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實驗材料與方法

3.1 現地菌種採樣分析

本研究是針對室內建築材料上黴菌生長之模式所進行的相關研究,所以對於建築室 內環境中黴菌種類的選擇,是以現地採樣所得到的菌種加以培養分析,並收集整理採樣 時所量測之室內建築材料表層水分、溫度,與採樣區之環境相對溼度、環境溫度,希望 能得到室內建築材料上較常生長之黴菌種類以及黴菌生長的環境條件之相對應關係,作 為提供建立室內建築材料黴菌生長模式之基礎評估資料。

3.1.1 採樣地點之選擇

本研究以國立宜蘭大學校區建築物為菌種採樣地點,針對校區內各棟疑似有潮害的 建築物進行現地菌種採樣工作,採樣地點包含大樓教室、地下室或是儲藏室等疑似有潮 害或黴菌生長之室內空間牆面進行菌種採樣工作,除了以現場觀察方式選擇菌種採樣地 點外,也詢問該大樓、樓層負責管理人關於該大樓、樓層是否有疑似潮害或黴菌生長之 室內建築空間,以利菌種採樣工作的遂行。

當發現疑似有潮害或黴菌生長之室內牆面,先選定該牆面疑似污染最嚴重的區域,

以事先製作的L 型塑膠板(長 50 cm,寬 40 cm)框定出該次採樣的採樣面積,以下皆 稱為採樣區,再以相機拍攝該採樣區以及週遭區域現場情況,而各採樣區之校區建物分 佈圖詳如圖3.1-1。

13

圖3.1-1 各採樣區之校區建物分佈圖

3.1.2 菌種採樣方式

首先準備消毒過後的玻璃試管,並事先於各消毒玻璃試管中裝入5 ml 的無菌水,

於選定之採樣區以沾濕的消毒棉棒進行沾黏採樣,每次採樣前皆以濃度75%酒精消毒實 施採樣者之雙手,每個消毒玻璃試管只裝入一根沾黏過採樣區的消毒棉棒,每一個採樣 區會進行3 次不同點之沾黏採樣,同一採樣區會有 3 個採樣樣株,而每點的採樣面積約 為消毒棉棒之表面積1 cm2,並在各個採樣完成的消毒玻璃試管上分別標示各採樣區編 號。

採樣同時並以水分計(Model FH A696-MF, VAISALA Group, Finland.)量測採樣區 表層約25 mm 深之表面水分含量,再以紅外線熱影像儀(Model IRI 4010, IRISYS Ltd, U.K.)進行量測採樣區之表面溫度,而表面水分及表面溫度的量測面積均與原先框定之 採樣區面積同為50×40 cm2,用以求得各採樣區之表面平均水分含量及表面平均溫度。

完成採樣後,將採樣完成的樣株於無菌箱中進行菌種接種,以便進行後續培養、觀 察動作,本研究培養菌種的培養基分別有Potato Dextrose Agar(PDA)以及 10 ppm rose bengal PDA(R-PDA),每一樣株分別接種至 3 個 PDA 以及 1 個 10 ppm R-PDA,並在 培養皿上分別標示樣株採樣區編號及取樣量。

採樣工作首先利用已滅菌之玻璃刻度吸管吸取5 ml 的無菌水,滴入裝有已沾黏採 樣區的消毒棉棒之試管內,將消毒棉棒上沾黏的物質洗入無菌水中,用以製作菌種樣本 懸浮溶液。再將試管中已洗出菌種樣本懸浮溶液之棉棒取出,在PDA 培養皿上以劃線 法做菌落培養。

其次再以微量吸管吸取200 μl菌種樣本懸浮溶液,滴入 PDA 及 10 ppm R-PDA 培 養皿中,並用消毒後之藥勺背面將菌種懸浮溶液劃開,分別為0.2 PDA 及 0.2 R-PDA;

再以微量吸管吸取200 μl菌種樣本懸浮溶液,滴入已消毒過後的玻璃試管中,用量筒量 取20 ml 無菌水,將菌種懸浮溶液稀釋成 100 倍,並用微量吸管吸取 200 μl稀釋後之菌 種溶液,滴入PDA 培養皿中,用消毒後之藥勺背面將稀釋後之菌種溶液劃開,此為 0.2/100 PDA。

在菌種樣株接種至培養皿培養一星期之後,取出培養皿觀察並紀錄菌落生長數目,

之後再次分離菌落培養菌種,以方便日後鑑定及進行後續實驗當作原樣菌種之用。

15 3.1.3 採樣菌種孢子計數方式

計數方式是利用血球計數板計算菌種懸浮溶液中黴菌孢子數量,首先搖晃懸浮溶液 試管,使懸浮溶液試管內之物質均勻分佈,再取試管內之懸浮溶液滴於血球計數板上,

計算孢子數並紀錄,如此計算重複數2 次取其平均值,將得到之平均值再代入下列計算 公式(將紀錄的孢子數換算成每平方公分棉花棒所取得的孢子數)以進行採樣之黴菌孢 子數量的估算:

孢子數(個/cm2)=(A×1000 mm3×5)/0.9 mm3×1 cm2 (1)

式中,A:由血球計數板上所得之菌種懸浮溶液中孢子數量

5:因孢子是由棉棒上由 5 ml 之無菌水沖洗下來,必須乘以 5 換算回去

0.9 mm3:血球計數板上有9 大格,每一大格邊長 1 mm,深度為 0.1 mm 所以總 計數體積為0.9 mm3

1 cm2:棉花棒採樣之表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