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溫琴佐·貝利尼

第一節 貝利尼生帄簡介

溫琴佐·貝利尼(Vincenzo Bellini, 1801-1835)出生於義大利卡塔尼亞(Catania)的一個 音樂世家,排行家中的老大。他的祖父溫琴佐·托比亞·貝利尼(Vincenzo Tobia Bellini)在 當地的教堂從事宗教音樂的創作,並擔任教堂唱經班和管風琴師的職務,在當時作曲家 Musicale),求學期間貝利尼是作曲家尼可羅‧津加雷利 (Niccolo Zingarelli, 1752-1837) 6

4 Danilo Faravelli,《貝利尼》( Bellini ) 。師維 譯(台北:世界文物,民國87年) ,9。

5 這是根據福音書中《雄雞高鳴》(Gallus cantavit) ,內容為女高音及風琴伴奏的創作。

6 6

5

的門生,並接受嚴格的音樂課程及作曲訓練,在當時津加雷利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音樂 家和音樂老師,貝利尼從老師那裏學到了全部的音樂知識,並完成了輝煌的學習生涯。

在音樂院度過的幾年貝利尼結識了一些朋友,其中他與同學弗朗切斯科‧弗洛里莫 (Francesco Florimo,1800-1888)的友誼更是親密,7一直延續到貝利尼死後。1824 年他開 始為朋友寫些結婚清唱劇,同時也寫一些小抒情調(Arietta),8其中〈悲痛地思念!愛人!〉

(Dolente immagine di Fille mia)9是貝利尼第一個在拿坡里(Napoli)被出版發行的作品。

於拿坡里音樂院畢業後,在1824年得到優秀經紀人多明尼科‧巴拜亞(Domenico Barbaja)10的協助,很快在聖‧卡羅歌劇院(Teatro San Carlo)以《比安卡與費南多》(Bianca

e Fernando )嶄露頭角。

1827年貝利尼由拿波里到達米蘭(Milano),身上帶著老師津加雷利以及經紀人巴拜 亞的推薦信,很順利的成為費利切‧羅馬尼(Felice Romani)在史卡拉歌劇院(La Scala)合 作的新夥伴。羅馬尼在當時是受人喜愛的劇本作曲家,在社會上的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Capuleti e i Montecchi)、《夢遊女》 (La sonnambula) ,與《諾瑪》(Norma)都是與羅馬

7 貝利尼給弗朗切斯科‧弗洛里莫的信中『我們的友誼將使現在的人感到嫉妒,而在我們死後,當人們懷念 我們時,我們的友誼將受到稱頌,……』。

8 小抒情調,Arietta 義大利文,通常是二段曲式。

9 本文中樂曲分析第七首。

10多明尼科‧巴拜亞 (Domenico Barbaja)1809 年成功的接管拿坡里的聖卡羅歌劇院,1821 年他也是維也 納劇院的經理,1826 年接手史卡拉歌劇院。

11Danilo Faravelli,《貝利尼》( Bellini ) 。師維 譯(台北:世界文物,民國 87 年) ,53、54。

尼合作的作品,共同造尌一部部成功的作品,帶領著當時義大利美聲歌劇的走向。

貝利尼所創作的歌劇除了在義大利受到歡迎,更是行遍歐洲各大國,1833年歌劇《夢 遊女》在倫敦的演出,讓當晚劇院的觀眾掌聲不斷、經久不息,而1835年貝利尼更以《清 教徒》(I puritani)在法國獲得巨大勝利,征服口味挑剔的巴黎聽眾。但是在故鄉拿坡里

《清教徒》遇到的卻是另一種命運,因為樂譜寄遲,加上貝利尼無法親自出席此劇的首

7 含了那內在最深切的信念。("the most determined opponents of the new Italian school of music do this composition the justice of admitting that, speaking to the heart, it shows an inner earnestness of aim." "Bellini's music comes from the heart and closely follows the text")12

通常貝利尼會朗誦歌詞或劇本,掌握語氣與意境後,將它化為悠揚流暢的優美旋

他的歌曲創作中,常透過管弦樂精緻的編排,發展出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也因而被稱 為「卡塔尼亞的天鵝」(Cigno di Catania)。

在美聲作曲傳統中,貝利尼不能算改革者,但他卻在既有形式中,形塑自己獨特的 格,聲樂上稱之為「羅西尼式」(Il Rossiniano)和「貝利尼式」(La Belliniana),在演唱風 格上各具特色:

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