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造利潤,但是有創新就會有破壞,主要是因為創新會破壞現有的經濟模式,但破壞 之後新的取代舊的,結果更美好,這就是熊彼得著名的「創造性破壞」理論。一個 均衡的經濟社會體在引入創新後,人人起而效尤,市場競爭會帶動一波「繁榮」; 在 同質性太高的競爭條件下,市場飽和,售價降低,勢必帶來市場「衰退」,衰退後理 所當然導致經濟「蕭條」;長期處於「蕭條」的環境中,另一波「創新」的經濟活動 將再崛起,這整個經濟循環過程即是產生「復甦」。四個階段的經濟景氣循環將會因 為「創新」再度形成循環模式。熊彼得認為企業經營無論在對內組織架構及對外經 營策略上,領導者要有不斷打破眼前平衡狀態的作法,才能在差異之間賺取利潤,

企業經營依照市場主義發展,持續強化產業競爭力才有可能永續經營。熊彼得在 1934 年提出的「創作性破壞理論」在當今發展迅速的商業環境看來不僅不是舊理論,反 倒是與新時代相當契合,毫不遜色。

近幾年來,透過服務體驗創造難忘的價值,體驗結合推廣在地文化與在地精神,

用文化魅力在與顧客互動中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創造消費者心中的感動與期待。

個案公司順應趨勢,藉由在地文化故事、知識解說、開採技術、藝術品展覽、產品 體驗、文化創新設計,運用多元的手法與「六感體驗」的創新服務流程設計,努力 推廣在地文化特色產業,用創新的體驗服務流程與文創設計包裝,展現全新的台灣 檜木產業文化風,品牌風格形象也得到廣泛迴響,成功的將嘉義檜木文化的原鄉植 入遊客心中。同時創造地方就業的機會,也建立了在地的旅遊風氣,使消費者認同 在地產業的新價值,帶動在地特色文化整體印象,更讓地方的產業價值提升活絡在 地經濟。

第二節 研究建議

綜觀本文研究章節發覺到,當企業在轉型成長創新發展階段中,個案公司可當 成借鏡之處,不要一味追隨市場已存在的獲利模式,應考量市場分配與需求,審慎 評估轉型投入風險,避免成為泡沫式的創新,就像傳統製造業轉型觀光工廠,是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只是製造業轉型升級唯一的一帖良藥?本研究分析後認為盤點整合周邊有形資源與 無形資源,加上企業本身的核心能耐,才能創造更多的優勢與機會,再往最有利與 自己匹配的創新模式去思考發展方向,才是企業成長的關鍵。

個案公司在國際化後,未來比較需要擔憂的是在檜木原物料資源受限下,需考 量到國外發展在地的原物料品質是否能替代國內的檜木,及國外合作的供應廠商是 否能取代國內的合作廠商。在個案運用文創發展品牌策略,在國外發展時也運用相 同策略,可深思國內的文化故事是否可以國際化運用,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國外的 消費者體驗感受會是一樣嗎?這些問題可能是個案國際化後未來需面臨到的挑戰。

過去企業,主要在解決自身產業的問題,未來企業必須有「利他」思維,為地 球、產業、客戶、使用者解決問題。隨著環保概念的意識興起,綠色產業與物流產 業的提升迅速發展,企業未來成長,可應用「物聯網平台」結合大數據、循環經濟、

工業 4.0 的生態系平台找出產業痛點,建立解決機制的商機模式發展。個案公司未 來在產業生態系發產階段時,個人也提出一點建議與想法,在物聯網時代來臨,中 小企業可發揮群聚模式整合,產業以大帶小發揮示範性、影響力,資源共用、利潤 共享,應用循環經濟、體驗經濟、共榮共存。從經營者角度出發共創,市場機制建 立新商業模式營收和利潤分享,互信互惠,運用數位科技以系統化管理生態系成員,

串聯周邊資源,優化產品開發與服務流程,擴大市場規模化,發揮企業軟硬兼施與 虛實整合的能力,應對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因為競爭者眾,分食市場,Hinoki 個案 只有不斷創新才可能永續經營

1. 李明譯自 HBR ,December ,(2015 ),「What Is Disruptive Innovation?什麼才 是破壞式創新?」,《精讀克裡斯汀生》2016 年 6 月 30 日,哈佛商業評論, http://culture.yuntech.edu.tw:8080/clt/upload/20121202233605797.

6. 奇普.希斯 Chip Heath , 丹.希斯 Dan Heath, (2006),「講策略不如說故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陳芷萱,(1990),《應用本土化設計風格於台灣當代商業包裝設計之視覺圖像 研究》-「本土化設計風」,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 所,民 92 ,屏東。政大館藏目錄。

13. 陳右怡,(2016),「產業技術評析-協同共用經濟」,《翻轉幸福的商業力量》,

經濟部技術處。

14. 陳筠淇,(2018),「循環經濟:零廢棄的循環經濟時代」, 2018 年 3 月 7 號

《科學發展》,543 期,6-13 頁,臺灣綜合研究院。

15. 陳旺聖,(2008),「探索企業產品故事化的 Know-how」,《風格經營與體驗管 理》4 月號-21 頁,中衛報告。

16. 陳建勳、管倖生,(2008),「創意生活體驗設計策略與架構」,《風格經營與體 驗管理》4 月號-30 頁,中衛報告。

17. 第一財經,(2016),「傳統行業有點無趣怎麼辦?用平臺思維讓它變得好玩起」

2016 年 2 月 24 日由《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於資訊。

18.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7),《96 年度中小企業發展政策及諮詢服務計畫- 子 計劃二》-「蒐集、研究國內外中小企業創新營運模式(10 類案例)」,經濟部。

19. 鄭森松、張上鎮,(2011),「檜木精油的活性及功效」,《科學研習月刊》41-8 台灣網路科教館。

20. 鄭森松、張上鎮,(2011),「檜木精油的活性及功效-柏科木材中之抗白蟻成分」,

《科學研習月刊》41-8,台灣網路科教館 。

21. 諸葛正,(2003),「鹿港木工藝產業木材用料的演變」,《設計學報》第 8 卷,

第 3 期-9 頁,朝陽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

22. 顏如妙,(2004),陸建安,碩士論文,《創新資本對企業價值的影響-以封裝 測試產業為例》,民 94,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23. 蘇偉信譯自哈利森‧莫納斯 Harrison Monarth,(2015),(「說故事」,威力無可 抗拒的一項策略商業利器)數位版文章 2015 年 4 月 1 號,哈佛商業評論。

英文文獻

1. Pine II, B. J.&& Gilmore, J.H.,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er and Every Business a Stage, Cambridge,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