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 、研究限制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二 二

二、 、 、研究限制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本研究是教師針對特定個案實施輔導策略所進行的行動研究,主要探究班上個案幼 兒被拒絕的原因,以及實施輔導策略後,其同儕關係改善情形,此研究只適用於特定情 境和條件,研究結果無法推論到個案外。此外,本研究實施輔導策略為交叉進行,很難 探究是哪一個策略對個案的行為表現造成影響。

58

35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如何協助班上被拒絕幼兒,順利適應學校生活,改善同儕互動關 係,研究者選擇質性取向的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一面透過行動解決問題,一面透 過反省學習進行探究。研究過程中,不斷的透過循環歷程改善教育現場實際問題達到研 究目的,研究者從發現問題之後,經由規劃、執行、觀察、訪談、反思、評估、再規劃、

再執行的一連串歷程,幫助幼兒更順利適應學校生活,同時,藉由行動中的省思,以提 升個人教學的專業成長。本章共分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方法的選擇;第二節為研究歷程;

第三節為研究背景;第四節為資料之蒐集與分析;第五節為研究之信度與效度;第六節 為研究倫理。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 研究 研究方法的選擇 研究 方法的選擇 方法的選擇 方法的選擇

研究方法的選擇應該依照研究問題之性質與目的有所不同,行動研究發起於每日教 育工作中所產生的實際問題(夏林清譯,1997),研究者將說明行動研究的定義與特色,

以支持研究者選用行動研究作為研究方法之基礎。

一 一 一

一、 、 、行動研究的定義 、 行動研究的定義 行動研究的定義 行動研究的定義

陳伯璋(1990)指出,行動研究是「知—思—行」不斷辯證的過程。教師的實踐行 動以反思為起點,透過協同性的研究,共同建構課程與教學相關的知識。

蔡清田(2000)認為,行動研究是將「行動」與「研究」兩者合而為一。由實務工 作者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上所遭遇的實際問題,採取具體行動進行研究,研擬解決策略。

葉重新(2004)指出,行動研究又稱合作研究,是指工作人員在工作情境中遭遇問 題時,採取行動進行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

36

陳伯璋(1990)引述Cohen和Manion的觀點說明行動研究的歷程是:「問題的形成→

問題診斷→行動方案(治療、處方)→行動→問題的解決或問題的再形成」的循環過程。

研究者進行行動研究的循環實踐過程如圖3-1-1。

行動循環一

行動循環二

圖 3-1-1 研究者行動反思的循環歷程

37

綜合以上學者看法,研究者認為行動研究是讓實際工作者透過觀察與反省思考以行 動方案尋求解決策略,從行動中尋找問題,發現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是以問題解決 為導向的研究方法。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來探討教師輔導被拒絕幼兒的同儕互動,探討 個案在班上被同儕拒絕的原因並實施輔導策略,最後從個案被拒絕情形的改善情況判斷 教師輔導策略的成效。

二 二 二

二、 、 、行動 、 行動 行動研究 行動 研究 研究的特色 研究 的特色 的特色 的特色

行動研究是針對特別情境下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當有新的問題時,修正再行 動,循環反省以解決遭遇問題。行動研究強調真實性及可說明性,勝過可複製性及可遷 移性(王文科,1991)。綜合多位學者(蔡清田,2000;葉重新,2004)觀點,行動研究 的特色為:

(一)以實務問題為導向。

(二)重視實務工作者的研究參與。

(三)從事行動研究的人員就是實際工作的人員。

(四)在實際工作場景中進行。

(五)行動研究為動態研究的歷程。

(六)不斷地反省與自我辯證。

(七)強調問題解決的立即性。

(八)行動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九)行動研究的問題或對象具有情境特定性。

(十)行動研究的結果除了實務工作者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使實際工作人員獲得研究 解決問題的經驗,可以促成專業成長。

綜合以上學者看法,行動研究是以解決問題為導向,是實用取向的研究。研究者為 了瞭解班級中與同儕相處困難的幼兒其被同儕拒絕的原因,並探究教師介入被拒絕幼兒 的輔導策略,研究者選擇以目前任職的快樂幼稚園水果班為研究場域,以參與觀察、研 究日誌、文件分析並輔以半結構式訪談家長、搭班老師及幼兒以進行資料搜集,並與指

38

導教授相互討論,針對被拒絕幼兒與同儕互動的歷程做深入探討,過程中,研究者與搭 班老師協同合作,在實務工作情境中,針對特定對象,尋求解決實際工作場景中立即的 問題,符合上述行動研究的特徵。而研究者本身是實際工作者,也是研究參與者,研究 的結果,除了研究者的實務工作獲得改進之外,同時也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進而得到 學習並促進個人專業成長。

39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歷程 研究歷程 研究歷程 研究歷程

當研究者對被拒絕幼兒的同儕關係產生興趣之後,進入研究現場發現問題、分析問 題,擬定初步的研究計畫,進行相關文獻蒐集與研讀後開始進行研究,過程中不斷省思 並修正計畫以改進教學行動策略。以下針對研究對象選取過程和研究流程加以說明:

一 一 一

一、 、 、研究對象選取 、 研究對象選取 研究對象選取 研究對象選取

阿倫(化名)2008年9月進入水果班就讀,在班上上課無法專心,無法順利完成教 師給予的指令及動作,和小朋友相處常因意見不合或其他原因產生肢體衝突,出現打 人、罵人的情形嚴重,與同儕互動情形不良,研究者與班級老師發現此問題,並經幼兒 提名證實阿倫被同儕拒絕的情形後,希望找出問題的原因,幫助阿倫改善被拒絕情形,

因此以阿倫為此行動研究的對象。

( (

(一 一 一) 一 ) )阿倫的基本資料 ) 阿倫的基本資料 阿倫的基本資料 阿倫的基本資料

本研究對象阿倫,5 歲 11 個月,是家中唯一的孩子。爸爸於婚後第一年,發生車禍,

導致右眼視力完全看不見,休養兩三年,陸陸續續進行一些手術,影響家裡經濟情況。

阿倫從出生開始至五歲的主要照顧者是住在大甲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每個禮拜回去看 他一次,阿嬤跟他平常的活動大概都是念佛經(因為阿嬤常去佛光山佛堂幫忙),平時 他接觸到的人還有阿姨,姨丈和表妹。

阿倫 2 歲進入公立托兒所就讀,當時不會講話,不會跟人家互動,老師跟阿倫的家 人反應他的人際關係不佳、與人互動困難、認知學習出現困難,雙方經由多次溝通都出 現問題,家長跟學校老師關係處得不好。

你…因為他的問題點,也比較多啦。人際面嘛,跟人家的互動,然後 做事情上,他比較衝動一點啦。講話…講話上有時候就是…比較慢,

想表達的時候有時候表達不出來,表達能力比較慢(訪媽090309)。

40

老師直接就跟你…跟我媽媽講一句話:你的小孩子就是有問題,是白 癡。你不要懷疑,幼教老師喔!我不騙你,我真的有遇過…他爸爸當 場聽到這句話….差點打人…我媽媽當場…翻桌阿(台)(訪媽

090309)。

阿倫 2 歲上學之前有做過一年的感覺統合治療,後來因為阿嬤心理壓力太大而停 止。以前他做錯事的時候媽媽跟爸爸的處罰方式都用打的,或是叫他去罰站。五歲時媽 媽把他帶回台中,希望繼續接受治療,他目前已進行三個月的感覺統合課程,以及一個 多月語言治療課程,媽媽知道阿倫和同儕互動的問題,也希望學習如何引導他,給他正 面影響。跟阿倫一起上感覺統合課程,看到阿倫的學習過程,媽媽也改變一些觀念和想 法。

因為我兒子他比較衝動一點啦。說真的他肢體動作比較大,這一點我 們自己本身也有不對。因為~小朋友在玩,真的會有很大的動作,那 他就是屬於那種活動量大的小孩。那活動量大的小孩你要如何去約束 他?你要慢慢去講,你要如何去講?如何去教?(訪媽 090309)

阿倫會去挑釁人家,目前他努力控制不動手,但是他會用動作或語言表達他的情緒。

瑋瑋:「老師,妳請小翔時,阿倫說:『喔(表示不耐煩)!』」 阿倫:「我不理你,愛哭鬼!」(手握拳)(觀察 090409)。

在角落活動時,阿倫:「來買烤鴨喔!」

小榕:「這是烤鴨?」

阿倫:「有!我有吃過。」

小宇:「來買喔,我們一起用?」

阿倫:「不要吵我!我會……把你的手來釘在牆壁上」(觀察 090413)。

( (

(二 二 二) 二 ) )教師觀察 ) 教師觀察 教師觀察 教師觀察

研究者與班級教師及實習教師平日教學觀察,發現阿倫和同儕互動時,經常出現衝 突,因而經常在教學日誌及實習日誌中反省如何引導阿倫正確的行為模式,幫助阿倫與 同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學習良好的生活的適應。

41

阿倫就喜歡亂動東西,他的手好像需要給他有事做,不然就會搗蛋,

所以我得多找一些事給他做(教學日誌 080922)。

阿倫雖然進步了,仍有許多小朋友來告他的狀,第三組的小朋友都快 容不下他了,今天特別請其他孩子一起來關心阿倫,幫助他進步並包 容他無法自我控制的行為(教學日誌 081007)。

他跟小朋友的相處,最主要是因為...也是比較霸道啦,他認為他要 怎樣就怎樣,然後都是不會用比較客氣的一個言辭,都是命令啦,或 者是講一些不好聽的話來表達,那這樣子小朋友就會排斥他(訪小敏 090312)。

弘師(實習教師)在上學期80篇實習日誌中出現21篇關於阿倫與同儕互動的事件,

例如:

阿倫總會有不經意傷害他人的舉止動作出現,往往在解決一項他的問 題後,又會有另一位小朋友來打報告,這樣的情況我必須怎樣做會較 為適當呢(實習日誌 080911)。

從阿倫事件中發現,也許早期舊有經驗的影響,讓他深怕被拋棄,也 可能是他選擇以許多不合社會期望的行為來吸引大家注意的原因吧!

我想,在信任感與安全感的建立,我們可能需要給予他多一點的幫 助,讓他可以輕鬆看待人與人間的關係(實習日誌 081031)。

( (

(三 三 三) 三 ) )幼兒提名 ) 幼兒提名 幼兒提名 幼兒提名

為了使個案的選取更具客觀性,研究者參照蔡其螢(2004)之研究,所採用的同儕 提名量表編擬本研究之同儕提名問卷表(附錄一),採取單一組前測後測的設計(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在教師介入輔導策略前後,進行訪談施測,分析比較

為了使個案的選取更具客觀性,研究者參照蔡其螢(2004)之研究,所採用的同儕 提名量表編擬本研究之同儕提名問卷表(附錄一),採取單一組前測後測的設計(the one-group pretest-posttest design),在教師介入輔導策略前後,進行訪談施測,分析比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