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歸浣女 3 ,蓮動下漁舟。

在文檔中 附件一 (頁 42-46)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4

注釋

1. 暝:暮色,夜色;○[名],[ming4];○[míng]。

2. 竹喧:竹林裏的喧鬧聲。

3. 浣女:洗衣女。

4.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 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這裏反用其意,說任憑春芳凋謝,

秋色仍然很美,王孫自可留在山中。歇:○[挈],[hit3];○[xiē]。

賞析重點

此詩描寫秋天傍晚雨後的山村風景,是一首五律。起句平淡自然,絕無雕飾,

只是點出季節、時間、環境:一片空山之中,剛下過一場雨,又正是傍晚秋涼的天 氣。簡明直白的十個字,與山中秋色同樣清新疏淡,卻令人直接呼吸到雨後清爽濕 潤而略帶涼意的空氣。

第二聯以概括的筆墨描繪山中夜景,很能見出作為詩人兼畫家的王維在構圖取 景方面的功力。「明月松間照」從天上寫,通過月和松的關係畫出這幅圖畫的背景:

山上松林間露出一輪皎潔的明月,深藍色的天空襯出剪影般的墨綠的松林。「清泉 石上流」從地下寫,泉水流過山溪中的白石,令人想見水的清澈,以及流過石縫間 激起的清響。這類寫景最難之處在於構圖,既要選取能表現山間秋暮最有特徵的景 物,又要準確地傳達作者心中清新暢快的感受,同時要使這些景物構成有機的聯繫,

一望便能想像出一幅畫面。這一聯的成功之處就在於用最簡單的構圖概括了山中秋

43 夜的主要特徵,並且在鮮明完整的畫面上突出了清朗爽淨的基調。因此成為王維的 名句,而且經常被後世的山水畫家用來題畫。

第三聯則是在第二聯勾出的背景上再作一些動態的、富有生趣的描寫。「竹喧 歸浣女」從岸上寫,與「清泉」句暗中相扣。這句就聽覺落筆,因聽到竹林裏傳來 的喧鬧聲,再點出一大群嘻嘻哈哈洗衣歸來的女子,是聞聲而見人。雖然只用五個 字,但竹林的深密,山村女子的活潑天真和無拘無束的性情,都烘托出來了。「歸」

字又與「晚來秋」相呼應,浣衣女子晚歸正是山村秋暝的特徵。「蓮動下漁舟」是 從水裏寫,就視覺落筆:只見清溪中的蓮花蓮葉搖動起來,原來是歸來的漁舟順流 而下,可見水中蓮荷的繁密。這兩句從句子結構和捕捉動態的方式來看,應是直接 受到北朝詩人庾信「竹動蟬爭散,蓮搖魚暫飛」(《詠畫屏風詩》其二十二)的啟 發。但王維更進一步融入了自己的心理活動,使句子的結構與一般人感知事物的自 然順序相切合:先聞竹喧,而後再聽出那是洗衣女的嘻笑聲;先見蓮動,而後才看 到漁舟從上流下來。這種按照心理感覺順序構句的方式,把先聽到的或看到的放在 句子開頭,然後把分辨清楚的景物放在句子的後部,可以不露痕跡地將詩人的審美 心態化入景物描寫之中,表達也更加曲折有致。由此也可看出從南北朝到盛唐律詩 構句方式發展之一斑。王維這兩句詩的好處還在於極富情趣,如果沒有這種熱鬧的 動景相映襯,前兩聯靜景描繪就過於冷清平淡。有了這一聯繪聲繪色的名句,全詩 便在豐富的色彩和聲響的交織中顯現出自然而多樣的動態美。

詩人把山間的秋夜寫得這樣優美,實際上反映了他對當時官場生活的厭倦和對 隱居生活的嚮往。所以最後一聯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隨意」即自 然而然地。「春芳」指春天的芳草。這兩句說任憑春天的芳草自然凋謝,秋色仍然 很美,王孫自可留在山中,不必歸去。這是反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遊兮不歸,

春草生兮萋萋」、「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等句的意思。典故的原意是 寫山裏的環境寂寞可怕,不能久留,要招那裏的隱士回家。所以說春草已經生得很 茂盛了,王孫為甚麼還不歸來?春天往往被看作表現歲月更替、思念遠人的最好季 節,現在詩人是見秋色而希望隱居,足見山中美景是令人多麼留戀。常見的典故經 詩人如此活用,便覺得格外新鮮。

明人胡應麟稱王維的詩是「清而秀」,這首詩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不僅完整地 表現了空山秋夜清秀明淨的意境,而且聲情並茂,生趣盎然,讀來猶如一首優美的 山村抒情小夜曲,體現了王維在詩歌、繪畫和音樂方面的深厚造詣。

44

附件十五

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

1

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

2

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

3

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4

,談笑間、檣櫓

5

灰飛煙滅。故國

6

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7

。人間如夢,一尊

8

還酹

9

江月。

注釋

1. 故壘:舊的營壘。一說指女王城。

2. 周郎:即周瑜,字公瑾,三國吳國大軍的大都督。

3. 小喬:喬玄的小女,嫁於周瑜。《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時橋公兩女,

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4. 羽 扇 綸 巾 : 羽 扇 , 用 白 羽 毛 製 成 的 扇 ; 綸 巾 , 用 絲 帶 製 成 的 頭 巾 。 綸:○[關],[gwaan1];○[guɑ̄ n]。

5. 檣 櫓 : 檣 , 船 的 桅 杆 ; 櫓 , 船 槳 。 此 處 借 為 戰 船 。 檣 櫓 : ○ [ 場 老 ] , [coeng4lou5];○[qiɑ́ nglǔ]。

6. 故國:代指赤壁故地。

7. 華髮:半白的頭髮。華通「花」。

8. 尊:通「樽」,借作酒。

9. 酹:以酒灑地而祭。○[賴],[laai6];○[lèi]。

賞析重點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 1079),任湖州知州的蘇軾,被彈劾以詩譏諷朝廷,

詔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史稱「烏臺詩案」。元豐三年(公元 1080)二月,蘇軾至黃 州,自此四年間謫居黃州,築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元豐五年(公元 1082)秋 冬間,蘇軾兩次遊黃州赤壁磯,分別寫下著名的《赤壁賦》及《念奴嬌 .赤壁懷 古》。《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懷古之詞,上片寫景,下片寫人,表現蘇軾對 三國歷史人物的懷念,抒發個人不遇之情。

45 上片作者主要即地寫景,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壯觀風景,意境雄大,感慨深 沈。起筆「大江東去」四字,筆力無窮,高唱入雲,從滾滾東流的大江着筆,展現 一個雄闊的意境空間,為下句「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作鋪墊。作者有意以江水 浩蕩東去,強調時間劇逝的自然規律,帶出千古以來的風流人物也如被江浪淘盡似 的一個個消失於歷史舞臺上,時間無情,物是人非,感歎悲壯淋漓。「故壘西邊,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兩句,直扣詞題「赤壁懷古」,說眼前的赤壁磯可能就是 赤壁大戰的堡壘戰場,「人道是」三字,口吻傳疑,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 蘇軾語云:「黃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傳云曹公敗處——所謂『赤壁』

者;或曰非也。」蘇軾《赤壁洞穴》亦云:「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 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赤壁賦》亦有「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一句傳 疑。雖然如此,這個似是而非的赤壁,已足以引發作者對大敗曹操軍隊的周瑜的懷 念,此呼應「千古風流人物」。短短數句,「千古」 、「三國」點明時間歷史,

「大江」、「故壘」交代地點,「風流人物」、「周郎」帶出歷史人物,而「東 去」、「西邊」塑造空間,時空交錯,今古情懷交集,進一步為下文作鋪墊。下文 作者具體描寫赤壁的風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乃寫赤壁 磯險峻的崖岸,波浪滔天拍岸的景觀,蘇軾《後赤壁賦》云「(赤壁)江流有聲,

斷岸千尺」,因千尺高崖,巨石嶙峋,如插天際,突兀而起,江上驚濤駭浪,直拍 兩岸,捲起千堆團團如雪的白浪,極為壯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八字,對偶 工整,上句仰望,下句俯視,「石」、「拍」及後的「雪」入聲配合,短促剛勁,

意象奇險,驚心動魄,極得江浪澎湃的神采。上片末二句「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 傑」乃總結而言,在這眼前江浪滔天、崖岸峭拔、壯觀如畫的大好江山舞臺上,曾 經湧現過多少位像曹操、劉備、諸葛亮、周瑜等豪傑人物,令人景仰。「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一作「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景象相當,各有佳處,而這八字的景 象實際象徵變幻無常、叱吒風雲的歷史場景,如赤壁大戰,可以想像懷之。

下片主要寫人詠懷,從上片「一時多少豪傑」句引出風流人物 ——周瑜。「遙 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作者由眼前的赤壁磯,跨越時空,想到三 國時的吳國大都督周瑜。周瑜二十四歲娶得國色天香的小喬為妻,十年後又帶領吳 蜀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英雄美人,名成利就,風頭一時無兩。(此句斷句,按詞 律有作「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了雄姿英發」中的「了」,

是完全的意思,指出周瑜雄姿蕭灑、豪氣干雲的形象一時完全展現出來了。)「羽 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則進一步描寫周瑜羽扇綸巾,從容談笑間指揮 聯軍火攻曹軍,曹軍兵船一時荒亂而灰飛煙滅,大敗而逃,盡顯周瑜卓越的軍事才 能及儒將風範,具體闡析「雄姿英發」之意,而「檣櫓灰飛煙滅」句濃縮戰爭經過,

言簡意賅,頗堪咀嚼。或云「羽扇綸巾」典出東晉裴啟《語林》云:「諸葛武侯與 晉宣帝戰於渭濱,乘素車,着葛巾,揮白羽扇,指揮三軍。」此處或應指蜀軍領袖 諸葛亮,這個看法亦沒有太大問題,蓋文學欣賞有高低之分,而沒有肯定的對錯。

解作諸葛亮,亦可呼應「一時多少豪傑」句,增加詞作的內涵。然而解作周瑜,主 題則較為集中,情意也貫注直下,有其勝人之處。

在文檔中 附件一 (頁 42-4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