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之研究工具,根據研究架構及實驗設計,以「Learn Mode 數 位教育平台」、「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為研究工具,

其詳細介紹如下:

一、Learn Mode 數位教育平台(信望愛基金會,2013)

以科技提供教育機構師生更加豐沛的數位化資源,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動 機,培養台灣創新人才為設立理念,並以開創新型數位教學模式及學習內容、縮 短城鄉數位學習資源差距、協同學習,共同成長等為目標,進而發展本平台。

(一) Learn Mode 平台結構說明

Learn Mode 學習模式為一封閉式學習系統,由信望愛基金會自行研發。系 統有軟體套裝共二十餘組 Apps,自選安裝 Whitelist Apps 近三百個。主要含有 textbook 共筆系統、知識學力檢測系統、師生問答互動介面、學生留言管理系 統及點數徽章獎勵系統。

(二) Learn Mode 平台主要功能

本平台運用教師工具、學習社群、內容與 Apps 的設計,並涵蓋「教導學習」

四個層面。教師可運用 Textbook 下載教科書及進行文字註解、Course 可以供各 項科目以及延伸學習的影片、Practice 可以給學生測驗大學指考及各校歷屆試 題,更可以自行下載與教學相關之 App。平台內採取實名制,發言皆以真實姓名,

並擁有身份別,只有教師才可以離開至一般模式,裡面包含有師生可以分享學習 心得與意見的「愛分享」、提問後其他人可以回覆及評論的「大哉問」、個人頁面 塗鴉的「大聲公」、可剪裁當前頁面及分享的「剪貼簿」、鼓勵發言獎章制度的「獎 獎堂」,並可與平台內的使用者互相關注。

(三)平台功能與課程之結合

在本研究中,課堂上教師亦有運用平台的些許功能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其 詳細說明如下:

1.剪貼簿

課程中教室會給予學生一些活動,當學生完成活動後就會獲得完成證 明,此時就要使用剪貼簿的功能,讓學生可以將獲得證明的畫面剪裁下來並張 貼,而教師可以透過學生張貼的證明作為評量,來了解到學生是否有確實的進行 操作。

2.大哉問

教師在課程進行中,可以適時地透過大哉問詢問學生課程相關的問題,

讓學生自行上網找出答案並上去回答問題;教師也可以在課後針對今天所學之內 容進行提問,以了解學生是否確實了解課程的內容。

3.愛分享

上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課程內容或上網所尋之內容發表意 見,並傳至愛分享上與同學分享,同學有任何意見或問題也可以在當前分享的內 容下進行討論與回饋。

二、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

本研究之態度量表目的在於了解學生地球科學學習態度在教學實驗前後的 變化情形,本研究量表乃是研究者參考張俊彥、董家呂(2000)製作之地球科學 學習態度量表所編製而成的,共計二十五題,內分為四個向度,分別為個人、課 程、知識、人類,其四個向度的題數分配如表 3-4 所示。方式採李克特五點量表 (Likert Five-Point Scale),題目採正反向混合編題方式,計分時,依據填答選項:

「非常同意」、「同意」、「普通」、「不同意」、「非常不同意」,正向題給予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反向題則給予 1 分、2 分、3 分、4 分、5 分。得分越高

者,表示對於地球科學的學習態度越積極,反之,則表示對地球科學的學習態度 越消極。其中四項度的定義分述如下:

(一)個人向度

本研究所指個人向度為學生自己本身對於地球科學所抱持的態度,或平常是 否有從事與地球科學相關之活動,跟自己比較有切身相關。

(二)課程向度

本研究所指課程向度為學生在課堂上,對於課程內容的想法或自己在課堂中 的表現。

(三)知識向度

本研究所指知識向度為學生對於地球科學所包含天文、地質、氣象及海洋等 知識的喜好程度。

(四)人類向度

本研究所指人類向度為地球科學對於人類本身是否有所幫助,或是否能夠讓 人類可以更了解這個世界。

表 3-4 高中生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向度分配表

向度 正向題數 反向題數

個人方面 8 2

課程方面 3 4

知識方面 4 0

人類方面 3 1

本量表(附錄一)編制後,由實驗學校之地球科學現場教師及研究者大學教 授加以審視,針對量表題目的適切性加以增刪,並提供修正的意見(附錄二)。 研究者再根據專家學者的意見繪製成表 3-6 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專家意見統 計表,重新編製成地球科學成就測驗(附錄三),因此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及專 家效度,表 3-5 為本研究中參與審視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之教授及教師名單。

本量表曾於該高中找一班 44 位學生進行預試,本研究施測試卷之Cronbach’s Alpha 信度值為 0.921,因此具有很高的信度。

表 3-5 本研究中參與審視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之教授及教師名單 專家姓名 服務學校 專長及年資

A 屏東大學

教育科技博士,專長為電腦輔助教學、程式設 計、網路管理與應用、線上評量系統。

B 屏東大學

資訊科學博士,專長為行動計算、電腦網路、網 路最佳化等方面。

C 屏東大學 地球物理博士,專長為物理系統模擬、地震學。

D 屏東高中 地球科學科任教師,13 年教學經驗。

表 3-6 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專家意見統計表

向度 題項

意見統計(人數)

結果 適合 修正後適合 不適合

個人

1 4 0 0 保留

7 4 0 0 保留

8 3 1 0 修正後保留

9 4 0 0 保留

11 4 0 0 保留

13 4 0 0 保留

14 4 0 0 保留

17 4 0 0 保留

21 1 1 2 刪除

22 4 0 0 保留

25 4 0 0 保留

課程

2 4 0 0 保留

3 0 1 3 刪除

4 4 0 0 保留

5 4 0 0 保留

6 4 0 0 保留

10 4 0 0 保留

12 4 0 0 保留

16 4 0 0 保留

19 4 0 0 保留

知識 18 3 1 0 修正後保留

人類

15 4 0 0 保留

20 3 1 0 修正後保留

23 3 0 1 保留

24 3 0 1 保留

三、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

本研究之成就測驗乃是以基本學測考古題試題,並配合教學內容,研究者自 行編製之題目,以探討教學前、後的地球科學學科表現,並透過前、後測之得分 差異,得知地球科學學習成效。測驗題目皆為選擇題,每題 4 分,共計 25 題,

總分為 100 分,全為單選題。

本測驗包含前測與後測,前、後測的測驗範圍皆為高中課本康熹版一上地球 科學教材單元 3.3 至 3.7 中的重要概念,設計地球科學學習成就雙向細目表(附 錄六)作為依據,並由高中地球科學老師針對課文內容與題目之間互相做比對,

加以增刪,因此具有一定的內容效度。

本測驗(附錄四、附錄五)編制後,經由實驗學校之地球科學現場教師及研 究者學校相關教授加以審視,針對試題內容與所實施的概念是否相符合,並提供 修正的意見。研究者再根據專家學者的意見,重新編製成地球科學成就測驗,因 此地球科學成就測驗具有專家效度,表 3-7 為本研究中參與審視地球科學學習成 就測驗之教授及教師名單。

表 3-7 本研究中參與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之教授及教師名單 專家姓名 服務學校 專長及年資

C 屏東大學 地球物理博士,專長為物理系統模擬、地震學。

D 屏東高中 地球科學科任教師,13 年教學經驗。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量化資料的研究為主,透過量化資料可以了解學生在行動學習融入 地球科學教學實施後的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並分析其表現是否達顯著差異。處 理資料包含「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並將顯著標 準訂為α=.05。其所使用統計方法說明如下:

一、地球科學學習成效方面

本研究在教學實驗前對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地球科學學習成就前測,並在教學 實驗後再度進行地球科學學習成就後測,藉以分析學習成效在實驗前後的差異 性,進而探討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所產生的影響。

(一)依據實驗組學生於地球科學學習成就的前、後測分數,採相依樣本 t 檢定 進行分析,以了解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前、後有無明顯差異。

(二)依據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於地球科學學習成就測驗的前、後測分數,採獨 立樣本及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了解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前、

後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地球科學學習態度方面

本研究在教學實驗前對研究對象進行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前測,並在教學 實驗後再度進行地球科學學習態度後測,藉以分析學習態度在實驗前後的差異 性,進而探討行動學習融入地球科學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所產生的影響。

(一)依據實驗組學生於地球科學學習態度量表的前、後測分數,採相依樣本 t 檢定進行分析,以了解實驗組學生在實驗教學前、後有無明顯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