策略。

秩序論方面,本研究首度證實東方式秩序論越高,大陸塑造臺灣 為地方政府認知也高。東方秩序論的上對下、中央對地方概念,並不 見容於西方主權平等概念。只要是主權國家,在國際事務交涉或參與 上,都是平等的,這也是西方國際社會無法理解東方國際秩序的原因 之一。本研究證實涉外人員的秩序論認知越高,使得大陸塑造臺灣為 地方政府認知也高。亦即,當涉外人員秩序論認知較強時,也會感受 大陸塑造臺灣為地方政府之道理,並了解大陸一直強調優先加入國際 組織之思維。深入了解大陸在外交事務上的秩序要求,如何突破其秩 序堅持,避免使臺灣被塑造成地方政府,值得後續研究深論之。

除東方名分秩序論對於中華臺北名稱、務實外交、大陸塑造臺灣 為地方政府認知影響外,本研究亦證實涉外人員的中華臺北、務實外 交認知越高,臺灣加入國際組織機會認知也高。亦即涉外人員對於中 華臺北認知越高,對於務實外交政策支持越高,其認為加入國際組織 的認知就越高。對於涉外人員管理與支援上,強化其中華臺北認知,

或是強化對務實外交的支持,都可以提高涉外人員對於加入國際組織 的信心。而避免臺灣被塑造為地方政府層級,則可以強化涉外人員執 行參與國際組織的信心。

本研究另一貢獻,即是建立初步名分秩序量表,以測量臺灣涉外 人員名分秩序認知和其他態度認知間的關係。其次,本研究利用高等 統計技術確認量表信效度,以確保研究測量上符合量化研究標準。最 後,以高等統計計算研究變數間的關係,並提出初步政策建議。名分 秩序實證研究仍屬初步階段,需要更多研究、時間加以進一步確認,

並對兩岸外交提出新的實證詮釋。而研究限制上,東方型名分秩序論 適用於大陸國際交涉與外交事務上,但因篇幅、研究時間的限制,本 研究主要以兩岸論述為主,無法兼論所有大陸外交交涉個案,希冀後 續研究可以提供更寬廣的研究範圍。此外,本研究屬於「名分秩序 論」實證研究的初步探討,必然仍有許多在研究設計上需要改善之 處。其改善、提升,均有待後續研究上不斷累積成果、強化研究內 涵、提升理論解釋與預測之效度,最後成為一具邏輯推演性,且也具 經驗可證性的東方型學術理論。

(收件:2013 年 3 月 16 日,修正:2014 年 1 月 16 日,採用:2014 年 1 月 22 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