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模板工程之防災課題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0)

第四章 模板系統創新概念建構

4.1 模板工程之防災課題

為矛盾矩陣單一特性所建議之發明原則。

TRIZ的問題 (39工程參數)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的 問題

TRIZ的解答 (40發明原則)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的 建議

․單一與多重特性對 應之創新原則

․專家學者對於模板 工程安全防災之建議

圖 4.1 應用 TRIZ 改善模板工程安全防災趨勢流程圖

表 4.1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建議之文獻整理表

作者

內容 參數(EP)

林瑞祺 (2006) [57,58]

藉由設計多樓層之結構物說明支撐與再支撐之重要 性,應避免以原來支撐形式當作再支撐,而忽視樓版在 混凝土未達到極限載重支承力前與向上樓層進行後續 作業增加之支撐新載重可能產生樓版之下垂變形或破 裂(EP13)。

EP13

林楨中、陳 俊瑋、陳彥 翰(2005)

[13]

將模板支撐倒塌之災害以量化之方式,列舉出模板支撐 作業因子災害所發生倒塌的機率,研究之結果災害因子 依序為勞工人員之經驗、支撐之設計(14)、支撐架之組 裝(13)、支撐架材料(14)、模板之安全性(13)、地表承載 力、監造人員經驗、灌漿方法之安全性(35)。

EP13 (×2) EP14 (×2) EP35

彭瑞麟、顏

聰、郭清吉 (2002)

[56]

以檢討大岡山北嶺加壓站配水池、工程模板支撐的倒 塌,藉由案例將分成設計、施工、材料品質等三層面:

設計方面:在於國內模板支撐相關設計規範與分析方法 極為缺乏,導致支撐結構設計結果有問題。(EP14) 施工方面:在於工地經驗的施工方式有盲點,無法涵蓋 所有支撐組搭,也無施工圖及模板支撐轉用計畫。

材料品質:在於責任施工下:承包模板支撐單位的支撐 構材來源無法兼顧品質上的控制。

EP14

表 4.1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建議之文獻整理表(續)

顏聰等

(2001)

[59]

此研究針對大規模灌漿面積支撐施工安全之研究,研究 結論如下:

1. 現場作業人員模板支撐組立多憑藉經驗施作,較無 參考支撐結構圖與施工圖施工。

2. 業者認為模板支撐失敗原因多為作業疏失產生,其 原因大多為支撐系統之穩定性出問題(EP13)。

3. 支撐破壞載重隨層數增加而有衰減的趨勢(EP14)。

4. 模板支撐強度來源及性質不同,會對支撐強度產生 不同之影響(EP14)。

5. 起始變形量越大,模板支撐承載力就越低(EP13)。

6. 鋼管施工架與木支撐的聯合支撐系統,其系統整體 承載力隨木支撐長度增加而急遽下降(EP13)。

7. 木支撐之破壞載重皆隨支撐長度及傾斜角度增加 而明顯下降(EP13)。

EP13(×4) EP14(×2)

施一鳴

(2000)

[14]

透過案例整理與原因分析,提出災害原因包括未經適當 設計(14)、模板支撐長度超過規定、支撐材料損傷、水 平繫材設置不當(13)、混凝土輸送管震動等原因。並針 對模板倒塌防止技術策略,將支撐危害因素分成環境因 素、材料因素、技術因素與人為因素。共同之防止策略 為加強施工安全技術的研發、推動全面安全管理、建立 並落實構材之檢定制度,並於規劃設計時就預測與瞭解 所有可能之危害因子並預作因應(35)。

EP14 EP13 EP35

顏聰

(2000)

[55]

鋼管鷹架模板支撐倒塌之破壞模式可分為:

1. 外載重超過模板支撐系統的極限穩定載重(EP14)。

2. 鋼管鷹架上方之木支撐因傾斜而鬆脫倒塌(EP13)。

3. 混 凝 土 灌 漿 路 徑 選 用 不 當 , 導 致 系 統 倒 塌 失 敗 (EP13)。

4. 混凝土灌漿過程中,由於階段性非對稱載重引致系 統的倒塌失敗(EP13)。

5. 混凝土澆置過程中,因反力放大效應,造成支撐系 統部分區域先產生挫屈,最後引致整個系統倒塌失 敗(EP13)。

EP14 EP13 (×4)

汪偉杰

(1999)[2]

系統模板主要係由模板面板、背撐結構與連結件所構 成,在安全性方面,模板結構必須具有足夠之承載能力 與剛性(EP13),以保證在各種施工過程與載中下,模板 亦不倒塌與破壞(EP13)。且確保變形量在容許範圍內、

結構牢固穩定(EP13),並同時確保工人在工程施工中的 人身安全。

EP13(×3)

表 4.1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建議之文獻整理表(續)

林進益

(1998)

[12]

此研究依據民國 69 年至 75 年所發生模板倒塌事件中歸 納出在施工安全方面提出三大原因,包括

一、模板設計方面

1. 模 板 未 依 預 期 荷 重 做 結 構 計 算 與 配 置 設 計 (EP14)。

2. 模板組立時憑自身經驗而未依照施工圖施工。

3. 支柱底部處理不當而呈現鬆動而滑移(EP13) 。 4. 支柱未做適當的斜向支撐及水平繫條(EP13)。

5. 模板組立時釘著連結處理不當(EP13)。

二、混凝土澆置施工方面

1. 混凝土澆置順序不當而造成偏心載重(EP13)。

2. 混凝土澆置速率不當或衝擊太大(EP13)。

3. 模板受震動棒、機具或人員等外載重影響過 大,使支撐無法承受 EP(13)。

三、拆模作業方面

1. 混凝土未達強度即提早拆模。

2. 拆模順序不當。

3. 拆模後未加再撐加強,上層即加上各種載重開 始施工(EP13)。

EP14 EP13 (×7)

賴明茂、徐 敏(1992)

[18]

模板作業是鋼筋混凝土成敗的主要因素,工程災害常因 混凝土澆灌衝力及壓力過大(EP14),模板支撐或柱模圍 束材質不良,模板設計及組合欠佳(EP13)等因素,進而 發生事故。

EP14 EP13

ACI 347 [8]

決定樓版層數支撐以承載上部施工載重應考慮下列因 素:

1. 設計樓版或構材載重能力,包括活載重、隔間載重 及技師設計樓版其它載重,其中包括技師/建築師認 可施工載重,該數等值應標示在結構圖上(EP13)。

2. 混凝土和模板之靜載重(EP13)。

3. 施工活載重包括澆置混凝土工作人員和設備或儲 存材料(EP13)。

4. 混凝土規定之設計強度(EP14)。

5. 上下樓版間交鑄混凝土之週期。

6. 混凝土發展強度應足以承受來自上面樓層需要支 撐載重(EP13)。

7. 樓 版 或 構 材 之 跨 距 為 永 久 結 構 體 支 撐 之 間 距 (EP14)。

8. 模板系統之型類,模板組成之水平跨距,個別支撐 之載重(EP14)。

9. 選擇減少對下層樓版再支撐數量,再支撐尺寸與數 量,如間距與位置應小心選擇,以保證對負荷載重 之適合與需要(EP13)。

EP13(×5) EP14(×3)

EP 13 結構穩定性 66%

EP 14強度 29%

EP 35適應性 5%

EP 13 結構穩定性 EP 14強度 EP 35適應性

圖 4.2 模板工程安全防災建議工程參數比例圖

5 8

3 2

0 1 0 1 1 4

1 0 5

2 5

2 1 5

3

0 2 3 3 1 0 2 6 4

1 4

1 5

1 2 20

0 1 0 8

6 4

3 12

0 0 0 1

3 2 11

3

0 3 6

9

1 2 3

2

0 0

1 0

0 0 5

8

7

4 2

1 3

0 1

12

0 1

0 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EP 14 EP 13

圖 4.3 結構穩定性與強度對應發明原則次數統計圖

表 4.2 多重工程特性對應之發明原則應用實例與說明 發 明

原則 圖示 摘要

TW 469319 承載結構元件

一種承載結構,其中承載元件主要係由 一種熱塑性塑膠材料擠壓成型。此熱塑 性塑膠材料以可回收者佳,此熱塑性材 料中參有少量其它成分,以使承載元件 之彎曲彈性係數超過 4000Mpa。

IP 35

說明:

此結構應用 IP35 中改變物體之彈性原 則。

TWM295670 複合板體結構

一種複合板體結構,係由複合板件與塑 化材料面板緊密結合而成。藉由塑化材 料面板不透水、抗腐特性,有效提高複 合板體防水、防潮、抗腐性與增加板體 使用壽命。

IP 40

說明:

此結構應用 IP40 複合材料結構原則。

TW0439825 模板改良

一種模板改良,主要係將模板周邊挖設 有溝槽,經由一側與溝槽相同形狀之崁 接部,再由崁接部向另外兩側延伸至與 模板同等厚度之凸邊護條,形成嵌合一 體狀之強固保護框。

IP 03

說明:

此結構應用 IP03 局部特性中之以一個 物件由相同成份組成的結構轉變成由 不同成份組成的結構原則。

TW532412 建築模板 改良構造

此結構為在模板上設有凸肋且凸肋將 模板圍成有等量之面積,且在模板周圍 凸肋上開設有相對之通孔並設有有虛 孔,經由拉桿觸碰該虛孔可輕易將該虛 孔貫穿,使模板形成有空孔並穿設過該 通孔,藉此將可提高施工效率。

IP 10

說明:

此結構為應用 IP10 事先動作以事前完

成部分動作以減少時間原則,並且增加

接合方便性與強度。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54-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