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係指研究者以個案檢視⽂獻的有效性,並且針對單⼀議題事件 的發展脈絡進⾏深⼊分析與探討。李帕特(Arend Lijphart)在「⽐較政治與⽐

較⽅法」⼀⽂中,闡述個案研究法之類型。由於本論⽂以霸權穩定理論作為主 軸來看美德關係,故擬運⽤「確切理論的個案研究法」(Theory-Confirming

Case Studies)。8

時間軸限縮在 2009 年⾄ 2017 年的歐巴⾺執政時期,著重於美國在這段期 間對德國施⾏的政策與作為,主題聚焦在政治、經濟、軍事三⼤層⾯。政治係 以史諾登事件為例,經濟層⾯係以跨⼤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之談判為例,

軍事層⾯是以美軍駐德與北約軍事⽀出為例,以此探究美國在霸權思維下對從 屬國之作為是如何影響德國之政策⾛向,並且從中檢視美國是如何定位德國在 全球與區域的⾓⾊,⽽德國⼜是如何看待⾃⾝⾓⾊。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 研究架構

⾸先,本研究整體架構將先⾏梳理霸權穩定論之論點,探究美國對世界、

歐盟以及德國的外交政策所隱含之霸權思維。緊接著,透過美國與德國在政治、

經濟、軍事三個層⾯分析其合作與分歧的原因與影響。最後,針對以上外交政 策的分析結果進⾏討論與評估,研究架構圖如下:

8 Arend Lijphart,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5, Issue 3 (1971), p. 69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1、本論⽂的研究架構

⼆、 章節安排

本論⽂共計五個章節,以系統性的⽅式將歐巴⾺時期對德國的外交作為進

⾏整理與分析,並就⽬前可觀察到的狀況與成效進⾏評估,最後做成研究結論。

第⼀章 緒論

本章將勾勒對本論⽂之研究藍圖,將分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的與問 題、⽂獻檢閱、研究途徑與⽅法、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研究範圍和限制六個 項⽬進⾏說明。

霸 權 穩 定 論

霸 權 與 扈 從 國 家 間 的 互 動

美 國 對 德 國 的 看 法

德 國 對 美 國 的 看 法

美 國 如 何 定 位 德 國 在 全 球 以 及 區 域 的 ⾓ ⾊ 政

經 濟

軍 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章 霸權穩定理論與美德關係

本章將梳理霸權穩定理論重要學者所提出的概念,研討霸權存續對於國際 秩序穩定的重要性,並且整理出霸權體系與治理的關鍵,⽤以說明美德關係。

此外,藉由⼤量⽂獻檢閱尋找出霸權穩定理論中霸權對從屬國的看法以及從屬 國對霸權的看法,研究成果將⽤以解釋美國與區域強權德國的關係。

第三章 霸權與區域強權的關係

本章係以宏觀視⾓看美國對德國政策,透過霸權穩定論來詮釋美國作為霸 權且德國作為歐洲區域強權之關係,並且從美德關係之發展脈絡、美國整體外 交政策、美國對歐盟的外交政策、美國對德國的外交政策中找出歐巴⾺對外戰 略之霸權思惟。本章將沿⽤第⼆章所提及霸權穩定理論部分學者之觀點,以解 釋歐巴⾺執政時期美國對德國政策之邏輯。此外,將第⼆章有關於霸權與從屬 國之間如何看待彼此的成果,⽤以說明歐巴⾺執政下美國對德國的政策,以及 德國對美國政策之回應。

第四章 兩國的合作與分歧

本章係以微觀視⾓看美國對德國政策,探討美國與德國在政治層⾯、經貿 層⾯以及軍事層⾯之合作與分歧,藉由實際案例之檢視,來說明歐巴⾺執政下 美國對德國政策之轉變與成效,以及事件後續對美德關係所造成之影響與發展。

第五章 結論

本章總結本論⽂以⽂獻分析法與個案研究法探究歐巴⾺政府對德國政策 之研究(2009-2017)之研究發現與成果,回應本論⽂研究問題,完整說明美國 對德國之霸權思維、歐巴⾺執政時期的美德關係變化、美國對德國之⾓⾊定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研究範圍

1. 研究的時間範圍

本論⽂研究的時間軸界定在歐巴⾺政府時期,亦即從 2009 年⾄ 2017 年均 是研究美國對德國政策的範圍,並且分為歐巴⾺第⼀任期以及歐巴⾺第⼆任期。

2. 研究的議題範圍

本論⽂著重在歐巴⾺執政時期美國的霸權思維、對德政策與美德關係之轉 變。筆者將以霸權穩定理論為基礎,先以宏觀的⾓度來看美國霸權與區域強權 德國的關係。再以微觀的⾓度細究美國與德國在政治、經貿、軍事議題上的競 合關係,藉以界定美國對德國之⾓⾊定位。

⼆、 研究限制

1. 研究⽅法的限制

美國與德國皆是區域霸權,然⽽筆者在進⾏⽂獻分析法以及個案分析法時,

發現我國對於美德關係研究甚少,實為學術之憾。

2. 研究範圍的限制

本研究中的美德關係之範疇,在個案分析的選取上,僅著重在美國對德國 在政治、經貿與軍事政策之⽴場,並未論及⾮傳統安全議題,例如:氣候變遷、

恐怖主義、⾮法移民、販毒⾛私、經濟⾦融安全與資訊安全等問題。

此外,川普於 2017 年 1 ⽉ 20 ⽇就職美國第 45 任總統,川普所制定的外交 政策以及相關作為實與歐巴⾺南轅北轍,美德關係之變動將更為劇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章 霸權穩定理論與美德關係

霸權穩定理論是美國主導世界秩序所依循的理論基礎,亦是解釋美國外交 政策主要理論之⼀。因此,在探究歐巴⾺政府對德國的政策之前,應先回溯⾄

美國對外政策最根本且最核⼼之觀點:霸權穩定理論,並且將理論抽絲剝繭,

研討霸權定義、霸權穩定理論脈絡、霸權體系治理,以及霸權與從屬國對彼此 的看法。最後,運⽤本章節之⽴論以分析霸權對從屬國政策,從中找出美國對 德國之⾓⾊定位。

第⼀節 霸權穩定理論

⼀、 定義

何謂霸權(hegemony)?⾦德爾伯格認為霸權是體系中的領導者,也是世 界經濟穩定的關鍵,透過公共財之提供以維持國際秩序穩定1;基歐漢認為霸權 係指世界經濟霸權,具備物質資源上的優勢,不僅能掌控關鍵原料、資本來源,

維持龐⼤進出⼝市場,並且在⽣產⾼附加價值產品中具有競爭優勢2;吉爾平則 認為霸權係指⼀國處於國際體系最⾼位,控制或領導體系中較弱國家。3

1 Robert Gilpin著,宋新寧、杜建平譯,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上海:上海⼈民,2007 年),

⾴ 150;叢培影,「霸權維繫條件及對其制衡的意義:以美國為例」,中國與國際關係 學刊,第 2 期(2015 年),⾴ 120。

2 Robert O. Keohane 著,蘇⾧和、信強、何曜譯,霸權之後: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合作與紛爭

(上海:上海⼈民,2012 年),⾴ 37、39。

3 Robert Gilpin著,宋新寧、杜建平譯,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上海:上海⼈民,2007 年),

⾴ 122;Joseph S. Nye 著,劉華譯,美國注定領導世界:美國權⼒性質的變遷(北京:中 國⼈民,2012 年),⾴ 3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現實主義(realism)之觀點來看霸權,國際體系處於無政府(anarchy)

狀態下,國家無法確保⽣存安全⽽感到恐懼,國家間相互競逐,以相對權⼒來 獲取安全感。層級體系中的霸權,在國際競逐的過程中,相較於其他國家擁有 相對多的物質權⼒,處於世界政治之核⼼地位,並且是穩定世界秩序之關鍵。4 霸權的地位,來⾃於其相對物質權⼒之優勢,霸權本⾝的經濟與軍事權⼒

形塑其在國際體系當中的相對權⼒。以經濟層⾯來看,霸權具有強⼤的經貿實

⼒,讓霸權有能⼒提供公共財以維持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從屬國更是可以透 過霸權在國際體系內所建構的國際經濟制度從中受惠。

以軍事層⾯⽽⾔,霸權具有超強軍事實⼒,不僅得以保護國際政治經濟秩 序,恫嚇意圖挑戰霸權的國家,使其產⽣畏懼感,同時也讓霸權體系內的扈從 國家受惠於霸權所建構的安全網絡。霸權對扈從國家的安全承諾是維繫雙邊關 係的重要因⼦,霸權的安全公共財不僅讓霸權穩固其地位,也讓扈從國處於相 對安全的環境。

權⼒,是⼀國得以成為霸權的核⼼關鍵。除了經濟與軍事權⼒作為硬實⼒

(hard power)之外,亦有價值觀、意識形態、規範、制度、⽂化作為軟實⼒

(soft power)。5霸權將其理念與意識形態傳達⾄體系內的國家,並影響扈從國 家的決策,牽涉層⾯上⾄政府下⾄⼈民,使其對霸權國產⽣認同,促成霸權在 國際體系內的合法地位。是故,霸權地位的維持有賴於霸權在國際體系的適

4陳欣之,「全球天下觀:由平⾯到球型的國際秩序⾯貌」,政治學報,第 60 期(2015 年),

⾴ 15。

5 Joseph S. Nye著,李靜宜譯,權⼒⼤未來:軍事⼒、經濟⼒、網路⼒、巧實⼒的全球主導(台

北:天下遠⾒,2011 年),⾴ 44-4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應能⼒與扈從國對於霸權的依賴程度。

在擁有相對物質權⼒優勢的狀態下,霸權得以形塑全球秩序。惟霸權仍會 受制於層級體系內的結構性束縛,擔憂國家將因相對物質權⼒之消⾧⽽失去霸 權地位,因⽽思考何以維持霸權地位之存續,霸權治理成為重要課題。6霸權試 圖提升並鞏固權⼒資源優勢,主導並推動國際制度,創造並強化價值觀與意 識型態,讓國際體系成員國認同並願意維持霸權所構築的體系。

霸權是基於體系的存在,⽽霸權體系中的層級則是依據國家的相對權⼒⽽

有所不同,霸權體系內的主體包含:霸權本⾝、與霸權志同道合的國家(或稱 為扈從國)以及⾮扈從國家。霸權實然是個相對概念,相較於他國,霸權的整 體國⼒明顯超過體系中其他國家的國⼒,有能⼒且有意願管理國際秩序,霸權 體系才得以建⽴。換⽽⾔之,⼀國被稱為霸權,需具備三項主要特質:有能⼒

建構國際體系的制度與規範、具有強烈的執⾏意志,以及承諾推動體系內主要 國家互為有利之事項。7

綜整以上所述,霸權意指在國際體系中有⾜夠政治、經濟與軍事⼒量的⼀

個超級強權,其不⼀定能⽀配體系內的所有事務,但在權⼒範疇中,霸權主導 議題設定、推動且維繫國際制度的運作,使得霸權體系中的霸權本⾝以及體系 成員得以從中獲利。8簡⽽⾔之,霸權係指⼀個⾜以⽀配國際體系的強權國家,

6陳欣之,「全球天下觀:由平⾯到球型的國際秩序⾯貌」,政治學報,第 60 期(2015 年),

⾴ 15-16。

7張亞中、張登及,國際關係總論(台北:揚智,2016 年),⾴ 59。

8賴榮偉,「霸權穩定論與歐巴⾺政府的亞太戰略發展」,⼈⽂社會科學研究,第 7 卷第 2 期

(2013 年),⾴ 91。

藉由國際公共財(international public goods)之提供,促進各國在政治與經濟領 域的合作,以維持世界經濟的穩定。12新現實主義學者克拉斯納(Stephen

10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pp. 291-294.;呂光耀,「川普主政下的美國霸權⾓⾊探討」,國防雜誌,第 33 卷 第 1 期(2018 年),⾴ 50。

11 Charles P. Kindleberger, The World in Depression, 1929-1939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3), p. 305.

12 許書豪,「試論⾦德伯格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7 卷第 2 期

12 許書豪,「試論⾦德伯格的國際政治經濟學思想」,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7 卷第 2 期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