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第一樂章:4/4 拍,稍快板,G 小調,緩板至中庸的快板(Lento –Allegro moderato),

奏鳴曲式。

21

第一樂章重要的音樂動機與音樂素材 二、

(一) 半音動機(二度向上的動機)

第一樂章出現最頻繁的音樂素材,應該就是「半音的動機」了。從導奏開始,大 量的半音動機說明了其重要性。見【譜例三-1】

【譜例 三-1】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5

除了在導奏出現,整個發展部也充分利用半音的動機不斷發展,有時半音的動機 會被擴展成為大二度的音程。見【譜例3-2】

【譜例 三-2】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07-125

22

半音的動機不僅在第一樂章大量的出現,甚至在其他樂章中也可發現其蹤跡,因 此,半音的動機可說是貫穿了整首作品。

(二) 末日經動機

另外,「末日經」的四音音形也十分重要。它出現於呈示部及再現部。雖然出現的 次數並不像半音動機這樣頻繁,但因為「末日經」中的四音音形總是大量地出現在拉赫 曼尼諾夫的作品中,是拉赫曼尼諾十分喜愛的音樂素材,因此特地列出這個動機加以說 明。見【譜例三-3】

【譜例 三-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5-22

值得一提的是,再現部與呈示部並不相同。拉赫曼尼諾夫甚至以「末日經」動機 作一連串的模進,讓樂曲呈現了一種不斷變動般、近乎失控的情緒。見【譜例三-4】

【譜例 三-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86-204

23

(三) 特定的節奏動機

在呈示部的開頭,鋼琴以特定的節奏強勢的姿態奏出的節奏動機: 。見【譜 例3-5】

【譜例 三-5】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7-20

之後,這個節奏動機則時常出現在樂曲中。在樂曲進入第二主題前,以同音反覆 演奏此節奏動機,彷彿就像是在敲門一般,呈現一絲懸疑的氛圍。見【譜例三-6】

【譜例 三-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49-52

24

三、段落分析

(一)、序奏

首先,由大提琴以微弱的音量奏出半音的動機,並由鋼琴將此動機伸展開來。大 提琴拖曳的長音,就像是北國冰天雪地寂靜的地平線。調性為C 小調。由於充滿半音動 機,所以聽覺上有著不確定的感受。見【譜例三-7】

【譜例 三-7】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5

(二)、呈示部

接著,鋼琴以特定的節奏動機強而有力的打破了原本寂靜卻懸疑的氣氛,並且明 確的宣示了本樂章的調性(G 小調),這個節奏動機由二度構成,因此可說是由導奏中 半音的動機衍伸而成的。

大提琴則以較低的音量,充滿感情的唱出第一主題。大提琴的第一主題隱藏了「末 日經」的旋律動機。在呈示部中,大提琴屢次唱出惆悵又唱出感情的旋律,但每次當大 提琴的樂句結束時,鋼琴卻立即以強勢的節奏動機,打斷大提琴的旋律。所以整個第一 主題群的部分,鋼琴與大提琴呈現了極大的對比性。而鋼琴這個音樂素材,事實上也是 從序奏中的半音動機延伸而出, 只是小二度有時會改變成大二度。見【譜例 三-8】

25

【譜例 三-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7-20

在第一主題結束時,整個和聲停在五級。此時,大提琴演奏了"F#"這個音。由於是

"F#"為 G 小調的導音,以西方大小調音階的邏輯來推斷,導音應該只能解決到主音才合 乎常理,如果不想解決至G 音,則必須一直停留在導音上,但是拉赫曼尼諾夫特別讓導 音連結到屬音D 上,讓音樂充滿了異國風情。見【譜例三-9】

【譜例 三-9】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mm.33-35

接著,藉由大提琴「半音動機」不斷往上推擠,不斷改變低音的位置,讓音樂呈 現的情緒奔湧向前。見【譜例三-10】

26

【譜例 三-10】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36-39

直到推擠到頂點,也就是屬音 D 之後,才漸漸安靜下來。大提琴與鋼琴都先後以 屬音奏出,並準備進入第二主題。三個相同的音反覆這樣的動機,配上第一主題鋼琴曾 出現的節奏動機,聽起來就像是類似「敲門」一般的聲響;再加上停在屬音上,因此整 體的音量雖然持續漸弱,卻呈現了懸疑的氛圍。【譜三-11】

【譜例 三-11】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45-48

27

接著,鋼琴娓娓奏出寧靜溫暖的第二主題,並由大提琴承接。第二主題單純而富 有情感的旋律線條,流露出濃濃的俄國風味。搭配切分音掛留的和聲作為伴奏,為寧靜 的氛圍中增添了音樂的流動感。見【譜三-12】。

【譜例 三-12】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mm.53-57

仔細分析構成第二主題的旋律音,由低至高,可排列出一個音列,依序為:"D, E, F#, G, A, Bb, C, D"。這些旋律音,可說是 D 大調與 D 小調不斷交替而形成的音列。它既 不完全是大調,也不完全是小調,反而就像是由「調式」構成的一段旋律一般,因此別 具風味。

(三)發展部

筆者將發展部依照調性以及音樂素材的轉換,分成了五個段落。每個段落都有不 同的特性,但大部分都是藉由簡短的「半音動機」發展而成。

發展部的第一段,其旋律傾向停留在屬音上;和聲則一直停在C 小調的五級上,呈 現較為緊張的感覺。另外,由二度向上的動機亦隨處可見。見【譜例三-13】

28

【譜例 三-1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94-102

發展部的第二段。大提琴與鋼琴依然充滿了半音的動機,搭配鋼琴十六分音符快速 的音群,充滿緊張的感覺。見【譜例三-14】

【譜例 三-1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07-109

接著鋼琴的快速音群由四連音改成三連音,大提琴與鋼琴奏出半音的動機。此外,

為了加強樂曲的緊湊度,將半音的動機作「減值」,讓音樂情緒顯得更緊湊。見【譜三 -15】及【譜三-16】

29

【譜例 三-15】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19-121

【譜例 三-16】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25-127

發展部的第三段,鋼琴奏出了兩種節奏與性格截然不同的半音動機,產生巨大的 對比性與戲劇性。見【譜三-17】

【譜例 三-17】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61-166

發展部的第四段落,則運用了核心音的手法。藉半音下行的動機不斷擴張。見【譜 三-18】

30

【譜例 三-18】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73-177

除此之外,鋼琴強勢的節奏動機又密集的出現,暗示著再現部的到來。見【譜三-19】

【譜例 三-19】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83-187

(四)再現部

發展部與再現部之間並無停頓,以最直接的方式進入再現部的第一主題。為了避 免重複性,增加樂曲的緊湊度與張力,再現部的第一主題篇幅短小,只是象徵性的曇花 一現後,就立刻以一連串「主題的模進」帶過,與呈示部的第一主題並不完全相同。見

【譜三-20】

【譜例 三-20】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186-191

31

至於再現部的第二主題,為了展現安定的感覺,除了調性與呈示部不同之外,其 音樂素材則與呈示部相同。

過度樂段的其中兩段就是發展部的第一段落與第二段落,充滿了半音的動機,讓 聽者又落入發展部緊張的氛圍中。如【譜例三-21】、【譜三-22】

【譜例 三-21】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mm.251-256

【譜例 三-22】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mm.263-266

(五)尾聲

從 280 小節開始,其和聲走勢變得十分規律,採五度循環,調性變得十分明確,

似乎要為結束做準備。如【譜例三-23】

32

【譜例 三-23】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277-280

最後大提琴以三連音演奏,並以撥弦來結束樂句,似乎欲與第二樂章作連結,而 鋼琴重擊三個相同的音。第一樂章的結尾之處,不僅鋼琴充滿了三連音,大提琴也用三 連音的節奏素材,並把這個音樂動機延續到第二樂章。如【譜例三-24】

【譜例 三-24】拉赫曼尼諾夫 G 小調大提琴奏鳴曲第一樂章。mm.290-294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