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研究結論

6.1.1 6.1.1 6.1.1

6.1.1清字法能促進自然科學習的效能 清字法能促進自然科學習的效能 清字法能促進自然科學習的效能 清字法能促進自然科學習的效能

依據本研究結果,可得出以下結論:

一、清字法能提升自然科保留測驗

經由本研究數據能得知,清字法教學確實能提升學生自然科保留測驗。本研究結 論能印證相關研究中指出的:詞的教學可以促進科學概念發展、提昇學生高層次。

研究者推論,學生在找出誤字的過程中,也能不斷的檢核自己對自然科概念詞及 關鍵詞的理解程度,最後藉由清字步驟釐清自然科概念詞及關鍵詞的理解,此不但能 刺激其對科學資料進行重新整理、思考,並能從文字書寫的過程中,對自己的科學學 習進行反思,將學習內容重新組織,促進學生對自然科概念語詞的理解。

二、清字法能提升閱讀理解程度

經由本研究結果得知,清字法能提升學生對語詞、語句的瞭解,進而提升學生閱 讀理解程度。而閱讀理解的能力,是當前教育中所強調的學習關鍵力,所有的學科學 習成效,都與閱讀理解程度的優劣脫不了干係。因此,若能將清字法落實於課堂上的 教學,一定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6.1.2 6.1.2 6.1.2

6.1.2清字法教學能提升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 清字法教學能提升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 清字法教學能提升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 清字法教學能提升積極正面的學習態度

依據研究者自編之「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統計資料,得知學生在接受資訊融 入及清字法教學後,其在「學習態度」、「主動學習策略」、「教師教學法」、「課 程教材」和「自我效能」的滿意程度上,皆有顯著改善或提升。可見若能從源頭了解 學生學習的障礙,教師立即施以適當的學習技術處理,則學生在得到學習上的滿足 後,更能體會在學校中學習的快樂,

6.1.3 6.1.3 6.1.3

6.1.3清字法教學能改善學生因誤字產生之生理反應 清字法教學能改善學生因誤字產生之生理反應 清字法教學能改善學生因誤字產生之生理反應 清字法教學能改善學生因誤字產生之生理反應

依據研究者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學生在教學法介入後,因誤字產生之「心不在 焉、一片空白、困惑、極端憂慮或緊張及逃離」等情緒,幾乎皆獲得改善。可見資訊 融入及清字教學法能帶給學生更多正面學習的能量。

6 66

6. .. .2 22 2研究 研究 研究建議 研究 建議 建議 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目的及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教學工作者及資訊教育推動者之 參考。在本節中將依據第一節的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一)對教學工作者之建議

1.設計清字法融入各種學科之統整課程

依據本研究結果顯示,資訊融入及清字法教學能幫助學生能釐清想法、建構知 識,提升高層次思考,進而學習和主題相關的概念,確實能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為能擴展教學法使用的深度與廣度,建議未來研究者可融入其他學習領域,配 合研究設計,規劃活潑有趣且有助於學生學習之課程,以推廣其使用範疇。

2.延長教學時間

根據本研究結果,清字法教學需耗費相當多的時間,故若能從本研究者設計的 八週時間延長為一個學期來實施教學,必然有更加的學習成果。

3.可應用於營建管理學系上的教學

高中所學之教材課程屬於通識科目,學生經多元入學方式,進入大學營建管理 系所後,才開始接觸關於工程實務的相關教材。而與營建相關知識卻是以往 國、高中從未接觸的陌生領域,對學生適應及學習都是一大挑戰。故若從學生 的學習障礙處去察覺學習出現的狀況,如羅恩賀伯特先生所提出學生遇到學 習障礙時先給予實體物,再注意學習時的歷程,是否有梯度過陡的現象。而學 生閱讀相關營建知識時,若有誤字情形,不但不利學習,成效也不佳。此時,

若即時予以清字,定能解決學習時的不良生理反應,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本研 究所設計之清字融入自然科教學,亦能提供營建科系學生很大的助益,及更 多的正面學習經歷。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以國小五年級兩班,共54名學生為樣本,未來的研究可擴大班級 人數,以了解清字法教學的推廣效果。

2、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研究者自編「自然科保留測驗卷」、「自然科立即測驗卷」及「自然 科學習滿意度量表」以及柯華葳的「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四種可量化工具,

並搭配學童的晤談及學習單的製作,藉此了解上課情況,但較缺乏質性資料的 整理與分析佐證。未來研究建議可以進行互動品質的教學錄音來做質性研究。

而在研究變項中,建議可以增加學生個人背景資料,以瞭解不同背景變項學生 在清字法教學之差異情形。

3、探究各個變項之相關性

礙於研究者的時間分配,自編的試卷間教缺乏相關性的分析,往後研究者可以 此為研究方式,例如:分析誤字現象的改善是否與學習成效提升有相關性。

6 66

6. .. .3 33 3研究 研究 研究貢獻 研究 貢獻 貢獻 貢獻

茲以本研究之結果與討論,提供教學實務之設計與參考,以及本研究對教育界與 學術界之貢獻。以下章節將陳述:對教育界的貢獻和對學術界的貢獻兩部分。

6.

6.

6.

6.3 33 3.1 .1 .1 .1對教育界的貢獻 對教育界的貢獻 對教育界的貢獻 對教育界的貢獻

學生的學習情況會反應在生理現象上,為減少學生學習過程的誤字情況,本研究 建立了一套即時的工具,可解決學生因學習產生之不良生理反應。

在現今教育中,缺乏一套即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之工具,而一般的研究也僅就學 生學習時產生的認知及困境做一解析與探討,卻缺乏能立即應對的方式及工具。加上 現今教育體制下,教師因學校編制及教學的時間限制,縱使想對學生做補救教學,常 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況且導正學生的錯誤學習花費甚鉅,成效亦有限。

有時學生會因累積太多問題甚至根本不知問題出在哪裡。原本學習對學生而言應 該是一件快樂的事,但是學生可能如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發現,學習過程因為缺乏實 體物、陂度太陡或因誤字而產生學習上的障礙,日積月累的堆積問題導致學業成就低 落和出現一些因學習產生阻礙而造成的生理現象如:心不在焉、緊張、一臉茫然等,

嚴重者甚至想逃離課室而無法繼續學習。這時如果將「清字法」帶入課堂中並在學生 學習的過程中,提供立即性幫助,不但所花費的人力、物力及經費少,但其成效好,

亦能讓學生透過自我學習的方式,產生正面的學習效益。

教育理念裡常提到要孩子快樂學習,卻從未真正從學生的角度去了解他們的需 求,能掌握學習方法的孩子才能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也才能感受到學習帶來的快 樂。因此,清字學習技術實值更多後進研究者再深入探討研究之。

6.

6.

6.

6.3 33 3.2 .2 .2 .2 對學術界的貢獻 對學術界的貢獻 對學術界的貢獻 對學術界的貢獻

在許多教學研究及相關的行動研究中,大都針對於教材的改進及科技工具的研發 及革新,鮮少人重視建立一套簡便且立即的學習工具,針對學生當下的生理反應及學 習時的生理負面情緒來處理。

當教育部近年來要求各個公立中小學進行精進教學的各項研習,務在提升師資素 養及拓展教材的光度與深度,僅是一昧從外在的師資及軟、硬體設備去改善學習環 境,卻未去發掘學生最根本的需求-遇到學習困難(誤字)時能立即獲得幫助,實在 有些捨本逐末。

過去的研究中也曾指出孩子出現學習障礙時,會產生一些負面的情緒,但可惜的 是未能轉換成一套實用工具;或者我們常知道學生發生的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幫助學 生。學習若有一套工具就能即時矯正,否則當教學者想針對低成就學生,進行補救教 學時,學生已從學習中逃離或落後課程進度太多了。當學生過去的誤字尚未搞清楚,

當然會造成學習上的困難及障礙,此時,教師又填塞新的知識,對於學生簡直是雪上 加霜,不利於學習。

因此,本研究所建立之清字法教學法建立了此套立即性工具,望有更多的研究者 能再深入探討並應用之。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何琦瑜、賓靜蓀、張瀞文,「為 什 麼 孩 子 從 學 習 中 逃 走 」,親子天下,33 期,臺北,2012。

2.L.羅恩賀伯特 L. Ron Hubbard,基本學習手冊,棠雍圖書有限公司,臺中,第3-12 頁,2000。

3.鄭昭明,「認知與語言的基礎研究-教學心理的歷程分析」,科學發展月刊,

17(1),第21-38頁,1989.

4.陳佩正,「歐澳兩洲環境教育研究邀請會議,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 報告書」,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1995。

5.蔡雅泰,「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1995。

6.杜淑貞,「如何實施換句話說、依式造句、替換語詞」,中國語文,第 46-49 頁,1998。

7.邱志中,「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班,高雄,2002。

8.何榮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亞太地區(台、港、新、日、韓)資訊教育的發 展與前瞻」,資訊與教育,第 81 期,1-6,2001。

9.王曉璿,「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第 39 期,第 7-13 頁,1998。

10.Robert H. Bork, Robert H. Bork,Baker & Taylor Books,“Slouchingtowards Gomorrah : modern liberalism and American decline”,1996.

11.王全世,「對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之資訊情境的評估標準」,資訊與教育雜 誌,第 77 期,第 36-47 頁,2000。

12.尹玫君,「自教育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初等教育學報,第 16 期,第 29-64 頁,2003。

13.陳裕隆,「電腦融入教學面臨的困難與挑戰」,資訊與教育,第 77 期,第 29-35 頁,200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