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吟唱者的特質

在文檔中 北海岸褒歌採集與分析 (頁 76-0)

第三章 褒歌與吟唱者

第一節 吟唱者的特質

北海岸的每一位褒歌吟唱者,在吟唱時都有自己的風格:如萬里吳皮,聲音 高昂且第二字拉長;金山賴黃鴦聲音高而尖;石門沈明發柔而文雅,有儒者風貌;

三芝花金鳳好似挖掘不盡的寶藏,一首接一首,直到您喊暫停;這些全源自於其 個人特質。在北海岸吟唱者的這些個人特質中,有那些會影響他們吟唱,而褒歌 吟唱者又該具備那些條件,才能吟唱? 這些條件又是如何產生影響 ?今就年齡、

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逐一探討,作為分析,以顯現褒歌吟唱者,在台灣民間 文學中的特質。

一、年齡層分布

北海岸褒歌採集,個人採錄的三十位褒歌吟唱者中,年齡最大的是編號 1 號的石門林牡丹,一百歲(1912 年出生),最小的是 30 號,三芝王炎,六十歲(1952 年出生),三十位褒歌吟唱者,出生年次明細,依年次由小至大排序,如表3-1

62

63

1910年~ 1920~ 1930~ 1940~ 1950~

人數

圖 3-1 北海岸褒歌吟唱者年齡分佈人數直方圖

若以 10 年為一階層,在採錄的三十位褒歌吟唱者中,1910~1919 年次有兩 位;1920~1929 年次出生的有十一位;1930~1939 年次出生的有十三位;

1940~1949 年次出生的有三位;1950-1959 出生的有一位。從褒歌吟唱者明細 表觀察,大多數褒歌吟唱者都出生在1940 年代以前,只有一位是出生在 1950 算入(1940+20=1960),褒歌吟唱開始衰退的現象,應該是在 1960 年代以後。

二、教育程度

由表3-1 知:在北海岸三十位褒歌吟唱者中,有十九位未曾入學,有十一位 入學公學校,受日文教育。如1937 年生的陳江成說:「孩提時,受過日本教育 一年,後因戰爭空襲停學,再復學已國民政府時期,且已達國小六年級年齡,故

82吟唱者:吳皮(男 1923)。地點:萬里區吳皮家。日期:2011.08.12 王忠義採集。茶阿那挽那 孤枝,娘仔那老那退時;予阮少年十一二,叫阮念歌無推辭。

64

未念書,卻領有國小畢業證書,算是奇聞」。真正入學,受國民教育,只有王炎、

馬三村、謝江素慎等三位。受過「私塾-漢學」有沈明發、吳皮、鄭清淵、蕭家 萬等四位。整體而言,北海岸三十位褒歌吟唱者,大部分是文盲,尤其女性除謝 江素慎外,均是不識字。其他即使識字,也很少使用到文字。只有受過國民教育 與「私塾-漢學」的七位,有較好的閱讀能力,日常生活也較會使用到文字。

圖 3-2 北海岸吟唱者受國民教育占比圖

褒歌傳唱,是以口耳相傳方式,吟唱者會以記憶傳唱。在北海岸三十位的 褒歌吟唱者中,有二十三位閱讀能力不佳,甚至於不能閱讀。因此,所採錄到資 料,較有原始風貌。在閱讀能力不佳下,其學習過程中,是以口耳相傳方式,作 為傳播途徑,故較不易受文字束縛。因此,可保其原貌之外,也可看到褒歌吟唱 者再創造情形,亦能觀察其傳承的功能。如三芝花金鳳,歌詞有很多已失傳的物 件名詞,如:「草瀾未失青竹絲83」,其中「草瀾」

「青竹絲」皆為布名,「草瀾」

係較粗厚的布,「青竹絲」則是較細薄的布。又金山王勸:「阿君生媠紅淡林(nâ),

我娘生bái曲(khiau)笨擔84;」其中「笨擔」為勞動者挑物之扁擔,今已少見。

可見北海岸褒歌吟唱者,所傳承大都是來自民間的原貌。

在北海岸三十位的褒歌吟唱者,有七位具有閱讀能力,理應對其吟唱褒歌有 所幫助,會從歌仔簿中去模仿學習,唱出自己的歌謠,如萬里吳皮:「因為挽茶 用查某,男女混雜欲如何;近來茶界誠進步,無論幼茶也是粗。」與歌冊「茶園

83吟唱者:花金鳳(女 1920)。地點:三芝區花金鳳家。日期:2010.02.09 王忠義採集。原歌詞:

水缸無水上青苔,草瀾未失青竹絲。

84吟唱者:王勸(女 1927)。地點:金山區王勸家。日期:2010.07.31 王忠義採集。原歌詞:阿 君生媠紅淡林,我娘生bái曲笨擔;阿君招我我毋敢,親像畚箕伨花籃。

65

相褒歌」第四句「因為挽茶用查某,男女痕十做乎徒;近來茶介真進步,無論幼 茶也是粗」85;石門的沈明發:「英台出世」、「橋頭詩」等兩位幾乎與歌冊相似。

而自創自編歌謠時,也會用文字記錄下來輔助,如三芝的鄭清淵即是。另外,也 會有機會聽到新歌謠,還可藉文字記錄下來,累積更多記憶,如謝江素慎、馬三 村。由上述褒歌吟唱者來看,擁有閱讀與書寫能力者,對於學習褒歌吟唱所助益,

但來源無法多樣,更無法融會貫通,反而會造成依賴,有所阻礙。將這幾位與其 他吟唱者比較.的確可發現此現象,而萬里吳皮所擅長的,確實也是固定文本。

1945 年台灣光復,學校教育普及。北海岸褒歌吟唱者,原本習慣口頭傳唱 的娛樂,理應轉向從閱讀中獲取傳播,此對民間文學會有影響,也會使其消失。

然北海岸褒歌吟唱者,未去學習固定的文本,而是四處去學習,然後自己加以融 會貫通,如石門的徐碧勳,帶錄音機學習,編出關渡大橋褒歌;三芝的鄭清淵,

旅遊編出台灣各地風光,尤其墾丁景觀,貓鼻頭、龍蝦洞、石筍洞、觀景台、在 地故鄉三芝、農特產品、三芝出身的李總統等。由此可見傳統是流動的,而非如 書面一般固定不變。北海岸褒歌吟唱者,承接流動的傳統,主要跟他們的文盲有 關,因為無法閱讀歌本,必須仰賴口耳相傳的學習方式,去接受多樣來源。所以 教育程度低,甚至於文盲,對於褒歌吟唱者,正好使他們避免受過多的文字束縛,

而可以自由的口頭創作,去承接流動性與變異性的民間文學特質,正是一大助力。

褒歌吟唱,以口耳相傳學習方式,可增近吟唱功力。在創作方面,也有類似 現象,擁有書寫閱讀能力者,會依賴文本,依內容串聯而唱,對即席則反應變差。

沒有書寫能力的褒歌吟唱者,都有即席新編歌謠的能力,以賴黃鴦為例,給予主 題,馬上即能創作歌謠,他靠累積記憶方式將歌謠創作出來。可見文盲接受流動 性、多樣化的來源,並將其融會貫通,因而編造出字字珠璣歌謠。由此看來,識 字與教育程度高低,似乎對褒歌吟唱有所影響,然卻反而讓吟唱者的吟唱更為活 躍。因此,歌謠的學習與傳播,是以口耳相傳為主,閱讀與書寫的能力為輔助。

若相反運用,反而不利學習與傳承,這也是北海岸褒歌吟唱者大多不識字,教育 程度普遍不高的原因。

85 中研院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資料庫 htt 頁://hanji.sinica.edu.tw/?tdb=kua-a-chheh

66

第二節 知識來源與社會地位

褒歌吟唱者,其社會地位,隨時間之增長,而其稱呼,愈來愈受尊重而提昇。

明馮夢龍在其山歌,稱褒歌吟唱者為「田夫野豎」;馮輝岳在其所著「中國歌謠 大家唸」一書中,稱褒歌吟唱者為「鄉夫村婦」或「鄉野村夫」86。以往士大夫 文人認為︰「褒歌是販夫走卒階層,鄙俗不堪」的思想,鄭坤五87詩人以詩經論 道︰「獨不知古詩三百,大半怨女曠夫之作,與孺歌童謠,且入經史。若褒歌者,

於大雅複何傷乎。」將褒歌提高與詩經層次.是對口傳民間文學的尊重。

1992 年清華大學中文系胡萬川教授,主持民間文學調查,其中歌謠有一部 分是褒歌,在其指導出書序中指出:

由於他們的發掘,才讓台灣人,特別是台灣的學術界,能夠見 證到與採茶以及日常生活有關的歌謠、褒歌----這些說唱者,

有許多是一人能中說唱許多內容的人,用學術話語來說,就是 民間文學的「積極傳承人」88

積極傳承人也就是傳統文化的重要傳承者。將褒歌吟唱者,推上民間文學的

「積極傳承人」寶座。本節將從採集到三十位吟唱者,依出身背景、工作,對其 社會地位,做一探討。

一、出身背景

筆者將採集到三十位吟唱者,依編號、姓名、性別男女、入贅、養女、年次、

入學、未入學等項目統計。男生十四位,有兩位入贅,只有兩位受國民教育,共 有六位識國字有閱讀能力。女生十六位,有九位送人當養女、十五位未受過教育,

不能識字,僅一位識字。三十位吟唱者會有如此經歷,最大因素,歸納為家境因

86馮輝岳 1992《中國歌謠大家唸》武陵出版有限公司頁 21~22。

87臺灣大百科全書網htt 頁://taiwan 頁 edia.culture.tw/

88 胡萬川總編輯 2005《大溪鎮閩南語歌謠(一)》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初版。頁 4

67

素使然。

圖 3-3 北海岸吟唱者養女身份占比圖

(一)養女

在吟唱者的出身背景上,最值得注意的是養女這一部分。依戶政機關,日治 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對養女,媳婦仔(即童養媳)之解釋如下:

養女:為他姓之所生之女,過繼己身。但可與未婚夫結婚,完婚後戶口 調查簿上即改為婦或媳婦,亦可再過繼他人為養女。89

媳婦仔:即童養媳,係以將來擬婚配養家特定之男子為目的之收養謂 之。90

媳婦仔(即童養媳):收養入戶,準備作為戶生所生之子或養子.、螟 蛉子之妻(俗稱緣女)。亦可改為養女而嫁出。91

另根據《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一書的說法,應該分為養女、童養媳、養

89 洪汝茂《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2001 臺中縣政府出版,第二章日治時期戶口調 查簿各欄填紀釋譯,頁42~43。

90洪汝茂《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2001 臺中縣政府出版,,第二章日治時期戶口調 查簿各欄填紀釋譯,頁37。

91洪汝茂《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2001 臺中縣政府出版,,第二章日治時期戶口調 查簿各欄填紀釋譯,頁43。

68

媳、媳婦仔92

「養女」:指「收養他人之女作為自己的女兒,不打算將來作為媳婦的」。

「童養媳」:指「將來打算使之與家男配婚而收養的異姓女孩」。

「養媳」:泛指「台灣各地的媳婦仔(包括無頭對者)。

「媳婦仔」:指「台灣北部及澎湖等地(包括南崁地區)之間閩南人士所 收養的異姓女孩」。

養女、媳婦仔,在台灣社會中是屬於弱勢的一族,常需一肩挑起家庭重擔,

如:黃郭秀鳳,十餘歲即學會做家事,不僅會洗衣煮飯,且會上茶場採茶。又如:

賴黃鴦,幼時家貧,三歲時送給阿里磅(今石門區乾華)當童養媳,因未婚夫體

賴黃鴦,幼時家貧,三歲時送給阿里磅(今石門區乾華)當童養媳,因未婚夫體

在文檔中 北海岸褒歌採集與分析 (頁 7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