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貳、 、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

De Wolff 和 van IJzendoorn(1997)為了探討與母嬰依附品質有關 的母親行為,搜集六十六份關於依附的研究進行後設分析。結果發現 與依附有關的母親行為可以分成六個面向,分別是:敏感性(母親能 夠察覺到嬰兒所發出的訊號,並且能迅速給予適合的回應);同步性(母 親與嬰兒於互動時,能夠接收並且相互的出現回饋行為以及行為交換 的程度);相互性(當母親與嬰兒同樣注意於同一件事情時,彼此能夠 有正向的交互現象);支持性(母親能夠傾聽嬰兒,並對嬰兒所注意的 事情給予支持的程度);正向態度(母親能對嬰兒表露出正面的情感,

以及母親與嬰兒彼此能夠參與互動的程度);以及刺激性(母親能夠提 供嬰兒任何活動)。De Wolff 以及 van IJzendoorn 並進一步檢驗這六項 特質對於影響依附的有效程度(effect size),發現仍以母親敏感性的 影響程度最大,也就是說發展依附關係時,母親敏感性是母親行為中 最重要的一項特質。

另外,透過實際研究直接測量母親敏感性以及依附二者之間的關 係,發現母親對嬰兒的敏感回應以及陌生情境或依附 Q 分類所測得的 母嬰依附之間有顯著相關(Kochanska & Coy, 2002; Seifer et al.,

1996),母親較具敏感性者,其嬰兒之依附較偏向安全依附

(Braungart-Rieker, et al., 2001),並且母親敏感性與依附二者之間的相 關具穩定性(Bretherton, et al., 1989)。此外,透過人為的介入方式提

昇母親的敏感性,對於母嬰發展安全依附有幫助(van IJzendoorn et al., 1995; Wendland-Carro, et al., 1999),即使將嬰兒氣質均控制在難養型 氣質亦然(van den Boom, 1994)。母親敏感性雖被視為是母嬰依附發 展的關鍵因素之一,但仍有研究者認為母親的敏感回應性以及母嬰依 附之間沒有相關(Coffman, et al., 1995; Park, 2001)。

母親敏感性對於母嬰依附發展到底有沒有影響,由以上各種研究 的結果發現並不一致。然而,這樣的矛盾有可能和氣質與依附關係的 不一致相同,也就是說,單一探討母親敏感性與依附的關係,沒有考 慮到嬰兒的特質可能從中對母親敏感性與依附之間的關係有產生某種 作用,因此研究者欲從以下文獻中尋找嬰兒氣質、母親敏感性以及母 嬰依附三者之間的關係。

参 参 参

参、 、 、 、嬰兒氣質 嬰兒氣質 嬰兒氣質、 嬰兒氣質 、 、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 母親敏感性與依附

由前面兩部份看來,個別研究嬰兒氣質以及母親敏感性單一因素 對於依附的發展,似乎或多或少具影響力。但這些研究結果或看法對 於其間關係到底有無不一致,有可能是因為探討嬰兒或母親單一方面 因素的過程中,另一方面的從中影響使然。

而以下先不論嬰兒氣質或母親敏感性,Thompson(1997)認為若 要瞭解母嬰依附的安全性則要先瞭解母嬰之間的互動。當嬰兒和母親 相處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嬰兒與母親一起經歷種種互動,嬰兒接 收自己母親的回應之後,其依附的安全性則逐漸隨著母嬰互動中之母 親的敏感回應而發展出來。Isabella 和 Belsky(1991,1989)也認為母 親與嬰兒之間的同步互動可以預測其日後的依附品質,並且母嬰之間 不同的互動方式會發展出不同的依附關係,不安全逃避型依附的嬰

兒,其母親對嬰兒的行為有較多的主動干預;而安全依附嬰兒的母親 較能配合嬰兒做出合宜回應;不安全逃避型依附的嬰兒母親則不太對 嬰兒做回應。因此,母親是否能對嬰兒的行為敏感的做出適當回應,

與嬰兒的安全依附形成有關。

雖然有些實際研究發現嬰兒氣質對於陌生情境所測得之母嬰依附 沒有影響力,但卻發現氣質與陌生情境測驗中的行為或情緒表現有關

(Vaughn, et al., 1989),在氣質上對於受到限制較容易感到沮喪的嬰 兒,被發現在與母親分離的時候哭得較多,也較容易感到挫折,並且 在生理的反應上壓力也比較大(Gunnar, Larson, Hertsgaard, Harris, &

Brodersen, 1992),氣質較正向的嬰兒在與母親互動時的品質也比較好

(Bihun, Passehl, & Strawn, 1997),在 IBQ 量表上害怕得分較高的嬰 兒比起得分低者,有較多尋求接近母親的表現,同時也有比較多對母 親的拒絕(Thompson, Connell, & Bridges, 1988)。而不安全矛盾型嬰 兒表現得較憂慮(Belsky, & Bovine, 1987; Thompson, & Lamb, 1984;

Vaughn, Lefever, Seifer, & Barglow, 1989)。安全依附的嬰兒在和母親互 動的過程中,也較少出現負向情緒或攻擊行為(Frankel & Bate, 1990)。總而言之,三種依附類型的嬰兒,其行為的差別是在於回應的 形式,而非行為的次數多寡,而其回應形式的差別,有可能是處在不 同互動環境下的結果(Tarabulsy, Tessier, Gagnon, & Piche, 1996)。

由以上文獻看來,雖然嬰兒氣質並沒有對其依附類別的形成產生 直接的影響關係,但是卻會對其與母親互動的行為表現有所影響。而 嬰兒與母親的互動行為表現正是影響依附類型判準的重要因素,可 見,嬰兒氣質在其依附發展過程中仍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然 而氣質是個體行為表現的風格,學者們均認為氣質受先天因素影響很 大,但卻也不能忽視後天環境的重要。

Gunnar 等人(1989)蒐集小嬰兒在九個月以及十三個月分別與母 親分離(不一定是陌生情境中)時的唾液,測得其分泌的可體松(腎 上腺素活動亦是產生壓力的指標),發現在九個月時與母親分離,其壓 力明顯大於十三個月時與母親分離的壓力。而 Kagan 等人(1984)發 現氣質從抑制行為轉變成非抑制行為,會比從非抑制行為轉變成抑制 行為來得容易,原因是因為當母親覺察到自己嬰兒的抑制行為之後,

較容易有所警覺性地透過教導方式引導嬰兒轉變。可見,氣質雖然受 到天生生理因素的影響很大,但隨著年齡成長,其間所經過後天教養 環境的影響,於嬰兒與父母的互動中慢慢發展的過程中,仍可產生變 化。

另外,Gunnar 等人(1992)設計出有照顧者(陌生照顧者)陪伴 一段時間的情況下,將嬰兒分成兩組,第一組的照顧者為嬰兒的玩伴,

無論嬰兒狀況為何總是給予嬰兒溫暖、正向的照顧,而第二組照顧者 並不主動開啟互動,只有在嬰兒感到難過、不舒服時才給予照顧。隨 後測量這兩組嬰兒面對壓力時的生理反應,發現第一組嬰兒面對壓力 時的生理反應較小。Frankel 與 Bate(1990)指出,難養型氣質通常會 被認為,與負向的互動行為有關係,但他們的研究卻發現難養型氣質,

與負向行為的關連性只有在女嬰身上達到顯著,在男嬰身上卻不顯 著,這樣的性別差異有可能是因為難養氣質的男嬰常會被母親視為是 活力充沛,這樣的想法符合其教養觀念,因此男嬰即使是難養類型的 氣質,也能與母親發展出良好的互動模式。

由上述探討可知,無論是在面對壓力情境,或是一般情境中,雖 然嬰兒先天氣質對於其面對事件的反應有所影響,但似乎環境所給予 的照顧與配合仍具影響力,因此瞭解環境營造者(母親)的角色,就 顯得相當重要。

Belsky(1996)指出父母人格特質比較正向、態度較一致者,其 嬰兒也偏向對父母有安全依附。國內劉培鈴(民 91)將母親分為憂鬱 症組、焦慮組、以及正常組(未憂鬱且未焦慮),也發現正常組母親比 較其他兩組,明顯容易與自己的嬰兒培養出安全依附。Leavitt(1999)

將自己涉略一系列的研究做整理和歸納,他認為父母親如何對嬰兒發 出的訊息做回應以及處理,是取決於父母對於該訊息的知覺以及期 待,而父母親對於嬰兒訊息的知覺與自己的特質有關。

另外,研究發現,母親針對嬰兒訊息所做的回應是可以被改變的,

藉由介入策略能夠提高母親的敏感性,提升母親對自己嬰兒氣質的瞭 解,能夠增進嬰兒與其所處環境之間的適配性(Gwendolyn, 1996;

Wendland-Carro, Piccinini, & Millar, 1999)。van den Boom(1994)利 用所羅門四格因素設計,將育有易怒氣質嬰兒的母親分成四組,讓其 中兩組接受提升敏感性的介入策略,發現母親的敏感性是可以被提升 的,亦發現接受介入組別之嬰兒在與母親互動時,負向行為減少了,

且更具社會性及探索行為。

以上研究針對母親行為做改變之後,進而也會影響母嬰之間的互 動情形,也就是說提升母親的敏感性,卻連帶使得嬰兒行為有正向的 改變,可見在互動過程中,母嬰雙方的角色關係密切,牽一髮而動全 身。由此看來,嬰兒與母親在互動時彼此牽制著互動的品質,母親與 嬰兒的角色在形塑依附的過程中佔了同等的重要性。

由以上文獻看來,嬰兒氣質與母親敏感性對依附發展的影響似乎 已無法切割開來討論。Mandelsdorf 等人(1990)也認為當嬰兒的氣質 偏向憂慮時,再加上比較難控制自己的母親,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才 有較大的機會使這樣的配對發展成為日後的不安全依附。因此,母親 敏感性與依附之間,嬰兒的情緒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變項角色

(Braungart-Rieker et al., 2001)。

既然母嬰之間的互動品質是依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互動所 牽涉到的應該是母親與嬰兒雙方面的因素。在互動的過程當中,嬰兒 的氣質會影響自己行為表現,而其行為表現亦可受到母親的引導。另 一方面,母親對於嬰兒釋出訊息的知覺,會因為母親本身的個人特質 而有所不同,母親對於嬰兒訊息的回應,取決於自己是否能對於該訊 息有敏感的偵測。因此,將整個互動的過程看成是在嬰兒釋出訊息之 後,由母親接收該訊息,再根據自己對該訊息的解讀來加以回應,雙 方糾結形成其互動關係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親子的依附品質(Howe,

既然母嬰之間的互動品質是依附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關鍵,互動所 牽涉到的應該是母親與嬰兒雙方面的因素。在互動的過程當中,嬰兒 的氣質會影響自己行為表現,而其行為表現亦可受到母親的引導。另 一方面,母親對於嬰兒釋出訊息的知覺,會因為母親本身的個人特質 而有所不同,母親對於嬰兒訊息的回應,取決於自己是否能對於該訊 息有敏感的偵測。因此,將整個互動的過程看成是在嬰兒釋出訊息之 後,由母親接收該訊息,再根據自己對該訊息的解讀來加以回應,雙 方糾結形成其互動關係進而發展出屬於自己親子的依附品質(How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