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第壹章 緒論

行政院衛生署(2008)針對臺灣學童的體適能與鄰近國家地區做比一分析比較,結果發 現除了柔軟度略優於香港的同年齡兒童及青少年之外,其餘各年齡層兒童及青少年無論男 女,在身體質量指數、肌力、心肺耐力的表現普遍不如鄰近的國家、地區。因此改善學童體 適能是勢在必行。

常言道:「體力即國力」,顯然政府意識到體適能低落,國民體能素質降低的問題,也於 近年提出提升國民體能與身體活動的政策,從教育體育司 2007 年推出的「快活計畫」,希望 各級學校把早自習替換成「早運動」、把運動當成家庭作業,喊出「早自習不如早運動、出去 做運動取代進去寫功課」、2008 年所有學生每天運動 30 分鐘,每週運動累計 210 分鐘,符合 健康體位的學生比率,由五成提升到六成(教育部,2008),一直到教育部體育署於 2014 年為 落實國民體育法第六條訂定「SH150 方案」推動學生每週在校運動 150 分鐘一案。

而增進學童體適能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以運動介入是最重要且最具影響力。每週固定、

額外的運動時間對於增進學童體適能有助益(林宏胤,2011)。因此增加運動的時間是促進身 體健康及改善體適能的良藥。

也因如此,希望可透過研究來瞭解花蓮縣高寮國小在以拔河運動訓練推行為本校運動增 加學童於課後的運動時間對學童體適能是否有其影響。

本章共分六節,依序為第一節:研究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研究範 圍與限制;第四節:名詞解釋;第五節:研究的重要性。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現代人的休閒及娛樂方式因科技進步所帶來的 3C 娛樂產品,諸如智慧型手機、電視遊樂 器及電腦等等開啟靜態的生活,身體活動時間減少亦代表著身體活動及運動時間的減少。而 因此衍生出體適能水準降低,許多慢性病發生的機率也提高(Hsu,Kim,Kabir,Bergman,2007) 對於健康有莫大的危機。

身體活動在生理及心理方面是具有多方的影響,由其對兒童童年及成長時期的健康是具 有影響性的(Dennison, Straus, Mellits, and Charney, 1988 ; Rowland, 1990)。許多研 究已經證實規律性的身體活動能降低死亡率、罹患高血壓、冠狀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肥 胖、結腸癌、乳癌、骨質疏鬆症以憂鬱症等疾病的機率。而運動介入對兒童、青少年及成年 人的研究,顯示大部分均能有效改善體適能的水準,對健康的幫助而言是正面的(許雅芳,

2012;陳美吟,2013;陳毓君,2014)。所以運動是能增進身體健康及改善體適能的妙方。

花蓮縣高寮國小學童亦隨著大環境的改變,身體活動量較過去逐漸減少,體適能也在降 低。拔河運動的推展是否對學童體適能有其正面成長為本研究的探討目的所在。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依據研究背景,本研究欲探討之目的如下:

一、探討 12 週拔河訓練前、後,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各項體適能之差異情形。

依據本研究欲探討之目的,產生研究問題如下:

(一)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接受 12 週拔河運動訓練前、後之身體質量指數是否 有差異?

(二)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接受 12 週拔河運動訓練前、後之瞬發力是否有差 異?

(三)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接受 12 週拔河運動訓練前、後之肌耐力是否有差異?

(四)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接受 12 週拔河運動訓練前、後之柔軟度是否有差異?

(五)花蓮縣高寮國小 4 至 6 年級學童接受 12 週拔河運動訓練前、後之心肺耐力是否有差 異?

4

二、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係指學童的健康或日常生活中有關適應能力的表現而言。而本研究的體適能是指體適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