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系統模板施工個案特性探討

4.1 太平洋興新-複合式系統模板工法 4.1.1 基本特性:

就鋼筋混凝土構造而言,基本上具有模板、鋼筋和混凝土三項 目,而此三項目,都於現場組立施作,不僅需求大量勞工,工期不易 控制,且結構體品質不良。複合式工法乃針對上述各項缺失,透過系 統化規劃方式分析檢討,擬定一套介於預鑄工法與傳統工法之間,並 利用場、預鑄、半預鑄和現場施作等多種工法搭配及組合之施工方法。

目前營建工程技術之改進皆以增加施工之速率、提高工程品質及 安全性為目標,但模板工程則一直無顯著之技術提昇,故模板工程一 直是工期上的要徑,由此可見模板工程對整個施工過程中的重要性。

太平洋複合式工法係針對國內對設計模矩化理念的欠缺以及顧客需 求多樣化等因素,在模板工程方面採用場鑄、預鑄或半預鑄構件與系 統模配合,以求模板工程能與其它營建工程技術同步提升改進。結構 體構件之場鑄、預鑄或半預鑄不僅可達到鋼筋部份預組、鑄面尺寸精 準、平滑外,更可大量減低妨礙工程進度的現場鋼筋組立和模板工作 及後續構件表面修飾等工作因素。因此複合式工法模板工程部份,是 以場鑄、預鑄或半預鑄構件和系統模板為材料與相關機具設備做配合 取代傳統工法,以達降低工程成本、縮短工期、提高工程品質及工程 安全之目的。

目前國內一般大型建築工程個案多半高樓林立,結構體方正且大 部份規格化,經規劃大部份可採用複合式工法施工。而柱模採用鐵柱 模,以方型模板配合輕便清水模、傳統模。樓版刖採用定型清水模,

及半飛模,太平洋複合式工法可依工程個案之條件選擇最適宜之施工 方法及組合。

4.1.2 施工方式:

太平洋複合式系統模板,是一套介於預鑄工法與傳統工法之間,

並利用場、預鑄、半預鑄和現場施作等多種工法搭配及組合之施工方 法。其施工順序為:

1.放樣後柱筋組立、柱模組立及 RC 搗築

2.牆筋組立及水電配管,系統模組立及 RC 搗築 3.輕便牆模組立,樑版模板組立

4.樑版鋼筋組立

5.水電配管,樑版 RC 搗築 結構體各部位施工組裝概述 一、柱模施工:

柱模施工有下列兩種方式:

1.柱尺寸變化多,且不利於調裝組模者(地下層結構),採加 勁傳統清水柱模。其施工步驟如下:

(1)柱模墊板固定於放樣線位置,並需保持大概之水平。

(2)立第一片柱模時需以二支拉桿調整第一片柱模之垂直度,至垂 直度調整好固定拉桿後,再組立其餘三片柱模。

(3)每片柱模之垂直角材用四支 6 公分*6 公分方木作夾板背襯材。

(4)水平固定料則使用槽型鐵利用螺拴固定。

(5)柱模上無樑開口之柱頭方木背襯材需直接通到版底,以確保柱 頭模板之平整。

(6)柱模固定完成後,分別於 X、Y 向重新檢查其垂直度,確定無誤 時 X、Y 向均需用拉桿固定妥當。

2.柱尺寸規格化、有吊裝設備者則採用鐵柱模,其施工步驟如下:

(1)柱模之製作

由於柱模之精確度影響後續作業之品質甚多,因此柱模製作時需

學分析,其柱模內襯為4mm厚鐵板,水平勁材則用75*75*6角鐵,間距 約24公分一處,柱四角分別使用與水平勁材同尺寸之角鐵作為垂直補 強料,並用五分螺絲連結固定而成。

(2)柱模之組立

a.內柱(中間柱)之組立:由於一般柱子之放樣是彈實際尺寸,因此 柱鐵模組立後將遮住柱之墨線不易檢測,因此於立模時必須加彈輔 助線,柱模輔助線是彈設於柱模之外緣,以利檢測,柱模垂直度之 校正是分別利用 X、Y 向之垂直度。

b.外柱之組立步驟與中間柱相同,因為外柱涉及以後牆面整體性,因 此外柱完成後需於上下位置加拉通線,以確保柱面之平整。

二、系統牆模組裝

此系統模板為重力式系統模板,夾板採用HDO六分夾板(高密度 覆膜夾板),因此模板本身之背撐材勁度非常之強,可承受任何搗築 速率及震動搗實作業而不至產生變形,能確保牆面之平整度,由於系 統牆之製作在工廠生產,因此尺寸之精密度極高。

1.系統牆模吊裝之三大步驟:

(1)訂定水平(2)定點及定線(3)調整垂直度,分述如下:

A.系統模之水平控制

由於系統模在工廠製作,為精確度極高之模矩,由於一般樓版在 混凝土搗築時,無法控制到絕對之水平完成面,因此為了控制系統模 組裝時之水平,於模板吊裝前,必須先以夾板做系統模板的支承墊,

每單元之系統模支承墊需作二至三處,視每片系統模之大小而定。為 求門窗預留孔之位置固定一致,因此模板水平支承墊製作時必須取一 相同值,以利系統模在轉用時,預留孔之位置及高度可保持不變,並 確保預留孔,孔位之準確。

B.系統模之定點與定位

為求系統模組裝之準確,於吊裝前需另彈輔助線,輔助線之位置

多為牆線之左右側34.5㎝處另彈兩條系統模組立輔助線,而該輔助線 正好為系統模板之外線,系統模封模後尚可調整系統模,使就定位,

而系統模定點之方式為在牆線之垂直方向,距離立模之定點取一整數 值,彈一直線於模板上及地上,當立模時模板上之線與地板上之線閉 合時即為立模之準確位置。

C.角隅系統模之定點與定線是分別在垂直相交兩系統模及對應位置 之地坪上,以固定彈設兩條輔助線於立模時求其兩條輔助線之閉 合。

D.系統模之垂直校正

當系統模定點定線完成後,需要調整系統模之垂直度,而垂直度 之調整是利用三角支撐架之螺桿來調整,將垂球掛於系統模之外緣上 端,利用三角支撐架之螺桿,當調整到垂球與地面上所彈之牆模輔助 線同一直線即可。

E.當單面模組立完成,且鋼筋綁紮完成後,即可開始封模,封模之順 序從立模起始線開始組立,方可達到內外模孔對孔,容易安裝,將 內模固定完成之 Snap Tie 由外模對應之孔洞穿出。當完成所有外 模夾板後同樣於 Snap Tie 上放置一支背撐材,並用榔頭敲緊 Snap Tie 之承壓版,如此模板之固定即算完成。

三、樑模及樓版施工

此複合式系統模板工法,其建築物之水平構件部分,也就是樑模 及樓版之施工,是以傳統方式施作為主,其分別敘述如下:

1.樑模施工

(1)樑底模是以進口六分夾板及兩支 1.2 寸*1.5 寸角材組合而成,

每片長度為 244 公分,W 樑寬視尺寸而定,如圖 4.1 所示。

圖 4.1 樑底模示意圖

(2)樑側模是以進口六分夾板及三支 1.2 寸*1.5 寸角材組合而成,

每片長度為 244 公分,H 視樑之深度而定,如圖 4.2 所示。

圖 4.2 樑側模示意圖

(3)樑側之固定(如圖 4.3 所示):

a.樑側夾板之背襯材每1.2寸*1.5寸三支角材,或2寸*2寸三支角 材。

b.以樑模固定鐵件卡於樑側之頂端。

c.另以垂直料或2寸*2寸方木卡於上端固定鐵件之槽內並固定於側 牆。

d.於樑底版之下部以固定螺栓鎖緊。

e.如此之固定方式可避免於樑內穿孔、鎖鐵件,可保持樑側混凝土 完成面之平整。

圖 4.3 樑側固定方式詳圖

(4)樑底支撐可分為兩種(如圖 4.4 所示): 樑模A:

a.於樑底之縱向左右側各加一支2寸方木,並固定於樑下。

b.採用改良式T型支撐料。

c.使用改良式支撐料,每支間距約為65公分,每支樑需於端部、尾 部及中間加設雙排支撐。

樑模 B:

a.於樑底之縱向左右側各加二支2寸方木,並固定於樑下。

b.支撐料則採用雙排每90公分一支。

2.樓版模板施工步驟:

(1)地下室版之施工,版之夾板採5分防水夾板。

(2)夾板下之欄柵料使用6公分*6公分方木@45公分一支。

(3)欄柵下之水平橫料使用6公分*6公分方木@約100公分一支。

(4)鋼管支撐料縱向為@90公分一支。

(5)當樓版及樑之尺寸規格化,且無RC牆或其它結構阻 礙出模動 線時,宜考慮採用半飛模,即規劃出樓版尺寸製作成Table Form易於組拆作業。

圖 4.4 樑底支撐示意圖

4.1.3 實際施工狀況 一、施工流程

太平洋複合式系統模板工法其施工方式,是將每一標準層結構物 分成三次鋼筋及模板的組立和混凝土澆灌。第一次為柱及未與柱相接 之牆;第二次為與柱相接之牆;第三次為梁與樓版之施工。其施工流 程如圖4.5所示。

放樣

立柱筋 水電配置 立牆筋

立柱模 組系統模

(未與柱相接者)

一次R.C.

拆模

立牆筋 水電配置

立系統模

(與柱相接者)

二次R.C.

拆模

組樑模 組版模

組樑鋼筋 水電配置 組版鋼筋

三次R.C.

拆模

二、五分鐘評估及作業流程分析

本研究利用五分鐘評估法(Five minutes rating),選擇觀測柱 模及牆側模之組立程序,而其工班組合皆是以三個工人配合塔吊進行 施工,其中不包括將模板掛上吊勾之工人。觀測頻率採用每分鐘觀測 一次,柱模組立觀測時間為60分鐘,牆模組立觀測時間為40分鐘,觀 測記錄如表4.1、表4.2,並將其記錄改繪成工人平衡圖,結果如圖 4.6、圖4.7。

由柱模組立之工人平衡圖中可發現,工人1、2所閒置的時間,大 致等於塔吊上升加上柱模吊上掛勾的時間,因為一棟大樓只有一部塔 吊,所以此部份的進度很難再加快,但工人3施作一支柱模的時間(固 定柱模),比起前述工人1、2來說,顯然較長,所以在時間允許的情 況下可使用此法,但在趕工時,可增加工人支援此工程項目,如此即 可增快施工之速率。

由牆模組立之工人平衡圖中得知,塔吊之施工速率為影響牆模施 工速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塔吊的施工速率較慢,則可以較少的工人加 以配合,以減少工人的閒置時間;如果塔吊的施工速率較快,則以較

由牆模組立之工人平衡圖中得知,塔吊之施工速率為影響牆模施 工速率的重要因素,如果塔吊的施工速率較慢,則可以較少的工人加 以配合,以減少工人的閒置時間;如果塔吊的施工速率較快,則以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