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參章:幽默的理解過程 30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2

第參章:幽默的理解過程

30

前言

前一章的透過劇本理論定義對立為「在某個意義下,兩劇本呈現為對立」, 意謂兩對立的對象唯有在此意義中,兩者才呈現為矛盾,換句話說,若要理解不 協調所促發的對立,並不是改變對象的意義,而是找尋足以將兩對立概念涵攝的 理解方式,因此本章討論幽默理解時的意義建構過程。

Coulson 認為,劇本理論雖描繪了對立如何能夠兼容,但其訴諸的語義理論 並不足以解釋如何從既有的劇本轉換至不同劇本的過程,因劇本立基於其本身所 帶有的知識,即使在劇本在語義網絡中能連結至相鄰區域,但幽默理解時往往涉 及差異極大的資訊,劇本理論無法完全說明如何涉及劇本以外的資訊31

Coulson(2001)以概念整合理論(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為基礎,解釋幽 默的理解訴諸於概念整合時的框架轉換(frame shifting),理解啟動默認框架,其 後發現衝突資訊,轉而啟動新框架進行理解,「框架」則是認知過程中連結字詞 背景知識的重要角色。本章依序介紹概念隱喻理論、概念整合理論,最後以框架 轉換說明幽默理解時牽涉的整合過程。

30 本章討論幽默或笑話「如何理解」,說明致笑因素如何被人們的認識能力察覺、理解,因此

本章針對的是理解幽默或人們處於發笑情境時的認知機制、概念處理過程,而非解釋或說明對象 性質、特徵的「某事物該如何理解」。

31 此意見可參見 Coulson(2006, p.232)。

隱喻;互動論(interaction),隱喻的理解涉及使用者及語境的互動。Lakoff 與 Johnson 在 Metaphors We Live By 中主張隱喻是人類思維的工具,以隱喻的方式進 行認知,開啟不同於傳統觀點的隱喻認知觀。 類事物理解並經驗另一類事物33(Lakoff & Johnson, 1980: 5)。在這種觀點中,我 們理解事物、推理概念、認識世界等思維活動無不以「隱喻」的方式進行而卻不

33 原文為:The essence of metaphor is under-standing and experiencing one kind of thing in terms of another。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4

遞與對應,稱之為跨域映射(mapping),我們往往以此機制處理概念,構作出隱 喻式的概念系統,因此理論稱為「概念隱喻」(conceptual metaphor)。以下解釋前 述提及的概念域與映射。

1. 概念域

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是概念隱喻理論中用以進行認知程序的基本單位,

由一或數個概念組合,但並非只是不同概念並列,而是具有融貫性的概念群集,

因文化脈絡、社會背景、所處情境或個人的知識體系而形成。Langacker (1987) 認為概念域的具有依存於語境與具有層級性兩個性質:任何概念域均有其賴以成 立的語境,如概念域「指關節」有賴於「手指」概念域的存在,前者被包含於後 者之中,而後者又包含於「手臂」或「身體」的概念域。指關節、手指、身體形 成由低至高的層級,越高層級的概念域越為複雜,概念隱喻的理解過程中使用層 級適當的概念域進行處理34

Kovecses (2010)整理了常見的概念域,來源域有人類身體、建築物與結構、

遊戲與運動、熱與冷,目標域則有情緒、慾望、道德、時間、生命與死亡等,各 自計有十三項頻繁被使用的概念域35,Kovecses 認為這雖非已窮盡的列舉,但已 能看出其中的區別,來源域通常是具體的,目標域則是抽象的,這整理結果符合 概念隱喻的傾向,將無形且較難的概念透過從具體朝向抽象的方式理解。

因此,一組由兩個概念域構成的概念隱喻,可表述為「目標即來源」(Target is Source)的形式,例如「人生及旅程」,藉由生活亦具有的旅行經驗,描述、理 解較為抽象的人生,並且這這樣的理解是是單向的、不可逆的。

2. 映射

「目標即來源」的形式將兩個概念域結合,兩個領域之間的連結稱為「映射」,

34 轉引自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

35 詳細的整理請見:Kovecses (2010, p.17-2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5

Kovecses (2010)定義為「概念隱喻可描述為來源域元素與目標域元素之間的一組 概念對應,這種對應,術語稱為映射(mapping)36」(Kovecses, 2010: 327)。

這樣的單向映射是有組織性的,映射所建立的對應關係可分為三類,第一種 是元素之間的對應,來源域中的元素經由映射,與目標域中的元素相連結;第二 種是關係的對應,來源域中不同元素之間的關係,經由映射後,將關係賦予目標 域中所對應的元素之間;第三種則是推論型態的對應,來源域中所具有的衍生關 係、融貫性也會隨著映射建立於目標域之中。

例如「人生即旅途」,「旅途」域具有旅人、出發點、旅途、目的地等元素,

經映射後各自對應至「人生」域中的個人、出生、一生、死亡等元素;元素之間 的關係,例如終點到達後旅途無法繼續,映射後建立為「死亡的臨時終結一生」

的關係;在旅途中若是遇到阻礙,可能影響興致,這樣的推論關係若映射在「人 生」,可以推論為一生中若是出現困難,心情會有所起伏。

經過有系統的映射後,目標域被賦予了元素關係、推論型態、背景知識等原 先不被呈現的內涵,原本抽象、無形、無從理解的對象得以解讀、認識,也與來 源域同樣的具有概念融貫性,經整頓後獲得自身的概念融貫性。不過,概念隱喻 的過程只將來源域的部份映射至目標域,若是完全映射,則是將目標域等同於來 源域,成為兩個無任何認識需要的相同概念域,因此映射必須是部份的,部份的 映射運作是僅聚焦於某方面的性質,用以強調、凸顯該方面的概念或資訊,也相 對的忽略不被映射的部份。例如「茱麗葉是太陽」,聚焦於茱麗葉的情緒狀態或 感情態度,她極度熱情、對愛情著迷的個性。

因此,隱喻的認知過程,透過映射進行概念的組織、整頓、建構,映射的程 序有幾個特徵,必須是單向的、系統性的、有選擇性的認知作用。經由投射進行

36 原文為:Conceptual metaphors are characterized by a set of conceptual correspondences between elements of the source and target domains. These correspondences are technically called

“mapping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6

的思維過程,稱之為「概念隱喻」,這是在思維層次發生的活動,有些概念喻為 整個語言使用社群所共有,有的概念隱喻則是隸屬於某文化所特有,並非所有的 概念隱喻都具有普遍性,而展限於語言層面的概念隱喻,便是隱喻表述,或傳統 所稱的隱喻。

(二)意象圖式

將來源域部份、有取捨的跨域映射至目標域,這並不是隨意進行的程序,而 是以意象圖式(image schema) 為基礎並範限映射的進行。

我們以身體生活於世界,身體與世界的互動帶來許多經驗,我們能夠理解與 運用這些經驗,並從中形成某些模式、規律,這便是意象圖式,「意象圖式是我 們知覺互動及動作程序中的動態模式,賦予我們的經驗融貫性以及結構37」 (Johnson, 1987: xiv)。我們之所以擁有理解各種行為、感覺、知覺的經驗,是因 為意象圖式重複地出現於其中,將多樣化的經驗加以聯繫,意象圖式是我們思考、

推理時的認知結構。來自於與世界互動的身體經驗的意象圖式,遍佈於經驗的內 在結構。

某處走向另一處、把球扔給玩伴、打人一拳、送人一樣禮物、冰融化為水,

這些不同的描述所呈現的事件各有所異,不過其中皆有某些共同關係,以某處為 起點、以另一處為終點,起點與終點之間有著某段過程,「起點─路徑─終點」是 它們的共同模式,這些事件中重複出現的是「路徑」圖式。而最後的「冰融化為 水」正是一種隱喻認知,藉由起點至終點理解固態至液態的相對關係。除了路徑,

還有許多基本的意象圖式包括容器、分裂、上─下、中心─邊緣,等各式表象圖 式的存在,制約人類的理解和推理,並重複體現於其他經驗之中。也就是說,意 象圖式是不受限於特定情境、獨立於社會文化,也超越個殊性的抽象結構。

37 原文為:An 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 experience。

其動態兩個方面,其一為圖式是持續組織的活動(ongoing organized activities),我 們持續獲得各種經驗,並在各種經驗中不斷地以圖式進行組織。其二是具有彈性, 圖式的映射運作並不是任意的進行,映射必須遵守不變原則 (invariance

principle),Lakoff 將不變原則的定義為:「不變假設:隱喻映射維持來源域的認 知拓樸(意象圖式結構)38」(Lakoff 1990: 54),此時的定義以「假設」稱之,不

38 原文為:The Invariance Hypothesis: Metaphorical mappings preserve the cognitive topology (that is, the image-schema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domain。

39 原文為:The Invariance Principle: Metaphorical mappings preserve the cognitive topology (that is, the image-schema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domain, in a way consistent with the inherent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domain。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88

的意象圖式,修正後的定義「不變」的則是目標域中固有的圖式,映射的過程取 捨圖式的衝突部份。

例如「人生即旅程」的概念隱喻中,當旅行者、啟點、旅途、終點,映射對 應至個人、出生、一生、死亡等元素之後,「旅程域」中起點朝著終點邁進的「「起 點─路徑─終點」」圖式也映射至「人生域」,藉以得知人的一生是經過各個階段 由出生邁向死亡的過程。我們可能會有「若是旅程不愉快,下次再發起一次」的 認知,但因不變原則的限制,輕易放棄與重啟的認知並不能映射至一旦結束便無 法重來的「人生」域中。不違背不變原則的相關元素與經驗結構則可順利映射,

例如旅程中可能遭遇阻礙,可對應至人生中的低潮;旅程中阻礙可能是冒險但有 趣的插曲,這樣的推論也可在人生中對應為低潮可能帶來意外的收穫。

(四)常規隱喻

傳統隱喻研究者或日常中生活所說的「隱喻」,大多是隱喻表述(metaphorical expression),是兩概念域建立隱喻式關係後,於語言層面的產物,例如「他失去 了人生的方向」、「我打算走出自己的路」皆屬於「人生即旅程」此概念隱喻的模 式,隱喻表述可經由延伸(extend)、精緻(elaborate)、質疑(question)、組合(combine),

等四種創意性的方式創造40

延伸,指創新的表述,將某些已有慣用表述的概念隱喻,藉由來源域中新的

延伸,指創新的表述,將某些已有慣用表述的概念隱喻,藉由來源域中新的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