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們結合無尺度網路以及Moore Neighborhood 來當作模型底層的傳播網路,

在模型中加入四種不同形態的代理人,分別是大眾媒體、小眾媒體以及個人,每 convergence

Vector 個人對於不同媒體的相信程

34  型〈Bounded Confidence Model〉的比較,傳統 BC Model 隨機挑選兩個代理人進 行意見交流,沒有社會網路的概念,因此意見傳播是全域性的,本模型以無尺度 網路為底層網路架構,在此實驗中比較本模型與傳統BC Model 在意見交流上的 異同,並以相關的研究結果驗證我們模型的正確性。第二個實驗是與2006 年所 提出有大眾媒體的有界信心模型[7]的比較驗證,McKeown 的模型有兩個傳播機 制,第一個是基於底層網路的人際交流,採用Von Neumann Neighborhood 的鄰 居模型,每個個體與其上下左右四個鄰居相連,人際意見交流時每個代理人只會 與有連線的鄰居進行意見交換,因此意見交換是區域性的,第二個傳播機制是大 眾媒體的傳播,任何代理人都有機會與大眾媒體進行意見交流,媒體獨立於社會 網路之外的個體,大眾傳播的影響是全域性的。本論文模型採用McKeown 模型 的概念,將大眾媒體獨立於無尺度網路之外,由於本模型的底層網路結合無尺度 網路與Moore Neighborhood,每個代理人除了無尺度網路的連結外還加上與上、

下、左、右、斜上、斜下八個鄰居的連線,與McKeown 模型不同,在第二個實

討小眾媒體對於社會意見的影響,利用本模型觀察當社會大眾對於小眾媒體的觀 看頻率上升後的結果。

第三部分的實驗是利用本模型模擬現今社會的情形。第一個實驗探討當小眾 媒體明確地掌握目標族群傳播訊息時會有什麼樣的情形;第二個實驗模擬台灣眾 多媒體對一些特別的議題〈例如同性戀議題或是反皮草活動〉使用不同的策略傳 遞資訊所造成的影響。此部分的實驗結果亦呈現不同策略下的結果,提供給媒體 業當作策略參考。

36 

4.1 模型驗證

4.1.1 BC Model驗證

BC Model 有兩個重要的參數,一個是代理人意見交流的門檻值 threshold(d),

當兩個代理人意見差異小於門檻值才進行意見交流,第二個是兩個代理人進行意 見交流時的意見聚合參數convergence parameter〈µ〉,也就是控制意見靠近程度 的參數。本模型使用1 與-1 之間的實數表示代理人的意見,因此 threshold 的值 域落在0 到 2 之間,convergence parameter 的值域落在 0 到 1 之間。

4.1.1.1. 實驗設計

將模型中的大眾媒體與小眾媒體數量設為零,只留下人際交流,此時模型即 是傳統的BC Model 加上無尺度網路與 Moore Neighborhood。設定實驗中總人口 2500 人,模擬 200 回合,分別對 threshold 以及 convergence parameter 兩個參數 分析。

實驗一:convergence parameter 等於 0.5,threshold 從 0 到 2 的意見分布。

實驗結果:下圖的橫軸代表時間,從0 到 200 個模擬回合,縱軸代表代理人 從1 到-1 的意見。當意見交流門檻值〈d〉很小時,表示代理人只願意與意見非 常相近的人意見交流時,經過200 代的模擬後會形成許多個的獨立的意見群

〈cluster〉,群集之間不會互相溝通跟影響,隨著 d 值增大,表示代理人願意接 受的意見範圍變廣,經過200 個回合後群集數變少,形成兩個極端的小群集以及 龐大的中立群體,當d 值增加到 1 之後,兩端的群集消失,所有人意見一致並且 中立。

圖表 24:意見交流門檻值 d=0.1 的意見分布 圖表 25:意見交流門檻值 d=0.3 的意見分布

圖表 26:意見交流門檻值 d=0.7 的意見分布 圖表 27:意見交流門檻值 d=1.0 的意見分布

圖22 整合意見交流門檻值 d 從 0 到 2 的結果,x 軸代表意見交流門檻 d,y 軸代表代理人的意見,z 軸表示累積人數,由下圖可以看出,隨著 d 值的增大,

代理人的意見分布會從多個意見群〈cluster〉變成聚集在中立意見。

圖表 28:意見交流門檻值與累積人數關係圖

傳統BC Model 隨機挑選代理人進行意見交流,隨著 d 值增大,代理人的意 見分布會從「多個獨立群」變成集中在兩端的「雙極化」,最後才變成所有人意 見集中在中立的「意見一致」。我們的研究中沒有雙極化現象是由於加入了Moore Neighborhood 以及無尺度網路,2002 年的研究指出 BC Model 加上的社會網路後

會使得雙極化現象消失[5],本實驗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相符合。

實驗二:固定threshold 等於 0.7,探討不同的 convergence parameter 對於意 見動態的影響

實驗結果:convergence parameter 的大小不會影響最終意見分布情形,只會 影響到最終意見收斂的速度。

圖表 29:convergence parameter=0.1 圖表 30:convergence parameter=0.7

圖表 31:convergence parameter=0.3 圖表 32:convergence parameter=0.9

圖表 33:convergence parameter=0.5

1.1.1.1 結論

本模型採用結合無尺度網路以及Moore Neighborhood Model 的意見動態模 型,隨著d 值增大,群眾的意見會從分散成多個群集慢慢集中變成意見一致,過

38 

程中不會出現雙極化現象,符合Hegselmann 的研究發現[5];Deffuant 的研究中 提出convergence parameter 的大小只會影響收斂的速度而不會對結果造成影響,

我們的模型符合這個結果,因此驗證本模型在於意見動態上與先前的研究結果一 致,只要將本模型的大眾媒體與小眾媒體個數設定成0 便可和先前的模型相容。

40 

McKeown 的模型採用 Von Neumann Neighborhood 為底層網路,每個代理人 可以與上、下、左、右四個鄰居進行人際交流,或是接受大眾媒體傳播的意見。

模型中加入了兩個重要參數,一個是媒體傳播頻率broadcast ratio〈r〉,1:5 表示 代理人每五次的意見交流就有一次是受到大眾媒體的影響,另一個參數是媒體極 化程度polarization〈p〉,表示兩個媒體的意見差距,當p 等於 1 表是一個媒體的 意見是1,另一個媒體的意見是 0。

4.1.2.1 實驗設計

為了避免不同的底層社會網路造成結果的差異,我們這階段的驗證實驗移除 本模型中的無尺度網度,代理人只留下Moore Neighborhood 的八個鄰居連線,

其他的參數設定仿造McKeown 實驗中的設定,convergence parameter〈µ〉等於 0.3,broadcast ratio〈r〉等於 1:5,媒體極化程度 polarization〈p〉等於 2〈McKeown 的意見值域落在1 到 0,他實驗中採用 polarization 等於 1,對應到本模型中的 polarization 等於 2〉,模擬人口數400,代理人的初始意見採均勻隨機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即多數人的意見都集中在中立的範圍,探討不同的意見交流門檻 值threshold 的影響。

實驗結果:總共會有四個不同的結果,第一個結果出現在當threshold〈d〉

小於0.5,極端的兩個大眾媒體將部分的代理人意見拉向極端,但是媒體卻無法 影響到意見較中立的個體,因此除了極端的意見群集外,有許多較中立的意見群

集產生,形成多個群集現象。圖28 為 polarization〈p〉等於 2,convergence parameter

〈µ〉等於0.3,broadcast ratio 等於 1:5,threshold〈d〉等於 0.5 的意見分布情形。

 

圖表 34:p=2,µ=0.3,d=0.5 的意見分布情形

隨著 d 值增大,意見中立的群集數以及人數越來越少,大眾的意見慢慢趨向 於兩極,在 d 值介於 0.6 到 0.8 的範圍時出現第二個結果,雙極化現象。圖 29 是當 d 等於 0.8 的意見分布情形,前幾回合的模擬過程中,群眾意見有像中立意 見集中的趨勢,由於媒體的拉力,漸漸將民眾的意見向兩端拉,最後形成了雙極 化現象。

 

圖表 35:p=2,µ=0.3,d=0.8 的意見分布情形

當 d 值介於 0.9 到 1.3 會出現第三個結果,群眾意見分布在前幾回合在兩個 媒體拉力下形成混亂無序的情形,但當拉力持續到作用,民眾的意見分布會從雙

極轉變成單極,轉向支持兩個媒體的其中一個,下圖 30 是當 d 值等於 0.9 的意 見分布情形。

 

圖表 36:p=2,µ=0.3,d=0.8 的意見分布情形

最後一個結果出現在 d 大於 1.4 時,代理人接受與自己相差很多的意見,整 體很快進入混亂的狀態,所有代理人的意見一直在動盪,同時受到兩個媒體的拉 力以及人際意見交流的影響,代理人意見一直在固定範圍內改變,不會形成固定 的群集。圖 31 是當 d 等於 1.4 的意見分布情形。

 

圖表 37:p=2,µ=0.3,d=1.4 的意見分布情形

 

42 

4.1.2.2 結論

上述四個結果與McKeown 在 2006 年的研究四個結果相符合,驗證本模型 不考慮無尺度網路的影響下與McKeown 探討大眾媒體影響的意見動態模型相容,

同時驗證了本模型中大眾媒體的正確性。

44 

4.2 模型比較實驗

4.1 小節針對本模型與先前研究提出模型做驗證與相容的實驗,在本小節我 們將對我們的模型特色與先前模型不同的部分做進一步的實驗。第一個實驗探討 不同的底層網路對於意見傳的與意見形成的影響。

4.2.1 無尺度網路

以往的模型底層網路使用鄰居模型,本模型使用無尺度網路加上Moore Neighborhood 的八個鄰居,這階段的實驗探討無尺度網路對意見動態模型是否造 成不同的影響。

4.2.1.1 實驗設計

不修改模型的底層網路,以Moore Neighborhood 以及無尺度網路為模型底 層網路,設定模型中有兩個持相反且極端意見的大眾媒體〈p=2〉,沒有小眾媒體,

總人口數2500,媒體播放頻率 broadcast ratio〈r〉是 1:5,意見交流的聚合參數 convergence parameter〈µ〉為 0.3,探討不同的意見交流門檻值 threshold 的影響。

我們分別探討了初始代理人的意見設定使用正規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與使 用均勻隨機分布〈uniform distribution〉兩種情形。

實驗結果:

1. 使用正規分布:

當意見交流門檻d 小於 0.4 時,形成多個意見群集,由於閥值小,因此這些 獨立的群集彼此不會溝通,也不會受到媒體影響,但靠近大眾媒體的群集會受到 媒體拉力而走向極端,圖32 是 d 等於 0.4 的意見分布情形

 

圖表 38:p=2,µ=0.3,d=0.4 的意見分布

當意見交流門檻值d 介於 0.5 與 0.9 時,意見群集只剩下中立的群集以及向 媒體靠近的兩個極端群集,隨著d 值慢慢增大,媒體的影響力漸減,使得中立的 群集越來越龐大,兩極的群集越來越小,兩極的群集在d 等於 0.9 時會消失形成 只有意見中立的情形。圖表33 是 d 等於 0.8 的意見分布情形。

 

圖表 39:p=2,µ=0.3,d=0.8 的意見分布

當d 值介於 1.0 與 1.1 時,模擬的前幾回合,所有的代理人意見在 0.5 到-0.5 之間震盪,不久後所有代理人意見向其中一個媒體靠近,形成單極化現象。下圖

當d 值介於 1.0 與 1.1 時,模擬的前幾回合,所有的代理人意見在 0.5 到-0.5 之間震盪,不久後所有代理人意見向其中一個媒體靠近,形成單極化現象。下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