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技態度的內涵

「態度」(attitudes)是學生能力(comptenicies)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學習是學生將所學習到的資訊賦予意義之過程,

但倘若在學習的過程中忽略了情意的部分,則資訊本身將變得毫無意義

(Combs, 1973)。因此,國民中小學的生活科技教學中,除了應重視科 技知識與科技技能的學習之外,亦不能忽視有關科技態度方面的培養

(Yu, Lin, Han, & Hsu, 2012)。然而,態度最常透過學習而形成,而學 習是一種藉由經驗和練習而導致行為永久改變的過程。正因態度可經由 學習而得,而且是持久性的心智狀態,培養正向態度是學校教育所不能 忽略的一環。

隨著科技的不斷演進與發展,其對於人類所帶來的影響並非只有正 面的貢獻,也造成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 科技態度,便成為當前科技教育教師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十 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生活科技」課程綱要中之課程目標明確指出,科 技教育在態度方面的內涵包含:(1)培養學習科技的興趣、使用科技的態 度及正確的工作習慣;(2)建立正確的科技價值觀,並從事職涯試探(教 育部,2016)。由此可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生活科技教育課程綱 要在態度面向中培養學生對「科技的興趣」、瞭解國家各項科技政策對 社會的「科技貢獻」、以及當面臨科技議題如何做出重要的「科技決策」

等,這些都視為生活科技的重要課程目標。因此,經由生活科技課程培 養學生學習「科技的興趣」,或者透過科技議題的討論讓學生瞭解「科 技決策」的重要性,以及讓學生瞭解在不同時空環境下每項科技政策對 國家社會的,最終期望學生在能具備正確的科技價值觀。以下將針對「科 技興趣」、「科技貢獻」、「科技決策」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科技興趣

科技日新月異,學生需要不斷接收最新科技知識、訊息及對科技保 持高度的學習興趣(NSB, 2012)。對科技的興趣可以用來描述學生對科 技教育的學習過程中投入參與程度(OECD, 2009)。此外,學生對科技 的興趣可以用來預測學生在對課程、研究及生涯的選擇,科技參與的強 度以及科技學習的品質(Olsen, Przenel, & Martin, 2011)。

借鏡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的研究,發現學生的背景因素似乎對其 學習興趣有所影響。國外學者Neathery(1997)強調隨著學生在學校就 學年級增加,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有逐漸下滑的趨勢,Greenfield(1997)

和Hoffmann(2002)則觀察到,隨著學生在學校就學年級的增加,科學 課程考試的表現也有下滑的趨勢,顯示年紀較大的學生在科學課程低的 成就表現,部分原因可能是對科學有較低落的興趣。由此可知,發現學 生的學習興趣表現與學習成就具有相關(吳坤璋、黃台珠和吳裕益,2005;

楊惟程、靳知勤,2006;Wolk, 2007),因此,當學生對於學校科學課程 缺乏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時,會導致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學習過程中其學習 成就表現也會較偏低。

另一方面,國內許多位科學教育學者分析1999、2003及2007年TIMSS 及2006年PISA等國際性的調查研究中發現,我國國中階段的學生在科學 知識及技能方面的成就表現上是優異的,但對於在學校內學習科學的興 趣與自信心卻沒有很高,仍待改善提升(李哲迪,2009;丁信中,2009;

林煥祥、劉聖忠、林素微、李暉,2008)。此外,李哲迪(2009)更進 一進指出從TIMSS的研究結果發現我國國中階段學生對於在學校內學習 科學的興趣相對不高;而再從PISA的調查結果發現我國國中階段學生對 於校外非正式管道的科學學習是較吸引學生興趣,從PISA與TIMSS這兩

種國際性科學教育調查研究結果得知,國中階段學生對學校內的科學課 程及校外科學學習喜愛程度是有差異的。

二、科技貢獻

在 1960年 代初 期,興起 以「科 學、科技 與社會研 究」(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簡稱STS)的觀點來探討科技與社會相 互形塑的過程。然而,在科技演進過程中,「科技」與「社會」兩者之 間不斷交引纏繞下,所潛藏的諸多因素均深深影響科技的發展與進化。

許多STS的研究亦指出,科技不僅不再是隔離於社會之外的象牙塔,反 而成為現代社會中型塑性別、國族、階級、民主、日常生活、親密關係 與自我認同的權力中心,而且也經常反爲這些社會力量所導引與形塑

(雷祥麟,2004a)。

就科技發展史而言,在Basalla(1988)所著之《科技發展史》(The Evolution of Technology)書中曾對科技發展的過程進行分析,並提出科 技的「多樣性、需求和進化」以及「延續性與非延續性」等重要的特徵。

再者,就社會演化而言,許多人都了解科技對於社會演化有強烈的影響 力,例如在經濟、價值觀、人際關係等方面(Sanidas, 2004)。事實上,

透過前述科技發展史與社會演化的關係之分析,不難體會科技與社會間 的關係十分密切且相輔相成。因此,我們必須如實面對科技與社會兩者 盤旋向上發展過程中,所不斷捲入與迸發的社會關係、文化演變、經濟 發展與軍事政策等。換言之,科技將社會領域連結起來,而且每一個科 技產品的出現都會調整既有的社會關係、重新編織人們連結的方式,並 改造協同工作的形式(雷祥麟,2004b)。

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所引發的影響是正、反面都有。所 以,在現今社會當中,科技產品的使用對於人類社會帶來許多便利性與

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若對科技沒有正確的認知,則往往會發現為了 解決某一個問題而發展出的新科技,反而會帶來新的問題與風險(林崇 熙,2008)

由此可知,透過學校的科技教育課程使學生在學習科技發展史的過 程中,不但能夠體認科技發展史的特徵,更能覺察其與社會演化間的相 互渴望關係。

三、科技決策

國家科技政策的決定長久以來都呈現以「技術專家統治取向」,認 為僅有專家學者能夠作出比較理性的決策(Fiorino, 1990 ; Wynne, 2001),然而對於欠缺科技知識的國家公民,總是無法瞭解科技政策的 制定的背景、決策的過程;因此,唯獨透過學校教育以彌補國家公民在 科技知識上的不足。

科技的發展和它所帶來的實際和潛在的影響,已經成為全國民眾所 關切與憂慮的事情。由於,科技決策牽涉到許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在科 技政策的領域尤其凸顯,美國科技學者Nelkin(1984)認為一項科技決 策可能引發的爭議,包含有:(1)對健康與環境所可能帶來的風險;

(2)公平與分配正義的問題,以及(3)對社會核心價值的挑戰等諸多 爭議(Nelkin, 1984)。國內學者黃臺珠在「2012年臺灣公民科學素養概 況」一書中指出,近七成(67.8%)的民眾認為,重大科技決策應該詢 問民眾意見且民意應該考慮進去,約一成五(16.4%)的民眾認為,重 大科技決策應該與民意完成一致,兩者合計約八成五的民眾認為民意在 重大科技決策制定上應該扮演一定的角色(黃臺珠,2014)。由此可知,

近年來許多國家重大科技政策都會召開公聽會聆聽民眾的意見,尤其攸

然而,人們通常經由大眾傳播媒體瞭解科技政策在他們生活上所造 成的影響;然而經由媒體傳播科技政策及相關資訊,也會影響了國民的 科技知識與民眾對科技的態度,這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層面。然而,從科 技發展所帶來的實際影響角度來看,科技不斷的發展,是國家社會經濟 進步與人民生活福祉提升的動力來源;但是,從潛在的影響角度來看,

可能造成核能污染、化學污染、環境污染、基因科技的倫理問題等。因 此,當面臨重大科技政策、科技議題時,學習者需要具備充足的知識才 能形成自己的意見;所以,當學習者面臨複雜的科技議題無法獲得清晰 的理解,自然而然也就無法有效參與科技政策的決定(林國明、陳東升,

2005)。

由於,國家科技政策的決定都是由政府專家學者主導,其政策決定 於專業的科技知識,往往與民眾的生活世界脫節;所以常有公民團體對 於國家科技政策基於日常生活經驗與關切提出不同的見解。因此,我們 可以經由生活科技課程的教學內容,將「正確的」、「客觀的」科技、

科學、工程知識,傳授給學生,進而強化學生對社會公眾科技政策的參 與,並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重大科技議題的討論。

四、科技態度相關研究

影響學生對科技的態度之相關變項甚多,性別的差異一向是科技教 育學者關切的重點(Weber & Custer, 2005)。在PATT系列的研究中,大 部份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性別在對科技態度上是有差異的,男生比女生對 科技的興趣高( Bame, Dugger, de Vries, McBee, 1993; Boser, Palmer, Daugherty, 1998; Voke & Yip, 1999; Voke, Yip, & Lo, 2003)。另外,在游 光昭等人(2005)針對國中七年級學生進行科技態度量表研究,其研究 結果顯示無論在整體科技態度量表,或者科技態度量表的各個分量表,

男學生對科技的態度皆顯著高於女學生,其中又以「科技的興趣」差異

較大。由上述國內外關於科技態度相關研究得知,性別會影響國中學生 對科技學習的態度。

雖然我國科技教育課程在過去的三十幾年中,已經由傳統工藝轉型 為生活科技,進而由生活科技轉型為自然與生活科技等兩次重大改革,

但是顯然課程結構未改變男女學生對科技的態度之間的差異;因此,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科技」與「資訊」合併為科技領域之時,男女 學生之間對科技的態度差異形成原因為何,值得關切與探討。期盼強化

但是顯然課程結構未改變男女學生對科技的態度之間的差異;因此,在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科技」與「資訊」合併為科技領域之時,男女 學生之間對科技的態度差異形成原因為何,值得關切與探討。期盼強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