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代以前的《大閱圖》

第三章 清代之前的《大閱圖》與《鹵簿圖》

第一節 清代以前的《大閱圖》

檢索清代以前的《大閱圖》,出現最早的兩件著錄皆是在明代萬曆年間,且 也都與萬曆九年(1581)進行的大閱典禮有關。這兩間作品,其中一件是由內閣 首輔張居正(1525-1582)主導製作並進獻的《大閱圖》;另一件是藏於兵部尚書 吳兌(1525-1596)家中的《顯皇帝大閱圖》,由文獻可知,此圖是一長卷的作品。

可惜的是,這些作品都沒有圖像存世。本節的目的是梳理與這些作品相關的文獻 史料,接著再進行相似圖像的比對,希冀能藉此還原明代《大閱圖》的樣貌,而 前代的圖像是否與清宮製作的《大閱圖》有相似之處?或是清宮《大閱圖》有其 他圖式的參考依據?這些問題都是本節嘗試解決的面向之一。

在進入與張居正(1525-1582)有關聯的這件《大閱圖》之前,可以先回顧明 代舉行的幾場重要的大閱典禮。在大閱禮制相關的研究中,已有研究指出,明代 的大閱可以分成前、中、後三期,前期是指洪武、永樂年間舉行的大閱,這個時 期舉行大閱的次數非常多,舉行原因多半是受到戰爭的因素,大閱即作為征戰前 的軍事演習,但是在制度與地點上都還未有完整的規範;中期則是指隆慶、萬曆 年間,舉行的次數雖不多,與前期最大的差異是,在隆慶三年(1569)時已建立 起大閱制度,而大閱的目的在此時期著重在展現軍事武備,以藉此宣揚國家強盛;

後期是在天啟、崇禎年間,此時國運已大不如前,舉行大閱反倒被視作勞民傷財 之舉。147綜觀以上,隆慶、萬曆年間可以說是明代大閱禮的轉捩點,尤其在隆慶

147 王進,〈明代大閱初探〉,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碩士論文(2012)。

38

以整飭武備、鼓舞士氣。後來遭到駱問禮(1528-1609)149上疏反對,認為大閱之 禮並非當之要務,不必擾煩皇帝親自閱視。於是,張居正又再次進言上疏,闡述 了舉行大閱的本意,應是對積弱之氣的鼓舞、是居安思危的古禮,並希望能請皇 帝酌議大閱之事。在此之後,兵部開始籌備大閱禮的相關事項,從而制定了相關

148 〈再乞酌議大閱典禮以明治體疏〉,隆慶三年,﹝明﹞張居正,《張居正奏疏集》(上海:華 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上冊,頁 146-147。

149 駱問禮擔任萬曆年間的言官。浙江諸暨人,嘉靖末的進士,官至南京刑科給事中,出自〈駱 問禮〉,卷215,列傳第 103,楊松、張應治編,《明實錄》,頁 5680。

39

了典禮與章法。此年的大閱對於明代大閱禮制而言是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但是除 了文字記載外並未留下製作圖像的記錄,反倒是在萬曆九年(1581)的大閱典禮 之後,出現了兩件分別由官方與民間製作的《大閱圖》。

萬曆九年(1581)兵部上言奏請大閱,皇帝擇定日期之後,遂下令以隆慶三 年(1569)的大閱事例來辦理。150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隆慶三年(1569)或是 萬曆九年(1581)的大閱,張居正(1525-1582)都身兼參與並主導的大臣之一。

40

41

(2016.1),頁 38-39。

158 〈大閱〉,〔明〕王錫爵,陸翀之輯,《增訂國朝館刻經世宏辭》,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

42 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162吳兌在鄉試期間與高拱(1513-1578)結識並成為其門 生,為官後也受到高拱的提拔成為封疆大使,仕途堪稱順遂;不過,在萬曆皇帝

161〈顯皇帝大閱圖爲金吾國輔并序〉,﹝清]朱彝尊撰,《曝書亭集》(臺北:國學整理社,

1937),冊上,卷 4,〈古今詩三〉,頁 46;〈顯皇帝大閱圖為吳金吾國輔併序〉,出自[清]李 稻塍《梅會詩選》,集1 卷 4,16 上-17 下,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集部》(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0),冊 100,頁 248-249。

162 「吳兌,字君澤,紹興山陰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授兵部主事。隆慶三年由郎中遷湖廣參 議調河南,遷薊州兵備副使。五年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吳兌孫孟明,孟明子 邦輔〉,張廷玉編,《明史》,頁21-23。

43

圖卷的收藏者吳國輔(活躍時間約在1628-1644)自祖輩開始就在朝廷擔任 重要職務(附錄二),167順治十六年(1659)夏,朱彝尊(1629-1709)168與一票 友人來到吳國輔家中觀《皇帝大閱圖》。169後來朱彝尊與宋琬(1614-1673)、王猷 定(1598-1662)一同作關於圖卷的詩賦。朱彝尊與負責賦詩的宋琬(1614-1673)、 作記的王猷定(1598-1662)兩人的關係十分友好,皆可在彼此的文集中見到一同

166 亮寶樓,〈中國古代地圖的華彩樂章─明代絲綢之路大地圖〉,《Ocean World》(2013),頁 12-13。

44

軫石,江西南昌人,善古文,著有《四照堂集》。171不過,在兩人的文集中都並 未有題詠《顯皇帝大閱圖》的相關記載,而在朱彝尊《曝書亭集》中也另外記有 三人與友人一同在宋琬官署,饗宴並觀黃子久《浮嵐暖翠圖》的相關記錄。172此 件黃公望(1269-1354)的作品現已不存,但是在臺北故宮藏有一件由清初四王畫 派之祖王時敏(1592-1680)所繪的《倣黃公望浮嵐暖翠圖》軸(圖 36),或許能 藉此想像當年見到黃公望作品時,內心的讚嘆與澎湃之情。 835、1051、1365,《清實錄》,頁 143-1、54-2、316-2。

174 〈時以先八世祖少保公大閱圖藏於伯兄圖為仇實甫筆再紀一詩〉,出自[清]吳壽昌《虛白 齋存稿》,操縵集第一,16 下-17 上,收入《清代詩文集彙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冊 397,頁 10。

175 關於蘇州片的詳細研究可見由臺北故宮主辦的展覽圖錄與研究,邱士華、林麗江、賴毓芝主 編,《偽好物:十六至十八世紀蘇州片及其影響》(臺北:故宮博物院,2018)。

4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