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分為預試工具修正、教學研究階段、晤談等三大部分:

一、預試工具修正階段:

本研究的測驗工具包含二階層測驗試題、單一選擇題、填充及作圖題,以已 學習過該課程的國三學生作為預測對象,共計八個班(男:87,女:101,共計 188 人),預測階段的研究工具與正式階段相同,由研究者親自參與,藉此修正題目,

做為正式階段之研究工具。

二、教學研究階段

本研究對象為宜蘭縣某國中二年級為對象,方便取樣選取於二班級(見表 3-2-1),班級採男女編班,由研究者施教。由於班級是以 S 型方式編班,應無太 大差異,但以兩班上學期三次段考的平均成績來比較,則略有差異。為維持實驗 的平等性,在實驗之前即將兩班的人數作調整,將其中的極端值除去,以達到平 均數及標準差相等,得以分派為「實驗組」、「對照組」兩組進行實驗

表 3-2- 1 參與本研究的人數及性別分佈 組別 人數 男生 女生 實驗組 28 15 13 對照組 29 18 11

三、晤談對象

依據前測時電化電池測驗學生的答案,將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學生各 自取五名學生作為晤談對象,選取方式由學生整體在前測作答情形為依歸。進行 教學中(電離說、鋅銅電池和電解水)共三次的半結構式晤談,每人每次晤談約 10-15 分鐘,在晤談中均請學生繪圖,並以該圖形作為問答的依據,以深入瞭解 學生認知的發展與概念的類型及演變途徑。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教學與教材設計 教學與教材設計 教學與教材設計 教學與教材設計

本研究實驗組的教學策略則分為五大類:傳統文本教學(包含學習單)、

電腦動畫(鋅銅電池)、動手做實驗、微型化學、角色扮演。

教材方面則分為文本、學習單。文本部分則 為學校資深教師依據教科書所 編寫的講義,在該校已試行三年,內容的適當性與正確 性經校內化學科教師共 同討論後修定。

實驗組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文本:包含三個單元的教學文本(電離說、鋅銅電池及電解水)以及學 習單。

二、電腦動畫:

電腦動畫包含電離說、鋅銅電池及電解水,其中的鋅銅電池是自製的電池的 FLASH 動畫軟體,而電離說及電解水是以三鏑理化遊樂場(天下文化出版)所 附的動畫進行教學。在實驗組各單元的文本教學告一段落時,便進行電腦動畫教 學。以增進學生微觀概念的建立。

鋅銅電池的 FLASH 動畫軟體(相關圖片見圖 3-1-2 及 3-1-3),是透過三位 科教專家及三位資深國中理化教師的審查後修正定案。內容包含鹽橋概念及動態 平衡,兩溶液槽的化學變化,導線的電子傳遞,均以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生可以 自行在課餘時自行操作,以加深印象。

三、動手做實驗

實驗組與對照組均進行相同的實驗,其中的不同是,實驗組學生在進行實驗 之餘,再以動態表微(電腦動畫)加強實驗結果的詮釋。

四、微型化學

利用簡單的器具,做出可以電解水的儀器。

五、角色扮演

將學生分別分成四組,包含電子組、正極組、負極組及平衡組,學生飾演鋅 銅電池中的粒子及其反應,由個人去體會反應的過程,加深對鋅銅電池的瞭解。

圖 3-1- 2 鋅銅電池動畫解說(硫酸鋅溶液部分)

圖 3-1- 3 鋅銅電池動畫解說(鹽橋的反應)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