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2 工作地點及範圍(監測點位置)

3.4.6 生態調查方法

表 3.4- 4 本計畫檢測項目品質目標

檢測項目 精密性 準確性

方法偵測極限

查核樣品 添加標準品

水溫 N/A N/A N/A 0.1℃

pH 值 ±0.1 N/A N/A 0.1

溶氧 20% N/A N/A 0.01 mg/L

生化需氧量 20% 85~115% N/A 2 mg/L

化學需氧量 20 % 85~115% N/A 1.0 mg/L

懸浮固體物 10~20% N/A N/A 1 mg/L

氨氮 20 % 85~115 % 80~120% 0.01 mg N/L 總凱氏氮 15 % 80~120 % 75~125% 0.01 mg N/L 硝酸氮 20 % 85~115 % 80~120% 0.01 mg N/L 亞硝酸氮 20 % 85~115 % 80~120% 0.01 mg N/L 磷酸鹽 20 % 85~115 % 80~120% 0.01 mg N/L 硫酸鹽 20 % 85~115 % 80~120% 0.01 mg N/L 總磷 20 % 85~115 % 80~120% 0.05 mg N/L

葉綠素 a N/A N/A N/A N/A

濁度 25 % 85~115 % N/A 0.1 NTU 總有機碳 10 % 85~115 % 75~125% 0.01 mg/L

20% 80~120% 75~125% 0.008 mg/L*

20% 80~120% 75~125% 0.006 mg/L*

20% 80~120% 75~125% 0.002 mg/L*

20% 80~120% 75~125% 0.001 mg/L*

20% 80~120% 75~125% 0.001 mg/L*

20% 80~120% 75~125% 0.028 mg/L*

20% 80~120% 75~125% 0.0023 mg/L*

20% 80~120% 75~125% 0.0047 mg/L*

*沉積物消化後液態之偵測極限

(資料來源:本計畫彙整)

×1m 樣區,樣區內若有木本植物,且該木本植物胸徑(DBH)超過 1cm,高度 超過 1.5m 以上者量測胸徑與樹高,其他灌木與草本植物則記錄覆蓋度,覆 蓋度以面積表示,並分別於上、下半年各進行一次調查。如遇未知物種則參 照 Flora of Taiwan (1978, 1993, 1994, 1996, 1998, 2000 & 2003)、維管束植物 簡誌等相關書籍、圖鑑、期刊、網路資訊及國內各植物標本館等資源,逐一 鑑定核對,以求確定種類無誤。調查所得結果並進行植物名錄製作、種類組 成、及屬性統計。

2. 鑑定及名錄製作

植物名稱及名錄主要依據「Flora of Taiwan」(Huang et al., 1997-2003)及

「臺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劉和義等,1997~2002)製作。將野外採集所發現 之植物種類一一列出,依據科屬種之學名字母順序排序,附上中名,並註明 生態資源特性(徐國士,1987,1980;許建昌,1971,1975;劉棠瑞,1960;

劉瓊蓮,1993)。稀特有植物之認定則配合「植物生態評估技術規範」中所 附之台灣地區植物稀特有植物名錄、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中心之「特 有植物名錄」。並採用農委會依據之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育聯盟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1994 年版本進行稀有及瀕危植物物種評估。

(二) 潮間帶底棲無脊椎動物(蝦蟹螺貝類為主)

1. 調查方式

配合潮汐週期,在農曆初一或十五潮水適合的數天內,選擇白天低潮前 後一個小時內完成調查。於計畫範圍帶選擇三個以上包括紅樹林區、泥灘地、

草澤及消波塊等不同棲地類型進行調查。每樣點利用大退潮最低潮的時段,

由高潮線起各拉 3 條 10~30 公尺長的穿越線穿越中潮區到低潮區。每條穿 越線,每 5 公尺為一區段,採集並計算穿越線兩旁 0.5 公尺內大型動物的種

類及數量,將可辨識之生物照相後,放回原處,無法辨試之物種攜回實驗室 鑑定。如有岩石,則將岩石中的無脊椎動物以鑿子及鐵鎚採集,每塊約 500 克,敲碎岩塊,取出各種動物,包括星蟲、多毛類、蝦、蟹等。以 75%的酒 精浸泡,並計算各類別動物的數量。主要以目視撿拾法對底質表層之底棲無 脊椎動物進行定性調查,並翻動石塊撿拾個體,若底質為泥沙或碎石型,需 進行過篩,若無法當場辨識之種類則拍照後至實驗室進行鑑定。調查期間同 時檢視釣客及遊客採集漁獲及當地漁民設置之待袋網漁獲,若無法當場辨 識之種類則拍照後至實驗室進行鑑定。

2. 名錄製作及物種鑑定

所紀錄之種類依據邵廣昭等主編的「2008 臺灣物種多樣性Ⅱ.物種名錄」

及「臺灣物種名錄 2010」(邵廣昭等,2008;2010)、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 研究中心之臺灣貝類資料庫、中央研究院之臺灣魚類資料庫、沈世傑之「臺 灣魚類誌」(沈世傑,1993)、邵廣昭與陳靜怡之賴景陽之「魚類圖鑑-臺灣七 百多種常見魚類圖鑑」(邵廣昭、陳靜怡,2005)、「貝類、貝類(二)(賴景陽,

1996;1998)、林春吉之「臺灣淡水魚蝦生態大圖鑑(上)、(下)」(林春吉,

2007)、陳義雄之「臺灣河川溪流的指標魚類—初級淡水魚類」、「臺灣河川溪 流的指標魚類—兩側洄游淡水魚類」(陳義雄,2009a;2009b)、陳義雄等編 著的「臺灣的外來入侵淡水魚類」(陳義雄等,2010)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於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2 日農林務字第 1031700771 號公告之「保育類野生 動物名錄」,進行名錄製作以及判別其稀有程度、特有種及保育等級等。非 潮間帶底棲無脊椎動物(蝦蟹螺貝類為主)

1. 蝦蟹類

蝦蟹類調查,大至可分為非河口區及河口區兩部分。非河口區每個測站 每季均施放 5 個籠具,其中包括 2 個口徑 12 公分、長 32 公分及 2 個口徑

20 公分、長 37 公分的蝦籠及 1 只 5 公尺長的長沉籠輔助採集。蝦籠內以新 鮮的誘餌,調查當日將蝦籠施放於適當的緩流岸邊,施放後隔 1 至 2 日再 收取。所得的標本於野外以 4℃保存,回研究室後以-20℃冰存集中分類鑑 定。河口區域(感潮帶)除籠具調查外,亦於退潮時目視鑑定灘地上蟹類,紀 錄其種類及概估單位面積一平方公尺之數量。當地有漁民採用待袋網或底 拖網時則輔以待袋網或底拖網調查水底蝦蟹類。採集到的蝦蟹類紀錄其數 量。野外調查若遇到漁夫放置的其他蝦籠一併檢視記錄其內容。

2. 水生昆蟲

水棲昆蟲在河口區域不進行調查。非河口區域中,水棲昆蟲採集係在沿 岸水深五十公分內,以蘇伯氏採集網(Surber Sampler 袋口長寬高各 30 公分,

網孔大小為 0.595mm)或踢擊網採三網(圖 3.4-1)。本項採集避免於大雨後一 週內進行採集,採集地點避開砂石場、電廠、堰壩下游。水棲昆蟲採樣先在 下游處置一濾網,再將石頭取至岸邊,以防部分水棲昆蟲隨水流流走。較大 型的水棲昆蟲以鑷子夾取,而較小型的水棲昆蟲則以毛筆沾水將其取出。採 獲之水棲昆蟲先以 10%福馬林液固定,記錄採集地點與日期後,帶回實驗 室鑑定分類。

圖 3.4- 1 蘇伯氏採集網(a)及踢擊網(b)採集法 3. 螺貝類

(a)

螺貝類以定量框採集法進行採集三個面積各五十公分見方的範圍內 可採集之螺貝類者(圖 3.4-2)。若目視水棲昆蟲網旁邊(靠水岸的)有螺貝類,

可以一平方公尺為樣區進行採樣。另一方面,由於部份螺貝類具潛沙性,

在撿拾完表層之螺貝類後亦進行挖取法捕捉潛沙性物種(圖 3.4-3)。

圖 3.4- 2 螺貝類採集法

4. 環節動物

環節動物採集包含在水棲昆蟲網(三網,面積各五十公分見方)的範圍 內可採者。若是在採樣地發現大量的絲蚯蚓,則記錄絲蚯蚓分布範圍。河 口區域(感潮帶)再增以抓取式採樣器(Grab sampler,圖 3.4-3)以隨機採樣 (random sampling)方式進行多毛類調查。

圖 3.4- 3 抓取式採樣器(Grab sampler)

(a) (b)

(三) 數據分析方法

將現場調查所得資料整理與建檔,再將所有資料繪製成圖表,並適時提 供相關優勢物種及稀有物種之圖片,以增進閱讀報告之易讀性,並依據其存 在範圍、出現種類及頻率,嘗試選擇其指標生物,以供分析比較;相關之數 據運算,平均值均採用算術平均值。多樣性指數分析則採用 Simpson’s dominance index (C)、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 (H’)及 Margelef’s index (SR),均勻度指數則採用 Pielou’s evenness index (J’)、Shannon-Wiener’s evenness index (E)如下。

1. Simpson’s dominance index (C)

n 2

i=1

C=

 ( N N i / )

Ni:為第 i 種生物之個體數 N:所有種類之個體數

C 指數數值範圍為 0~1 之間,數值愈大顯示有明顯優勢種出現,代表 個體數在物種間分配愈不均勻。

2.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index (H’) H’=-Σ(Pi × ㏑ Pi)

Pi =Ni/N

Ni:為 i 種生物之個體數 N:為所有種類之個體數

H’指數數值範圍多介於 1.5~3.5 之間,可綜合反映一群聚內生物種類

之豐富程度及個體數在種間分配是否均勻。此指數越大時表示此地群落之 物種越豐富,即各物種個體數越多越均勻,代表此群落歧異度較大,若此 地群落只由一物種組成則H’值為 0。通常成熟穩定之生態系擁有較高的歧 異度,且高歧異度對生態系的平衡有利,因此藉由歧異度指數的分析,可 以得知調查區域是否為穩定成熟之生態系。

3. Margelef’s index (SR) ( 1) / log10

SR S N

S:為第 i 種生物之個體數 N:所有種類之個體數

SR 指數表示群聚內種類數的豐富情形,SR 值愈大則群聚內生物種類 數愈多。

4. Pielou’s evenness index (J’) ' '/ 'max

JH H

max 10

10

H' log ' '/ log

S

J H S

 

S=所出現的物種

J’指數數值範圍為 0~1 之間,表示群聚內物種間分配之均勻度,其值 與 C 值相反,J’數值愈大則表示個體數在物種間分配愈均勻。

5. Shannon’s evenness index (E) E= H’/ ㏑ S

S:為所出現的物種總數

E 指數數值範圍為 0~1 之間,表示的是一個群落中全部物種個體數目 的分配狀況,即為各物種個體數目分配的均勻程度。當此指數愈接近 1 時,表示此調查環境的各物種其個體數越平均,優勢種越不明顯。

6. 科級生物指標(Family-Level Biotic Index, FBI)

本研究應用 Hilsenhoff 之科級生物指標(FBI)評估水質之有機污染(Hilsenhoff, 1988)。其計算式如下:

其中 ai:第 i 科水棲昆蟲之污染忍受值(表 3.4-5) ni:第 i 科水棲昆蟲之個體數

N:各採樣站水棲昆蟲之總個體數

由上述公式求得之 FBI 值,將水質與指標值劃分為七個水質等級。FBI 值與水質之間的關係:FBI<3.75 為 Excellent(極優良)水質,3.76<FBI<4.25 為 Very Good(優良)水質,4.26<FBI<5 為 Good(普遍)水質,5.01<FBI<5.75 為 Fair(輕度污染水質),5.76<FBI<6.50 為 Fairly Poor(中度污染)水質,

6.51<FBI<7.25 為 Poor(嚴重污染)水質。FBI>7.26 為 Very Poor(非常嚴重污 染)水質。

表 3.4- 5 科級生物指標污染忍受值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Plecoptera 襀翅目 Trichoptera 毛翅目

 

N

n

FBI a

i i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Capniidae 黑石蠅科 1 Molannidae 笠石蠶蛾科 6

Chloroperlidae 黃石蠅科 1 Odontoceridae 齒角石蛾科 0

Leuctridae 卷石蠅科 0 Philpotamidae 指石蛾科 3

Nemouridae 短尾石蠅科 2 Phryganeidae 石蛾科 4

Perlidae 石蠅科 1 Polycentropodidae 多距石蛾科 6

Perlodidae 網石蠅科 2 Psychomyiidae 管石蛾科 2

Pteronarcyidae 大石蠅科 0 Rhyacophilidae 流石蛾科 0

Taeniopterygidae 冬石蠅科 2 Sericostomatidae 毛石蛾科 3

Ephemeroptera 蜉蝣目 Uenoidae 黑管石蛾科 3

Baetidae 四節蜉科 4 Diptera 雙翅目

Baetiscidae 圓裳蜉蝣科 3 Athericidae 流虻科 2

Caenidae 細蜉科 7 Blephariceridae 網蚊科 0

Ephemerellidae 小蜉科 1 Ceratopogonidae 癭蚊科 6

Ephemeridae 蜉蝣科 4

Blood-red Chironomidae

(Chironomini) 搖蚊科 (紅搖蚊)

8

Heptageniidae 扁蜉科 4

Other Chironomidae (including pink)

搖蚊科 (其他搖蚊)

6

Leptophlebiidae 褐蜉科 2 Dolochopodidae 長腳蠅科 4

Metretopodidae 長跗蜉科 2 Empididae 舞虻科 6

Oligoneuriidae 寡脈蜉科 2 Ephydridae 水蠅科 6

Polymitarcyidae 網脈蜉蝣科 2 Muscidae 家蠅科 6

Potomanthidae 花鰓蜉蝣科 4 Psychodidae 蛾蚋科 10

Siphlonuridae 短絲蜉科 7 Simuliidae 蚋科 6

Tricorythidae 三角鰓蜉蝣科 4 Syrphidae 食蚜蠅科 10

Odonata 蜻蛉目 Tabanidae 虻科 6

Aeshnidae 晏蜓科 3 Tipulidae 大蚊科 3

Calopterygidae 珈蟌科 5 Coleoptera 鞘翅目

Coenagrionidae 細蟌科 9 Dryopidae 泥蟲科 5

Cordulegastridae 勾蜓科 3 Elmidae 長角泥蟲科 4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科級生物

污染

忍受值

Corduliidae 弓蜓科 5 Psephenidae 扁泥蟲科 4

Gomphidae 春蜓科 1 Collembola 彈尾目

Lestidae 絲蟌科 9 Isotomurus sp. 5

Libellulidae 蜻蜓科 9 Amphipoda 端足目

Macromiidae 大蜻科 3 Gammaridae 鉤蝦科 4

Megaloptera 廣翅目 Hyalellidae 綠鉤蝦科 8

Corydalidae 魚蛉科 0 Talitridae 跳蝦科 8

Sialidae 泥蛉科 4 Isopoda 等足目

Lepidoptera 鱗翅目 Asellidae 櫛水虱科 8

Pyralidae 螟蛾科 5 Decapoda 十足目 6

Neuroptera 脈翅目 Acariformes 真蟎目 4

Sisyridae 水蛉科 Mollusca

Climacia sp. 5 Lymnaeidae 椎實螺科 6

Trichoptera 毛翅目 Physidae 囊螺科 8

Brachycentridae 短尾石蛾科 1 Sphaeridae 泥蜆科 8

Calamoceratidae 枝石蛾科 3 Oligochaeta 寡毛亞綱 8

Glossosomatidae 舌石蛾科 0 Hirudinea 蛭綱

Helicopsychidae 鉤翅石蛾科 3 Bdellidae 10

Hydropsychidae 紋石蛾科 4 Helobdella 澤蛭屬 10

Hydroptilidae 姬石蛾科 4 Polychaeta 多毛綱

Lepidostomatidae 鱗石蛾科 1 Sabellidae 纓鰓蟲科 6

Leptoceridae 長角石蛾科 4

Limnephilidae 沼石蛾科 4

參考資料:Mandaville, 2002;黃,2013

7. 生物指數(Biotic Index, BI)

生物指數(Biotic Index)為日本學者 津田松苗(1964)修改 Beck index,將依水 生生物耐受程度分成 A(不耐污性)、B(耐污性)兩大類,而無法辨別者分於”O”

類。以 4~5 人採樣 30min,將其採集物種分成 ABO 三類後代入計算公式環境指

標 I=2A+B+O。所得數值 0~5 為嚴重污染(polysaprobic, p),6~10 為中度污染 (α-mesosaprobic, α-mes),11~19 為輕度污染(β-mesosaprobic, β-mes),大於 20 為未受污染(oligosaprobic, os)。A、B 及 O 之判定以「淡水河系生物相調查及 生物指標手冊建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1999)為主要參考(表 3.4-6)。

表 3.4- 6 松田津苗生物指數所利用之各種生物污染耐受性分級

物種 耐受性

節肢動物 Arthropoda 中華蜾嬴 Corophium sinense O 鉤蝦 Gammarus sp. O 臺灣泥蟹 Ilyoplax formosensis O 勝利黎明蟹 Matuta victor O 軟體動物 Mollusca 石田螺 Sinotaia quadrata O

芝麻淡水笠螺 Laevapex nipponica

O

船形薄殼蛤 Laternula marilina O 河殼菜蛤 Limnoperna fortunei O 中華文蛤 Meretrix petechialis O 囊螺 Physa acuta O 川蜷 Semisulcospira libertina O 瘤捲 Tarebia granifera O 小頭蟲目 Capitellida 小頭蟲科 Capitellidae Capitella sp. B 毛翅目 Trichoptera 角石蠶科 Stenopsychidae Stenopsyche schmidi A

Stenopsyche sp. A

長鬚石蛾科 Ecnomidae Ecnomus sp. O 流石蛾科 Rhyacophilidae Rhyacophila sp. A 紋石蛾科 Hydropsychidae Cheumatopsyche sp. A

Hydropsyche sp. A

笠石蛾科 Molannidae Molanna itoae O 等翅石蠶蛾科 Philopotamidae Dolophilodes sp. O 石蛭目 Herpobdelliadae 石蛭科 Herpobdellidae Bobronia sp. B

Herpobdella sp. B

吻蛭目 Rhynchobdellida 扁蛭科 Glossiophonidae Glossiphonia sp. B

Helobdella sp. B

物種 耐受性

Hemiclepsis sp. B

近孔寡毛目 Plesinpora 顫蚓科 Tubificidae Branchiura sp. B 軟虛蚓 Doliodrilus tener B

Limnodrilus sp. B

游走目 Errantia 沙蠶科 Nereididae 腺帶刺沙蠶 Neanthes glandicincta O 雙齒圍沙蠶 Perinereis

aibuhitensis

O

海稚蟲Prionospio sp. O

蜉蝣目 Ephemeroptera 小蝣科 Ephemerellidae Ephemerella japonica A

Torleya sp. A

Uracanthe punctisetae A

Uracanthella sp. A

四節蜉蝣科 Baetidae Baetiella sp. O

Baetis sp. O

花鰓蜉蝣科 Potamanthidae Potamanthus sp. O 扁蜉科 Heptageniidae Ecdyonurus viridis A

Ecdyonurus yoshidae A

Epeorus erratus A

扁蜉科 Heptageniidae Heptagenia sp. A

Rhithrogena ampla A

Rhithrogena sp. A

細蜉科 Caenidae Caenis bella O 蜉蝣科 Ephemeridae Ephemera sauteri A 褐蜉科 Leptophlebiidae Choroterpides sp. A

Paraleptophlebia sp. A

蜻蜓目 Odonata 幽蟌科 Euphaeidae 短腹幽蟌 Euphaea formosa O 春蜓科 Gomphidae Onychogomphus sp. A

Stylogomphus shirozui A

蜻蜓科 Libellulidae Trithemis sp. O 廣翅目 Megaloptera 亞科 Chauliodinae Parachauloides japonicus O

Protohermes sp. O

鞘翅目 Coleoptera 方胸龍蝨科 Noteridae Noterus sp. O 亞科 Hydroporinae Morimotoa sp. O 長角泥甲科 Elminae Ordobrevia sp. O

Stenelmis hisamatsui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