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信賴度

在文檔中 第三章 研究歷程的開展 (頁 28-31)

本研究在信賴度方面採行 Guba 和 Lincoln(1984)提出的方法,分項說 明如下:

壹、增進資料的真實性

一、延長實地參與的時間

我的資料蒐集時間橫跨上下學期二十多節課,平時的現場觀察若為上午 時段則選擇在學校升旗之前提早抵達,若為下午時段則於午休時間到達,觀 察結束後並未立即離開現場,而是協助師生收拾教學設備與提供相關的協 助,主要目的在於增加涉入現場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可以增進我與現場師 生互動的機會,伺機發問相關的問題或發現更細微的資訊,藉以獲得更完整 的研究資料。

二、資料多元化

我的研究資料包括實地札記、觀察逐字稿、師生訪談紀錄、相關文件蒐 集以及研究省思日誌等,盡我所能地搜羅各項資訊,因此資料來源豐富多元,

在研究過程中我將這些資料不斷進行比對、相互驗證,確認每項研究資料的 真確程度,避免任何單一資料可能產生訊息誤判或誤讀的情形,提高本研究 的真實性。

三、同儕討論

為解決研究過程中遭遇的困難及疑惑,並尋求不同角度的觀點與解決方 式,我邀請一位任教八年級且同樣使用翰林版本的普通班數學教師、ㄧ位曾 參與國科會專案進行過質性研究的資源班教師以及我的指導教授共同討論,

藉由她們與研究現場的客觀距離,適時指出自己未發覺的微妙線索並澄清我 的價值或想法。例如在觀察紀錄的謄寫上,我的指導教授第一次看完逐字稿 後,對我表示「謄稿的方式看不太懂、也看不清楚師生間的互動」,建議我「以並列的方 式呈現師生對話」(省 921108)。任教普通班數學的研究同儕則認為「觀看錄影帶時,

學生們的口語表達不是很清楚,其中還有一位幾乎是以大叫的方式回答問題,由於音量過 高,往往掩蓋其他人的說話內容,光是看錄影帶只能了解一半的上課情形。但看了逐字稿 及實地札記後,再搭配著錄影帶看一次,就覺得看懂了!不過老師說話時的抑揚頓挫在書 面上比較看不出來,是要改善的地方」(省 921116)任教資源班的研究同儕則建議「將 每次課堂上老師解說的數學題目先列出來,或將整堂課解說的題目列在紙上,這樣看稿子 的人比較一目瞭然,比較能進入狀況」(省 921118)。所以之後我的逐字稿謄寫就依 循這些研究同儕的建議進行改善。至於訪談記錄的部份,任教普通班數學的 研究同儕指出「逐字逐句還蠻忠於原味的,沒有太大的問題」(省 921116),任教資源 班的研究同儕則表示「訪談轉錄稿內容算是很完整,還好學生的部份有用錄影機攝影,

可以從妳的問題與她的唇型來判斷說話的內容,否則光聽聲音可能無法完全知道口語不清 楚的學生在說什麼」(省 921120)經由與研究同儕討論的過程,可以避免偏執的 想法或作法,在研究過程中隨時調整腳步與方向,共同監督與維繫研究資料 的真實程度。

四、三角驗證

1.不同資料與方法的三角檢定

我在不同資料與方法的三角檢定,包括分析比對由實地觀察、師生訪

談、省思札記以及文件蒐集等各項方法所得之資料間是否有矛盾不合的地 方,例如在觀察過程中「我常發現課堂中的互動很多都是林老師與個別學生單線進 行,學生與學生間的互動比較少,學生們似乎不太會彼此溝通討論」(實 921111)因此 在訪談時我詢問小雅她的看法,她表示因為「有時候聽不大懂同學的聲音,小靜、

真真的聲音很大、很吵,她們說話很快 」(面訪 S3921219Q5)林老師的想法則是「可 能是 FM 麥克風的關係,我開的是只收集老師音源的角度,所以很多戴 FM 的孩子都會這 個樣子。其實我故意不讓她們聽懂,其實我要她們回答都有固定的答案,小雅的聽力比 較好,她會聽得到就不會自己想,所以她聽不懂最好」(面訪 T921222Q4)又如我一直 是坐在學生後方進行觀察紀錄,當下無法清楚辨識學生實際的表情動作,

有次我從學生背後看到小靜一動也不動,似乎又是精神不繼或是呈現發呆 的情況,因此我在現場的實地札記中寫道:「小靜今天又出現不專心想睡覺的情 況」(實 921223)後來回去看錄影帶謄寫逐字稿時,才驚覺「原來她的眼睛是注 視著講義的,並沒有表現出想睡覺的疲態!若單憑實地札記或任何單一資料解讀現場的 人事物,恐怕會發生更多訊息誤判而造成誤解的情形,實在不可不慎!」(省 921223)

因此我在研究中會一直不斷提醒自己並藉由各項資料間的交叉比對,進一 步證實資料內容的真實程度與當事人的真正想法。

2.我與協同者的三角驗證

商請任教普通班八年級的數學教師以及曾進行過質性研究的資源班教 師二位協同者,共同協助資料的編碼與分析驗證,相互檢核對於資料的覺 知或發現。在編碼的過程中,無法與協同者達到百分之百編碼一致的狀態 原為意料中之事,因此我們會共同協商討論出最符合資料脈絡原義之編碼 類別,作為結果分析最佳詮釋的代表。在資料的分析驗證過程中,任教普 通班數學的研究同儕會提供我他對於數學教材教法的想法與意見,而任教 資源班的研究同儕則給予特殊學生特質及需求方面的看法與建議,和他們 二位協同討論對研究內容有相輔相成、再次檢視驗證的效果。

貳、提昇資料的可轉換性

在我的研究報告中清楚交代研究過程的各項細節,包括我如何選擇研究 參與者,其中遭遇的困難、從事研究的時間與進程、如何進入與離開現場、

師生的背景資料、我自身的背景經驗、我在現場的參與程度與當時的各種角 色扮演等。在研究結果部份深度描述場景的情境脈絡,詳實紀錄現場的師生 互動,並直接引用師生的話語呈現她們的內在觀點,使讀者能透過我的文字 描述如同置身現場,實際感受課堂互動的脈絡。我詳實謹慎地交付各項研究

細節提供讀者參考或研究之用,增進研究資料的可轉換性。

參、提昇資料的可靠性

在研究時,我使用二台錄影機、一台錄音機等器材協助觀察紀錄,減少 個人主觀意象與彌補因內外在因素(如觀察角度的侷限、個人疲累等)限制 下可能遺漏的線索。在研究過程中,每當從事觀察紀錄的謄稿書寫均會反覆 觀看二台攝影機的內容,進行再次檢視與校正的工作。一方面,我也努力與 每位研究參與者建立互相信賴的合作關係,請她們確認觀察、訪談各項紀錄 的內容是否轉錄得宜,林老師在看過資料轉譯後的內容均表示「應該差不多吧,

沒有太多的問題(面訪 T921230Q1)另外真真、小雅對於我的轉譯內容也表示「差 不多,是自己的回答沒錯」(面訪 S2930504Q5)「沒有意見」(面訪 S3930506Q5)小靜因 其口語內容最難分辨,所以「若我仍有因為聽不清楚而轉錄不出來的地方,也會請她 回憶當時的情況再加以補充,小靜也會努力回想給予回饋」(省 930105)另外,我也透 過觀察者、傾聽者、學習者等不同角色的扮演與每次的自我省思紀錄一起來 維持研究資料的可靠程度。

在文檔中 第三章 研究歷程的開展 (頁 28-3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