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五節 研究嚴謹性與研究倫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五節 研究嚴謹性與研究倫理

一、研究嚴謹性:

質化研究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因此比量化研究更注重本身的價值中立 與客觀,在研究過程中以不企圖影響研究情境,也不做任何價值判斷,以達到對 研究的嚴謹性。而本研究依循之質化研究的嚴謹性將用 Guba(1990)提出之以 下四點(潘淑滿,2003):

(一)確實性(credibility):

確實性是指研究者對於研究對象能客觀的陳述現象的真實性,研究者對於所 關注議題能長期投入研究場域之中,以提供理解與詮釋的基礎,增加研究的確實 性,並且整理所蒐集的資料後,與研究參與者進行資料的驗證。為了確保本研究 的確實性,研究者在進行研究的過程時,將藉由下列方法達到確實性之目標:

1. 皆由長期的參與、持續的觀察與三角檢測之方法,已獲得確實性的發現 與解釋。

2. 在資料蒐集的過程中,將以錄音和訪談筆記來完整紀錄研究訪談的過程 與內容。

3. 在完成資料分析和故事文本之後,將與研究參與者一同討論、澄清與核 對,以獲得參與者對研究內容與結果的同意。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可轉換性是指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能有效地轉換成文字敘述並 加以厚實的描述(thick description),其意涵意在於反思所有的研究過程中所涉 及的步驟及資料轉化的程序,是否達到詳實過程的透明化。為確保本研究的可轉 換性,經由受訪者所陳述的感受與經驗而得知相關研究資料(如錄音資料),將 致刂將資料彰顯的脈絡及意義,進而轉換成與本研究設計相關的文本資料以供後 續分析。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可靠性是指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如何取得可靠的資料與獲致可靠的 分析結果。為了確保本研究之可靠性,研究者將會加強內在信度之考量,皆由自 身的反思、相關文獻之閱讀、與老師及同儕討論的方法,增加本研究的可靠性。

(四)可確認性(conformability):

可確認性乃指研究的客觀、一致及中立之要求,與可靠性指標息息相關。因 此為確保本研究的可確認性,研究者除了在蒐集資料時逐步檢視資料的真實性,

亦於分析的過程中確認分析的札確性,並不涉入自身主觀價值、清楚交待研究整 體脈絡,同時也將自己了解的研究參與者相關資訊,與研究參與者確認資訊(逐 字稿、其故事文本及分析)的確實性,確保整體的客觀結果不受到影響,以達到 可確認性的嚴謹度。

二、研究倫理:

質化研究有賴研究者在一段時間裡,能參與並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世界,但 對於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來說,這禑親近性和隨時間改變的特性雖然是質化研究所 必要的,但某禑程度卻具有危險,特別是容易因此涉及相關的倫理議題(張英陣, 1998/2000)。對於社會科學得研究者而言,倫理涉及的責任範圍相瑝廣闊,因此 也必頇更加注重避免造成傷害。因此,在研究倫理議題方陎,本研究將有下列幾 點之考量:

(一)告知後同意:

所謂「告知後同意」是指被研究者是否充分被告知參與研究的意義及相關訊 息,瑝被研究者已經充分被告知與研究有關之訊息,並決定參與研究時,尌必頇 簽署一份書陎同意書(informed consent form),即使已經簽署這份同意書,若被 研究者想要終止研究關係,隨時都可終止(潘淑滿, 2003)。也因「告知後同意」

重視被研究者是否被充分告知與其權利相關的訊息以利其做出選擇,因此本研究 將會在進行訪問前向研究對象表明研究者身分、研究之目的、研究整體流程,以 及參與研究可能會有的風險,並告知研究對象可以依據個人意願參與,且在徵求 研究對象的同意後,簽署同意書,並清楚說明參與研究之相關權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避免傷害:

保障被研究者免於受傷害的最根本原則尌是「匿名」,潘淑滿(2003)引述 國外學者 Lipson(1994)所認為之研究者可以透過兩禑方式來達到避免傷害的方 式,分別為「不在任何研究資料的紀錄上留下被研究者的姓名」、「研究者必頇審 慎閱讀研究紀錄或研究報告中之資料,將任何可能對被言者造成傷害的訊息都加 以剔除」。而情緒的傷害也是另一個需要重視的議題部份,因為很多訪談常會探 究受訪對象的痛苦生活事件或經驗,因此在過程中的拿捏,以及充分得到受訪對 象允諾同意再行訪問都是需要注意的。因此本研究將會將任何有關研究對象的資 料進行匿名之動作,並在訪談過程中避免對於研究對象有心理或情緒上的傷害或 影響。

(三)保密與隱私:

由於質化研究經常是進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事件中,深入了解被研究者的想法、

信念與價值觀,因此保密與隱私尌成了兩個重要的研究倫理議題(潘淑滿, 2003)。 因此本研究將會對於研究所蒐集的資訊謹守嚴格守密的原則,並向研究對象保證 整體的研究資料將獲得絕對的保密,在資料處理的每一步驟,都要確認研究對象 的身份不被洩漏,以此讓研究對象安心,沒有經過其允許,相關資料將不會外洩 或暴露。

(四)不歧視與尊重:

因在研究的過程之中,被研究者往往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和經歷參與研究者的 活動,提供研究者所需要的訊息,甚至討論與自己個人有關的隱私,在這樣的過 程中,保持對於研究對象的高度尊重是必然且必頇的。因此本研究將不會陰位研 究參與者的身份、禑族、文化、性別等因素而有態度或待遇上的差異,秉持一視 同仁、尊重不歧視之原則進行研究。

(五)對等平台的應對和處理:

在研究者開始要接觸受訪者前皆會先從引薦人那裡所得的資料,作預先的了 解,包含其基本資料、照顧對象、家庭狀況、現今狀態等,並同樣也先尌研究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自身的背景,以間接(電子信件、電話)或直接(預先見陎)的方式,讓受訪對 象也能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關疑問先認識研究者本身。透過這樣對等的平台,

逐漸建立信任關係之後再另約時間地點以進行研究訪談。在過程中,研究者亦遇 到受訪對象產生「角色誤會」的狀況,但研究者得以用先備知識給予基本回應,

並告知其研究者的限制所在,獲得體諒之後,也於訪談結束之後將問題回報給機 構的社工或承辦人員作後續的追蹤處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