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校長課程領導的理論探討

在文檔中 壹、課程領導的意義 (頁 63-83)

學校的課程領導責任雖然並非完全仰賴校長一人,但是在實際 上,因為校長在肩負教育革新措施及最新訊息機會上,都是站在推動 的最前線,亦有著領航員之舉足輕重之地位,而校長亦扮演著「關鍵 的推動者」之角色(高新建,2002)。本節就校長課程領導之重要性、

內涵與角色任務予以探討。

壹、校長課程領導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在教育鬆綁中的具體建議(行政院,

1996),認為校長應定位為首席教師兼行政主管,應重視教學領導。

近年來學校層級的課程發展為課程改革之中心,而校長身為學校之領 導者,就其在學校發展中之樞紐地位而言,校長是影響學校課程改革 與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校長之課程領導角色亦顯得重要有其意義

(葉興華,2004)。校長因應課程改革與需求,從定位「首席教師」

的教學領導行為,逐漸轉為課程領導的積極作為。Hord and Hall 曾總

鍵(單文經,2001)。足以彰顯校長課程領導之重要與意義。歸納出 校長在課程領導中之重要更可從 Aronsyein and DeBenedicts 所提出之 因素中(單文經,2001),看出校長在擔任課程領導的重要性:

一、能夠鼓勵與促進成員之間的溝通。

二、建立積極而開放的學校氣氛。

三、和教師同仁們共同合作,建立學校課程的願景。

四、以專業發展來帶動教師的成長。

五、以身作則作為教師同仁們在課程領導方面的典範。

葉興華(2001)指出校長課程領導角色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為:

一、學校層級的課程發展越來越受到重視

九年一貫課程要求學校必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並審慎規劃 總體課程計畫。因此,學校課程發展的良窳,將是影響學校教育 成敗的關鍵。

二、校長在學校行政中負有承上啟下的責任

校長比教師更有機會接觸新資訊,所以校長必須將新資訊與 教師分享,也應將教師執行上的問題與困難,反應給上級教育行 政機關作為決策的參考。

三、校長是影響學校課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校長最瞭解學校組織與成員的特性與特色,如能善用教師專 長發揮學校特色定能提升課程落實的程度。

Romberger(1988)提出五個原因說明為什麼小學校長應該領導 課程發展:

一、學校是最適宜的課程發單位:身為學校領導者,校長應該是課程 發展的領導。

二、校長是最接近教師的領導者,而且最瞭解他們的需要。

三、國小校長對課程的決定應該扮演守門員的角色:他是學校層級的 領導者,接受最多的新資訊,有能力決定是否將新觀念傳遞至校 園內,而且知道是否適合他的學校。

四、校長有能力作為催化劑:他可以鼓勵願意嘗試創新課程觀念的教 師。

五、校長為學校設定任務:校長的工作之ㄧ,就是設定優先順序帶領 學校成員完成課程發展任務。

Glatthorn(2000)亦指出校長作為課程領導者重要的理由:

一、高品質的課程是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之ㄧ,若無好的課 程內容,即使有再好的教學方法,也可能導致低劣品質的學習成 果。唯有校長是課程領導者,方能發展出高品質的課程。

二、只有在基層的學校現場中,才能進行有意義的變革。

三、校長在學校領導效能上具有關鍵地位,校長能採取主動積極的引 導風格,是有效課程實施的重要因素。

綜合上述,校長是課程領導的重要角色,高品質的課程是影響學 生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亦將影響整個教育品質。一所有效能的學 校,校長應積極發揮課程領導的角色功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達成 學校教育目標。

貳、校長課程領導的內涵

校長課程領導是對學校課程設計、發展、實施和評鑑所進行的一 種溝通協調和支援的專業性領導。校長的觀念與態度,會影響到學校 課程發展的方向(張家育,1999),「有什麼樣的校長,就有什麼樣的 課程領導」(李錫津,2000)。在課程設計上,校長必須要能分配時間,

能向教師說明課程發展委員之職責;在課程實踐上,校長要能扮演促 進者,讓教師能適應與建立信心;在成員發展階段,校長要能以身作 則,提供相關課程資料,分享課程實施之資源;提供教師回饋修改需 求;在教學計劃階段上,校長要與教師夥伴一起工作、訂定計劃、選 擇教學材料和設備,並建構評估檢核機制;而在課程評估上,建立適 用的評估機制,更是為了在計劃上給予最適切的協助;在目標上建立 明確可行的指標;在課程改進上廣納建議以擬定最有效的解決策略,

以真正落實課程領導依據目標、教材、方法、組織等,應用評估成效 來改進與調整課程(Gamer & Bradley, 1991)。基於此,校長的課程領 導意涵應包括(Gross, 1998):

一、校長課程領導要具有經驗,並能持續成長。

二、課程領導的焦點在學生和家庭身上。

三、課程發展是有意的實驗,而非草率的實施。

四、校長應高度參與發展與執行,而非給予教師壓力。

五、相信教師是有能力,但非輕信。

六、校長課程領導是有力的支持,而非專橫的決定。

七、校長課程領導是幕後的,以不打擾教師的方式進行。

八、校長對成員以尊重非正式的方式進行。

九、校長對成員有所要求,且訴求能獲得理解認同。

十、校長課程領導作為要帶領成員有高度企圖心,而不是為個人。

歐用生(1999)依據 Henderson and Hawthorne(1995, 2000)與 Henderson and Kesson(1995)的觀點規內出轉型課程領導的內涵如 下:

一、澄清學校的課程哲學。

二、設計學校的課程方案。

三、實施轉型的教學。

四、學校組織與文化的再造。

五、社區的關係與發展。

歐用生(1999,2000)另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來探討校長課程領 導的內涵,敘述如下:

一、塑造學校願景:與成員合作形塑學校願景。

二、達成共識並明確統整各單位課程決定:推展學校本位課程,集合 教師、家長及社區人士參與課程決定,並整合校內外資源。

三、發展適合學校課程方案:經由討論、計畫、試驗和評鑑過程,發 展適合學校的課程方案。

四、發揮學校自主:依據教育政策,參酌學生與社區需求,創造學校 課程特色。

五、建立學校社區:爭取社區資源,讓學校與社區資源共享化。

六、發揮轉型的課程領導:以解放的規範來引導課程發展,以道德的 領導取代專家主導、管理取向的課程領導。

徐超聖(1999)從校長實施課程領導的策略提出校長應有的行為,

其內涵如下:

一、溝通推動新課程的相關理念:如教師的價值觀、學校本位課程發 展、課程統整等理念。

二、擬定相關辦法:如教科書選用、彈性課程教學等實施要點。

三、成立各種課程相關的委員會或小組:如成立課程發展委員會、各 學習領域課程小組、教科書遴選委員會等。

四、規劃九年一貫課程的相關宣導與研習活動:如成立宣導小組、印 製宣導資料、辦理九年一貫課程研習。

吳清山、林天佑(2001)指出校長課程領導的主要內涵可以歸納 為下列六方面:

一、設定課程目標與計畫。

二、管理與發展學校教育方案。

三、視察和輔導教學改進。

四、發展教師專業能力。

五、評量學生學習結果。

六、塑造課程發展文化。

林明地(2000)指出課程領導是校長對於學校行政工作的核心-

課程與教學進行領導,其主要內涵包括:

一、校長課程領導強調願景的塑造。

二、校長課程領導著重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

三、校長課程領導提供相關人員參與課程規劃的機會。

四、校長課程領導可以助長內部成員的課程領導。

五、校長課程領導希望保持持續性的課程對話,形成關懷的專業社區。

六、校長課程領導最終目的在確保學生的學習品質。

謝寶梅(引自陳樹叢,2002)認為校長課程領導的內涵包括:

一、確定教學目標。

二、調查需求和研究如何達到需求。

三、發展課程。

四、結合學校和社區以及教學內涵。

五、選擇教學資料和獲得資源。

六、將學校的課程和修正增添的課程介紹給新老師和全校教師。

七、提出設備充實的計畫。

八、估計教學需要的花費。

九、準備教學計畫。

十、印製學校的教學計畫分送相關單位。

黃旭鈞(2002)的研究認為校長在課程領導時所應考量的脈絡因 素包含環境趨勢、制度結構、學科性質、學校文化等要素。校長課程 領導的內涵如下:

一、課程願景、目標的建立。

二、學校、地方、國家課程的連結。

三、課程發展與管理。

四、成員專業發展。

五、學生學習改進。

六、課程專業文化塑造。

七、組織結構再造。

八、資源爭取與支持 九、社區參與的鼓勵。

十、課程與教學評鑑。

陳伯璋(2004)就校長課程領導的內涵分述如下:

一、行政與技術層面:

強調學校行政的涉入與支援,因此校長課程領導也較偏重影響課 程實施因素的管理。校長行政領導在於提供課程發展實施的有利條 件,例如爭取較多的校內外資源、經費、建立與社區良好的互動關係,

或是改善與家長的聯繫等等。運用管理技術方面,則運用行政溝通、

協調和參與決定等方式來促進教師成立學習型組織,化解教學分工的 爭議,或是說服教師及家長進行課程與教學的評鑑工作。

二、組織與制度層面:

校長課程領導皆需顧及組織和制度的內涵:健全學校「課程發展 委員會」及課程研究與發展單位的建立,成員的組成及分工合作的機 制,教師專業成長及進修辦法的訂定。

三、倫理層面:

傳統的校園倫理或工作倫禮太強調由上而下的威權管制,從「校 長-教師-學生」,階層性的服從關係,充分表現權力的支配。近年

傳統的校園倫理或工作倫禮太強調由上而下的威權管制,從「校 長-教師-學生」,階層性的服從關係,充分表現權力的支配。近年

在文檔中 壹、課程領導的意義 (頁 63-8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