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

共同化 共同化 共同化 共同化

(共鳴的知識)

外化 外化 外化 外化

(觀念性知識)

內化 內化 內化 內化

(操作性知識)

結合 結合 結合 結合

(系統化知識)

4.內化(由外顯轉換成內隱):當經過上述的步驟,整個組織都能分享新的顯性 知識,內部成員也開始內化這種知識。內化的原動力在於邊學邊做,同時以語 言、驗傳遞或操作手冊等皆有助於內化效果,這步驟屬操作性的知識。

另外,組織中知識循環還不停的在個人、群體、組織和組織間等不同層次與 外顯與內隱知識之間運作,故Nonaka與Takeuchi兩位學者把整個運作情形,以圖 2-10的螺旋方式加以呈現。組織本身不會創造知識,個人的隱性知識是組織知識的 創造基礎,而此種知識創造的過程,稱為「知識螺旋」。由個人的知識開始產生 知識循環的運作,慢慢地擴散到個人所處的團體當中,最後滲透到整個組織裡。

透過組織之運作,可以使個人層次創造出和累積形成的隱性知識產生流通,並透 過知識轉換之四種方式,將它擴展至上層的本體論層次。同時,在較低層次的組 織知識則會被使用並產生內化。

圖 圖 圖

圖 2-10 知識螺旋示意圖知識螺旋示意圖知識螺旋示意圖知識螺旋示意圖

資料來源:王美音,楊子江譯,1998,創新求勝:智價企業論,,,頁96。 ,

內隱知識 知識結構面

外顯知識

共同化

內化

知識層次

組織 群體

個人

結合

外化

本體論構面

組織間

Nonaka與Takeuchi就知識創造過程,提出五項有利知識創造情境,分別是:

1.意圖:知識螺旋的推動主要來自組織內部欲達成目標的企圖心。

2.自主權:賦予組織成員自主行動權力,助於組織搜尋資訊時的彈性。

3.創造性混沌:引進外界環境的資訊(波動),刺激組織成員處理危機問題式 (創造性混沌),以助於組織成員知識創造。

4.重複:指刻意將組織內活動、管理職責與資訊有所重疊,使組織成員能以不 同觀 點與方式提供建議與資訊,以激起知識創造機會。

5.多元能力: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組織內部及組織成員必須具備有多樣性的能 力,才能解決各種突發性的問題。

知識管理所處理的知識含括了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在進行的歷程中,將此 兩種知識不斷的社會化、外部化、組合、內化的整合,形成一個「知識螺旋」歷 程,從個人層次開始,逐漸上升並擴大互動範圍至團體、組織,甚至到達組織間 或組織外。以學校而言,教師先從個人的知識管理做起,擴展至同儕、學校、學 生,不僅可以提升教師教學品質,更能增進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

綜合上述,知識創新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內心的頓 悟過程即是創新的發端。學校及教師須不斷創新,才足以應付快速變遷的環境,

迎接教師專業教學與學校長遠發展的挑戰。本研究認為,知識創新能力係指教師 經由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整合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創新教學知能,統整既有的 知識,透過自我反省、與他人討論,同儕的學習、專業分享,以促進教師創發新 的知識及專業發展的能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