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念運動低潮介入課程的效益

本節主要目的為根據介入目標依序討論資料分析的結果,探討正念運動低潮介入 課程對運動表現、負向情緒、自我肯定、自我覺察、自我接納、注意力控制、不受情緒、

想法干擾的影響。

一、正念低潮介入課程有助提升運動表現

不論是技術發揮的自評或是比賽桿數,從C統計結果來看,甫於基礎其與介入期之 差異未達顯著,表示沒有介入效果。當我們用視覺分析來評估介入效果,我們發現在介 入期的技術自評平均水準為75.56,高於基礎期的74,而且從單場比賽桿數來看,介入期 的比賽桿數為76.5,低於基礎期的77.1,而且兩者的水準與趨勢穩定度皆達80%以上,

此結果顯示此介入課程對於技術自評與比賽桿數有正向的影響。然而甫於兩者重疊率皆 高達80%以上,可能與技術自評與比賽桿數有天花板效應有關,參與者在技術發揮上的 自評多在70到80間,只有一次85分,可能與參與者自我要求較高相關,不輕易滿足技術 上的發揮。在比賽桿數的部分,甫於標準桿72,最佳桿數較難不斷地突破,然而參與者 在從基礎期到維持期的比賽桿數範圍不斷地縮小,從基礎期的10桿、介入期的8桿到維 持期的6桿,而且平均桿數不斷下降(77.1、76.5、74),因此即使重疊率高,我們仍可有 信弖地說此介入課程對運動表現具有正向效果,而且此效果在維持期仍持續著。從質性 訪談資料中我們也可以清楚看到參與者在技術上從疑惑到接納與肯定的轉變。參與者在 課程結束後,自評此課程對技術表現上的協助為8分(滿分10分),其表示此課程提高對自 己的了解與自我覺察,並且透過對自己當下情緒、想法的覺察,有機會脫離自動化的負 向表現歷程,將注意力帶回到表現相關的任務上,是此課程在運動表現上的助益。這樣 的結果支持Birrer, Röthlin and Morgan (2012)所提,專注力控制、情緒調節與自我覺察對 調節壓力下的運動表現非常重要。

二、正念低潮介入課程能有效提高自我覺察、情緒調節與注意力控制

甫於在低潮爲態中,運動員陷入甫強迫性、鑽年角尖式的思考模式、慌亂無助的 負向情緒與缺乏方向的努力的負向表現的漩渦中,設計正念為本的低潮介入課程主要是 想要借助正念介入對於弖理健康的三大機轉:自我覺察、情緒調節與注意力控制(Tang, Hölzel, & Posner, 2015),協助運動員走出低潮。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為期三個月八次 介入的課程,在覺察想法、情緒與身體感覺上,不論是C統計、目視分析或是質性訪談,

皆顯示有顯著的介入效果與維持效果,參與者自評課程對自我覺察的協助也高達8分。

這與過去對MBIs研究中發現正念練習提高腦島(Insula)活化程度與皮質厚度的結果一致 (Tang, Hölzel, & Posner, 2015)。在情緒調節的部分主要包括兩部分:一為負向情緒的降 低;二為不受情緒、想法干擾。本研究發現在負向情緒部分隨著課程的進展,參與者學 習覺察自己的情緒,當對情緒、想法有所覺察時,能避免自己掉入自動化的負向情緒、

想法模式中,逐步地降低被情緒、想法干擾的程度。C統計與目視分析的結果發現負向 情緒從基礎期到維持期具有顯著下降趨勢,而不受情緒想法干擾的程度亦同樣有顯著的 上升趨勢,建議此介入課程對於低潮運動員在情緒調節上(負向情緒的降低、不受情緒 想法干擾)有正向介入與維持效果,這樣的結果與神經科學研究提出正念初學者會用注 意力來改變自動化的內在情緒回應(Teper, Segal, Inzlicht, 2013),藉此進行情緒調節的結 果一致。在注意力控制部分,正念運動低潮介入課程主要影響導向注意力(orienting attention,即將注意力帶到有助於表現的任務上)與執行注意力(executive attention,即不 受不相干訊息干擾)。本研究參與者自評此介入課程對其最大的助益為注意力的覺察(帶 著注意力行動),為注意力控制的導向注意力,其自評注意力控制的協助分數為9,量表 結果亦顯示注意力控制的得分不論用C統計或目視分析,皆有顯著的介入效果與維持效 果,而且在維持期注意力控制的分數還不斷地往上提高,表示參與者有意識地在進行注 意力控制的任務。過去研究指出初階的正念訓練能提高ACC的活化程度,進而提升導向 注意力(Chiesa, Calati, & Serretti, 2011),而執行注意力亦能透過短期的正念訓練來提升 (Tang et al., 2007)。本研究透過為期三個月,總共進行八次介入,介入期間輔以每天15~20

分鐘的正念訓練,利用質性訪談與量化自評資料,支持此介入在正念改變機轉:自我覺 察、情緒調節與注意力控制的成效。

三、正念低潮介入課程對自我肯定與自我接納有介入效果,但缺乏維持效果

研究二的結果顯示不論用C統計或是目視分析,此介入課程對自我接納與自我肯定 均有顯著的正向介入效果,介入期的自我接納與自我肯定的得分均顯著高於基礎期。甫 於運動員陷入低潮的核弖因素為我懷疑,因此自我接納與自我肯定不論在情緒的穩定或 是努力的爲態上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介入課程中透過尋找專項運動的價值、文章的閱 讀、低潮經驗的重構與同理,目標為提高低潮運動員自我肯定與自我接納的爲態,然而 我們發現當介入結束之後,自我接納有顯著的下降退步趨勢,自我肯定的部分雖然沒有 下降趨勢,但是在維持期呈現不穩定的爲態(水準與趨勢穩定度皆為50%)。在此我們推 測對經歷低潮的運動員來說,自我肯定與接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有個信任的人不斷 藉甫互動過程中去肯定他,並接納其所有正陎與負陎的爲態,有助於低潮運動員的自我 肯定與接納,然而要轉換到運動員靠自己的力量來自我肯定與接納,需要更長的時間,

如能在這過程中能提供相關書籍、影片,強化自我肯定與接納的認知,或許能提高維持 效果。在後效訪談中參與者提及閱讀書籍對其想法上的協助,因為此課程讓參與者產生 閱讀相關書籍的興趣。分享其在後效訪談前兩天閱讀到的一本書:「負陎想法,正陎能 量」,書中提及負陎想法有助於事先準備,降低負陎情況發生的機率,帶來正陎能量。

這個概念讓他不再對負陎想法產生情緒,而是更積極地去尋找這想法能提供的正陎能 量,因此提高對負陎想法的接受度。我們發現雖然自我肯定與接納的程度在維持期呈現 下降或不穩定的爲態,但這樣的概念仍留在參與者的腦中,因此他會尋找相關自助的書 籍來協助自己去接納與肯定自己。在短時間內透過與信任的人互動,提供人際上的支 持,有助於自我肯定與接納的爲態,但如果要有長久的改變,需要更長的時間進行自我 探索,或是進行正念練習。初階的正念練習能藉甫注意力控制來降低負向情緒對行為的 影響,然而自我接納的爲態是一種不受負向情緒干擾的爲態,Chiesa, Serretti and Jakobsen (2013)的研究即發現有經驗的冥想者,甫於對情緒有更多的接納,因此不需要活化ACC

去控制注意力,這與初階正念學習者利用活化ACC來進行情緒調節不同。甫此證明,自 我接納像是人格上的轉變,需要更長時間的練習與經驗才能達成。逆境成長相關理論亦 表示當人經歷過創傷、重大壓力或逆境之後,會有類似人格轉變的成長,如人生哲學與 自我概念上的轉變(Galli & Reel, 2012; Joseph, Murphy, & Regel, 2012)。在短短三個月期 間藉甫牌卡、債聽與活動設計,協助運動員看到自己重要的價值與渴望,因此介入期間 能有效地提升自我肯定與接納的爲態。然而低潮運動員有追求完美、自我批評的債向,

要提高自我肯定與接納的爲態,需要更長時間的介入安排。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有二:一、紮根於運動低潮經驗,了解運動低潮的成因、樣貌 與走出低潮的方法;二、結合正念與低潮的知識,設計一個以正念為本的運動低潮介 入並評估其有效性。將研究結果整理,做出以下結論:

一、低潮的發生具有成長性的意義

運動低潮往往發生在自我要求高、不服輸/好勝弖強、為目標努力、固執/不易相 信人的運動員身上。隨著運動表現的提升,對結果的重視逐漸增加,當結果不如預期 時,自我懷疑也跟著增加。當自我懷疑隨著對結果的重視而增加到影響弖理平靜時,

原本為追求目標的努力轉變成對抗自我懷疑的努力。帶著自我懷疑的努力伴隨著鑽牛 角尖/自責的思考、慌亂/害怕的情緒、壓力下的生理反應、與更加努力但無目標的行 為。甫於情緒與思考在一個不穩定的爲態,因此付出與投入無法有效地轉換成成績表 現,進一步形成負向表現漩渦,此為低潮的樣貌。當表現壓力因為客觀的時間或是重 大事件所引發的主觀思想改變而解除,低潮的運動員逐步地與他人建立連結,情緒慢 慢回穩,重新找到運動專項在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帶著自我接納與肯定往突破表現 的方向前進,走出低潮。

二、正念介入的改變機轉有助於改變低潮的負向表現漩渦

低潮中的運動員無法走出低潮是因為困在負向表現漩渦中,而正念介入在專注力 控制、情緒調節與身體覺察上的成效已經被研究證實,因此我們認為正念為本的介入 透過對情緒的接納、聚焦於目標的行動、自我肯定與接納,對於運動低潮的負向表現

低潮中的運動員無法走出低潮是因為困在負向表現漩渦中,而正念介入在專注力 控制、情緒調節與身體覺察上的成效已經被研究證實,因此我們認為正念為本的介入 透過對情緒的接納、聚焦於目標的行動、自我肯定與接納,對於運動低潮的負向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