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就臺中市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執行過程中所蒐集的文件、觀察 記錄及訪談等各項資料經整理,分析後,分為準備階段、自我評鑑階段、訪視評鑑階段、

評鑑結果與運用四個階段的執行情形及其遭遇困難之因應策略,加以分析、討論。

第一節 準備階段的執行情形、遭遇的困難及因應策略

臺中市教育處為實施中小學校務評鑑成立了校務評鑑委員會,負責評鑑行政督導、

協調及追蹤輔導等事宜。委員會的首要工作就是擬訂校務評鑑實施計畫,建置評鑑系 統、設計評鑑工具、遴聘外部訪視評鑑委員、安排受評學校說明會、評鑑委員行前說明 會,形成完整的校務評鑑機制。茲就準備階段在評鑑系統的設立、評鑑工具的設計、評 鑑委員的聘請、評鑑說明會的執行情形、遭遇的困難及因應策略,分別透過文件、觀察 記錄及訪談資料蒐集分析、討論,分述如下。

壹、校務評鑑的系統完整

一、評鑑形式分為統合視導形成性評鑑與外部訪視總結性評鑑

臺中市校務評鑑在實施計畫中,將評鑑形式分為統合視導形成性評鑑與外部訪視總 結性評鑑。形成性評鑑部分,由教育處處長、副處長、課長、各視導區督學於平日定期 或不定期的校務視導方式實施,量化成績佔 30%;總結性評鑑部分,由臺中市政府遴聘 教育領域的學者專家擔任,如教授、校長、教育行政代表等組成「訪評小組」於訪評當 日進行實地訪視。實施方式是前一個月由評鑑委員先行訪查,瞭解學校狀況,再依排定 日程,由視導區督學主持,安排評鑑委員到校進行一天的實地訪視,量化成績佔 70%;

質性成績部分,則是以針對各評鑑項目,具體評述受評學校之優點、特色與待改進之處 方式呈現。(文處 0103~05)

二、外部訪視評鑑之前先有校內自我評鑑

臺中市本輪校務評鑑首重各校自我評鑑,規定受評學校成立自我評鑑小組,由校長 擔任召集人,聘請校內或校外有關之行政人員、教師代表及家長代表組成「自評小組」;

實施方式是由各校校長督導全體教職員就本身教學或經辦業務,依據學校發展需要,訂 定學校特色指標,於評鑑說明會後三個月內,積極準備各項評鑑工作,再由學校自評小 組辦理自我評鑑。

自我評鑑結果以書面審查方式辦理,各校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檢視校務,並依校務評 鑑項目自行評分及撰寫自我評鑑報告,正本留校備查,影本十份(含電子檔)於訪評前 二個月送承辦單位彙整後交校務評鑑委員會,於訪評委員行前說明會當日送交評鑑委員 先行參閱(文處 0502~04)。

三、評鑑歷程中同步進行形成性後設評鑑

2007 年教育處在規畫本輪校務評鑑時,以前輪評鑑僅做總結性後設評鑑為鑑,評鑑 過程同步啟動後設評鑑機制。後設評鑑研究人員以觀察員身分,參與每一梯次的受評學 校說明會、評鑑委員的各次行前說明會。每一梯次,國中組、國小 A 組、國小 B 組各 隨機抽一所學校,由後設評鑑研究小組成員,到訪視評鑑現場進行觀察、記錄,監控評 鑑品質與成效;並設計訪談大綱,於受評後二週內到校訪談校長、主任、組長、教師、

家長及學生各 1 人;也對全體訪評委員抽出教育行政人員 2 位、訪評委員 3 位,了解他 們對校務評鑑的看法及對未來規劃、執行方面之想法或建議;同時設計問卷請各校相關 人員(校長 1 人、各處室主管 2 人、組長代表 3 人、教師代表 4 人、家長 2 人、學生 2 人) 表達對評鑑的看法,整體評估校務評鑑機制之成效。(文處 0201~04)

四、外部訪評結束後進行校務評鑑學術研討會

臺中市本輪校務評鑑從 2007 年 2 月開始,到 2009 年 6 月分四梯次完成 86 所立中小 學校務評鑑。後設評鑑研究小組在評鑑過程中,發現如能配合後設評鑑結果的發表,同 時邀請各界參與相關議題的討論,以及評鑑成績優異學校的經驗分享與省思,對整個評 鑑進行總檢討,可以使評鑑更具系統性,並提高附加價值。故擬訂於 2009 年 11 月舉辦

「2009 臺中市校務創新經營與發展學術研討會」進行評鑑學術研討,召集各受評學校

長、主任、老師、家長,教育處處長、科長、督學,所有評鑑委員,後設評鑑研究人員,

一起透過研討會的平臺,蒐集國內外校務評鑑發展趨勢相關議題之研究與探討,提升評 鑑素養、探究能力與研究之風氣。結合學術界、學校實務面之角度及行政面之執行方案 等層面,進行客觀、開放的學術論壇,以期對校務評鑑提供更多的寶貴意見,作為爾後 校務評鑑實施之參考。 (文處 0401~01)

綜觀以上,臺中市校務評鑑系統完整,將校務評鑑內容包涵教育處視導人員的形成 性評鑑、外部理論與實務兼具之專家學者的總結性訪視評鑑;並依照評鑑應有的程序,

先有校內自組自評小組的自我評鑑,之後再進行外部專家訪視評鑑。校內自我評鑑,屬 於比較被動式以及間斷性的評鑑方式,其目的是在了解組織在外在規準之下,各項條件 具備與表現的情形,以作為評定組織績效或是自我改進的依據。而外部訪視評鑑則是借 重專家學者的專長智慧,針對受評學校進行客觀的檢視,肯定學校辦學績效,提供校務 永續發展建言。

評鑑歷程中同步進行形成性後設評鑑,了解評鑑本身的適當性、評鑑機制的健全 性、評鑑內容的有效性、評鑑過程的公平性以及評鑑方法的穩定性等,以獲取敘述性與 判斷性資訊,報告評鑑的優缺點,增加評鑑最後成果的可靠性,並作為後續辦理評鑑應 用之參考。最後又能舉辦評鑑學術研討會,針對本輪校務評鑑作總結性檢討與展望,評 鑑系統適時結合學術研究,具有彈性的變化與延伸的空間,整個系統相當完整,足以讓 學校、家長與社會大眾對臺中市國民中小學實施校務評鑑結果與發現信服,確保立中小 學教育的品質,朝更優質化的里程碑邁進。再則每個參與評鑑的人員從「做中學」不斷 檢討精進,增進臺中市整體教育系統的校務評鑑專業能力,以期逐漸發展出最適切的本 土評鑑模式。

貳、校務評鑑工具的設計嚴謹,基於現實考量仍有不足之處,並於執行時 發現重疊性高,有待評鑑後檢討修正

一、評鑑工具的設計過程嚴謹,評鑑指標涵蓋面向寬廣

教育處於 2006 年成立評鑑整合研究小組進行研究,統整單位間的教育資源,符應 資源的有限性及業務發展性為目標,請專家學者先就中央(教育部)的教育政策、地方(縣 市政府)教育方針,以及學校本位發展(特色)需求,找出臺中市所需要的評鑑指標;並且

參考其他縣國民中小學的校務評鑑指標人人都有的部分,或其他相關評鑑中,常出現的 項目一併納入考量。過程中受評學校一起參與指標的設計與確認,符合第四代評鑑視評 鑑為「與相關政策利害人關係人協商的方式進行」。

經專家學者多次討論後,將擬出的評鑑指標,知會各校並請提供意見,再次修訂後 才定案。其中將原有之教育經費使用績效、訓輔及公民教育、英語教學、健康促進學校、

體育教學、學生午餐及營養教育、環境教育等多項評鑑,合併於校務評鑑項目,發展整 合式評鑑向度內涵,其各評鑑項目內涵如下:「學校組織與行政運作」:包括組織與行政 運作、課程規劃與發展二項,「校園環境與資源運用」:包括校園規劃與設備管理、整合 社區與家長資源二項;「教師專業與課程教學」: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師教學、班級經營與 學生輔導、研究發展與專業進修、敬業精神與服務態度四項;「教育推展與學校特色」: 包括教育推展項目、發展學校特色二項。 (文處 0105~05)

評鑑指標訂定上,因為都經過專家效度,按評鑑項目分 A、B、C、D 四大項,細目 很多,共有 110 項指標;從評鑑該項度的評鑑委員訪談中可確知:以 A 項:「學校組織 與行政運作」部分來看,課程領導與校長領導涵蓋面夠;以 B 項:「校園環境與資源運 用」中的整合社區與家長資源部分,各項評鑑指標的內容與比例,都能呼應評鑑目的與 學校現況;以 C 項:「教師專業與課程教學」為例,可以算是教師專業評鑑的一部分,

有 27 個大指標,算是蠻周延的;以 D 項:「教育發展與學校特色」來講,指標訂得蠻合 理。

A1:1、找專家學者先就中央(教育部)的教育政策、地方(縣市政府)教育方針,以及 學校本位發展(特色)需求,找出臺中市所需要的評鑑指標。

2、參考其他縣國民中小學的校務評鑑指標人人都有的部分,或其他相關評鑑 中,常出現的項目一併納入考量。

3、經專家學者多次討論後,將擬出的評鑑指標,知會各校並請提供意見,再次 修訂後才定案。(訪 A11-0801~06)(A2、A3、A4 也都持相同看法)

E5:教育處在規劃上,評鑑工具能針對臺中市國中小教育做設計,我覺得這評鑑模式 很好,由專家學者與受評學校共同參與,經過完整的歸納分析,有其一定程度的 信度、效度。(訪 E51-0101~03)

E1:…指標很多,就所負責的 C 項:教師專業與課程教學的指標來看,個人認為很重 要,他可以算是教師專業評鑑的一部分,…(訪 E11-0801~04)

E2:…僅就 A 項學校組織與行政運作部分說明,課程領導與校長領導涵蓋面算是夠,…。

(訪 E21-0801~03)

E3:…就此次負責評鑑的 D 大項教育發展與學校特色來講,覺得指標訂得蠻合理的,

不會給學校太大壓力或困難,蠻有彈性的。(訪 E31-0802~04)

E4:…我所負責的項目是「校園環境與資源運用」中的「整合社區與家長資源」部分,

基本上,各項評鑑指標的內容與比例,都能呼應評鑑目的與學校現況。

基本上,各項評鑑指標的內容與比例,都能呼應評鑑目的與學校現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