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二節 研究背景

障礙概念變革之際

內政部參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頒布的「國 際功能、障礙與健康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簡稱 ICF),修訂《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於 2012 年 7 月正式實施障 礙鑑定新制,期使台灣身心障礙類別能與國際接軌(行政院,2009)。但是,更重大 的意義應在從鑑定開始,即注入社會公民權利的精神。然而,新制僅將舊有的 16 種 障別歸納為 8 項分類,仍將身體結構/功能與社會活動、參與視為線性的因果關係,

大量刪除活動與環境因素以及個人態度因素的評估,未見基本障礙意識與機制實質 的改變(王幼玲,2012;周清月、朱貽莊,2011)。若從傅科的觀點論此落差,或可 從社會思想與行為乃由論述管制的角度解釋(Cheek, 2004),循此論點,欲轉變社會 制度、思考行為,論述或為樞紐。

此刻當值障礙概念推陳出新、新舊交雜之際,從教育層面來看,Brantlinger、

Jimenez、Klingner、Pugach 與 Richardson(2005)認為批判檢視特教場域相關論述,

有助於增進覺察知識思考的方式、省思特教專業人士的角色,進而拓展障礙者過著 美好生活議題的討論。Grue(2011)進一步指出面對障礙論述大量出現且多樣的時 刻,分析障礙知識形成的規則,消極地可理解知識形成的方式,積極地可以作為重 思、改寫或整合障礙理論的基礎。

從教育政策面分析,行政院(2009)於「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白皮書」揭示保 障障礙學生教育權益的四大原則:尊重學生特性與優勢能力、達到適性發展、發揮

最大潛力與滿足學習需求,勾勒出政府當局對於障礙者美好學習生活的期待,並指 出教師專業知能與素養,足以影響障礙學生學習之成敗。然而,障礙知識的典範亦 左右服務提供者的定位與服務內容(Nevin、Smith & McNeil, 2008; Sabornie, 2006)。

因此,若欲實質落實教育政策,或許不能忽略檢視障礙知識。

再從教學現場論,我國教育階段的障礙人口大多數就讀普通班級(包括普通班、

巡迴輔導和資源班)(王天苗、黃俊榮,2011),障礙學生多有接受普通班教師指 導的機會,普通班教師對障礙學生的認知關乎學生學習結果,而其職前系統性吸收 專業障礙知識的來源,主要可能來自特殊教育系統與特殊教育導論學分課程。換句 話說,教師障礙認知的形成,可能與特殊教育系統與特殊教育導論對障礙知識的建 置有關,進而可能攸關障礙學生的學習。

綜言之,我國正值障礙概念變革之際,面對教育政策對障礙學生學習的許諾,

以及教師的障礙認知對學生學習的關連,探討障礙論述有其必要。特殊教育又居於 引導障礙者教育的關鍵地位,是以,檢視特殊教育場域的障礙論述,在回應實務需 求、落實政策願景與省思知識引導,或具有代表意義與價值。

特教場域對障礙當事人觀點的處理

一般來說,特教場域秉承醫學、心理學與行為主義的傳統,在障礙分門別類的 架構下,以鑑定、標記與介入處遇為主軸,理論觀點與制度措施也多依據不同障礙 進行規劃與運作。Ashby(2012)指出傳統特殊教育多依生物醫學模式運行,Sabornie

(2006)則表示知識典範不僅影響師資培育系統的理念,也可能影響教學現場師生 的互動與教學方向。例如:在特教例行工作裡,生物醫學模式常象徵專業與權威,

尤以官方或半官方的場合為然,如:鑑定安置會議、特教評鑑現場、個案會議等,

專家觀點常具有決策效果;又如校園特教宣導活動,若從醫學疾病角度介紹障礙,

可能比較具有說服力,也較易讓一般師生接納障礙者。不過,生物醫學模式的說法 在日常師生互動的過程,則不一定會有相對應的接受程度,尤其是對障礙可見度較 低的學生來說(如學習障礙),對於「為什麼要到資源班?」、「什麼時候要到資源班?」、

「到資源班做什麼?」等問題,師生觀點易有不一致,甚或矛盾、衝突。

就特教教學來說,常針對不同障別運用特定的教學策略與技巧,有時可能衍生 成一種既定的套裝介入模式,即某種障礙常使用某種課程或教學。例如:對識字困 難的學障學生,常給予電腦語音輸入教學,智障學生易使用生活實用課程,特教學 生可能常有一套行為增強系統。儘管我國《特殊教育法》(2013)明訂:「高級中 等以下各教育階段學校,應考量身心障礙學生之優勢能力、性向及特殊教育需求及 生涯規劃,提供適當之升學輔導。」然而,與障別或障礙程度相較,當事人的想法、

意願或同儕文化等個人或環境因素,或許相對是次要、易被忽略或較少考慮。

雖然依障別發展特定的教學策略常有實證基礎,然而,在教學現場單純考慮障 別與課程教學的對應關係,可能無法充分理解學生為什麼對「量身訂做」的課程與 教學,有著意願的拉扯與參與的折衝。對於障礙學生的觀點在特教場域的位置為何?

障礙學生對自身障礙的觀點與態度為何?特教理論可能如何回答?

特殊教育導論課程的定位與觀點

特殊教育導論是特教專業師資入門的基礎課程,特殊教育導論三學分則是不分 特教或普通教育類科,是台灣擔任中小學教職共同必要的條件,特殊教育導論教科 書也常是此課程閱讀材料的主要來源,其所涵蓋的內容被認為是基本、必要且普遍 的知識,書中呈現的障礙概念、特徵與課程、教學策略,傳遞社會對障礙的主流觀 點,並可能依循特定的知識典範發展。但是,Nevin 等人(2008)如是提醒:服務提 供者對障礙者的認知與服務受知識典範的影響,而覺察、克服是否受到特定典範影 響的方法之一,就是保持對語言使用的警覺性。

作為入門讀本的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如何處理學生對於特教服務系統的拉距、

順從?亦即教科書如何描述、建置學生的觀點?此描述或可提供準教師或在職教師 以更多元、全面且客觀的假設處理師生關係、界定學生需求。然而,傳統上教科書 可能從障礙者的身心特質與障礙適應的過程提及學生的反應,例如:自信不足、自

覺不如他人等特徵,或是對障礙從否認、拒絕到理解、接受的過程。然而,這些觀 點多統整於障礙是個人問題的大傘。在課程架構上,特殊教育導論除介紹歷史、法 規與特定主題之外,大多以逐週逐障別的程序,從定義、成因、鑑定安置與教學輔 導等步調講授,導論文本也多循此模式,進階課程亦多以障別區分(Brantlinger, 2006;

Mutua & Smith, 2006)。此透露不論在師資培育系統或現場教學,劃分、指認障別以 及建置、執行對應的教學方法,似乎是特教場域基本的架構,障礙者的觀點與經驗 可能劃歸於障礙特質與適應過程的範疇。然而,障礙研究則提出不同的看法。

典範轉向的障礙研究

從障礙運動延伸的障礙研究(disability studies)與傳統障礙領域最大的差異,在 於跳脫長久以來將障礙者設定為接受者的被動角色,轉從自身經驗出發,主張障礙 經驗是社會政治與文化的產物,宣示以障礙者觀點與經驗優先,強調批判檢視個體 與脈絡的互動關係。

教育的障礙研究(disability studies in education)主張障礙者的教育經驗就是社 會、政治與文化的體現,須覺察、檢視、批判教育脈絡,並採取行動起而改善,以 保障、維護障礙者受教的尊嚴與平等,有助於全體人類互信互惠、相互尊重、獲得 幸福(Gabel, 2005)。教育的障礙研究並不是特殊教育、復健科學或社會工作的同義 詞,研究範疇也不限於特殊教育,舉凡所有障礙者的教育議題皆包含在內,亦包涵 普通教育在內(Ferguson & Nusbaum, 2012; Linton, 1999)。

不論是根據生物醫學模式發展的特殊教育,或是強調社會脈絡的障礙研究,都 有特定角度與關注方向,無法充分代表障礙或特教的全貌。只不過障礙研究主張障 礙者優先,強調將障礙置於脈絡的角度探討特教場域,認為域內使用的語言也不僅 是單純地傳遞訊息,而是各種論述競逐、角力的體現。

脈絡中競逐的論述

從論述角度來說,語言不再是傳遞真實的載體,語言本身即在建構一種真實,

而所謂的真實,毋寧說是在特定歷史脈絡下,社會成員普遍接受、認可的特定論述 版本,論述則是「權力-知識」的連結,形成一套統攝與管制思想、行為的規則網。

換言之,分析論述取代對「真實是什麼?」的追求,轉以主張真實由論述方式決定,

側重探討「此版本如何形成?」(Carabine, 2001;Frost, Nolas, Brooks-Gordon, Esin, Holt, Mehdizadeh, & Shinebourne, 2010;Kendall & Wickham, 2004)。

論述場域可發生在話語或書寫的文本中,也可出現在制度措施、法令規章間。

多樣、龐雜的論述在場域流轉,鑲嵌在特定時空背景與制度技術,彼此進行支配、

競逐、重組、吸納與再配置,勝出的論述依特定規則組合、搭架,同時設定說者與 聽者的位置與關係(卯靜儒、張建成,2005; 倪炎元,2000,2003; Cheek, 2004;Gee, 2005)。直言之,對論述的分析企圖透過社會歷史脈絡,探討論述如何在權力交鋒 下得以生產、傳播,聚焦於成為真理政權的過程,試圖揭露言與未言背後運作機制。

循此觀點,特殊教育或可視為障礙論述的場域,不論是師生對障礙的論述,或 是社會模式、生物醫學模式的論述,都可能是眾多真實版本之一,在特定時空背景 下,彼此可能矛盾、衝突,亦可能相互連結、搭架,形成伙伴關係(卯靜儒、張建 成,2005)。傳達基礎知識的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可能亦是某種障礙版本競逐、移 轉、重組的場域,需深究的是:教科書的論述是鑲嵌在什麼時空背景中?有何組合 規則?障礙研究指出西方社會,受到醫療技術的進步、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心

循此觀點,特殊教育或可視為障礙論述的場域,不論是師生對障礙的論述,或 是社會模式、生物醫學模式的論述,都可能是眾多真實版本之一,在特定時空背景 下,彼此可能矛盾、衝突,亦可能相互連結、搭架,形成伙伴關係(卯靜儒、張建 成,2005)。傳達基礎知識的特殊教育導論教科書,可能亦是某種障礙版本競逐、移 轉、重組的場域,需深究的是:教科書的論述是鑲嵌在什麼時空背景中?有何組合 規則?障礙研究指出西方社會,受到醫療技術的進步、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