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系統建置

第三節 系統資料庫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3 系統流程圖

第三節 系統資料庫

整體系統運行分為三個部份,首先客戶端電腦僅負責輸入資料與輸出顯示,

並不負責主要資料運算與儲存。真正的資料運算是由雲端伺服器負責,包含計算 交通路徑、資料庫連結、資料結構化等工作,最後伺服器會將資料存至雲端資料 庫。如此一來,資料將結構化的存入雲端資料庫,讓網頁介面端與行動應用端兩 者實現資料整合同步(詳見圖 4-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3-4 雲端資料架構

資料庫之實體關係圖(Entity-relationship diagram, ERD)如圖所示(詳見圖 4-5)。基本的使用者資料表 User 有 ID、使用者名稱與密碼欄位,而系統提供之 景點資料儲存於 Travel_list 之中,欄位包含了 ID、名稱、地址、類型與景點網址,

以及一欄 user_id 辨別是否為使用者自定義之地點。行程表之資料儲存於 Schedule 資料表,有天數欄位,以及景點與使用者之 ID 與欄位與其他資料表連結。類型 資料表 Type 則與 Travel_list 資料表連結,提供景點類型的資料。備註則由獨立 的資料表 Note 處理,包含了 user_id、ID 與備註內容三個欄位。

雲端 資料庫

雲端 伺服器

客戶端

電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5 實體關係圖(Entity Relationship Diagram)

針對資料庫與功能之間的運作分為寫入、查詢、刪除與更新四種方式,主要 有八項功能與資料庫有關連(詳見圖 4-6),以下將解釋資料庫與各項功能之互 動:

圖 4-6 資料庫運作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加入景點至行程:使用者主要是從網站端將景點加入行程,加入完成後系統 會即時更新行程表資料,並且將資料寫入資料庫當中(詳見圖 4-7)。

圖 4-7

2. 新增自訂地點:使用者可以於網站端新增自定義之地點,新增地點完成以後,

會自動更新景點列表之資料,並且寫入資料庫當中(詳見圖 4-8)。

圖 4-8

3. 刪除行程:無論是網站端與行動應用端使用者都可以從行程表當中移除行程,

此時系統即時更新行程表之資料,並且將更新後資料存於資料庫(詳見圖 4-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9

4. 路徑規劃:使用者可以查詢行程表各景點之間的交通資訊,從資料庫讀取行 程表資料之後,利用 Google Maps API 之功能進行路徑規畫。網站端與行動 應用端使用的 Google Maps API 不相同,但是資料來源皆來自相同資料庫(詳 見圖 4-10)。

圖 4-10

5. 查詢行程:當安排好行程之後,使用 App 可以查詢現有行程,此時會查詢 資料庫中之資料,顯示於 App 之行程表當中(詳見圖 4-11)。

圖 4-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變更行程:使用者可以編輯行程表,變更行程順序,變更完成後會即時更新 行程表資料,並且於資料庫更新資料(詳見圖 4-12)。

圖 4-12

7. 瀏覽景點資訊:對於行程表當中的每個景點,可以連結至景點介紹網站,此 時會查詢資料庫當中的網址資訊,並且移至該頁面(詳見圖 4-13)。

圖 4-13

8. 新增備註:App 提供備註功能,使用者可以新增備註,此時會更新備註資料,

寫入資料庫當中儲存(詳見圖 4-14)。

圖 4-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