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資訊科技的發展、網際網路的興盛及蓬勃發展,已徹底地影響了我們的日常 生活。除了對於整體社會經濟產生重大的影響與改變,也往往影響了人類知識的 傳遞模式。根據 Computer Industry Almanac(2000)的研究調查指出,1999 年底全球 總上網人口已超過 2 億 5 千 9 百萬人,根據 Miniwatts Marketing Group(2009)的 Internet Usage Statistics,全球總上網人口已達 18 億人,佔全球總人口數約 26.6%,

10 年的時間成長了 7 倍。由中國網路資訊中心的報告,顯示至 2009 年底,中國 網路人口已達 3.84 億,為全球擁有最多上網人口的國家(CNNIC, 2010)。受 3G 業務發展的影響,中國使用手機上網的用戶,較 2008 年增加了 1.2 億,佔所有上 網人口的 60.8%。網路瀏覽器開發商 Opera(2009)發表的全球行動上網瀏覽行為 報告,針對使用行動上網年成長率做出使用分析,其中台灣的年成長率為 65%。

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電子商務應用推廣中心 FIND 進行的「我國網際網路用 戶數調查統計」(Find, 2010)自 1996 年即開始進行「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

截至 2010 年 3 月底,我國的有線寬頻網用戶數為 493 萬,我國商用網際網路帳號 總數為 2,408 萬,2010 年第 1 季我國經常上網人口為 1,068 萬人,上網普及率為 46%。故行動網路將會提供總用戶術成長的動能。

網際網路的特質上具有無時間限制、無空間限制、互動性高、成本低廉與進 入障礙低的特性,Quelch 與 Klein(1996)認為網際網路對於企業界而言,具有無窮 的市場潛力。而 Rayport 與 Sviokla(1994)則認為商業的模式已從傳統的「實體市 場(Physical Marketplace)」移轉到「網路空間市場(Marketspace)」。

1980 年代,網際網路的興起,Internet 成為最熱門、應用最廣範的研究主題。

Google 至 1995 年已經處理了 Internet 上 80%的蒐尋請求。2005 年,Dougherty 和

Cline(2005)共同提出了「使用者為中心」的 Web 2.0。Web2.0 不是一個技術的標 準,因為它僅是一個用來闡述技術轉變的術語。它透過網路應用,並鼓勵使用者 透過網路平台,提供個人化的資料內容予他人,加深人與人間的資訊交換和協同 合作,其中著名的例子為 Wikipedia、Yahoo 奇摩知識家、Youtube 等(盧諭緯, 2006)。 把雲端運算帶入商業應用市場的應用,也開啟其在網路應用上的革命(Blue Cloud, 2007)。 Computing)、伺服器變革(Computing Fabrics)、Web 導向架構(Web-oriented Architecture)、企業系統與 web 混搭(Enterprise Mashups)、專業化系統整合 (Specialized Systems)、社會軟體及網路(Social Software and Social Networking)、

通訊系統整合(Unified Communications)、商用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綠能 技術(Green IT)。(Gater 2009)

2. IDC 公司為著名的市場研究與分析公司,它提出雲端運算的市場產值,從 2009 年的 162 億美元,到 2013 年時將成長為 422 億美元。(曹永暉, 2009)

3. 美林證卷(Merrill Lynch)為全球最大的證券零售商與投資銀行,它認為 2011 年 雲端運算的市場產值將達到 1600 億美元。(Hamilton, 2008)

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行動上網再加上雲端運算的組合,可以說是目前產業 界相當熱門的研究,ABI research(2010)的研究指出,在 2014 年「行動雲端運算 (Mobile Cloud Computing)」將取代現行必須依賴智慧型手機運算能力的應用模式;

並估算行動應用市場每年將可創造 200 億美金的市場規模。其進一步指出,透過

11 iPhone 應用程式 加密技術問題 日期:民 99 年 6 月 15 日。URL: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5723

由上述調查可以推測,雲端運算服務極有可能是未來生活上相當重要的一環,

也經由了解使用者的基礎才能預言未來的服務趨勢。然而,目前對於雲端服務的 相關研究仍在啟蒙階段,大多數的資料還是來自於各形式的研討會、新聞報導,

大多數的資料皆屬於現況的描述及新聞相關報導,內容較聚焦於技術、商機、資 訊安全上。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局(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NIST) 的資訊技術實驗室(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boratory)定義雲端運算的服務模式有 軟體即服務(Saftware as a Service, SaaS)、平台即服務(Platfrom as a Service, PaaS)與 設備即服務(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 IaaS);根據 Mahowald(2011)的報告指出,

2010 年的 SaaS 市場分佈,其中公共雲(Public Cloud)就佔了 71%。軟體即服務(SaaS) 的服務有三個主要的市場:應用程序(Applications)、應用開發和部署(Application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與系統基礎軟體(System Infrastructure Software)。

O'Neill(2011)的報告指出,公共雲中成長爆量的就屬 SaaS。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2008)對網路使用者進行調查發現有 6 種 主要的雲端服務最常為網路使用者採用,如表 2。

表 2 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最常採用的雲端運算服務 (單位:%) 務的企業,就非 Google 莫屬。Google 所提供的各種服務,對應到這六項服務如下 所示。

1. 網頁郵件服務(Webmail): GMail 2. 照片儲存服務(網路相簿):Picasa 3. 影音檔案儲存服務:Youtube

4. 除郵件、儲存空間之線上應用程式:Google Docs, Google Calendar, Google MAP…

5. 付費購買檔案儲存服務:Google 儲存空間 6. 在網站上備份硬碟資料:Google 儲存空間

SalesForce 對於雲端運算服務提出雲端運算服務的七個標準,分別是世界級的 安全、信任和透明度、真正的多租戶、經過驗證的規模、高性能、完整的災難恢 復以及高可用性。由此可以觀察到服務業界重視的服務標準,重視的仍偏重於資 訊安全的部份。

有關於探討使用者對於新科技的接受度與使用行為的研究,在近代的研究議 題中持續有新研究進行,其研究的範圍遍及社會心理學、組織行為學、資訊管理 學,包括理性行為理論(Ajzen & Fishbein, 1975)、計劃行為理論(Ajzen, 1991)、科 技接受度模型(Davis et al., 1989)、社會認知理論(Bandura, 1986)、電腦使用模型 (Thompson et al., 1991)、動機模型(Davis et al., 1992)、創新擴散理論(Rogers, 1995)、

科技接受度模型結合計劃行為理論的模型(Taylor & Todd, 1995)及整合型科技接 受度模型(Venkatesh et al., 2003)等各種理論。由上述所列的各種模型可以幫助研究 者去研究新資訊科技對於使用者產生的各種使用情況與接受度的情況,但由於各 種理論所包含變數會因應研究主題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使用上也不盡相同。

對於科技接受行為理論的應用研究來說,需要有更多的實證研究來支持。

雲端運算可能是未來的趨勢,而服務業也是未來台灣產業的走向,本研究試 圖在這兩個未來的趨勢之中,尋找以使用者為主的服務走向與目標。本研究將以 文獻分析以及問卷調查法調查使用者對於雲端運算的 SaaS 網路服務的使用動機 與實際使用情況是否會因性別、年齡層、使用經驗、職業與教育程度的不同而有 差異。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