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件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附件一 "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體情悟理與詩詞賞析

1. 詩歌創作原理 1.1. 情意為先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題西林壁》)

1.1.1. 情動於中:窗裏人將老,門前樹已秋。(韋應物《淮上遇洛陽李主簿》) 1.1.2. 觸景生情: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白居易《途中感秋》)

1.1.3. 為文造情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附件一)

白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謁顧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

「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咸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即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 之延譽,聲名大振。(張固《幽閒鼓吹》)

 白居易以此詩聲名大振,這首詩究竟有何出色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你要作《賦得古草原送別》這首詩,主題和內容須考慮些甚麼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象以表意

1.2.1. 象:下列三組詩句都表示「輕快」之意,有何不同?

 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陶淵明《歸去來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黃庭堅《登快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 1.2.2. 想象

 范成大《州橋》1:州橋南北是天街2,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 范成大《攬轡錄》:民亦久習胡俗,態度嗜好,與之俱化。最甚者衣裝之類,

其制盡為胡矣。自過淮已北皆然,而京師尤甚。

 韓元吉《書朔行日記後》3:異時使者率畏風埃,避嫌疑,緊閉車內,一語 不敢接,豈古之所謂「覘國」4者哉!故自渡淮,雖駐車乞漿,下馬盥手,

遇小兒婦女,率以言挑之,又使親故之從行者反復私焉,然後知中原之人怨 敵者故在,而每恨吾人之不能舉也。

《州橋》詩中哪些屬於作者的想象?這些想象是否虛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 意象

 《州橋》之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州橋》之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言以表象

1.3.1. 煉字造句,營造意境

 王荊公絕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 月何時照我還。」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 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

(洪邁《容齋續筆‧卷十五》)

「到」字何以不好?為何改「到」為「過」?為何改「過」為「入」?為何改

「入」為「滿」?「綠」字為何勝過以上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成大於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國,作此詩。北宋亡於靖康二年(1127),已 43 年。

2 州橋南北是天街:范成大題下自注:「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皆舊御路也。」州橋在卞京宮城南,

建於汴河上。天街即御路,州橋是御路的一部分。

3 韓元吉於乾道九年(1173)出使金國。《朔行日記》已佚。

4 覘國:偷看國情。語出《禮記•檀弓下》。

(3)

3

 謝榛《四溟詩話》:韋蘇州曰:「窗裏人將老,門前樹已秋。」白樂天曰:

「樹初黃葉日,人欲白頭時。」司空曙曰:「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

三詩同一機杼,司空為優。

比較三人詩句,你認為何人最優?何人最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 格律:聲韻、對偶、句數、字數

 聽覺美、視覺美

 假如你拿起棋子來亂擺布一氣,完全不依據下棋的規矩進行,你能不能得 到什麼趣味?遊戲的趣味是要在一種規定的格律之內出奇致勝,做詩的趣 味也是一樣的。……Bliss Perry 教授的話來得更古板,他說:差不多沒有 詩人承認他們真正給格律縛束住了,他們樂意戴着腳鐐跳舞。(聞一多《詩 的格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詩歌賞析原理 2.1. 聲韻格律

2.1.1. 讀音

 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爲我傾耳聽!鐘鼓饌 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將進酒》)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 韻腳

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 若夫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 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 風,其喜洋洋者矣。(《岳陽樓記》)

(4)

4 2.1.3. 格律

 蘇軾《念奴嬌》: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 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5

a. 在音律方面,東坡自言:「平生不善唱曲,故間有不入腔處。」宋人也 曾說,東坡詞是「曲子中縛不住者」。李清照《詞論》中更明確指出,

蘇子瞻「學際天人,作為小歌詞,直如酌蠡水於大海,然皆句讀不葺之 詩爾,又往往不協音律」。

b. 北宋初仄韻《念奴嬌》,換頭處三句字數俱是 6-4-5。「了」字在前,

是副詞,作「了然」、「完全」解。如秦觀《好事近》「醉臥古籐陰下,

了不知南北」、辛棄疾《滿江紅》「被西風吹盡,了無陳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崔顥《黃鶴樓》(附件二)

a. 此詩前四句不拘對偶,氣勢雄大。(方回《瀛奎律髓》)

b. 不古不律,亦古亦律,千秋絕唱,何獨李唐!(吳昌祺《刪訂唐詩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理解詞義

2.2.1. 崔顥《黃鶴樓》

 晴川歷歷漢陽樹:漢陽位於何處?此地因何名為「漢陽」?

 昔人已乘黃鶴去 / 昔人已乘白雲去

金聖嘆《選批唐才子詩》:此即千載喧傳所云《黃鶴樓》詩也。有本乃作

「昔人已乘白雲去」,大謬。不知此詩正以浩浩大筆,連寫三「黃鶴」字為 奇矣。且使昔人若乘白雲,則此樓何故仍名「黃鶴」?

金聖漢之言合理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芳草萋萋鸚鵡洲:芳草意象,出自《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 草生兮萋萋。」

《楚辭》原文不是「芳草」,說「芳草」典出《楚辭》,是否可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句子聯繫

5 黃坤堯、朱國藩編《大江東去:蘇軾〈念奴嬌〉正格論集》。

(5)

5 2.3.1. 《黃鶴樓》各聯如何聯繫?

 首聯  次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首次二聯  第三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重現意境

2.4.1. 如何擬定問題,方能幫助學生領會《黃鶴樓》意境,體會作者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體會情意:知人論世,同情共感

2.5.1. 有俊才,無士行,好蒱博飲酒。及遊京師,娶妻擇有貌者,稍不愜意,即 去之,前後數四。(《舊唐書》)

2.5.2. 顥年少爲詩,名陷輕薄。晩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一窺塞垣,說盡戎旅。

(殷璠《河嶽英靈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古今比較 2.6.1. 共時比較

李白《登金陵鳯凰臺》: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 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 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

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

長洲孤月向誰明。

 參閱:施蟄存《唐詩百話》「黃鶴樓和鳳凰台」

 參閱:胡可先<唐詩經典名篇的多元解讀:以崔顥《黃鶴樓》為例>,《名 作欣賞》(2014 年 2 月)。

(6)

6 2.6.2. 歷時比較

 潘岳《悼亡詩》(其一)

……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彷彿6,翰墨有餘迹7。流芳未及歇,

遺掛猶在壁8。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9。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隻。如彼 遊川魚,比目中路析。……

賞析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元稹《遣悲懷》(其二) (附件三)

賞析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蘇軾《江城子》(附件四)

開元中,有幽州衙將姓張者,妻孔氏,生五子,不幸去世。復娶妻李氏,悍 怒狠戾,虐遇五子,日鞭箠之。五子不堪其苦,哭於其葬。母忽於塚中出,

撫其子,悲慟久之,因以白布巾題詩贈張曰:「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

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匣裏殘妝粉,留將與後人。黃泉無用處,恨作冢 中塵。有意懷男女,無情亦任君。欲知腸斷處,明月照孤墳。」五子得詩,

以呈其父。其父慟哭,訴於連帥10。帥上聞,敕李氏杖一百,流嶺南,張停 所職。(孟棨《本事詩•徵異》)

賞析要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賞析孟浩然《過故人莊》(附件五)

2.7.1. 「開軒」,別本作「開筵」,何者為是?

2.7.2. 重現意境:擬定問題,幫助學生領會詩中意境。

 「還來就菊花」之句,刻本脫一「就」字。有擬補者,或作「醉」,或作

「賞」,或作「泛」,或作「對」,皆不同。後得善本,是「就」字,乃知 其妙。(楊慎《升庵詩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李白

6 幃屏無彷彿:羅帳屏風之間再沒有亡妻形影。

7 翰墨有餘迹:指亡妻楊容姬的墨迹。楊氏是書法家楊肇的女兒。

8 遺掛猶在壁:妻子生前所用的器物仍然掛在牆上。

9 悵恍如或存,回惶忡驚惕:悵惘恍忽之間覺得你還在世,(想到你已逝去)又忐忑不安而且驚懼。

10 連帥:周朝指諸侯之長。《禮記‧王制》:「十國以為連,連有帥。」後泛指地方長官。

(7)

7 3.1. 李白其人

3.1.1.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11 3.1.2. 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携臥白雲。(《駕去溫泉後贈楊山人》)

3.1.3.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 3.2. 《靜夜思》賞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2.1. 這首詩寫思鄉,有何佳妙之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 擬定問題,幫助學生重現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月下獨酌》賞析 (附件六)

3.3.1. 句子聯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2.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a. 約定在遙遠的天上仙境相會。雲漢,銀河,引申為天上仙境。

b. 無情,忘情。是說月亦忘其為月,我亦忘其為我,永遠結為忘情好友。12 c. 永結兩句,其實要倒轉來講。意謂只有將來遠至天上,才能永遠盡情而遊,

不再分散,無情猶盡情、忘情。13

d. 無情遊:指棄絕塵世情欲,順從自然的交遊。14

 上列各解,何者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辛棄疾《青玉案》賞析 (附件七) 4.1. 圈出韻腳:上下闋各有幾韻?

11 時為天寶元年(742),得玄宗詔入京。

12 喻守真《唐詩三百首詳釋》。

13 金性堯《唐詩三百首新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14 季鎮淮等《歷代詩歌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0)。

(8)

8 4.2. 玉壺光轉

a. 一種白玉作的燈。……一說,玉壺喻月亮。光轉,普照之意。15 b. 喻月,言月冰清玉潔。一說指白玉製成的燈。16

c. 玉壺, 燈名。《武林 舊事》(卷二 )「元 夕 」:「 燈之品 極多, 每 以蘇燈為 最。……福州所進,則純用白玉,晃耀奪目,如清冰玉壺,爽徹心目。」光 轉:類似今日之走馬燈。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 這首詞上下闋都寫女子,有何分別?與主題有何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 主旨

a. 自己品格清高,不同世俗。

b. 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18

c. 作者重點是以記實的手法寫他在都城時的一次人生經歷,其中必然蘊含着作 者經常受到冷落的生活遭遇,也當蘊含着深刻的哲理:歷經艱苦追求和跋涉 之後,往往有出人意表之外的結果。19

d. 或謂此詞諷喻時局:眾人皆醉我獨醒;結韻「燈火闌珊」,也即《摸魚兒》

「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之意。20

e. 這是一首艷詞。……作者屬意的僅有一人。這位女子與眾不同:她不在燈火 輝煌、熱鬧繁華的地方嬉遊,只在燈火冷落、遊人稀少處佇立。21

上列各解,何者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章法結構

5.1. 章法結構的重要性

15 林俊榮:《稼軒詞新探與選譯》。

16 劉乃昌、朱德才《宋詞選》。

17 辛更儒《辛棄疾詞選》。

18 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梁啟超評語。

19 辛更儒《辛棄疾詞選》。

20 劉乃昌、朱德才《宋詞選》。

21 常國武《國學大講堂‧辛稼軒詞集導讀》。

(9)

9 5.1.1. 情意之深化;情意之拓展 ;情意之轉折

5.2. 章法布局的分析

5.2.1. 劃分章節,掌握重點 5.2.2. 以情感為主線貫串全文 5.2.3. 因情感變化以體會作者情意 5.3. 柳永《雨霖鈴》(附件八)

5.3.1. 分析這首詞的章法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杜甫

6.1. 《兵車行》賞析(附件九):探討全詩章法布局,指點情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 杜甫《登樓》(附件十)

6.2.1. 首聯、次聯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 次聯、三聯關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0 6.2.3. 可憐後主還祠廟

a. 可惜的是蜀漢後主那麼昏庸,卻有祠廟(受人供奉)。

b. 可憐那亡國昏君,竟也配和諸葛武侯一樣,專居祠廟,歆享後人香火!22 c. 昔時蜀主愚弱,尚有祠廟;今唐勢雖衰,仍為中國之主。23

d. 後主以一亡國庸主,何以能享受祠祀?24

e. 「還」應作「回還」解,劉禪死於洛陽,樂不思蜀,不過他的祠廟卻在蜀中。

這句意思是可憐後主人已不歸,只有神主回到了他的祠廟。25

 上列各解,何者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4. 擬定問題,引導學生更深入理解《登樓》情意:

 為何以「登樓」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李清照26

7.1. 《醉花陰》(附件十一)

7.1.1. 可觀之物甚多,何故只見「瑞腦消金獸」?

7.1.2. 是日為重陽,何以說「又重陽」?

7.1.3. 解讀「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趙慶培《登樓》,《唐詩鑒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23 陳耀南《陳耀南讀杜詩》(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8)。

24 陶道恕主編《杜甫詩歌賞析集》(成都:巴蜀書社,1993)。

25 葛曉音《杜甫詩選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6 一般說法謂李清照生年為元豐七年(1084),是把《金石錄後序》「余自少陸機作賦之二年」視為結婚年 齡,其實這是說十八歲開始「憂患得失,何其多也」。李清照於紹興二年(1132)作《金石錄後序》,時年 52 歲,生年當為元豐四年(1081)。參畢寶魁《李清照生年新說》、《李清照生年新說補證》。

(11)

11 7.1.4. 這首詞的結句有何妙處?

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

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曰:「莫道不銷魂,簾 捲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瑯嬛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1.5. 這首詞的章法結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 《聲聲慢》(附件十二)27

7.2.1. 「怎敵他晚來風急」,一作「怎敵他曉來風力」,何者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2. 「如今有誰堪摘」,一作「如今有誰忺摘」,何者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3. 語譯「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4. 根據詞中鋪敘,可分為幾個場景?場景之間如何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王維

8.1. 生平簡介

8.1.1. 生年卒考辨:699-76128

27 曾慥於紹興十六年(1146)編《樂府雅詞》,收清照詞二十三首而未及此詞,則此詞當尚未寫出。假設

《聲聲慢》作於紹興十七年(1147),清照 67 歲。

28 王維生年史書不載,《舊唐書》只記王維「乾元二年(759)七月卒」,然而王維集中有上元二年(761)作品。

(12)

12 8.1.2. 開元 5 年(717, 19):赴京兆府試。得貴主之薦,舉京兆府解頭。

8.1.3. 開元 9 年(721, 23):進士及第。及為太樂丞,為伶人舞黃師子謫濟州。

8.1.4. 開元 23 年(735, 37):張九齡執政,擢右拾遺。

8.1.5. 開元 24 年(736, 38):張九齡罷相,李林甫執政。

8.1.6. 開元 25 年(737, 39):以監察御史赴河西節度使崔希逸幕,受崔聘用。

8.1.7. 天寶 3 年(744, 46):得輞川宋之問藍田別墅29,王維時與好友裴迪遊於輞川,

有《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附件十三) 等作品。

8.1.8. 天寶 15 年(756, 58):安祿山陷長安,王維被迫出任給事中。

8.1.9. 至德 2 年(757, 59):唐軍收復長安,王維復官。「退朝之後,焚香獨坐,

以禪誦為事。」遷尚書右丞。上元二年(761, 63)卒。

8.2. 佛理妙用

8.2.1. 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童年垂髫變為白髮)。一生幾許傷心事,不 向空門何處銷?(《歎白髮》)

8.2.2.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積雨輞川莊作》) 8.2.3. 一悟寂為樂,此生閒有餘。(《飯覆釜山僧》)

 王維因何學佛?學佛有何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輞川詩解讀

8.3.1.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積累與 感興 27)

8.3.2. 獨坐幽篁裏,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里館》) (積累 與感興 28)

8.3.3.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 以上幾首詩有何共同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趙殿成《王維年譜》據《新唐書》「上元初卒,年六十一」把王維生年定於 701 年。然史書記王維弟王 縉生年為 700。畢寶魁《再論王維生平兼與王勛成先生商榷》,《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7 卷 1 期(2009 年 1 月)推定王維生卒年為 699-761,享年 63 歲。

29 宋之問(656?-712),偉儀貌,有詩名,媚附權貴,得以顯赫一時。

(13)

13

 這幾首詩如何體現佛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山居秋暝》賞析 (附件十四)

 分析這首詩的特點,探究其中蘊含的佛家義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蘇軾

9.1. 蘇軾佛學

9.1.1. 佛書舊亦嘗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獨時取其粗淺假說以自洗濯,若農夫 之去草,旋去旋生,雖若無益,然終愈於不去也。若世之君子所謂超然玄 悟者,僕不識也。往時陳述古好論禪,自以為至矣,而鄙僕所言為淺陋。

僕嘗語述古:「公之所談,譬之飲食,龍肉也;而僕之所學,豬肉也。豬 之與龍,則有間矣,然公終日說龍肉,不如僕之食豬肉實美而真飽也。」

(《答畢仲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 《念奴嬌》(附件十五) 30 9.2.1. 章法結構

 寫赤壁之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上闋與下闋之聯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下闋抒寫自己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2. 結語寓意: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學者多以為此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因是年蘇軾作《赤壁賦》。清代王文誥《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 案》卷 21:「(元豐四年辛酉十月)赤壁懷古,作《念奴嬌》詞。」按元豐四年神宗命宦官李憲領軍,以 五路大軍三十多萬伐西夏,十一月慘敗於靈州。此詞或有感而作,時為元豐四年(1081)十二月。

(14)

14 9.3.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

前韻》31

東風未肯入東門,走馬還尋去歲村。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江城 白酒三杯釅32,野老蒼顏一笑溫。已約年年為此會,故人不用賦招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選讀篇章

附件一: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積累與感興 53) 附件二:崔顥《黃鶴樓》(積學與涵泳 25)

附件三:元稹《遣悲懷》(其二) (積學與涵泳 36) 附件四:蘇軾《江城子》(積學與涵泳 60)

附件五:孟浩然《過故人莊》(積學與涵泳 17) 附件六:李白《月下獨酌》(指定篇章)

附件七:辛棄疾《青玉案》賞析 (指定篇章) 附件八:柳永《雨霖鈴》(積學與涵泳 51) 附件九:杜甫《兵車行》(積學與涵泳 26) 附件十:杜甫《登樓》(指定篇章)

附件十一:李清照《醉花陰》(積學與涵泳 68) 附件十二:李清照《聲聲慢》(指定篇章)

附件十三:王維《輞川閒居贈裴迪秀才》(積學與涵泳 22) 附件十四:王維《山居秋暝》(指定篇章)

附件十五:蘇軾《念奴嬌》(指定篇章)

31 元豐五年(1082)正月二十日作。

32 釅:酒味濃厚。

(15)

15

附件一

賦得古原

1

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

2

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3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

4

, 晴翠接荒城

5

。又送王孫

6

去,萋萋

7

滿別情。

注釋

1. 古原:年代久遠的荒郊平地。

2. 離離:茂盛的樣子。

3. 枯榮:枯是枯萎,榮是開花。枯榮即指野草的生長規律。

4. 遠芳侵古道:春草蔓生,一直伸向遠方,草香瀰漫了古道。遠芳:指伸延到遠 處芳香的野花野草。侵:蔓延。古道:古老的道路。

5. 晴翠接荒城:陽光照耀下的廣闊綠野,連接着荒僻的城鎮。晴翠:指在陽光照 耀下,草地反射出來的碧綠光色。接:連接。荒城:荒僻的城鎮。

6. 王孫:原指貴族公子,此處借指被送別的友人。

7. 萋萋:○ [妻],[tsɐi1];○ [qī]。草生長茂盛的樣子。

賞析重點

此詩以「古原草送別」為題,是一首以古原野草來比喻離別之情的送別詩,既 寫出了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表達了送別友人的情懷。

野草本是歲歲循環、春榮秋枯的植物。野火燒也燒不盡,因為火再猛烈,也燒 不到那深藏地下的根鬚。明年春風送暖,野草很快又會生長起來,重新覆蓋大地。

茂密翠綠的芳草無限延伸,遮蔽了古道,連接了荒城。在這依依不捨的送別時刻,

每一片草葉似乎都飽含離愁別緒,使人惆悵不已。

詩的前四句側重寫草的形態和特性。第一、二句緊扣題目,是對於草的總敘。

「離離」二字,概括寫出草的形態;「枯」與「榮」並列,描寫了詩人對野草的直 觀感受。他抓住了春草生生不息的特徵,為後文埋下伏筆。第三、四句緊連上聯所 說的「枯」與「榮」,把野草頑強的生命力,通過「燒不盡」與「吹又生」的形像 表現出來。這兩句反映了自然界以至人類社會一個永恆的規律,特別為人所讚賞;

(16)

16 而且對偶工整,一氣貫注,充分發揮了「流水對」的優點,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 句。流水對的要求嚴格,既要保持詞語對偶工整,又要使前後兩個詩句的意思連貫。

「野火」和「春風」是名詞相對,「燒」和「吹」、「不盡」和「又生」是動詞相 對。

詩 的 後四句所寫也 不離 開 草,但 重 點在於送別 。第五、六 兩句,「遠芳 」、

「晴翠」,刻畫了草的氣味和顏色。古道上草香瀰漫,浴着陽光的綠草為荒城點染 了顏色。「侵」、「接」二字,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顯出野草的勃勃生 機。「古道」、「荒城」既緊扣題目中的「古原」,亦是送別的環境,自然地引出 下面兩句詩來。最後兩句點出送別的主旨,詩人借用《楚辭》詩句:「王孫遊兮不 歸,春草生兮萋萋」(《楚辭·招隱士》)。這兩句原來的意思,是看見重生的萋萋 芳草而懷念去歲未歸的人。這裏白居易把意思倒轉了,指看見萋萋芳草不由得更增 添離別的愁緒。全詩就在這種令人惆悵而又富於詩意的氛圍中結束。

全詩語言工整而又自然流暢,雖是命題作詩,卻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情味 雋永,故能膾炙人口。

(17)

17

附件二

黃鶴樓

崔顥

昔人

1

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2

晴川

3

歷歷

4

漢陽

5

樹,芳草萋萋

6

鸚鵡洲

7

。 日暮鄉關

8

何處是?煙波

9

江上使人愁。

注釋

1. 昔人:指仙人。

2. 悠悠:遼闊無際的樣子。

3. 川:江河,這裏指長江。晴川:晴日照耀下的長江。

4. 歷歷:清晰可數。

5. 漢陽:水之南為陰,水之北為陽。漢陽是武漢三鎮之一,因處於漢水之北,故 稱漢陽。

6. 萋萋:草木茂盛的樣子。

7. 鸚鵡洲:在今漢陽西南江中。漢代處士禰衡曾在這裏作《鸚鵡賦》。禰衡是一 代名士,因出言清狂而得罪曹操,被遣送荊州太守劉表之處;又以言語得罪劉 表,被遣送江夏太守黃祖處。終為黃祖所殺。

8. 鄉關:故鄉。

9. 煙波:江上籠罩着水氣,如同煙霧。

賞析重點

這首詩的前四句兩次使用了「空」字,以七言八句的律詩而言,是很不尋常的。仙 人已去,樓臺空存,黃鶴不返,白雲依然,這裏不僅有時間和空間的巨大對比,而且作 為相對不變的空間,仍然也有區別。像天上的白雲,飄浮空中,似乎古今無改,但肯定 只是幻覺,就如同期待仙人的回歸,也不過是徒然懸想而已。

從仙人不返,緊接着就寫鄉思無限,這中間的過渡有點突然。中間提到鸚鵡洲,似 乎有所暗示。鸚鵡洲是和漢代名士禰衡相聯繫的,這個人非常有才,卻因出言輕狂,為 世所不容。聯繫到崔顥自己,雖然志向遠大,不過在時人眼中,也是一個狂生,他漫遊

(18)

18 長安和洛陽,無所得而南遊,也許就與此有關。因此,仙人不見,進身不得,則就只有 故鄉是唯一的心靈慰藉了。

從景物描寫來看,晴日照耀下的長江邊上,不僅樹木清晰可數,芳草萋萋繁盛,也 宛在眼前。這裏的芳草意象,出自《楚辭.招隱士》:「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 萋。」看到萋萋芳草,思念遠遊未歸之人,這一心理流程,自然就和下面的「日暮鄉關」

聯繫起來,所以,面對煙波浩渺的長江,想到不定的歸期,就惹起滿腹的愁思。

這首詩在體式上也很有特色。以前四句而言,不僅用字多重複,如「黃鶴」三見,

「空」、「去」兩見,而且每用拗句,如「一去不復返」,連用五個仄聲,「空悠悠」

連用三個平聲,都不符合規範。在崔顥的時代,七言律詩的格律已經大致成熟,但崔顥 仍然使用歌行的寫法,特別是前四句,完全按照明顯的語意邏輯寫下去,一氣貫注,顯 得特別渾成,達到了不求其工而自工的境界。第三、四句似乎不太在意對仗,但「黃鶴」

與「白雲」,「一」與「千」,仍帶有對仗的關係,而且形成空間和時間的強烈對比,

創造了奇特的藝術效果。因此,這首詩作為自然天成的典範,得到後人異口同聲的稱讚,

確實是有根據的。

(19)

19

附件三

遣悲懷

1 元稹

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

2

,今朝皆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

3

行看盡

4

,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5

。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其三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

6

都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

7

尋知命

8

,潘岳悼亡

9

猶費詞。

同穴窅冥

1 0

何所望,他生緣會

1 1

更難期。

唯將終夜長開眼

1 2

,報答平生未展眉

1 3

注釋

1. 遣悲懷:「遣」解作排除或抒發,「遣悲懷」便是抒發悲痛情懷的意思。兩篇 都是思憶亡妻而不禁悲從中來之作,以「遣悲懷」命名,所抒發的正是悼念亡 妻的悲痛情懷。

2. 身後意:「身後」是死後的意思。「身後意」便是對夫妻兩人死後的種種設想。

3. 衣裳已施:「衣裳」指元稹亡妻所遺下的衣物。「施」解作給予或施捨。「衣 裳已施」便是將亡妻遺下的衣物都已送予別人。因配合詩歌格律的關係,故此

「施」字在這裏粵音讀作去聲。

4. 行看盡:「行」解作將要。「行看盡」便是看來快要完了。因配合詩 歌格律的 關係,故此「看」字在這裏粵音讀作平聲。

5. 因夢送錢財:「因夢」,因為夢見亡妻。全句意思是由於夢見亡妻,想起她生 平賙濟過的人,於是就將錢財送過去。

6. 百年:古時候一般以為人壽以一百年作為期限,所以往往以「百年」指 人的一 生。

7. 鄧攸無子:鄧攸字伯道,西晉末年在永嘉之亂中被俘,其後逃難至江南,途中 為保全侄兒而捨棄兒子,結果一生無子嗣而終。

(20)

20 8. 尋知命:「尋」是接着或隨即的意思。「尋知命」便是因此而隨即知道這是命

中註定的事。

9. 潘岳悼亡:潘岳字安仁,西晉時人,妻子死後作《悼亡》詩三首,後世因此稱 喪妻為悼亡。

10. 同穴窅冥:「同穴」解作夫妻合葬。「窅冥」原解作幽暗的樣子,這裏引申解 作渺茫的意思。窅冥:○[妖明],[jiu2ming4];○[yɑ̌omíng]。

11. 他生緣會:「他生」指來世。「緣會」解作相會的緣份。整句的意思是更難以 期望有來生相會再做夫妻的緣份。

12. 終夜長開眼:「終夜」是通宵的意思。「長開眼」是一直不閉上眼睛,也就是 徹夜張開眼睛不入睡。

13. 未展眉:「展眉」是因喜悅而眉開的意思,「未展眉」便是未嘗有過喜悅開顏 的一刻。

(21)

21

附件四

江城子

蘇軾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 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1

注釋

1. 短松岡:種有低矮松樹的小山岡,此處代指蘇軾妻子王弗的墓地。

賞析重點

宋神宗熙寧八年(公元 1075),蘇軾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是年正月二十日,

蘇軾夜夢已去世十年的妻子王弗,遂寫了這首傳誦千載的悼亡之作。王弗年十六,嫁入 蘇家,年二十六歲病卒。北宋治平三年(公元 1066),蘇軾歸葬王弗於家鄉四川眉山,

並作《亡妻王氏墓志銘》追述王弗的生平。墓志銘所載王弗嫁入蘇門後,事翁姑以謹,

賢淑大體,與蘇軾感情要好。蘇軾筆下王弗性格敏靜,初入蘇門「未嘗自言其知書」,

後觀蘇軾讀書而略知之。王弗亦關心蘇軾平日處事,「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軾者相語也」,

聰穎知人,蘇軾亦感歎「將死之歲,其言多可聽,類有識者。」對於這位賢妻良母,蘇 軾畢生難忘,蓋其十九歲娶王弗入門時,仍未有功名,其後才進士及第,任校書郎、鳳 翔府簽判,其時王弗一直陪伴左右十年,艱苦與共,相愛相敬,卒後,蘇洵亦叮囑蘇軾 云:「婦從汝於艱難,不可忘也。」

詞上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三句,單刀直入,直抒胸臆,追憶由 王弗治平二年(公元 1065)卒至熙寧八年(公元 1075)十年間,生死茫茫,計自王弗 卒亡次年,蘇軾父蘇洵死去,其後捲入變法紛爭,被外放任杭州通判,後雖納妾朝雲,

並轉任密州知州,官場棲遲,心境亦頗悲涼。而亡妻卒後歸葬眉山後,久不展墓,幽明 永隔,陰陽殊路,「兩茫茫」之「兩」字,頗為精煉,寫出作者對亡妻的思念。「不思 量,自難忘」,六字語極淺白,情極真摯。蘇軾自覺有妾朝雲,生活稍為轉好,雖不能 日日長記亡妻,但對敏靜賢淑的原配夫人王弗,用不着思量,自然是永世難忘的。首三 句寫出時間之久,下二句「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則寫空間之闊,生死時空交錯,想 起亡妻孤墳遠隔千里之外,肅殺蒼茫,一時無法抒發內心的淒涼,感慨棖觸,不能自已。

下三句「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宕開一筆,蘇軾設想王弗仍活的話,即 使相逢也應不能認識,蓋因十年泉下,人世多變,蘇軾年逾四十,煙塵滿面,兩鬢如霜,

已非昔日,具體寫出身世茫茫,亦婉轉寫出對亡妻的思念。

(22)

22 下片寫夢中重見王弗的情景。首句「夜來幽夢忽還鄉」,扣緊小序所云「乙卯正月 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夜來一夢,忽然由密州夢入昔日的家鄉,「忽」字,煉字傳神,

寫出夜夢的突然來到,使作者於重遇亡妻,這也呼應上片「不思量」。作者於夢中看到 亡妻正在舊家的軒窗旁邊,梳妝打扮,一切情景,如在目前。然而,這始終是夢境,二 人「相顧無言」,由夢境重回現實,感覺為之一振,蘇軾深感人生如夢,醒覺後不能重 溫,只有眼淚千行而下,益見痛苦思念之情,何其深摯。如今亡妻王弗已亡十年,作者 自覺後死,追悼固然不已,但作者更想像每年忌日無法親自上墳致祭,只留下在矮松岡 邊的墳中亡妻,在明月夜,寂寞茫然,腸斷不已。全詞以情起筆,以景語「明月夜,短 松岡」結尾,實是蘇軾想像亡妻於千里孤墳,寂對明月,斷腸年年,更深一層寫其相思 之情,王國維《人間詞話》所云「一切景語皆情語」,誠有以也。

蘇軾《江城子》用字淺白,落筆淡然,將現實與夢境交織在一起,表現對妻子的深 刻思念。

(23)

23

附件五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1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2

,青山郭外斜

3

。 開軒面場圃

4

,把酒話桑麻

5

。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6

注釋

1. 具 : 準 備 。 黍 : 黃 粘 米 。 以 雞 黍 為 飯 菜 , 是 農 家 盛 情 待 客 的 象 徵 。 黍:○[暑],[syu2];○[shǔ]。

2. 合:迴環。

3. 郭:外城。斜:遠遠伸展開去的樣子。

4. 軒:這裏指窗。場:打穀之處。圃:菜園。

5. 桑麻:種桑養蠶可以取其繭,種麻可以取其纖維,這都是古代農業解決衣着的 重要活動。這一句出自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二:「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 長。」

6. 菊花:古代風俗,重陽日飲菊花酒。就菊花:來飲菊花酒。

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田園詩,質樸無華,前兩句寫受故人之邀,前來做客。說是「故人」,

顯然相交非一時,而這個「故人」又是農人,可見作者已經深深地和田園融為一體,

不僅喜愛自然風光,而且也喜愛田園中的人。看來,能夠和一位士人交朋友,這位

「故人」也是非常高興的,因此,他準備了雞黍,打算盛情款待。這裏,當然是寫 實,但是,在陶淵明著名的《桃花源記》中,桃花源中的人見到漁人到來,作者是 這樣寫的:「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這個「設酒殺雞作食」,與「具雞黍」正可以互參。因此,在作者的心目中,或許 也有把這裏當成桃花源的意識。

(24)

24 第三、四句寫將至田家時看到的景象:這裏是綠樹掩映,青山蜿蜒,確實是一 處遠離塵囂的所在。一個「合」字,寫出村莊掩藏於綠蔭之中,不易被人發現,當 然顯得非常清淨了。開門見山,也是強調其幽僻的意思。

第五、六句,作者進一步寫從村外來到家中。在這裏,打開窗戶就能看見打穀 場和菜園子,可見,農家的活動空間,是將生活和耕作合為一體,非常單純。這種 單純影響了、也吸引了作者,因此,杯子裏斟滿了酒,談話的內容也不出桑麻之事。

顯然,來到這裏,作者也把自己當成農夫的一分子了,他們之間,似乎已經不再有 任何分別。

最後兩句寫離別,而其內容卻以相約重陽來展示。這一方面寫出了「故人」的 好客,另外一方面也寫出了作者對這裏的戀戀不捨。

在這首詩裏,寫田舍,寫桑麻,寫菊花酒,都帶有濃郁的田園氣氛,很顯然,

詩人深深陶醉在田園之中,欣賞鄉野的景色,呼吸清新的空氣,感受淳樸的民風,

情思無限,流連忘返,以至於最後興猶未盡,乃再約他日的歡會。通篇語淺情深,

富有清新親切之真與美。

這首詩雖然質樸無華,卻仍然有着構思的匠心。全篇從故人相邀寫起,依次寫 將至田家看到的景色,既至田家賓主的活動,以及離去之時的不捨之情,寫得很有 層次。可見,詩雖樸而不粗,尤堪細味。

(25)

25

附件六

月下獨酌(其一)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1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2

。 月既不解飲,影徒

3

隨我身。暫伴月將

4

影,行樂須及春

5

。 我歌月徘徊

6

,我舞影零亂

7

。醒時同交歡

8

,醉後各分散

9

。 永結無情遊

10

,相期邈雲漢

11

注釋

1. 獨酌無相親:獨自飲酒而沒有可相親近的人。相親:互相親愛、相近。 此指可 相親近的人。

2.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二句用陶潛句典。陶潛《雜詩》:「欲言無予和,

揮杯勸孤影。」三人:此指李白、月和李白的影子。

3. 徒:只、但。

4. 將:和、共。

5. 及春:趁着春天。及:趁着、乘。

6. 我歌月徘徊:意謂,我唱歌,月亮隨着(我)來回走動。徘徊:往返迴旋、來 回走動。

7. 我舞影零亂:我舞起劍來,身影變得散亂。舞,此指舞劍。零亂,散亂。

8. 醒時同交歡:謂清醒時與月、身影一起歡樂。交歡,一齊歡樂。

9. 分散:離散、別離。

10. 永結無情遊:(日後)永遠與月光和身影結伴作無情之遊。無情:即忘情,語 出《莊子.德充符》。指泯除是非、得失、物我之別,不為世俗所困的超脫精 神境界。

11. 相期邈雲 漢:( 與月 和身影) 相約於 遙遠 的銀河之 上。相 期: 相約。邈 :○ [寞],[mok6];○ [miɑ̌o]。遙遠。雲漢:銀漢、銀河、天上。

賞析重點

此詩主旨是李白透過自己邀月亮和身影共飲的描寫,表達他心中孤獨之感,以 及對月和酒的喜愛。就內容而言,全詩可分成五個部分:首二句「花間一壺酒,獨 酌無親」為第一部分,點出李白獨酌的處境,無人伴飲。接二句「舉杯邀明月,對

(26)

26 影成三人」為第二部分,寫李白忽發奇想,邀月亮和身影共飲,以消孤悶。次二句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為第三部分,雖有月和影相伴,但月畢竟不解飲酒,

影畢竟只懂隨身而動,故情感又復歸孤獨。「暫伴月將影」至「醉後各分散」為第 四個部分,月、影雖不解飲,但暫時與之一同行樂,以不負春日良辰亦是一法,於 是李白高歌,月亮也好像聽到歌聲而徘徊起舞,「我歌月徘徊」;他又忽然興起,

舞起劍來,身影在飲醉而變得散亂,「我舞影零亂」。未醉時是「醒時同交歡」,

與月、影共樂,已醉後則是「醉後各分散」。此部分前面是寫與月、影共歌共舞之 歡愉,「醉後各分散」一句又復歸與月和影分離而依然孤獨之悲情。緊接着最後兩 句「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是第五部分,作者筆鋒又一轉,雖然醉後與月、影 分離,但卻可以相約在遙遠的銀河上共續無情之遊,也就是月不解飲、影徒隨身,

而前者但隨李白歌而徘徊,後者但隨李白舞而散亂之無情共遊。見出李白善於自我 紓解、不為現實所阻的積極精神。五個部分,是以悲己之獨、喜成三人、悲月之不 解飲、喜月影隨歌伴舞而又轉入悲、終以喜結的情感布置,構成全篇,這悲、喜、

悲、喜而悲、喜的情感轉折,都圍繞着題目的「獨」字來寫,但讀者又能感覺到李 白不為此「獨」所囿,而能歸於釋然。

除 了 孤獨之外,此 詩也 流 露了李 白 對酒和月的 一貫鍾愛, 如陳習傑在《 李白

〈月下獨酌〉賞析》(載《文學教育》2011 年第 4 期)一文中所言:「酒與月,是 李白一生須臾不曾離開的最忠實伴侶,是李白於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李白 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無論他走到哪裏,身處何方,總會留下有關美酒與明月的 酣暢淋漓之作:『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 停杯一問之』、『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 金樽空對月』……通過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李白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既不乏浪漫又 帶有些許悲涼的境界。而把這酒月情結發揮到極致的,就是這首《月下獨酌》了。」

酒和月在李白處於孤獨心境時,其作為知己好友的角色尤其重要。

以上所談是內容,從藝術技巧的層面,此詩值得欣賞的地方亦甚多,茲從五個 方法析述之:

其一是構思精奇,這在上面內容部分已見一二。清人孫洙《唐詩三百首》云:

「月下獨酌,詩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說,反覆推勘,愈形其獨。」可見李白不僅在 孤獨時構想出月和身影作伴是精妙之思,而且反覆推進,將孤獨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傅庚生在《中國文學欣賞舉隅》中亦評道:「月徘徊,如聽歌;影零亂,如伴舞,

醒時雖同歡,醉後各分散,聚散似無情,情淡得永結。一步一轉,愈轉愈奇,雖奇 而不離其宗。」謂此詩寫月聽歌、影伴舞、醒同歡、醉分散,意思愈轉愈奇,但雖 奇而不離寫「孤獨」之宗旨。

其二,意轉而韻不轉。詩中共用兩韻,前八句押平聲真韻,後六句押去聲翰韻。

一般詩人在「行樂須及春」一句會開始轉韻,所謂韻隨意轉,因為這已是寫到與月、

影共樂;但李白不是這樣,他在此句仍用真韻,在「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才

(27)

27 轉翰韻,形成了意轉而韻未轉的狀況。但是,此安排甚妙,因為「我歌」二句開始 才是唱歌、舞劍的高潮,故用仄韻極寫其樂,突顯其與前面八句的思想掙扎不同,

最末二句寫永結無情之遊,本是全篇總結,理應再轉另一韻,然而李白卻仍用翰韻,

以承行樂後之分散而寫自己的冀願,形成嶺斷雲連之勢,看似不連貫,而意實貫之,

是更巧妙的用韻安排。約言之,此詩表面上是意轉而韻不轉,實際上又是配合情感 而作聚焦安排,所以更妙於一般韻隨意轉的用韻法。

其三,層遞寫景的構圖美。此詩首二句描寫一個人在花間獨飲,形象鮮明,這 是第一個層次;「舉杯」二句寫主人翁李白邀月、對影,構成一幅有人手持酒杯,

向月作邀,並對着身影自說自話的邀飲圖,這是第二個層次;第三個層次,是「我 歌」二句,寫李白與月徘徊,與影共舞,遂成三人同樂圖。這三幅圖與孤獨情感的 變化相配合,亦可謂情景交融。

其四,語言淺近如話,但又不乏精煉的字詞。全詩幾乎沒有艱深字,語言近於 口語。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就云:「脫口而出,純乎天籟。」如「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等,一氣呵成,不必注解。而且「月」、

「影」、「我」三字多有重複而不覺其重複,反覺其率真如話,但卻充滿感情,意 境高遠。雖然用字淺白,但其中又不乏經過細意推敲的字詞,如「暫」字甚妙,因 為李白深明暫時邀影邀月共樂,也只是暫時的解脫,但就是因為短暫,卻更見這暫 得的歌、舞、飲之樂之可貴,可見這是錘鍊過後的詩眼,卻用得毫不經意。再如

「無情」一詞,與「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相呼應,蓋月不懂飲酒,影也不懂 飲酒而只能隨身而動,這就是不諳人事,就是無情,然而這無情只月和影,我卻有 情,故在我看來,月能因我之歌而徘徊、影能因我之舞而零亂,這他者的無情,卻 因我而變得有情,是以才邀月和影再次共遊,此無情實是有情,正是「多情卻似總 無情」。

其五,修辭豐富。全詩用了多種修辭手法,首先是擬人,全詩在「對影成三人」

後基本上全以擬人寫成,將月亮、身影人格化,說月「不解飲」、聽歌而「徘徊」,

說影「隨我身」、共舞而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及「永結無情 遊,相期邈雲漢」諸句把月和影寫得有感情、有生命。其次是對比,如「獨酌無相 親」與「對影成三人」是孤獨與熱鬧的對比,「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是喜與 悲、合與離的對比。還有對偶,如「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

醉後各分散」,使詩歌更具對稱美。

(28)

28

附件七

青玉案

1

元夕

2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

3

,更吹落、星如雨

4

。寶馬雕車香滿路

5

。鳳簫聲動

6

,玉 壺光轉

7

,一夜魚龍

8

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9

,笑語盈盈

10

暗香去。眾裏 尋他千百度

11

;驀然

12

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

13

處。

注釋

1. 青玉案:案:○ [按],[on3];○ [ɑ̀ n]。粵音亦讀作[碗],[wun2]短腳盤子。

青玉案,本指青玉所製的短腳盤子。名貴的食用器具。後用作詞牌名。名本 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之青玉案。」此調一般以宋賀 鑄所作「淩波不過橫塘路」一首為正格,故又名《橫塘路》。雙調,六十七 字,前後段各六句,五仄韻。參見《詞譜》卷十五。

2. 元夕:舊稱農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是夜稱元夕,與「元夜」、「元宵」

同。

3. 東風夜放花千樹:春風吹起的夜晚,花燈如千棵樹上的花在綻放着。東風:

指春風。花千樹:花燈多如千樹開花。

4. 星如雨:指煙花如雨般落下。星:指煙花,一說指燈。

5. 寶馬雕車香滿路:寶馬:名貴的駿馬。雕車:飾有雕花、彩繪的車;裝飾華 麗的車。香:指車中人的衣鬢之香。

6. 鳳簫聲動:鳳簫聲四處繚繞。鳳簫,簫的美稱。

7. 玉壺光轉:明月之光在轉動。玉壺:喻明月,一說指白玉造的燈,一說指漏 壺,即古代計時器。轉:○ [囀],[zyun2];○ [zhuɑ̌n]。

8. 魚龍:指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

9. 蛾兒雪柳黃金縷:(路上的女子們)穿戴着各種頭飾。蛾兒:古代婦女於元 宵節前後插戴在頭上,用烏金紙剪裁成蝶或蛾狀的應時飾物。雪柳:宋代婦 女在立春日和元宵節時插戴的一種絹或紙製成的頭花。黃金縷:古代婦女戴 在頭上的金色頭飾。縷:○[侶],[leoi5];○[lǚ]。泛指線狀物。

10. 盈盈:含情的樣子。

11. 度:量詞,次、回。

12. 驀然:突然,忽然。

13. 闌珊:將盡。

賞析重點

(29)

29 此詞主旨向來有不少解讀,歸納起來有五種:趙菲在《辛棄疾〈青玉案 ‧元夕〉

主旨探析》(載《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 1 月第 25 卷第 1 期)一文中指出其中 三種:一,表達自甘寂寞,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二,傳達悲涼孤獨的情 緒。三,塑造至真至美、深婉朦朧的意境。而趙菲提出第四種看法:傳達了作者對 主流社會既嚮往又疏離的矛盾態度,以及壯志難酬的孤憤與顧影自憐的落寞等複雜 情緒。陳邦炎(見《歷代名篇鑒賞集成》)則提出第五種解讀:「這首詞最可能作 於孝宗乾道七年。這時,孝宗任虞允文為相,正在積極備戰,銳意恢復中原。在這 前一年,作者為孝宗召見,曾論奏『阻江為險,須藉兩淮』,又上疏請練民兵以守 淮;任司農寺主簿後,又曾作《九議》上虞允文。這正是他進用之時,不可能以

『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自況,而且從詞句來看,也不像自況之語。不考察寫 詞的時間和背景,刻意求深,一味拔高,可能反而有失詞的本旨。辛棄疾誠然是一 位愛國詞人,但大可不必把他的每首詞都與愛國主義掛鈎。難道他的另方面,在生 活上、感情上就不能有所愛戀、有所追求嗎?」換言之,陳邦炎認為辛棄疾此詞是 表達一種生活或感情上的追求。然而,後世讀者,卻多對「那人」加入一種理想化 的解讀,認為是「那人」並不簡單,或表達愛國情感、或表達孤高情緒、或表現朦 朧意境等等,這是「作者不必然,讀者何必不然」的一種表現,亦正是這首詞的價 值所在。

就內容而言,此詞上闋寫元宵所見之景:春風好像將如千棵樹上的花般的花燈 吹放了,更將煙花如雨點般吹落。這是上望之景。視野平望,但見名貴的馬車來回 走動,車上傳來乘車人的陣陣衣鬢之香。這時,四處又響起簫聲,再往上望去,月 輪轉動,魚龍形狀的彩燈在飛舞。下闋接着寫元宵所見的人。穿戴着各種頭飾的少 婦和少女們,笑說着走過,儀態萬千,衣鬢之淡香亦隨其步伐遠去。作者尋覓佳人,

遍尋不見,忽然回頭,要找的那人卻在燈火將盡之處。

全詞章法簡明,只按上下片分寫景與人兩個部分,下片卻由「眾裏尋他」四句 帶出全詞主角「那人」,給人一種難以言喻的驚喜,而這驚喜很快又趨向孤清,因 為那人正身處於幽暗的角落。由是,這四句與上片的元宵美景,以及下片前二句的 元宵觀燈飾煙火的貴族女群構成一種鮮明對比,襯托着那人的幽暗清高,布局可謂 巧妙。

若從藝術角度賞析,此詞之妙,又有數端:其一是工於寫景。這又要分三個層 次說明:第一,以奇景領起全詞。試想春風吹來,花燈處處,煙火點點,取景已麗,

妙在將三者扣連,說春風吹動如千樹花的花燈,又吹落如雨般的煙花,整個元宵夜 的景致已呈現在讀者眼見,何等壯奇、何等真切!為上片景色定下繁盛的基調,這 是比喻和想像的完美結合。第二,善以不同感官呈現美景。試看,「寶馬雕車香滿 路」是視覺和嗅覺的合寫;接着傳來簫聲,卻是聽覺;向轉往月色、魚龍燈飾,又 歸視覺。下片「蛾兒雪柳黃金縷」各種頭飾仍是接上片的視覺描寫,但很自然又令 人想到戴着這些頭飾的女子形象,於是下句便是「笑語盈盈」,以聽覺接寫,這還

(30)

30 不夠,作者加上「暗香去」三字,不但是女子由經過而遠去的形象躍現眼前,還傳 來了陣陣暗香,讀者嗅覺又為一動,乃視覺與嗅覺的又一次合作。約言之,正是視 覺所及之景已是迷人,又添上嗅覺,讀者正要感受嗅覺,卻已轉向聽覺、視覺,令 人目不暇給、耳不暇接。第三,寫景能顧及動靜。上片「夜放」、「吹落」、雕車 滿路、「聲動」、「光轉」、「魚龍舞」,下片的「暗香去」、「尋他」、「迴 首」,全是動態之景,然而,全詞的主角「那人」卻靜靜地站在燈火稀疏之處,這 唯一的靜態描寫,使前面的動態都似消於無形,令讀者視點全聚焦到「那人」身上,

確是生花妙筆。

此詞之妙的第二端是:善於融化古句。如「東風夜放花千樹」一句,融化自唐 代詩人蘇味道同樣寫元宵節的《正月十五夜》詩的「火樹銀花合」句;又如「寶馬 雕車香滿路」一句則融化自唐詩人郭利貞《上元詩》「傾城出寶騎,匝路轉香車」

二句;再如「玉壺光轉」,是融化自隋代詩人薛道衡《和許給事善心戲場轉韻詩》

「京洛重新年,復屬月輪圓。雲間璧獨轉,空裡鏡孤懸」之句,而「一夜魚龍舞」

句亦融化自薛道衡同一首詩「竟夕魚負燈,徹夜龍銜燭」之句。辛棄疾的融化往往 比古人原作更形象、更富於動感,這都是他濡古極深,善於汲取前人創作經驗的表 現。

《青玉案》一詞的第三端妙處是意境盪深一層,耐人尋味。一般詞人寫至「笑 語盈盈暗香去」一句,基本上已要收筆,蓋元宵之景、人已寫盡,難以再鋪展下去 了。但辛棄疾卻另闢新境,寫尋人,而此人卻尋千百次而未見,這已是後人難以企 及的神來之筆。尤妙者,尋人按常理當向前尋、向左尋、向右尋、向樓上尋、向橋 下尋,種種角度都尋遍了,所謂「千百度」也,讀者正在焦急之際,作者卻忽地回 頭,帶讀者向後尋人,終於尋得了。此時,讀者的想望,可能是尋到後之歡愉之情,

豈知作者又安排另一驚喜,要尋的「那人」不在人群熙攘之中,卻在繁華世俗之外。

如此,末寫四句而作三層曲折,展露作者高超的藝術手法,帶讀者進入遐思的詞境,

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和美感享受,令人回味無窮,百誦之而不厭。故此四句遂成千 古名句,歷來稱頌不絕。而「那人」的形象更給後人無限種解讀的可能,寫出一種 普世共鳴之感。筆力可謂高超。

最後一端妙處是此詞詞藻清麗,毫不艱深。全詞沒有艱深字眼,只用了「寶馬 雕車」、「鳳簫」、「玉壺」、「蛾兒雪柳黃金縷」、「盈盈」等一些清麗字眼,

卻已營造出繁華世態。下片末四句,純用白描,已鈎勒出「那人」的孤高形象,這 正是詞藻與詞意的妙絕配合。約言之,清麗詞句配繁華景致,白描淺句配孤高形象,

乃詞人用筆之巧妙處。

附件八

(31)

31

雨霖鈴

柳永

寒蟬

1

淒切,對長亭

2

晚,驟雨初歇。都門

3

帳飲

4

無緒

5

,留戀處、蘭 舟

6

催發。執手相看

7

淚眼,竟無語凝噎

8

。念去去

9

、千里煙波,暮 靄

1 0

沉沉楚天

1 1

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 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

1 2

,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注釋

1. 寒蟬:入秋以後,天氣漸涼,蟬的鳴叫聲漸漸低微,因此稱為寒蟬。

2. 長亭:古時候路邊供行人歇腳休息的地方。相傳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後 來逐漸演變成送別之地。

3. 都門:京都的城門。

4. 帳飲:古人常在城外設帳擺宴送別。

5. 無緒:心思煩亂。

6. 蘭舟:木蘭舟,是船的美稱。

7. 看:○[刊],[hon1];○[kɑ̄ n]。

8. 凝噎:由於悲痛而氣結,說不出話來。噎:○[謁],[jit3];○[yē]。

9. 去去:表示行程非常遙遠。

10. 暮靄:傍晚的雲氣。靄:○[噯],[oi2];○[ɑ̌i]。

11. 楚天:楚國在長江中下游,這裏泛指南方。

12. 經年:一年又一年。

(32)

32

附件九

兵車行

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1

。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

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2

。 或從十五北防河

3

,便至四十西營田

4

。 去時里正

5

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

6

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

7

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8

。 況復秦兵

9

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1 0

。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1 1

。 君不見青海頭

1 2

,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寃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1 3

注釋

1. 咸陽橋:即中渭橋。在長安通往咸陽的大路上。

2. 點行:根據丁籍徵發差役。行:行陣,或行軍之意。○[杭],[hong4];亦讀作 [恆],[hang4]:○[hɑ́ ng],亦讀作[xíng]。

3. 防河:當時吐蕃常侵擾黃河以西之地,即今甘肅、寧夏一帶。開元十五年詔令 隴右道、河西及諸軍團、關中兵集於臨洮,朔方兵集於會州,防秋,至冬初無 軍情撤兵。

(33)

33 4. 營田:駐戍的軍隊一邊捍衛邊境要害之地,一邊開墾田地。

5. 里正:唐制,每一百戶設一里,置里正一人。

6. 武皇:漢武帝以窮兵黷武著稱於史。唐樂府詩常借漢代故事說當朝之事。這 裏 實指唐玄宗。

7. 山東:指華山以東。

8. 東西:指田壟,東西方向叫做陌。

9. 秦兵:指關中的士兵。

10. 關西卒:函谷關以西的士兵,即秦兵。索:○[摵],[saak3]。

11.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秦時民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

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12. 青海頭:唐軍與吐蕃的交戰之地。開元天寶年間曾多次在此大破吐蕃。

13. 啾:○[洲],[zau1];○[jiū]。

(34)

34

附件十

登樓

杜甫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

1

春色來天地,玉壘

2

浮雲變古今。

北極

3

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

4

莫相侵。

可憐後主

5

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6

注釋

1. 錦江:岷江的支流。從四川郫縣流經成都城西南。

2. 玉壘:山名。四川有兩處玉壘山,一在理番縣東南新保關,一在灌縣西北。這 裏指理番縣的玉壘山,是蜀中通往吐蕃的要道。

3. 北極:北極星。比喻北方的朝廷。

4. 西山寇盜:指吐蕃。

5. 後主:蜀漢的劉禪。清人吳曾的《能改齋漫錄》說:蜀先主廟,在成都錦官門 外,西挾即武侯祠,東挾即後主祠。後來蔣堂在蜀為帥,認為劉禪不能保全國 土宗廟,才除去後主祠。

6. 梁甫吟:據《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在隆中躬耕時,好為《梁父吟》。古樂 府裏有《梁父歌》。

賞析重點

此詩借登樓所見感慨時事,是一首後世傳誦的名作。

題為登樓,而登樓所見遠遠超出視野之外:花近高樓使人傷心,是因為春光再 度,而詩人依然客居在外。在天下多難之際登臨此樓。心情不言而喻。開頭兩句起 勢極其高遠。首句雖是眼前之景,但次句以「萬方」作為登臨的背景,立即拓出遠 勢,將整個多災多難的時代都拉到了眼前。有此起勢,下面才能展開更加壯闊的境 界:錦江的春色鋪天蓋地而來,玉壘山的浮雲自古至今不斷變化。這兩句以江水和 山雲、天地和古今相對,囊括時空,筆力雄壯,不但以「俯視宏闊、氣籠宇宙」

(王嗣奭《杜臆》)的氣象為後人激賞,而且蘊含着深刻的寓意:天地春來,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附件 6)110 學年度第 1 學期臺中市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駕駛人員甄選成績複查申請表及查覆 表。. (附件 7)110 學年度第

一、 本人報名參加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代理 教保員甄試,無下列情事:. (一)教師法第 14 條第

24 南懷瑾《禪宗與道家》,《南懷瑾著作珍藏本》卷 4,頁 48,上海:復旦大 學出版社 2000 年 9 月第一版。. 25

A Theoretical and Reflexive Study on Cultivating Literacy of Mathematical Culture by Using Lesson Plans from Humanistic Mathematics..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HPM Tongxun (HPM Newsletter). These articles have documente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M practice in Taiwan as well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勞特字第 1063001251 號函訂定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十月二十三日發特字第 1083001675 號函修正第六點附件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