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基礎下應用清字法 提升學習成效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資訊基礎下應用清字法 提升學習成效之研究 "

Copied!
1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資訊基礎下應用清字法 提升學習成效之研究

Application of Word Clearing und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s

系 所 別:營建管理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M10016007 洪雅琪 指導教授:石晉方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1 年 7 月

(2)
(3)
(4)

摘要 摘要 摘要 摘要

旨在探討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發展的清字法教學,在自然科教學活動的學習成效。

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選取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實驗組學 生進行資訊融入及清字法教學,控制組學生則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並進行8週的教學 實驗,比較兩組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之差異。

調查工具為:「自然科立即測驗」、「自然科保留測驗」、「閱讀理解測驗」及「自 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施測所得的結果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t檢定及單因子共變異 數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立即測驗表現未顯著優於控制組學生。

二、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立即測驗表現上有顯著提升。

三、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保留測驗表現優於控制組學生。

四、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保留測驗表現上有顯著提升。

五、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保留測驗表現優於控制組學生。

六、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保留測驗表現上有顯著提升。

七、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上之分數優於控制組學生。

八、實驗組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上之分數表現上有顯著提升。

研究顯示羅恩賀伯特所發展的清字法教學,在自然科教學活動的學習,能帶給學 生正面顯著有效的成果。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自然科、清字法、學習成效、閱讀理解、羅恩賀伯特

(5)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n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with the adoption of Inf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Word Clear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Samples are two classes of fifth grade elementary students, 54 people in total, in Taichung City.

These 54 stud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with implementation of Inf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Word Clearing Technology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 B with implementation of Inf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t wit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d Clearing Technology (Control Group)

By conducting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without pre-post tests, data was collected from quizzes and achievement tests on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during 8-weeks survey.

The survey tools include:“The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immediate achievement test”, “The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retained achievement test”,

“Survey on The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Learning Ssatisfac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The data would be analyzed by description statistics, one way ANCOVA, t-test etc.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ings:

1.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immediate achievement test

2.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immediate achievement test

3.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delay test of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science

4.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delay test of

(6)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science

5.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6.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tests

7.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rolled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in score of the scale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8.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levels in score of the scale of learning satisfa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From this research, the adoption of Inf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Word Clearing Technology into the teaching of 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 improves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 obviously.

Keywords:Natural Science and Life Technology,Word Clearing,LearningEffects,Reading Comprehension,L. R. Hubbard

(7)

誌 謝

經過六年的教學生涯後,很幸運地能再回到學校求學,享受當學生的責任與幸 福,回顧兩年的研究所生涯,能夠順利的完成論文及學業,充實自我教學理念,拓展 更廣的學習領域,並實現個人生涯規劃的目標。

這一路走來有點辛苦,為了兼顧教學及研究所學業,得經常在國小與中華大學之 間奔波,所幸一路遇上許多的貴人,給予許多溫暖的幫助,此時的我,心中充滿了無 限的感恩。

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老師石晉方教授,在論文撰寫的煎熬中,老師嚴厲且積極的 督促,不厭其煩的指導,給予我莫大的鼓勵與協助,讓我在研究困頓中又可以看見前 方的希望。再者,感謝口試委員陳維東教授及林保弘教授,百忙之中細心審視、深入 剖析,給予論文寫作上的修正及內文許多專業又具體的建議,使我的論文得以更臻完 善而備受肯定。

此外,感謝在求學過程中,鄭紹材所長、余文德教授、邱垂德教授、蕭炎泉教授 等的指導,豐富了我的學科知識,謝謝您們!

另外,感謝研究所同窗兼學校伙伴的相互打氣及協助〜佳儒、玉惠、羽容、惠茹、

美辰、碧昭,有了你們,讓我的研究所求學歷程更添趣味。而忙碌之餘彼此加油打氣,

陪伴我一起成長的研究所同學〜永遠的班代-小邱、鐘雄、韻聰、雅雯、祐潔,感謝 大家一路上的扶持,如果不是你們的陪伴,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不會那麼多采多姿,充 滿歡欣與快樂,更不會構築出許多動人心弦的回憶。

最後,更感謝家人給我的鼓勵與關懷,最愛的媽媽〜何美雲,讓我無後顧之憂的 婆婆〜賴淑梅,一直支持我的妹妹〜珮婷、欣瑜以及老公宇翔,和兩個寶貝允睿、允 程,給予我愛的鼓勵與信心。

感謝這一路上幫助過我的每一位貴人,因為有你們,才能讓我無後顧之憂的完成 自己的夢想。最後,請與我一同分享這喜悅的心情,僅以此論文獻給敬愛的師長、家 人、親友與所有關心我的人。

雅琪 謹誌 民國 100 年 6 月

(8)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錄

摘要

...

i

ABSTRACT

...

致謝

...

目錄

...

表目錄

...

圖目錄

...

v

第一章 緒論

...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3

1.3 研究問題

...

3

1.4 研究限制

...

3

1.5 研究範圍

…… ...

4

1.6 研究流程

...

5

1.7 名詞解釋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2.1 資訊融入教學

...

11

2.1.1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

...

11

2.1.2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

...

13

(9)

2.1.3資訊融入教學的策略與模式

...

15

2.1.4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

17

2.2 語文學習與自然科的關係

…… ...

20

2.2.1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

20

2.2.2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

...

21

2.3 清字學習技術

...

24

2.3.1清字法定義

...

24

2.3.2誤字的定義

...

25

2.3.3誤字產生的生理反應

...

27

2.3.4清字法步驟

...

27

2.3.5清字法步驟實例

...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0

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

30

3.2研究地點與對象

...

32

3.3 研究假設

...

36

3.4 研究工具

...

36

第四章 實驗操作

...

46

4.1 實驗教學活動設計

...

46

4.2 教學活動實施

...

49

(10)

4.3 資料蒐集與分析

...

... 57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

...

62

5.1 自然科立即測驗之比較分析

………

62

5.2 自然科保留測驗之比較分析

...

66

5.3 閱讀理解測驗之比較分析

...

69

5.4 自然科學習滿意度之比較分析

...

73

5.5 研究小結

...

97

第六章結論與建議

...

102

6.1 研究結論

...

102

6.2 研究建議

...

103

6.3 研究貢獻

...

104

參考文獻 ... 106

附錄一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預試問卷... 112

附錄二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正式問卷... 114

(11)

表 表

表 表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錄

表 2-1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在各學習階段之能力指

標材料表………14

表 2-2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資料表 ………17

表 3-1 實驗設計模式……… 31

表 3-2 研究樣本一覽表……… 34

表 3-3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自然科學習成就評量前測成績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 表……… 35

表 3-4 實 驗 組 與 控 制 組 在 自 然 科 平 時 測 驗 前 測 成 績 之 獨 立 樣 本 t 檢 定 摘 要 表……… 35

表 3-5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閱讀理解測驗成績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35

表 3-6 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自然科學習滿意度之獨立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35

表3-7 內部一致性效標分析表……… 39

表3-8 以KMO值判定進行因素分析適切性分析表……… 40

表3-9 項目統計量表……… 41

表3-10因素分析表……… 41

表3-11 項目分析表……… 42

表3-12 信度統計量……… 44

表 3-13 各分量表正、反向題數統計表……… 44

表4-1 實驗組教學課程規劃……… 46

表 4-2 各單元學生討論出的誤字一覽表……… 56

表 5-1 兩組學生立即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3

表5-2 兩組學生立即前、後測獨立t檢定摘要表……… 63

表5-3兩組學生立即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4

表5-4兩組學生立即測驗前、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5-5兩組學生立即測驗調整後後測事後比較摘要表……… 65

表 5-6 實驗組學生立即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65

表5-7 兩組學生保留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66

表5-8 兩組學生保留前、後測獨立t檢定摘要表……… 67

(12)

表5-9 兩組學生保留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67

表5-10 兩組學生保留測驗前、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5-11 兩組學生保留測驗調整後後測事後比較摘要表……… 68

表5-12 實驗組學生保留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成對樣本t 檢定摘要表…… 69

表5-13 兩組學生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0

表5-14 兩組學生閱讀理解前、後測獨立t檢定摘要表……… 70

表5-15 兩組學生閱讀理解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71

表5-16 兩組學生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4-17 兩組學生閱讀理解測驗調整後後測事後比較摘要表……… 72

表 5-18 實驗組學生閱讀理解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2 表 5-19 兩組學生學習滿意度前、後測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73

表5-20 兩組學生學習滿意度前、後測獨立t檢定摘要表……… 74

表5-21 兩組學生學習滿意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摘要表……… 74

表5-22 兩組學生學習滿意度前、後測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75

表5-23 兩組學生學習滿意度調整後後測事後比較摘要表……… 75

表 5-24 實驗組學生立即測驗前、後測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6

表 5-25 「學習態度」分量表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77

表 5-26 兩組學生於第一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8

表 5-27 兩組學生於第二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8

表 5-28 兩組學生於第三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79

表 5-29 兩組學生於第四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0

表 5-30 兩組學生於第五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1

表 5-31 兩組學生於第六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1

表 5-32 兩組學生於第七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2

表 5-33 兩組學生於第八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3

表 5-34 兩組學生於第九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3

表 5-35 「主動學習策略」分量表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84

表 5-36 兩組學生於第十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4

表 5-37 兩組學生於第十一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5

(13)

表5-38 兩組學生於第十二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t 檢定摘要表…… 86 表 5-39「教師教學法」分量表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87 表 5-40 兩組學生於第十三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7 表 5-41 兩組學生於第十四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8 表 5-42 兩組學生於第十五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89 表 5-43「課程教材」分量表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89 表 5-44 兩組學生於第十六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0 表 5-45 兩組學生於第十七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1 表 5-46 兩組學生於第十八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1 表 5-47 兩組學生於第十九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2 表 5-48 兩組學生於第二十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3 表 5-49「自我效能」分量表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93 表 5-50 兩組學生於第二十一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4 表 5-51 兩組學生於第二十二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5 表 5-52 兩組學生於第二十三題滿意度平均數與成對樣本 t 檢定摘要表… 95 表 5-53 「生理反應」各題逐題分析結果一覽表……… 96

(14)

圖 圖

圖 圖 目 目 目 目 錄 錄 錄 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 8

圖 2.1 奔之古字……… 29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0

圖3.2 問卷預試分析流程……… 38

圖4.1翰林電子書(左)及漢光教育基金會網(右)示意圖……… 49

圖4.2 線上字典網圖片……… 50

圖4.3 線上字典網圖片……… 50

圖4.4 漢字古文字字體演變網站圖片……… 51

圖4.5清字教學法流程圖……… 52

圖4.6第三單元教學架構……… 54

圖4.7第四單元教學架構……… 55

圖4.8 獨立t檢定示意圖……… 58

圖 4.9 成對樣本 t 檢定示意圖……… 60

(15)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資訊融入及清字法教學策略,帶領學生學習本學期的自然 科,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本學期自然科之「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及「閱讀理 解」的影響。利用前後測試卷分析比較「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及「閱讀理解」

進步量的差異。本章先陳述研究動機,再闡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提出研究限制、

範圍與流程,並對名詞做釋義。

1.1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動機 動機 動機 動機

過去四十年來,教育一直是促進東亞國家社會階層流動最有效的方式。也因此為 了讓自己有更好的經濟生活、社會地位,上一代的人有著充分的「學習動機」,不管 是自發性或為考試而念書,雖然辛苦,但卻依然能維繫著強烈學習動機。但現今的台 灣社會,經濟成長持平及停滯,「學歷=前途」的必然連結已經打破。所以若繼續以

「應試」為目的學習,並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甚至在「學習無效」下養出許多 被動及自我放棄的學生。而學校累積眾多的「學習被動」或「學習無效」的學生,連 動產生霸凌、及社會上青少年問題〔1〕。

而研究者任教的學校中,也發生了這樣的問題。每個班級裡都有高學習動機和低 學習動機的學生。高學習動機的學生不論在學習態度、及對於教師教學活動參與度上 都會較低學習動機學生來的優異,低學習動機在外顯行為上,有不易適應教學情境及 意興闌珊的情緒等特徵,因為學習意願低落,往往就是教師不得不忽略的一群。

親子天下雜誌中特別針對孩子的學習「逃離」現象做了一連串的報導,指出 1995 年以後的種種調查顯示,小學高年級以後的孩子開始從「學習中逃走」,熱中學習的 只有三成,討厭學習的達七成以上〔1〕。在一次針對國中生做的調查中發現:學習,

對許多學生而言是一場充滿創傷的旅程。三成的國中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不滿意;年 級越高對自己不滿意的學生比例越高。近四分之一的學生,完全無法聽懂老師上課的 內容;九年級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比例,比七年級增加了 10%。將近三成的 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自信學生的比例,隨年級而逐漸增多,上課卻加速了學生

「逃離學習」〔1〕。

(16)

造成對學習害怕或是低落學習動機的中學生,常須追溯至國小高年級的學生身 上。高年級的教材變得較中、低年級更深更廣,對於掌握較佳學習技巧的學生而言,

上課並不是太困難的事;對於程度中等的學生,常因為無法突破學習上的困境而表現 不佳。而中下程度的學生,開始覺得上課內容「聽不懂」、很無聊等。

L. Ron Hubbard在《基本學習手冊》一書中表示,如果一個人經常會碰到課業方 面抓不到學習的重點,甚至表現在課業及閱讀方面是興趣缺缺、無聊、擔心、沮喪、

學習進度緩慢等,就表示學習遇上了阻礙,老師若能適時提供學生施以清字處理,以 查閱工具書的方式,了解字義,並直至學生學生眼神變得明亮,具有高度情緒,那麼 種種不適的生理反應也會隨之消失[2]。

清字法的提出,亦讓人深思現今學生的語文能力不足問題。雖有學者指出教師若 透過教材設計、編排課程,以及安排學習活動,讓學生處於一種最佳的環境,充分發 揮其心智能力,學生才有可能樂於學習〔3〕。但在樂於學習的背後,學生的學習成效 及學習動機是否能具有正面效應學生,更是需關切的重點。

回到國小的教學現場中,研當一個教學者嚴謹的設計教學活動及內容,卻不能帶 給學生相對的感受及正向的學習成效,實在令人挫折。而許多科學教育理論中提到,

除了建立學童的科學概念很重要外,學童的基礎能力-語文理解能力-往往是影響關 鍵。

科學不能獨立於語文教育之外,科學教育亦不能和其他科目的教學脫節,唯有緊 密結合各科的教學工作,才能全面培養具有全方位素養的公民〔4〕。蔡雅泰即認為 語文學習是個人與他人溝通、表現自我及進行其他學習的基礎〔5〕。

國小階段中語文科的學習目標,在於培養學生自由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經由 豐富的想像創造屬於自己的兒童文學,這種書寫能力的養成可說是日後學習其他學科 的基本能力〔6〕。例如,數學科的學習需要文字理解為基礎;社會科的學習需要藉 助文字的認識,來涉獵更多相關的知識;自然與科技的學習則需經由文字當橋樑,才 能和各類科技產品對話等等。因此,語文科可說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學科。

資訊融入的教學方式,是當前的教育趨勢。而研究者的教學方式向來以資訊融入 自然科教學的方式為主軸,目的是期望引起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同時利用廠商所提 供的電子書,及教師自行設計之教學簡報、影片及網路上資訊等教材,補充學生相關 知識。教育部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訂立了十大基本能力指標,並提出在各領域教學中融

(17)

入六大議題,資訊教育是六大議題之一,但並未單獨設科,是希望教師以資訊輔助教 學活動之進行,將資訊科技所帶來的活潑生動、快速便利等特性融入教學之中,以此 新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品質〔7〕。

資訊融入各科的教學,亦能讓學生的學習更生動活潑,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且增 進學習動機與興趣,並提供主動與終身學習的管道。

故本研究希望及利用本研究者原先的教學方式-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提升學童 學習自然科興趣及動機,並針對實驗組學生施以清字學習技術的教學,增進學生的語 文理解能力,進而提升其學習成效及學習滿意度。

1.2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目的 目的 目的 目的

旨在探討運用資訊融入教學方式,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更高的興趣,提升課堂參與 度及提高學習成就。而實驗組加上清字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解決學習時遇到誤字時 的解決策略,漸而將學習的主導權移至學生,增加其上課參與程度並達到提升語文理 解的能力。以下說明本研究目的:

一、藉由語詞的釋義促進自然科學習上的效能。

二、清字教學法在自然科教學對學生學習之發展。

三、清字教學法在自然科教學活動進行時,學生生理反應之改善。

1.3 研究 研究 研究 研究問題 問題 問題 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清字教學法在本學期自然科單元教學,對於學生學習成就效益為何?

二、清字教學法,對學生的參與意願及學習滿意程度為何?

三、清字教學法,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表現為何?

四、進行清字教學法的過程,學生的生理反應有何表現?

1.4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學習成就測驗之信、效度:

本研究的教學成就是由研究者收集相關的試題經修正後自編的學習成就測驗得

(18)

分表示,在其他的教室氣氛、同儕關係等並未列入考量。其成就測驗編製的過程,事 先收集相關考題,再經篩選題目,及商請相關學科的專家及自然教師審核後,以確保 學習成就測驗有良好的信、效度。

二、樣本概化問題:

由於研究者受限於時間及樣本取得等因素,因此研究對象僅只有臺中市某一 所國小五年級學生實施實驗教學,無法擴大研究數量,所以如需推論至其他地區學 生,則尚待進一步驗證。

三、教學內容:

本次實驗教學內容僅限於實施九年一貫後,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翰林版「熱」

及「水溶液」兩單元,並以資訊融入的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此研究結論無法直接推論至所有的自然科學課程;同時假定本次任課教師能充分 的控制教學及運用資訊融入及清字法教學,故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不列入本次研究 之中。

四、研究者本身的限制:

本研究中,研究者身兼實驗組與控制組班級的教學者,在教學過程及研究分析中,

研究者對於研究情境與結果雖盡可能保持客觀,不預設立場,但受限於本身的教學經驗 及觀察的敏銳度,要達到完全客觀不受影響難免會有所不足。研究者在資料整理與分析 過程中,不斷反省審思,力求保持客觀的立場。

1.5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本研究探討之範圍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教學對象為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的學生。該所小學五年級共有三班,並從 中選取同質性較高的兩班做為研究對象。任課教師皆為本研究者,對於研究結果提供 相似教學情境者之參考。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之實施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訂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節數為學習領域之百分之 10--15,各校安排節數不一。若欲實施本教學策略,需安排上限時數每週三堂自然與

(19)

生活科技課程方能進行。

三、實驗教學設計

本實驗教學乃運用資訊融入教學,帶領國小五年級學生學習本學期自然科學單 元。首先探討學生在五年級學習自然科的第一次月考時的學習成效,其次瞭解參與實 驗組與控制組學生在學業成就表現的差異。研究者根據國小五年級上學期自然與生活 科技「熱」及「水溶液」單元設計資訊融入學習活動,並針對二個班的全體學生施作,

針對實驗班學生輔以清字法進行教學。目的是為了瞭解讓學生具備此一學習技巧後,

對於其在自然科中的學習效果及學習滿意度,是否有顯著的提升。

1.6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研究流程

本研究為達到研究目的,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分析後擬定研究方法。以下就 本實驗研究的實施程序依序說明,共分為實驗處理前階段、實驗教學階段、實驗 處理後階段三階段,如下:

一、實驗處理前階段

(一)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本研究自100年8月,經與指導教授確定研究方向後,擬定研究題目,開始進行相 關文獻資料蒐集、閱讀、整理與分析、歸納,底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研 究問題,以確定研究題目與可行性、發展性。

(二)蒐集、分析資料與撰寫文獻探討

針對本研究主題,蒐集、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瞭解清字教學法現況,歸納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文獻,製作及蒐集資訊融入自然科媒體教材或影片。並參詳清字法 步驟,選擇班級做預試,歸納修正缺失及步驟。藉以規劃設計本研究架構與發展問卷 及設計課程。

(三)決定研究方法與建立研究架構

根據文獻探討選定研究方法與架構後,選擇適切的研究對象與合適的實驗 教學內容。

(四)編製與修正問卷

依據文獻探討內容發展問卷,初擬「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並函請相關學者 專家提供意見,並加以修改後,編製成為預試問卷,以進行問卷之預試。

(20)

將編製完成之問卷進行預試,並根據回收資料進行項目分析、主成分分析與信、

效度分析,刪除未達難度、鑑別度與信度的題目,成為本研究之正式問卷。

(五)選定實驗領域、單元與教學內容設計

選擇本研究者任教領域-自然與生活科技-做為實驗教學科目,並以現有的翰林 版本五上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四單元做教學內容設計。

二、實驗處理階段

(一)前測階段

選取研究者教學班級為實驗組,另一班級為控制組,在實驗教學前,均接受

「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施測時間為40分鐘,依據前測所得分數,瞭解學生接受 資訊融入及清字教學法前、後閱讀理解之差異。

另外,以第一次自然科學習成就評量(保留測驗前測),與第一次自然科平時測 驗(立即測驗前測)平均分數之成績為共變數,作為比較清字教學法前、後之學習成 效的前測依據。

(二)教學實驗階段

本研究以臺中市某國小五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進度為主要參考依據。本實驗以 班級為單位,分別在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時間內進行實驗教學。自然課皆以資訊融入 為主要教學方式,並利用廠商提供的電子書,與本研究者自行編製的簡報檔及蒐集到 的影片為教學資源。

本實驗教學之實驗組,於每週自然課的使用資訊融入及清字教學法;控制組按照 研究者原先的資訊融入自然科教學法繼續進行教學。為期8週,每週3節自然課,共計 24節。

(三)後測階段

整體實驗教學結束後,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生皆施以「自然科立即測驗」、「閱讀 理解困難篩選測驗」與「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後測。依據後測分數,瞭解兩組間 的差異情形。經過一週之後,再針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進行「自然科保留測驗」。

三、實驗處理後階段

(一)資料處理與分析

研究者針對「自然科保留測驗」、「自然科立即測驗」及「閱讀理解篩選困難測 驗」與前、後測的測驗資料作量化的分析;並以「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作質性資

(21)

料的分析。最後將量化及質性資料分析的結果,依照實際情形呈現。再參考相關文獻,

分析實驗課程的結果,並做深入的討論及建議,以提供未來相關研究領域的參考。

(二)撰寫結論與建議

將研究結果與討論等資料加以歸納統整、分析,並做成結論,逐一回答研究 問題,說明各項研究變項間的關係,最後將其撰寫成研究論文。

(22)

圖 1.1 研究流程圖

(23)

1.7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名詞解釋

本研究中所提及之重要名詞計有,資訊融入教學、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學習 成效、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清字法及生理現象等七項,茲分述如下:

一、資訊融入教學:

本研究定義資訊融入教學,為教學者使用筆記型電腦配合單槍投影設備在教 室中以簡報及電子書呈現教材內容、影片及電腦動畫來進行班級教學。

二、學習成效:

泛指學習成績及學習滿意度。學習成績為學生在研究者自編的自然科立即測驗 卷,及自然科保留測驗試卷上所得的分數,分數越高代表其學習成就越好。學習滿意 度指學生在教學前後,所填之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所得分數。

三、學習滿意度:

為研究者自編之「自然科學習滿意度量表」,此量表立意為了解學生學習動機。

本量表包含:學習態度、主動學習策略、教師教學法、課程教材及自我效能等五個分 量表。

四、學習成就:

係指用於教學實驗時,對學生施測之「自然科立即測驗」卷及「自然科保留測驗」

卷之分數。一般泛指學科「成績」。

五、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九十學年度起由國民小學一年級開始實施。將學 習領域中自然科學領域改為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而自然與生活科技(教育部,民92)

其包含物質與能、生命世界、地球環境、生態保育、資訊科技等的學習、注重科學及 科學研究知能,培養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情操及善用科技與運用資訊等能力,並能 實踐於日常生活中。故本研究所指之「自然科」,與九年一貫之「自然與生活科技」

同義。

六、清字法:

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在《基本學習手冊》書中所表示:學習者常常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了解的字,或是錯誤定義的字(或符號),找出並弄清楚學生在學 習中碰到的誤字,並以字典為工具書,有步驟的運用字典學習,使學生可以了解字詞 的意義,並以該詞義學習造句,直到對此字義有完整之概念,這個技術即是清字學習

(24)

技術,便是在本研究中所指之清字法。

而本研究實驗教學方式,為研究者原本的資訊融入教學方式,再搭配清字法的一 種教學法,在本篇以清字法稱之。

七、生理反應:

羅恩‧賀伯特(L. Ron Hubbard)所提出,若學習時,跳過一個不了解的字,會 引起的身體或生理反應。有茫然或筋疲力竭、心不在焉、緊張、困惑、腦中一片空白、

逃離等現象。

(25)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

2.1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是二十世紀末期發展最迅速的科技之一,其發展狀況常用來衡量一個國 家的現代化程序,而善用資訊科技與否更成為各國邁向二十一世紀的關鍵指標〔8〕。

所以各國無不積極著手於資訊教育基礎建設,希望藉此提升國力與競爭力,如美國在 1993 年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發展計畫」,希望透過超高容量的高速網路和電子 資料庫來改善全國資訊應用環境,以確保美國在高科技上的領先地位〔9〕。而台灣 制定九年一貫課程時,特別重視資訊教育,並要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活動與內容中。

美國電腦教育學家柏克(Bork)於1978 年時就曾預測:「到西元2000年時,各級 學校及幾乎各類科的主要學習方式,將是透過電腦的互動學習來進行」〔10〕。所以,

隨之而來的教育趨勢,必定是透過電腦來輔助教學,結合電腦與能整合文字,語音,

圖形,動畫及視訊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將是教育者與學習者所面臨的最新挑戰。

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上的發展是從早期的媒體運用演變來的,先利用錄放影 機 、 電 視 等 視 聽 媒 體 輔 助 教 學 , 再 演 變 為 電 腦 輔 助 教 學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CAI),最後至普及的網路,運用到『資訊融入教學』中。Jonassen, Peck 和Wilson說明運用資訊科技在學習上,有三階段的發展,分別是『從電腦學(Learning from Computer)』、『學電腦(Learning about Computer)』、與『用電腦學(Learning with Computer)』〔52〕。

目前台灣已發展至資訊融入教學的階段,本節將針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資訊 融入教學的原因、資訊融入教學的策略與模式及資訊融入教學相關實徵性研究等進行 探討,期能對資訊融入教學之概念有所認識及了解。

2.1.1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 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 的意涵 的意涵 的意涵

以下說明不同研究者針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意涵:

一、認為資訊融入教學是將資訊與課程、教材、教學過程相結合,將它視為教學與學 習的工具,隨時隨地利用它解決問題〔11〕。

二、認為資訊融入教學泛指電腦科技融入在各種教學活動中,包含應用各種電腦軟

(26)

體、CAI 軟體、多媒體,且教學應是在進行任何領域教學需要時,隨時將其融入教學 活動中〔12〕。

三、針對資訊融入教學提出兩種意涵:工具導向與內容導向。工具導向是指把電腦當 作「教」與「學」的媒介,將電腦科技運用於各學習領域的教學活動中,以輔助傳統 教學工具的不足。而內容導向是將電腦科技視為學科中的一部分,在各學科教學內容 中適時融入資訊科技的相關議題〔13〕。

四、資訊融入教學是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且適 切地置入各科教學過程中,同時他指出此定義不強調資訊科技的結果與表現,而重視 融入的觀念、過程及科技的可用性〔14〕。

而資訊融入教學的目的有下列三項〔15〕:

一、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國民教育將不再有電腦課,資訊科技成為非資訊科技學 科內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符合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精神的。最好的方式 是,利用當時的課程與教學情境來教學生所需要而且會立即用到的電腦知識與技能,

這樣不但有學習動機,也能學中做、做中學,立即運用電腦這項工具來增進學習。

二、培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

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是國民教育所要培養的十項基本能力之一,為了要培養這 項能力,學生要能將電腦視為平常的工具,普遍應用電腦於學習中。而教師若能讓學 生平常上課都能接觸到資訊科技,使用資訊科技來進行學習活動,如此一來,學生便 能自然地、自信地於使用資訊科技來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其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三、提升教學品質與教學成效

王全世認為將資訊科技整合於教學時,教師很難再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來教學 生,而是會趨向建構式的教學策略;學生則不再是被動地聽教師講解,而必須主動地 使用資訊科技來建構自己的知識,完成自己的目標〔16〕。

因此,更能提升教學的品質,使教學達到最佳化;也可以使學習活動豐富,刺激 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批判思考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資訊融入教學的重心與焦點在於「教學」而非「資訊科技」,何榮桂認為在實施

(27)

資訊融入教學時,應考慮到下列三點:

(一)是否能改進教學方法,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切勿為融入而融入。

(二)視教材內容的性質而定,及衡量教師本身之資訊素養。

(三)資訊融入教學可發於教學歷程中之任一階段,即資訊融入教學並非一定要在教 室中進行。

因此,在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須考量教學的適切性、需求性、可行性及 是否符合學習理論,避免讓資訊科技引導教學,而模糊了學習的重點,失去資訊入教 學的意義〔17〕。

2.

2.

2.

2.1 11 1.2 .2 .2 .2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 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 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 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

一、配合教育部的教育政策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在資訊科技相關之工作推動上亦不遺餘力,目前已積極進行

「網路學習發展計畫」和「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均有卓越的成效。「建構全民網 路教育,建立終身學習的社會」是行政院於2002年提出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的四大主軸之一;因此,建立E世代終身學習的社會環境將成為十大重點投資計畫的 策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則是「建構全民網路學習系統」之重點〔18〕。

二、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我國教育部明訂﹕「資訊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資訊擷取、應用與分析的能力,更 要養成學生創造思考、問題解決、溝通合作,與終身學習的能力,以發展健全的國民。

教育部在2002年出版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中 提到,「科學課程」是學校科學教育落實到教學的藍圖,應具有前瞻性、合目的性及 可行性,且必須要目標明確、內容合適、實施策略合理可行及配套措施完善〔19〕。

在檢討目前科學教學的問題之後,建議強化並落實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之科學教學的相 關應用與研究;加強並落實網路輔助科學教學。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

〔20〕的規劃,各學習領域應使用電腦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 升學生研究的能力。為便於各學習領域的整合應用資訊,宜將各領域所共同需要的基

(28)

本資訊技能及其學習時間,做一詳實的規劃,以使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基本資訊 知識與技能,以為各領域應用資訊的基礎。

九年一貫課程重視「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在自然科學的教學中,儘量 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為切入的問題,來進行探討的活動,運用各類的媒體獲得相關的 資料,由解決這類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關技能的學習及資訊的運用能力。表2-1為九 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在各學習階段之能力指 標。

表 2-1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在各學習階段之能力指 標

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 各學習階段能力指

標 1a 養成善用五官觀察,獲得資訊的習慣

1b 學習操作各種簡單儀器

【6-1-2-1】

【6-1-2-2】

2a 嘗試運用由各類媒體所收集到的資訊 2b 瞭解電腦功能並會基本操作使用 2c 能安全妥善的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器具

【1-2-2-2】

【5-2-2-2】

【6-2-1-1】

【6-2-1-2】

【6-2-1-3】

3a 能應用電腦、網路收集及選擇相關資料、撰寫報告 3b 能由生活中的種種,察覺問題,獲得知識

3c 能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術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d 瞭解電腦網路概念及應用來搜尋資料

【4-3-1-1】

【6-3-1-2】

【6-3-1-4】

4a 能利用電腦、網路收集資料、處理資料、撰寫報告 4b 能妥善應用科學知識與技術,以解決衣、食、住、

行等日常生活的問題

4c 具備對電腦硬體軟體設施、輸出輸入運作之基本認 識

4d 能整合應用電腦相關設備,做資訊的溝通與傳輸

【1-4-3-1】

【1-4-3-2】

【1-4-4-1】

【5-4-2-1】

【6-4-1-1】

【6-4-1-2】

【6-4-1-3】

【6-4-1-4】

【6-4-1-5】

【6-4-1-6】

資料來源: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自然與生活科技

〔48〕。

(29)

三、因應時代發展、順應世界潮流

根據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技能指標五(三~五年級)指出,學生應有使 用技術工具(例如:多媒體、圖像、網頁工具、數位相機、掃描器),獨力及 合作撰寫、表達和出版在課堂上及課外創造知識能力的活動。根據美國國家教 育技術標準標準三提到:學生使用科技工具能加強學習,增加生產力,提升創 造力。。培養每個國民具備數位學習知識與應用能力,已成為各國教育發展的 重點。

2.

2.

2.

2.1 11 1.3 .3 .3 .3資訊融入 資訊融入 資訊融入 資訊融入教學的策略與模式 教學的策略與模式 教學的策略與模式 教學的策略與模式

隨著資訊網路科技與傳播媒體的蓬勃發展,透過科技來幫助老師的教學與學生的 學習,以提昇教育的品質,擴展教育的層面,資訊融入教學已成為教育上的新趨勢。

教育部為了落實資訊融入教學,投入龐大經費建置各級學校的資訊基礎建設,提升中 小學教師的資訊能力,以確保教師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營造出活潑、豐富、

多元的學習環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及教育品質。但資訊科技與教學要如何搭配、

互相結合,是資訊融入教學的重點之一〔21〕。現今資訊融入教學的類型大致如以下 的分類:

一、電腦教學:實際教授電腦相關的知識與技能。

二、資訊教育:以電腦做工具,將搜尋到的資料做篩選、分析、判斷、整理、統整為 有用的資訊。

三、電腦輔助教學:將學習的課程製作成電腦軟體,兒童再透過電腦來操作這些軟體 學習。

四、資訊融入學科教學:利用網路的特性來協助教學準備、教學活動與補救教學的進 行,始教學更精緻化與卓越化。

五、電腦運用於教學管理:利用電腦處理成績、學籍等在行政、教學與學習方面的管 理工作。

六、電腦網路應用於教學資源分享:教師利用網路的特性將教學資源數位化,透過分 享,供其他教師參考使用。

七、遠距教學:利用網路做跨越時空的教學活動。

(30)

而今更盛行電子白板及電子書等的教學設備,提供資訊融入的教學研究者有更多 元的教學進行模式與選擇。

在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的研究中,指出教師在使用資訊科訊融入教學的程度與 模式上,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或程序,完完全全端賴於教師對教材、教學法與資訊科技 特性的瞭解及相容程度,才能發展出有效的教學策略,是以教材不同、環境設備不同,

資訊融入的策略也有所不同。同時,將資訊融入教學分為六個等級〔22〕:

(一)單向式的資訊提供傳遞

(二)結合教學引導的訊息傳遞

(三)具教學活動設計的理論應用

(四)學生與教師互動的學習

(五)善用媒體特性,建立教學網頁

國內學者張國恩指出教師常用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有三種〔23〕:

一、電腦簡報的展示

教學前事先利用簡報軟體,將教學所需圖片、文字說明、多媒體動畫、影片或音 效等做多變化的展示,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應用利用CAI 軟體將抽象化概念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幫助學 生觀念的理解,或模擬學習環境協助學生操作練習。

三、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

網際網路是一個大型的教材庫,例如:網頁化書本型態、網路化電腦輔助教學軟 體、非同步論壇及遠距教學。內容豐富且多元,教師若能善加利用,將有助於教學活 動的進行,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外學者Moersch將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的程度分為七個階段,稱LoTi量表,內 容如下〔24〕:Level 0 ,Non-Use(沒有使用)Level 1,Awareness(覺察)、Level 2,Exploration(探索)、Level 3,Infusion(融入)Level 4,Integration(整 合)Level 5,Expansion(擴展)Level 6,Refinement(精進)

由上述論點得知,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有許多種類型,端賴教師如何將教學內容 與策略適當地藉由資訊工具貼切有效地呈現出來,無論採用何種方式,符合學習理論 是極其重要的,因為電腦融入教學的目的除了提高學生學習動機外,更大的作用在於 增進學習效果,故任何融入方式皆需滿足學習效果的提升,使資訊融入教學得以支援

(31)

知識的建構、知識的探索、從作中學、合作學習及反思學習〔25〕。

2.

2.

2.

2.1 11 1.4 .4 .4 .4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資訊融入教學近年來因資訊產業發達,及教育部大力推動資訊化教育,已經成為 各科教學發展的趨勢。在網際網路日漸普及,網路輔助教學的可行性大大的提昇,利 用網路來輔助教學將是未來資訊融入教學必要的教學技能;而軟體輔助教學亦隨著應 用者的需求,而被設計的更為人性化,同時也易於操作,也是資訊融入教學不可或缺 之教學技能。資訊科技在教育上的運用,使得教學已從傳統模式,老師單純運用黑板 授課、學生聽課的互動教學,進入到資訊融入教學。藉由多媒體聲光的刺激,提高學 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而國民中小學近年來,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及資訊教育政策的實 施,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情形也逐漸提高。資訊融入教學即是未來教學主要潮流。

周惠文〔26〕曾引用Steinberg之電腦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之比較,認為學習者 使用電腦輔助教學學習者的學習情形彼此獨立,不受他人學習進度之影響,學習者可 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來控制自己的學習進度,而達到教學上個別化學習的目的。

這是資訊融入教學的最大優點之一,但也因此可能忽略和他人的社交機會,使得人際 關係不良,在學習上自我設限,在人類認知發展中,高層次的心理功能的發展,是個 體藉由與外在的、社會的、人際間的活動產生互動而內化來的。而如何考量資訊融入 教學活動的優缺點,正是教師在設計資訊融入學科活動時最大的考驗。以下針對近幾 年來資訊融入教學的相關論文做相關說明與整理:

表 2-2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

究 者

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結果

林 余 思

1.學生對於利用生物科教學網站的學習以及運用網路資源進行合作學習都 抱持正面的態度。

2.在使用生物科教學網站時,實驗組學生比對照組學生能表現出較多樣的後 設認知策略〔27〕。

王 淑 卿

1.不同實驗處理的學生在認知學習成效上均有顯著進步。

2.學習動機有顯著進步〔28〕。

(32)

表 2-2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續)

研 究 者

與本研究相關之研究結果

李 國 政

1.國民小學學生在接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與「傳統教學」兩種不同之教 學方式後,其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就的表現上有顯著的差異。

2.不同背景之學生對兩種不同之教學方式,其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後其學 習成就上的表現:

a.不同性別之學生,其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就上的表現沒有顯著性 的差異。

b.家中有無電腦資訊設備之學生,其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上學習成就的表 現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c.學生有無資訊學習經驗,其在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上學習成就的表現沒有 顯著性的差異。

3.國小學生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態度,有 71.57﹪的學生是正面且肯定的

〔29〕。

洪 秀 惠

1.有助於提升學習動機。

2.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

3.對於提升學習成效在女生方面較顯著。

4.學生對於資訊融入教學抱持正向態度〔30〕。

蔡 鳳 娥

1.經由教師指導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學生在奈米科技概念學習成效檢測題 得分比學生自行操控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得分高,且差異達顯著效果。

2.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奈米科技概念學習成效檢測題得分沒有顯著差異。

3.資訊科技融入方式與性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交互作用未達顯著。

4.學生操控組在學習動機及學習的信心上的感受較教師指導組佳,且差異達 顯著效果。

5.在學習的知覺上,兩組學生對奈米科技的重要性、與生活的關係及未來的 發展都抱著肯定與支持的態度,且肯定此次教學對他們的助益〔31〕。

鄭 立 娜

1.多媒體簡報、電腦動畫、學習單、主題網站、線上測驗及討論區等數位化 教材設計適切合宜,可以提供學童概念學習及課外延伸學習。

2.實驗組學童成績優於控制組童,並達顯著差異。

3.實驗組學童「資訊素養檢核」之得分優於控制組學童,並達顯著差異。

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童自然科學習態度有正向的影響〔32〕。

曾 建 程

1.整合 Moodle 教學平台系統來輔助自然科教學:將 Moodle 統整成詞彙庫與 討論區給學生做自然科的資訊融入,對學生之學習有相當之幫助。

2.透過周詳之教學設計、行政支援、與教學團隊之力,可以克服資訊融入自 然科教學的諸般困難。

3.發展出創新可行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33〕。

(33)

表 2-2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續)

徐 素 君

1.透過結合資訊融入與後設認知策略的科學寫作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對科學 知識的瞭解,以及有助於提升科學寫作能力。

2.學童的後設認知策略應用能力方面無顯著增長,但學習成就高之學生其在 目標設定、自我監控自我評鑑等三面的能力表現略有進步,但在自我修正的 能力上進步有限。

3.學習成就低落的學生其在此四方面能力的成長不顯著。

4.能提升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34〕。

王 長 青

1.學生在自然科學習成就方面是有正面幫助的,且對提升學生對自然科學的 態度方面也是達到顯著水準。

2.大多數的學生多持正面肯定的態度,且認為自己在考試成績上有顯著的進 步,也覺得此教學方式比較有趣,並且表示願意繼續使用此種方式,上自然 科的其他單元或其他科目〔35〕。

林 怡 君

1.立即學習成效,接受資訊融入教學法的學生顯著優於接受傳統教學法者。

2.六週後的保留學習成效,接受資訊融入教學法的學生皆顯著優於接受傳統 教學法者〔36〕。

王 珮 儀

1.探究式資訊融入學對國小五年級星象概念立即學習成效有顯著影響。

2.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星象概念保留學習成效沒有顯著影響。

3.在學習態度量表方面,探究組學生僅對不同教學法產生顯著性影響;在對 資訊的態度、學習態度得分優於一般組。

4.探究式資訊融入教學法對高分組學生的保留學習成效有預測效果;探究式 資訊融入教學法對低分組學生的立即學習成效有預測效果〔37〕。

邱 仁 偉

1.由各式學習單可以看出接受資訊融入教學法的學童,其光折射相關概念的 學習成效較優異。

2.大多數學生都願意接受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進行學習,並認為該模式對於 學習有正面的幫助。

3.實驗組學生在教學後,學習成效進步的傾向比對照組學生明顯〔38〕。

林 憶 潔

1.資訊媒材適時的運用能促進學生學習。

2.心智圖軟體的輔助有助於提升學生運用心智圖的能力〔39〕。

楊 玫 樺

1.學生在接受不同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後,學習動機上無顯著差異。

2.資訊融入輔學式教學有助於提升學生之學習成效。

3.學生在接受資訊融入輔學式教學後,在動物的消化與循環單元中,對學生 有很好的記憶保留成效。

4.資訊融入教學在自然科上是可行的,但必須結合有效的教學模式,才能達 到最好的效果。

5.學生對於資訊融入教學抱持正向態度〔40〕。

洪 宿 珠

1.資訊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正確概念發展。

2.資訊融入教學有助於學生學習歷程改變及概念澄清。

3.善用資訊軟體輔助教學,設計有效的教學內容,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4.電腦軟體有其有限性,在「月相」單元中,仍存有的迷思概念,而這有些 迷失概念不易受改變,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新的迷失概念〔4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4)

綜合上述學者的研究,實施資訊融入教學在學習成效方面雖不一定有顯著提升,

但在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上,都有明顯的提升。且有改善學生的學習情形,提升概念 組織、探究能力的優勢。而學生對於使用資訊工具學習也抱持著正向的態度。由此可 知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教學模式,對於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雙方面是有所助益的。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於自然領域,是當前自然科教學的趨勢。以研究者任教之學校 為例,班級內皆裝設有單槍投影機及手提電腦,而校內專科教室更皆有電子白板的設 備,相關的資源也在每一年中得到相關補助。可見教育當局對於資訊化設備的重視。

又因資訊融入的教學方式能補足許多實驗操作不足的地方,所以深受自然科教師的喜 愛。例如,自然科的「觀星象」單元,因上課時間都在白天,所已無法順利觀測星空,

故若利用網路上「觀星軟體」即可補之不利觀測之弊。

而對於資訊科技融入自然科教學研究中,關於學習成效的的提升與否,雖各有論 述。但普遍說來,學習動機的成效還是較顯著的。

因此研究者希望能立於此論點上,更深入了解當自然科與清字法做一統整教學 時,是否能有更顯著的學習成效。

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式應回歸教育本質,並非為科技而融入,科技的使用只是教學 工具之一,良好的學習效果來自於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教學活動設計,因此研究者希望 能將研究之結果做為自然科教學之參考。並在此資訊融入教學的基礎下,對實驗班級 學生輔以清字法,改善因語文能力不佳影響數理科學習之劣勢。

2. 2.

2. 2.2 22 2語文學習與自然科的關聯 語文學習與自然科的關聯 語文學習與自然科的關聯 語文學習與自然科的關聯

清字法為本研究重要教學法之一,為說明此教學法在教育上的意義,特以以下章 節說明之:語言是學習的基礎、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及清字法學習技術共三小節。

2. 2.

2. 2.2 22 2.1 .1 .1 .1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語言是學習的基礎

人類對於語言的學習如同認知發展一樣,配合年齡發展循序漸進;而蘊含著科學 原理與內涵的科學語言,正是使學習者理解科學的關鍵語言。在教室中,自然科教師 透過語言來詮釋科學概念,學生藉由語言來認識與理解科學〔42〕。

(35)

所有學科的學習,最關鍵且最基礎的是語言能力,而對於科學學習而言,也是相 當重要的。王文竹〔43〕指出人類的語言特點,是可以象徵符號來溝通,因此可以進 行抽象思維。人類學會語言,以其編織一套對周遭事物的語意網路,進而理解知識;

人類學習象徵符號,建立符號與意義的關聯性,並以象徵符號進行抽象思考,將其意 義內化成為知識。所以,學會語言是建構之事的第一步,也是學習科學的基礎。Lemke 指出經由口說、書寫、推理,來教導學生科學語言是科學教育的目標〔44〕。學生須 透過語言的媒介進行科學學習,並從事各項科學過程技能與活動,包含:觀察、描述、

比較、分類、分析、討論、報告、書寫、形成假說與理論等,皆須經由語言來表達,

科學內涵也須運用語言來呈現。

許多研究皆指出,兒童最初對科學的了解,主要是來自生活經驗,現有知識和日 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這些知識與經驗儲存於兒童腦海中,成為日後解釋科學概念的 思考來源〔45〕。

從學習的角度來看,兒童領悟科學語言的觀點是多樣化的,特別是兒童常以自我 中心來詮釋事物;使用日常生活用語解釋科學語言,而這些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卻常 使兒童與科學家的觀點不同。而從教學的角度而言,當教室介紹科學概念與原理時,

宜針對學童之學習發展特徵,以連結學生生活經驗與知識的語言,適切表達來詮釋科 學概念與原理,增進學生對於科學的理解。

2. 2.

2. 2.2 22 2.2 .2 .2 .2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 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 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 台灣當前的自然科課程

為因應全球科學教育的改革,世界各國皆有共識地將科技教育納入學校的正式課 程中,而我國在1996年8月所修頒的國定課程標準大要中首次出現「生活科技」之字 眼,在國小為美勞教育課程,課程目標為透過美勞科目的生活實踐,擴展應用藝術及 結合生活科技知能,涵養美的情操,以提昇生活品質,而國中則是將來的「工藝教育」

更名為「生活科技」課程,「生活科技」教育是在培養學生具有科技之素養〔46〕。

自然與生活科技是相輔相成的夥伴關係,因科學的本質在詮釋自然世界,而生活科技 著重的在調適自然與人造世界,故國內學者為順應國際科學教育的趨勢,將生活科技 與自然科學作緊密的結合,成為一個學習內容的領域,將資訊教育以融入各科教學的 方式進行,原先的美勞課程則併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36)

因應社會變遷所需,國內進行了一連串的課程改革,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 領域方面,則是受到國際科學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風潮,與建構主義觀念的引進,

加上科技資訊化所帶給社會的衝擊與破壞,促使國內學者引發對現行科學教育的反省 與批判,希望提昇全民的科學素養,以豐富生活並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和教育的品質

〔46〕。

以下研究者便分別就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其基本理念、課程目標、

分段能力指標及該領域與科技創造力之關係加以說明。

一、基本理念

人類觀察自然,並且研究各種現象變化的道理,於是乃有科學;同時對其巧妙的 運用,以適應環境、改善生活,於是乃有技術。學習科學能開拓視野,使世界看起來 不同,我們相信自然中一切的變化有其因果法則,所有看似奇幻的現象必有其存在或 產生的道理,認知這些自然現象和自然的演變規則,使我們能應用自然運作的原理,

於是就有了各種創造發明。透過科學與技術的進步,人類善用機具、材料、方法、知 識和創意等資源,增強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47〕。

學習科學,讓我們學會如何去進行探究活動:學會觀察、詢問、規劃、實驗、歸 納、研判,也培養出批判、創造等各種能力,以實驗或實地觀察的方式去進行學習,

使我們獲得處理事務、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瞭解到探究過程中,細心、耐心與切實的 重要性。同時我們也應該瞭解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學會使用和管理 科學與技術以適應現代化的社會生活。透過學習使我們能善用各種科學與技術、便利 現在和未來的生活〔47〕。

由上述我們可知自然、科學、技術三者一脈相連,前後貫通,我們對其有以下四 點基本認識〔47〕:

(一)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為國民教育必要的基本課程。

(二)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探究和實作的方式來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 向、設計與製作兼顧及知能與態度並重。

(三)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該重視培養國民的科學與技術的精神及素養。

(37)

(四)自然與生活科技之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重視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的 方法。

由以上教育部所揭示之基本理念中,我們可以瞭解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 的學習應以學習者的活動為主體,以探究及實作的方式進行,強調手腦並用、活動導 向、設計與製作兼顧、知能與態度並重的開放架構和專題本位的學習方式。

我國對科學教育著重之面向經歷許多課程上的革新,從原本單純的學科概念擴大 至科學素養及思考技能,強調讓學生經由探究操作、問題解決的歷程,培養其成為具 科技素養的國民。而生活科技也不再零散於各科之中,而是與科學知能統整於自然與 生活科技領域中,兼具認知與應用,讓學生透過教學活動瞭解日常生活中科技與生活 之密切關係,並且進而能應用科技解決生活上的問題。

二、課程目標

教育部在八十二年版自然科課程標準中提到國小自然教育的總目標為指導學生 接近自然,瞭解人與其周遭環境和諧共存的重要,增進科學知能與科學情趣,熟練科 學方法,以養成具有科學素養之國民。而為了達到上述之目標,必須要讓學生具備以 下之能力:

(一)主動探究自然現象及其周圍的事物,養成隨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及自行解 決的能力。

(二)經由學習活動中, 瞭解有關物質、能量、地球科學與生物等基本科學概念。

(三)在學習活動中,獲得觀察、實驗等科學方法,藉以啟發其獨立思考與創造發明 的能力。

(四)應用科學方法、科學概念、科學態度於日常生活中事物之處理,並養成欣賞自 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操。

而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教育部依據其對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基本理念 規劃課程目標如下〔47〕:

(一)培養探索科學的興趣與熱忱,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38)

(二)學習科學與技術的探究方法和基本知能,並能應用所學於當前和未來的生活。

(三)培養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尊重生命的知能與態度,以及熱愛本土生態環境與 科技的情操。

(四)培養與人溝通表達、團隊合作及和諧相處的能力。

(五)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激發開展潛能。

(六)察覺和試探人與科技的互動關係。

從上述我國自然與生活科技教育目標的沿革中可以發現,我國自八十二年版之課 程目標中便已開始重視科學方法的應用、科學知能的學習和科學態度與情操的培養,

並且著重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與創新發明之能力。

由此可見,應用科學素養於問題解決的思考歷程,以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長久以 來為我國自然課程之重點。

而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以統整合科的概念將「自然」科擴大為「自然與生活科技」

學習領域,以順應國際科技教育之潮流,強調人與科技間的互動關係,以問題導向、

主題導向之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具有科學素養,並從中學習主動參與、溝通協調與分工 合作的民主態度。

2.

2.

2.

2.3 33 3清字法 清字法 清字法學習技術 清字法 學習技術 學習技術 學習技術

2.3.

2.3.

2.3.

2.3.1 11 1清字法定義 清字法定義 清字法定義 清字法定義

1995 年以後的種種調查顯示,小學高年及以後的孩子開始從「學習中逃走」,

熱中學習的只有三成,討厭學習的達七成以上。只減少考試、學習內容,但不教導學 習的價值或學習經驗,孩子沒法得到相對的快樂〔1〕。

所以在《基本學習手冊》書中,羅恩賀伯特先生發現當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時,

教學者除應檢視自身的教學內容外,也可透過方法讓孩子覺察自身的學習出現哪些狀 況,並透過簡單的學習技能來改善學習不利的情況。而學生遇到無法繼續學習時,L.

羅恩 賀伯特先生認為該學生遇到了學習障礙〔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We explicitly saw the dimensional reason for the occurrence of the magnetic catalysi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ing argument. However, the precise form of gap depends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1、 Focusing on the unit of “circle”, the variation of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ach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3. The variation

For Experimental Group 1 and Control Group 1,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was adaptive based on each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and difficulty level of a new subject unit w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demonstrated the curricula of the global warming, energy-saving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