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在文檔中 @` sk T s]pPI (頁 25-28)

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壹、研究資料的整理

在研究資料的處理方面,主要是說明本研究在敘述教師因應課程銜接時如何 引用觀察、訪談與文件資料,其中主要引用的資料是個案教師的觀察、訪談與文 件資料。

一、觀察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於個案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進入其進行英語教學之教室,對其教 學進行觀察。觀察的重點在於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的過程。研究者會將所見的教 學活動情形忠實記錄於筆記本上,為彌補筆記之不足,並完整地利用錄音機錄 下課程進行的實況,以將教學觀察之實錄轉譯為逐字稿,以利日後資料之謄錄 與整理。

二、訪談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在觀察教師之教學實況長達一段時間後,透過對之前觀察所得資料 的檢視與整理,擬具訪談指引。在訪談過程中時記下重要訊息,爾後再登錄為 逐字稿的形式。此外,在訪談的轉譯部份,研究者在訪談之後以不超過隔日為 原則,儘量於翌日將訪談內容轉譯成逐字稿。

三、文件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從個案教師處獲得的相關文件資料依類別將其有秩序的排列並編 碼,並將資料置於檔案夾中,以便在資料分析需要時,可以適時加入佐證。

四、札記記錄的處理

研究者將札記記錄轉譯成逐字稿的形式,將其依日期的先後加以排序及編 碼,以利日後資料分析時,可加入佐證。

貳、研究資料的分析

質性研究資料的分析與歸納,乃是一種「建構分類」和「發展概念」的過程 (黃瑞琴,1996)。在觀察及訪談之資料分析方面,研究者將先確認由觀察及訪談 得來的資料之關鍵概念,爾後將相關的概念予以單位化。其次 再根據單位概念 的內容屬性,進行適當的歸類,使所整理出來的資料單位可形成有組織的論題,

如此即可有系統地描述和解釋繁多且複雜的資料。此外,研究者從個案教師處獲 得之相關文件資料在取得後最近的空檔,便加以理解與分析。若發覺所得的資料 不夠完整,則再積極蒐集相關之資料,以彌補其不足。再來,由於研究者個人的 觀察札記記錄涉及研究者的主觀意見介入,研究者會在研究過程中秉持不斷反省 與批判的態度,以避免不當的詮釋。

參、研究資料的編碼與引用

本研究的起迄日期為 2004 年 9 月至 2005 年 6 月,跨越九十二學年度上下學 期,研究資料之日期統一以西元紀年來標示,以求簡單明瞭閱讀。論文中引用之 訪談及觀察轉譯稿中的資料,將在引文末標明代碼,代碼前以中文字『訪』及『觀』

區別資料的類別,文字後面之數字則以日期作為分類標準。如「觀 2004/11/25」,

即表示該筆資料為 2004 年 11 月 25 日經由觀察之轉譯稿。如「訪 2005/04/08」,

即表示該筆資料出自 2005 年 4 月 8 日的正式訪談轉譯稿,以此類推。透過資料 類別及日期的字樣,目的在助於閱讀者清楚明瞭的了解該筆資料的蒐集方式及時 間。

肆、研究資料檢核

本研究為確保研究過程及結果的效度與信度,將採用以下方法進行研究資料 之檢核。

一、三角測量法

三角測量法,又稱為多方法、多層面的探討途徑,旨在結合各種理論、研 究方法、研究者和資料來源,以研究同一現象(黃政傑,2000)。而 Patton 指出 質的分析之三角測定方式有「理論—觀點」、「方法上」、「多個分析者」以及「同 一方法不同來源上」的三角測定(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引自陳瑞惠,2000)。

在理論觀點方面,研究者會以觀察所得現象與文獻資料互為佐證。在方法 上,本研究將由觀察、訪談及文件資料之主要資料來相互佐證。在多個分析者 方面,研究者將和指導教授或同儕共同討論每次的觀察發現與感想,以進行資 料之校正。在同一方法不同來源上,研究者將會從多元資料的來源處求證資料

的真實性。

二、參與者查核

研究者在觀察與訪談完後,均求能夠在隔日將觀察及訪談內容轉譯成逐字 稿,並將轉譯完成之文字資料交由個案教師檢查及核對。此外,在個案教師檢 核的過程中,研究者也請個案教師補充受訪當時未盡說明之處或修改有曲解個 案教師原意之處,以促使研究更客觀。

三、研究者自我省思

由於研究者本身乃是蒐集現場資料的工具,研究者本身即可能影響整個研 究結果的呈現與價值。因此,研究者時時刻刻反省自己的角色,避免個人預設 立場的干擾,以客觀的角度來審視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事實。此外,為使研究 的呈現能更趨於嚴謹與客觀,除了研究者個人的省思外,研究者也請教重要他 人如:個案教師任教學校的同儕及研究者大學指導教授與同儕,以此檢視研究 者個人的偏見並予以改進。

在文檔中 @` sk T s]pPI (頁 25-2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