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彰化縣兒童發展個案管理中心個管員(社工)和家長 為主。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本身和半結構式訪談大綱。以下就此兩部份分別 說明之:

一 一 一

一、、、、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研究對象

以彰化縣兒童發展個案管理中心個管員(社工)和家長為主,由於本縣市的 兒童發展個管中心由縣府委託五個單位承接,避免研究者過多的自我主觀意 識,因此排除研究者所服務的單位;本研究對象在選取上,將採取「立意抽 樣」(Purpose Sampling)方式,從每個個管中心中挑選可以提供豐富經驗與 資訊的個管員和家長各一名,本研究對象共八名。

為了深入瞭解發展遲緩兒童家長和個管員參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之討 論、擬定、修正與執行的經驗,期待能表達對整個參與過程時的經驗與看法,

因此參與本研究之對象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徵:

(一)個管員部分:

1. 本身參與過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之討論

2. 可豐富表達參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之經驗者 3. 由各單位自行推薦

(二)家長部分:

1. 本身參與過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之討論

2. 可豐富表達參與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之經驗者

3. 與個管員互動關係較密切、頻繁,且在IFSP的投入度也較高的家長。

二 二 二

二、、、、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選取四位早期療育個案管理中心之個管員和四名接受早期療育個 案管理中心服務之家長為研究對象。

四名個管員皆為女性,年齡介於 24~43 歲之間,皆未婚,社工年資分別 約為將近兩年、將近四年、七年和十一年,早療年資則介於將近兩年到七年 不等,皆為大學學歷;四名家長皆為女性,年齡介於 26~37 歲之間,皆處於 婚姻狀態,三為其中有三名家庭型態為三代同堂,一名為小家庭,分別育有 1-2 名孩子,皆為高中職畢業,從事家管,接受早療個管中心服務時間分別為 六個月、一年、三年、三年八個月;其幼童發展狀況皆為領有遲緩診斷,皆 為男孩子,年齡 3~6 歲之間,皆就讀公托或公幼。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整理 如表 3-1、3-2、3-3。

表 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個管員)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逐字稿

代碼 樣本身份 職稱 性別 年齡 婚姻狀況 教育

程度 宗教信仰 早療年資 社工年資 S01 個管員 1 社工員 女 30 未婚 大學 道教 7年2個月 7年2個月 S02 個管員 2 社工員 女 26 未婚 大學 3年9個月 3年9個月 S03 個管員 3 社工督導 女 43 未婚 大學 天主教 4年7個月 11年 S04 個管員 4 個管社工 女 24 未婚 大學 1年8個月 1年8個月

表 3-2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家長)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逐字稿

代碼

樣本

身份 性別 年齡 婚姻

狀態 家庭型態 子女

教育程度 職業 宗教信仰 接受個管 服務時間

P01 家長 1 女 34 已婚 三代同堂 1 高中職 家管 基督教 1年 P02 家長 2 女 37 已婚 三代同堂 1 高中職 家管 道教 3年8個月 P03 家長 3 女 37 已婚 小家庭 2 高中職 家管 佛教 3年 P04 家長 4 女 26 已婚 三代同堂 2 高中職 家管 道教 6個月

表 3-3 研究對象孩子的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孩子的基本資料 逐字稿代碼 樣本身份

性別 年齡 遲緩或障礙類型 接受療育時間 教育安置類型

P01 家長 1 5y10m 語言動作發展遲緩 1年 公托 P02 家長 2 3y11m 肢體發展遲緩 3年8個月 公托 P03 家長 3 6y4m 語言動作發展遲緩 3年 私托 P04 家長 4 5y5m 認知語言發展遲緩 3年 私托

三三

三三、、、、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本身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一個主要的研究工具(陳向明,2002)。研 究者本身為早期療育個案管理中心之個管員(社工),自大學畢業即投入早期 療育個案管理中心擔任個案管理員職務至今將近五年時間,並於碩士班曾修 習個別化家庭服務計畫和個案管理課程,因此除了與家長共同討論IFSP內容 之經驗豐富外,更佳瞭解IFSP形成的運作過程,且不斷地以實務驗證理論,

或運用理論基礎轉換於實務工作上,相輔相成,學以致用。

質性研究著重深度訪談,透過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不斷對話與互動 的過程,呈現出研究成果。而研究者本身是「局內人」,與受訪者有相類似 的生活體驗,可能比較容易考慮到受訪者看事情的視角,注意在尊重對方意 見的基礎上對研究結果進行解釋(陳向明,2002)。局內人也容易有過度解釋 的問題,研究者將在訪談中,盡量將自己的判斷與解釋直接在訪談的過程當 中向受訪者提出,確認是受訪者想要表達的意思。

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前設和傾見進行反省,也就是研究者需要對自己的 角色、身份、思想傾向、自己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所有這些因素對 研究過程和結果所產生的影響進行反省(陳向明,2002)。研究者的主觀經 驗與訪談技巧,都將會影響資料蒐集的品質,而為了讓研究者能夠貼近研

究參與者的真實經驗,讓所蒐集的研究資料能夠符合研究的目的,研究者 將檢視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另外,研究者本身也是場域內的工作者,如 何將自己的經驗懸而不談,訪談的過程中不以個人的經驗影響受訪者,以 瞭解受訪者是如何對自己的經驗進行解釋。

本研究將先藉由研究同意書(附錄一)作為資料蒐集的開端,藉由研究邀 請讓欲選取的研究對象瞭解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主題和研究目的,使 研究者對此研究能有初步的瞭解並同意參與此次的研究過程。

(二)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係依據研究目的、文獻探討之相關概念,再結合自己個人經驗 後做一整理所得的「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的大綱格式問題設計,

包括家長和個管員 (附錄二和附錄三)。

第三節 第三節

Miller & Crabtree(1992)指出質性研究主要是經由研究者的「訪談」、

「觀察」、「錄製」三種方式來蒐集資料(引自胡幼慧,1996)。本研究主要是

(one-to-one in-depth interview)來蒐集研究資料。

以利爾後整理時輔助。需準備的事項包括:

(1) 決定訪談對象;

(2) 覺察訪談可能面對的議題和思考因應之道;

(3) 決定訪談類型;

(4) 聯絡訪談時間和地點;

(5) 準備訪談範疇或訪談題綱;

(6) 準備訪談需要的設備以及準備如何與參與者做第一次的接觸。

2.訪談中:

訪談進行的順利與否是蒐集成敗的關鍵,是故研究者將訪談的主要步驟 安排如下,做為研究者訪談時重要的提醒(陳順隆,2005):

(1) 再度表達研究的目的及感謝,讓研究對象感到肯定和價值感,建立訪 談進行的氣氛;

(2) 說明鼓勵研究對象儘可能的表述看法的原則,使研究對象對主題及時 間的擔心降低,進行充份的表達;

(3) 在研究對象偏離主題太多且不符研究蒐集的資訊,適時予以導引回原 有訪談架構上;

(4) 在每個主題結束前提問是否有更多的想法;

(5) 在訪談結束前,提問研究對象是否其它重要的想法尚未表達,並在適 度的時間內加以補充;

(6) 在訪談結束時,再度表達感謝之意,並將後續資料處理的原則、回饋 加以說明;

(7) 正式結束該次訪談。

3.訪談後:

訪談後則馬上標示錄音檔和所做的實地筆記內容,並且謄寫訪談記錄。

二 二 二

二、、、、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資料分析

Miles與Huberman(1994)指出質性研究的資料分析包含三部份:簡料

(data reduction)、展現資料(data display)與獲得結論(conclusion drawing)(引自鈕文英,2007)。本研究以一對一深度訪談所獲得的資料,研 究者運用下列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簡春安、鄒平儀,2004;潘淑滿,2005):

(四四四四))))形成分析主題形成分析主題形成分析主題,形成分析主題,,,歸納現象歸納現象歸納現象歸納現象,,,,建立歸檔系統建立歸檔系統建立歸檔系統建立歸檔系統

將每個研究對象對每個問題的說明分析建檔,之後形成每一個問題都有 一個檔案,以作為跨研究對象的分析。以「類屬分析」作為資料的分析主題,

「類屬分析」是指在於尋找研究對象或其間反覆出現的現象與可解釋這些現 象的重要概念的過程,將相同屬性的資料以同一概念命名(陳向明,2002)。

本研究於訪談的逐字稿中,將同屬性的資料歸類後,加以命名。

((

((五五五五))))資料呈現資料呈現資料呈現,資料呈現,,,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建立概念建立概念

將資料分析的結果概念化,並透過概念的連結與反覆驗證,找出研究現 象間的型態及建構理論。

((

((六六六六))))引證說明引證說明引證說明,引證說明,,,將研究結果與文獻將研究結果與文獻將研究結果與文獻、將研究結果與文獻、、、理論基礎作對應理論基礎作對應理論基礎作對應 理論基礎作對應

將研究結果與文獻、理論基礎作對應,發覺其間異同,以作為實務工作 檢討與思考的方向。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信度與效度 研究信度與效度 研究信度與效度 研究信度與效度

質性研究在於發現現象的真實性,這些現象是存在於許多關係脈絡或是 情境因素之下的,藉由與研究對象深入的互動才能蒐集較貼進真實的資料,

質性研究的發現或許較不具推論至廣大群體的性質或是找到放諸四海皆準的 模式,但是所發現的卻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間清楚的脈絡過程,對於解釋不明 朗的現象有著重要的地位(陳順隆,2005)。Linclon & Guba(1985)認為信 賴度來代表一個研究的品質,而質性研究認為實體是複雜且多元的,並且強 調研究者與研究對象間的密切關係,因此,可使用以下指標來評估質性研究 的信賴度(引自鈕文英,2007):

一一

一一、、、、確實性確實性確實性確實性((((credibility)credibility)credibility) credibility)

即「內在效度」,指資料的真實程度,研究者觀察到真正想要觀察到的。

在本研究中,採取幾項方式來確保本研究之確實性:1.根據研究目的、文獻

在本研究中,採取幾項方式來確保本研究之確實性:1.根據研究目的、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