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Copied!
1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論文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 呂玉娟 撰

指導教授: 魏俊華 先生

中 華 民 國 一 0 一 年 八 月

(2)
(3)
(4)
(5)
(6)
(7)

謝 謝 謝 謝誌 誌 誌 誌

依稀記得兩年前懷著忐忑的心情踏進東大校園,轉眼已完成學業,將步出此研 究殿堂,心中有許多的感觸與不捨。回顧這段學習之路,有教授的教誨、同事的協 助、同學的互助及家人的支持,點滴回憶,隨著論文的付梓,終於劃下完美的句點。

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魏俊華教授,在指導研究論文過程 中,不厭其煩的悉心指導,鉅細靡遺的修改審閱,使論文更為紮實與完整。同時感 謝口試委員侯松茂教授與范熾文教授,在繁忙公務與學術研究之餘撥冗指導,提供 精闢獨到的見解與寶貴建議,讓本研究更臻嚴謹與完備。

其次謝謝過程中協助發放問卷的同仁和所有填答問卷的桃園縣國小教師,感謝 您們的鼎力相助,不吝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使本研究益加豐富,更具價值。論文 寫作一路走來,感謝錦興國小教師同仁的關懷與鼓勵,每當在論文苦海中掙扎, 總提供了最佳的治癒良藥,讓我蓄足動力再出發。

另外要感謝同窗同學,得來不易的緣份,大家努力扮演好學生角色,在研究所 求學過程中與教授一同學習與成長,彼此砌磋勉勵,患難與共的革命情感讓我格外 珍惜。最後更要感謝家人的支持,成為我最穩固的依靠與後盾,讓我無後顧之憂,

得以全心全力投入學術領域探索,順利完成學業。

這本論文,稱不上是偉大的鉅作,但卻是紀錄我學習成長的重要軌跡與眾多祝 福的集結,在譜上謝誌句點前,感謝兩字,不停的在腦海迴盪,更多的畫面也隨之 湧現,回首來時路,儘管辛苦,卻收穫豐盈,謹以此論文,與我的親朋好友一同分 享,感謝所有曾經幫助過我的人!

玉娟 玉娟 玉娟 玉娟 謹誌謹誌謹誌謹誌 2012年年年年8月月月

(8)
(9)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呂玉娟 呂玉娟 呂玉娟 呂玉娟

國立臺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 社會科教學碩士班

摘 摘

摘 摘 要 要 要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現況,並分析不同 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差異情形與兩者之關係。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以汪春玲(2009)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 能力與教學效能關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桃園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

抽取46校,計604位教師接受測驗,問卷回收率為92.7%。所得資料採用SPSS12.0 for Windows套裝軟體,以描述性統計、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 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研究以驗證假設。

本研究所得結論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教師整體知識管理能力屬於中上程度,知識管理能力各層面中以知 識應用能力得分為最高,知識分享能力得分最低。

二、桃園縣國小教師整體教學效能屬於中上程度,教學效能各層面中 以教材呈現得分最高,教學計畫得分最低。

三、教師兼主任及學歷為研究所之教師,整體知識管理能力情形較佳。

四、女性、41~50歲、服務年資11~20年及教師兼主任之教師,在整體教學效能情形 較佳。

五、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具正相關。

最後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後續研究者 之參考。

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

關鍵詞::::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教學效能

(10)
(11)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Yu Chuan Lu

Master Program of Social Studies Teaching, Graduate School of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iscuss 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rom teachers’ perception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Taoyuan County, and to realize the differences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caused by distinc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for further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questionnaire titled,

“Questionnair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compiled by Wang,Chun-Ling (2009).The subjects were 604 teachers from 46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oyuan County, with a recycle rate of 92.7%. All data obtained were processed by SPSS12.0 and analyzed by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the results of discussion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1.The conditio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is above the average. At all levels, the highest is knowledge application, the lowest is knowledge sharing .

2.The condi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is above the average. At all levels, the highest is material presented, the lowest is teaching plans.

(12)

3.Teachers with director position, and academic background of graduate school,the overall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highest.

4.Teachers with

female

, 41~50 years old, 11~20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director position,the overall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perception is highest.

5.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Finally,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this research provided concrete advices for reference of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school teachers and follow-up researchers.

Keywords: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knowledge managem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13)

目 目

目 目 次 次 次 次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詮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意涵 ... 11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意涵... 40

第三節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 5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7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71

(14)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分析... 73

第二節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 ... 76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 81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 ... 93

第五節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 ... 105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3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7

二、西文部分... 123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

附錄一 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調查問卷... 125

附錄二 研究工具使用同意書... 129

(15)

表 表

表 表 次 次 次 次

表 2-1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區分比較 ... 14

表 2-2 知識管理重要紀事年表... 19

表 2-3 教師知識管理的定義... 23

表 2-4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的內涵 ... 30

表 2-5 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 41

表 2-6 教師教學效能的內涵... 45

表 2-7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相關研究 ... 52

表 2-8 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 56

表 2-9 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60

表 3-1 問卷調查抽樣原則 ... 65

表 3-2 問卷抽取學校與教師人數統計表 ... 66

表 3-3 問卷試題分配 ... 67

表 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 ... 74

表 4-2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量表各題之分析結果 ... 77

表 4-3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各層面與整體現況之分析結果... 77

表 4-4 教師教學效能量表各題之分析結果... 79

表 4-5 教師教學效能各層面與整體現況之分析結果 ... 79

表 4-6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 81

表 4-7 不同年齡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82

表 4-8 不同年資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83

表 4-9 不同職務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84

表 4-10 不同教育程度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5

表 4-11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6

(16)

表 4-12 不同學校地區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7

表 4-13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差異考驗綜合摘要分析表... 88

表 4-14 不同性別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93

表 4-15 不同年齡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差異分析摘要表 ... 95

表 4-16 不同年資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96

表 4-17 不同職務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97

表 4-18 不同教育程度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98

表 4-19 不同學校規模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99

表 4-20 不同學校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00

表 4-21 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差異考驗綜合摘要分析表 ... 101

表 4-22 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摘要表 ... 106

(17)

圖 圖

圖 圖 次 次 次 次

圖 2-1 資料、資訊、知識與智慧關係...12

圖 2-2 知識管理基本要素...21

圖 2-3 知識鏈...21

圖 2-4 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知識管理公式...24

圖 2-5 Earl 知識管理模式 ...25

圖 2-6 Knapp 知識管理模式 ...26

圖 2-7 學術性知識管理模式...27

圖 2-8 Torraco 知識管理理論 ...28

圖 2-9 知識循環示意圖...37

圖 2-10 知識螺旋示意圖...38

圖 2-11 有效教學模式...49

圖 2-12 謝百亮教學效能模式圖...50

圖 3-1 研究架構圖...63

圖 3-2 研究流程圖...69

(18)
(19)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知識管理最早由企業組織所發展出來的管理理論,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組織之 生產力與競爭力。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教育環境同樣面臨競爭的命運,

學校組織之領導必須運用知識管理的經營策略,引領學校走向永續發展經營的道 路。教師須因應知識經濟趨勢,具備知識管理能力,發揮於教學應用與教學創新,

提升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發展。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現況,並探討國 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差異與關係。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說明研究 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名詞詮釋;第四節就本研 究的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加以說明。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問題背景 研究問題背景 研究問題背景 研究問題背景

人類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資訊激增,傳遞快速,瞬息萬變,使得知識與學 習益顯重要。優勢競爭力的掌握,不再只由財力、物力來決定,「知識」已於新 世紀的發展趨勢中,儼然成為主導的力量,也是促進社會進步、創造財富,建構 知 識 經 濟 社 會 「 知 識 管 理 」 的 重 要 機 制 。 1996 年 世 界 經 濟 合 作 暨 發 展 組 織 (Organization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發表「知識經濟報 告」,認為以知識為本之經濟即將改變全球經濟型態,「知識」已成為經濟成長 及提昇國家競爭力之最主要驅力。管理大師Peter Drucker曾提出,未來的組織不是 運用勞工而是知識工作者。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無形的知識 在人類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重要性與日俱增。面對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管 理是最熱門的議題。

教育部於「2001年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中提出「提高全民知識經濟 素養以落實教育革新」的提案,顯示出知識經濟對於教育領域的重要性。知識管 理就是經濟生產要素之一,如何做好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已 成為二十一世紀各國發展的重要方向,而知識管理的研究會快速發展,並成為各 國重視的議題(張芳全,2007)。我國也由於政治民主化,經濟自由化,文化多

(20)

元化,視野國際化的影響,社會變遷已進入科技化、資訊化、自由化、市場化與 績效化的知識經濟 ( knowledge economy ) 時代。為了促進知識經濟有效運作 和達成目標,「知識管理」就是其成敗的關鍵所在(吳清山,2001a)。面對知識 爆炸、資訊快速更新的時代,透過知識管理,將大量資訊予以批判性的接收、選 取、彙整、儲存,進而加以創造性的轉化、分享,最後採用辯證性統整的方式,

進行應用、創新,使知識能夠不斷的創新、累積,才能發揮知識的最高價值。因 此,知識管理乃是新世紀組織及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課題,以及掌握競爭優勢及 創造永續發展的利器(廖春文,2001)。

李開復(2006)指出,二十一世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資產,人才所需具備的 多元創新的知識及求新求變的能力素養,是適應快速變遷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因 素,正因為如此,不僅企業組織如火如荼地展開知識管理的推動,教育機構亦不 遑多讓。如何在知識經濟的領域中尋找到自我的定位及掌握關鍵能力成為知識工 作者突破關鍵的主軸。

由於教師所面臨的專業工作現場,學校是知識傳播育孕育的場所,具備先天 性優渥的知識管理條件,而這知識管理者在學校單位中即為教師的角色。現代教 師已無法再用傳統的思維,必須學習知識的管理,將知識無形的資產,化為提昇 個人能力,創造無限產值的資本,超越傳統人力、土地、設備及資本為主的有形 資產之價值,才能掌握時代的脈動。教師透過有效教學方式,增進教學效能,提 升學生的競爭力,進而培養學生成為二十一世紀經得起挑戰的國民。

貮 貮

貮 貮、 、 、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知識就是力量」,一語點破知識蘊藏著不容小覷之力量,它雖然是無形的,

其價值卻遠勝於有形資產,也印證了知識在現今社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知識經 濟時代的今天,知識已變成個人或組織可擁有的最珍貴資源,而教育是傳承經驗、

發揚文化及創造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把當代優質的習慣、制度、技術等文化遺產 保留傳遞給新生代,使新生代能夠順利的瞭解與適應社會環境,然後進一步創造 新的社會,並從而使自身成為一位知識經濟時代的現代人,就是教育主要的功能 與目的,由此可知,教育工作者就是典型的知識管理者(林海清,2001)。學校 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場所,更是知識創造的園地,學校是利於推動知識管理的組織,

在知識經濟觀念的影響下,學校的組織再造,課程的再建構,教學追求創新,強

(21)

調團隊精神,革新的學習典範,均已成為教育發展的新趨勢(陳伯璋,2002)。

Holsapple與Singh(2001)認為知識管理的順利推展,對知識學習環境的建構 與組織競爭優勢的取得,有推波助瀾的功用。教育發展也必須循著這股趨勢而修 正管理的型態,如此才能因應潮流,使學校教育能有卓越績效。學校是傳遞知識 的重要場所,因此學校具備了推動知識管理的條件,而學校教師是最主要的知識 傳遞者,所以教師自身的知識管理也相當重要。為了能夠將知識傳遞給學生,教 師須具備能夠因應知識經濟的知識管理能力,才能提升教育能力,培養人才,提 升國民水準,故教師專業知識知能的提升及知識管理能力的強化,也成為近來我 國教育實施重點(吳清山,2001b)。

王如哲(2000)即指出學校是知識密集的組織,最重要的無形資產即為教師 的專業知識,而知識管理的核心課題即為教育領域中管理教師的專業知識。教師 應確實掌握並運用知識,並發展妥善管理機制,促使知識的分享與創造,繼而提 升教師之專業能力,也因此教師知識管理成為知識散播傳遞的重要關鍵。

教師是學校組織中的高素質之人力,教學工作又具有知識傳播與創新的本 質,學校與教師若能有效推動知識管理,將更能充分利用內部有形與無形的知識 資產並發揮其價值,使學生能獲得有用的知識與技能,更可為學校與社會蓄積豐 富的智慧資本,創造富有競爭力的學生與高素質的國民。因此,教師個人自身之 知識管理能力,係直接或間接影響其個人專業知能與素養,也決定了教師在課堂 上的教學品質與學生成就。所以,在愈重視知識價值的社群中,教師個人的知識 管理愈應受重視(陳美玉,2002)。因此,瞭解目前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 之現況,及在不同背景變項下,教師的知識管理能力是否有所差異?此為本研究 動機之一。

教學是一種雙向回饋的歷程,教學效能的發揮對於學生的品格發展、學習效 果、社會人際關係,都有重大的影響。施承宏(2000)則認為教學效能是指教師 對學校教育的力量、學生學習成敗的責任、學習的作用、對學生影響力的程度等 方面的自我信念,及能有效溝通學習目標,有系統的呈現教材,避免模糊不清,

並檢查學生瞭解情形,提供練習與回饋,營造良好的教室氣氛,以促進有效教學 與學習,提高教育品質,進而達成教育目標為目的。隨著師資多元化的來臨,九 年一貫課程的發展,教師評鑑的提倡,教師教學效能已逐漸受到重視,而如何增 進教師教學效能,已成為教育改革的焦點(邱柏翔,2001)。近年來,隨著教育改

(22)

革浪潮不斷,對於教師教學品質的提升特別重視,相對也強調教師教學效能,面 對改革中的教育環境,身為教學執行者的教師,需要不斷的調整教學效能內涵,

以符應時代所趨。

綜合上述,得知教育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學效能是確保教師教學品質 與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唯有高教學效能的教師,才能達到有效的教學活動。

所以探討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的現況,以及不同背景變項教師在教學效能的差 異情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知識社會時代,有效的知識管理,對於任何專業的發展與競爭力的維繫,都 是至為關鍵的因素,教師教學效能也不例外,若能夠適當的結合知識管理的理論,

針對教師知識進行管理,除可促進教師自我了解與專業行動理性化,更重要可提 升教師教學效能。陳伯璋(2001)指出學校或教育已經成為知識經濟中的一個重 要產業。就學校本身而言,最重要資產即為教育專業知識,而在教育領域中的知 識管理,教育專業知識正是知識管理之核心議題。教師身為學校中重要的組成份 子,知識管理能力已經成為教學工作中必備的基本能力。面對環境快速轉變,教 師如何掌握「知識管理」的動脈,充實個人的知識,必能在教學上發揮專業知能,

有效地達到教育目標,將是新世紀極重要的議題之一(張吉成,2000)。

教師應體認知識經濟時代下教育的變革,以教育專業引領教育的發展,加強 知識創新、累積與分析,強化知識管理,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黃森泉,2007)。

如果能應用知識管理能力,有效管理教師在教學現場中所需知識、常態問題及解 決的方法,透過知識管理融入教學組織的實務規劃與發展,可以促進校內成員將 其擁有的知識或資訊,經過整合、傳遞、分享、創新,影響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 的學習發展。許朝信(2001)指出,學校所傳遞的知識應能適用於未來生活之所 需,教師必須時時接收新知,體認知識經濟時代中無形知識資產、知識創新及使 用資訊科技之重要性,並加以吸收,進而提升教學效能,才能扮演好教師的角色。

本研究於2011年8月20日透過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查詢有關國 內博碩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相關論文,共有19筆;若進一步以中小學教師知識 管理與教學效能為研究題材者,共有16筆。但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

則付之闕如,值得研究者投入加以研究。再者研究者服務於桃園縣,希望能對國 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及教學效能之現況有所了解,以實際應用於教學工作

(23)

中,因此期望透過本研究來進一步探究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 效能之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上所述,本研究欲以桃園縣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調查方法,藉由 教師個人背景變項的差異,探討其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間的差異情形與關 係,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之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 究之參考。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目 研究目 研究目 研究目的 的 的 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 能之關係,以作為促進教師知識管理能力、提升教師教學效能之參考。故本研究 目的如下:

一、瞭解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現況。

二、瞭解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

三、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小教師在知識管理能力上之差異情形。

四、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之差異情形。

五、探究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

貳 貳 貳

貳、 、 、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提出下列待答問題,以作為調查研究及分析之依據,

茲分述如下:

一、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現況為何?

二、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小教師在知識管理能力上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上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間是否存在相關?

(24)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 名詞 名詞 名詞詮釋 詮釋 詮釋 詮釋

本研究旨在了解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下茲就 國小教師、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等名詞分別加以界定。

壹 壹

壹 壹、 、 、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

國小教師是指經由師資培育法認定之教育專業訓練機構培育,取得合格教師 資格,且服務於國小的教師。本研究所謂之國小教師乃指服務於桃園縣各公立國 民小學之正式教師,包括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級任教師、科任教師,不包 含校長、實習教師、教學支援工作人員及代課教師。

貳 貳

貳 貳、 、 、 、教師 教師 教師 教師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

所謂教師知識管理能力(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係指教師必須不 斷自我學習成長,在管理知識運作的過程中,對教師知識進行選擇取得、儲存累 積、分享傳播、轉化應用與創造發展,建立一套有效的知識管理模式,最後形成 循環的過程,進而藉以提升教師個人之能力,進一步創造組織智慧,用來提高教 師及組織的競爭優勢。是故,本研究之知識管理能力涵蓋了知識取得能力、知識 蓄積能力、知識分享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知識創新能力五個層面。茲將各層面 釋義如下:

一、知識取得能力:係指教師懂得選擇知識,利用各種方法與工具取得知識,增 進學習與研究知識的能力。

二、知識蓄積能力:係指教師能善加利用資訊科技的功能,將知識整理,系統化、

組織化,建立知識庫的管理能力。

三、知識分享能力:係指教師透過正式與非正式的管道,不斷與個體或團體溝通 話,傳播知識的能力。

四、知識應用能力:係指教師能夠將教學專業知能、學科專門知識融合、轉化、

運用,在教學過程中,實際施行於教學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知識創新能力:係指教師將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互動整合,藉以促進教師創 發新的知識及專業發展的能力。

(25)

本研究採用汪春玲(2009)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 效能調查問卷」,其中之第二部份來了解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情形,題 目採李克特式(Likert-typescales)五點量表,填答者得分越高,表示教師知識管理 能力越良好,反之則越低。

參 參

參 參、 、 、 、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

教學效能(teaching effectiveness)係指教師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透過多元 化的教學策略,因應學生個別差異,進而協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瞭解學習內 容的主要概念,能夠達到教學目標,以提升教育品質,此即為有效能的教學。是 故,本研究之教學效能分為教學計畫、教學策略、教材呈現、教學評量、班級經 營五個層面,茲將各層面釋義如下:

一、教學計畫:指教師在教學實施前,必須根據課程目標進行教學計畫、教案設 計、教學準備。

二、教學策略:指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善用多元的教學方法與技術,引起 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學習。

三、教材呈現:指教師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能系統化組織教材與有效的呈現教 材,使學生清楚了解教學內容。

四、教學評量:指教師在教學實施後,在適當時間採行各種評量方式,了解學生 學習的成效,以進行補救教學。

五、班級經營:指教師與學生在平時溝通互動良好,能有效處理班級事務,營造 優質的學習氣氛與環境,使學生樂於學習。

本研究採用汪春玲(2009)所編製之「國民中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 效能調查問卷」,其中之第三部份來了解桃園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情形,題目採 李克特式五點量表,填答者得分愈高,代表教師教學效能愈佳,反之則越低。

(26)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現況調查與差異分析 為主要問題,茲將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提出說明。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一 一 一

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

本研究是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研究地區。桃園縣行政區域劃分成北區:桃園 市、八德市、大溪鎮、蘆竹鄉、大園鄉、龜山鄉,南區:中壢市、平鎮市、楊梅 鎮、觀音鄉、新屋鄉、龍潭鄉、復興鄉,共十三個鄉鎮市。依城鄉間的差距,在 本研究中分成三區 ,分別為市區、鄉鎮地區、偏遠地區。

二 二 二

二、、、、研究研究研究研究對象對象對象對象

係指一百學年度具有教師證並佔有實缺之桃園縣國民小學合格教師,包括教 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級任教師、科任教師,但不包含校長、實習教師、教學 支援工作人員及代課教師。

三 三 三

三、、、、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國小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的現況,並探討教 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差異與關係。以教師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

服務年資、擔任職務、教育程度、學校規模、學校地區)為自變項;知識管理能 力(知識取得能力、知識蓄積能力、知識分享能力、知識應用能力、知識創新能 力)及教學效能(教學計畫、教學策略、教材呈現、教學評量、班級經營)為 依變項。

(27)

貳 貳

貳 貳、 、 、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一 一 一

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研究地區

本研究僅以桃園縣國民小學調查地區,故研究結果之推論會有所限制,無法 推論到其他縣市地區。

二 二 二

二、、、、研究研究研究研究對象對象對象對象

本研究僅以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故研究結果之推論會有所限 制,無法推論到其他縣市地區,因此在推論研究結果時需更加謹慎。

三 三 三

三、、、、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研究內容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教師自陳方式填答,但受試之教師難免會因為主觀 上的判斷或受到社會期許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在作答上有所保留,故研究之結 果可能會與實際情形有所差異。

(28)
(29)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教師面對資訊爆炸的時代,隨時掌握最新的資訊,轉化為有用的知識,同時 運用已知的知識,創造更多的知識,善用知識管理的能力,提升本身專業知能,

是必要的能力。本章的目的在介紹與本研究有關的理論與實徵研究,共分為三節。

第一節探討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之意涵;第二節探討教師教學效能之意涵;第三節 彙整分析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教師 教師 教師知識管理 教師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之意涵 之意涵 之意涵 之意涵

張芳全(2007)指出,知識管理的意涵可由組織與個人兩大面向來談。就組 織來說,它著重於組織整體的知識管理,例如:對組織的檔案、人員的心智、觀 念的變革、組織成員的行為管理及改變等;個人面則強調,個人知識管理如何運 用,例如:個人資料取得、蒐集、儲存、分享。近年來學術界與國際間興起一股 如織管理的熱潮,這股熱潮亦被稱之為知識管理運動(吳明烈,2001)。因此如 何充分利用此新穎理念,並落實於教學中,便成為新時代教師多元化教學之重要 課題。

壹 壹

壹 壹、 、 、 、知識之意義與分類 知識之意義與分類 知識之意義與分類 知識之意義與分類

林海清(2002)指出人類無論是在政治、經濟、社會以及文化上的各種活動 所產生有形或無形的訊息皆可稱為人類的知識。而在今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

無形的知識經濟為企業帶來不可限量的財富下,知識變成企業或組織進步及競爭 力指標。企業或組織唯有掌握知識的脈動及透過不斷學習、創新,培養人才素質 和提升組織競爭力,才能將組織能力提昇,因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變遷。「知識」

除了是企業最有利的無形資產,同時也是學校組織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教師 知識管理成為知識散播傳遞的重要關鍵。針對知識之意義與分類,依知識的意義、

知識的分類、教師知識的意義分別闡述。

一一

一一、、、、知識的意義知識的意義知識的意義知識的意義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被視為一種無形的資產,可由人類來加以認知和管理。

面對無形的知識,想要妥善的管理它,唯有先將知識的分類區辨清楚並善用之,

(30)

才能取得綜合性的效果。同時,知識依人類意義的程度不同又區分為資料(data)、

資訊(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智慧(wisdom)等四個層次(劉京偉 譯,2000),如圖 2-1 所示:

圖圖圖

圖 2-1 資料資料資料、資料、、資訊、資訊資訊、資訊、、知識與智慧關係、知識與智慧關係知識與智慧關係 知識與智慧關係

資料來源: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頁 27。

林金福(2003)將知識視為一種有機的觀念,認為知識是由數據、資訊而來,

除了具體的事實、數據、文件之外,知識更是一種源自於人類思考的產物,透過 思考,將經驗、事實、資訊及個體本身價值觀與信念的融通之後所形成的一套因 應問題、解決問題的體系,這個體系會因為外在環境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修正與 創造。

吳修瑋(2006)則認為,知識廣泛地存在於個體與組織中,是一種有價值且 具結構性經驗的綜合體,透過系統化的程序不斷地加以評估與取得、清查與儲存、

流通與應用、整合與分享、保護與創新等方式進行改變與演化。

廖釧如(2007)提及,知識乃是透過不斷與環境互動下,藉由分析資訊,加 上個人經驗分析,以產生價值判斷,使知識不斷地產生、擴充及更新。

林梅鸞(2004)指出,知識係指包含事實、方法、原理原則、技術,而知識 獲得的歷程包括經驗、領悟及人際互動,知識可以協助組織或個人解決問題及作 決定。

綜上所述,資料透過蒐集與整理,產生有意義的資訊,進而經由人類智慧的 思考、判斷、分析與歸納,形成為人類所用的知識。因而研究者將知識定義為知

(31)

識是透過資料的蒐集整理,轉化為有用的資訊,經由人類智慧的統整、分析、歸 納與價值判斷,產出有用的、創新的知識,協助個人解決問題,開創個人價值,

提供組織決策運作創新、增進效率的重要來源。

二 二 二

二、、、、知識的知識的知識的知識的分類分類分類分類

綜觀文獻資料,各家學者、專家由於其所認知角度與呈現的方式不同,造成 對於知識的類別所做之解釋分類繁多,研究者為使研究資料明確易懂,以下提出 專家學者曾提及的分類項目,為求能更深一層的探究,試歸納如下:

(一一一一))))知識的外顯性及內隱性知識的外顯性及內隱性知識的外顯性及內隱性知識的外顯性及內隱性

王建智(2003)以組織的觀點,認為組織外的知識屬於外顯知識,而組織內 的知識則屬於內隱知識;以組織內的觀點來看,則組織知識屬於外顯知識,而個 人知識則屬於內隱知識;以個人的觀點來看,則個人熟知的知識為外顯知識,個 人未覺察的知識則為內隱知識。

林金福(2003)認為,在知識體系中,能夠用文字、數字具體敘述,形諸文 件的,是為顯性知識;顯性知識容易藉由具體資料、科學公式、標準化的程序,

或普遍性的符號來溝通與分享;而知識體系中,難以用文字具體描述,極為個人 化,通常是主觀的洞察力、直覺和預感等,必須以語言與行動溝通、傳授的,稱 為隱性知識。

周鍚欽(2005)解釋,外顯知識可以透過形式化、系統語言、電腦程式、圖 形等加以傳遞的知識,就教育現場而言,教案設計、教學演示、教學檔案均屬之。

而內隱知識係指難以形式化的個人知識,具主觀的、直覺的、抽象的特性,常以 特別的形式表達,如個體間面對面的溝通分享等。

學者野中郁次郎、竹內弘高認為,知識可分為外顯知識(explicit knowledge)

與內隱知識(tacit knowledge);外顯知識是指個體使用語言清晰表達出來的知識,

以及可以訴諸文字,客觀地傳授給別人的知識,例如:圖片、模型、檔案、產品 及技術報告書;內顯知識是指植於個人經驗之中,難以運用語言表達出來的知識,

以及無法輕易描述的判斷或直覺的知識,例如:個人才能、品德、哲學觀、對社 會持有觀點等,都是無法很具體且明確的指出來(張芳全,2007)。

(32)

Nonaka 和 Takeuchi(1994)將知識分為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林東清,2008): 1.外顯知識:是指可用文字、數字、圖形或其它象徵性(symbol)清楚表達(如

手冊、書本及程式)的知識,即可定義、可擷取的知識,而且溝通容易。

2.內隱知識:是指高度個人化、難以正式化、只可意會不能言傳,而且深植在個 人經驗、判斷、聯想、創意及潛意識之心智模式內的知識。

若以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兩者特性來做區分,則可區分為表 2-1:

表 2-1 內隱知識與外顯知識區分比較 特性

特性 特性

特性 內隱知識內隱知識內隱知識內隱知識 外顯知識外顯知識外顯知識外顯知識

本質 無法清楚說明白、較主觀 可編碼、較客觀

理解化程度 不易記錄、不易傳遞 可利用圖表、編碼呈現 形成的過程 由學習、經驗中累積 由研讀、推理了解資料

儲存地點 心智理念 資料庫、圖文

媒介需求 面對面的溝通 利用文件資料

重要運用 需要發現、創新時 報告書、書面工作手冊 資料來源:林東清,2008,知識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頁 18。

((

((二二二二))))OECD 知識分類知識分類知識分類知識分類

OECD 知識經濟報告將知識區分為四類:

1.事實知識(know-what):它說明一個現象的事實情形,就如美國首都是華盛頓、

台灣最高的大樓是 101。

2.原理知識(know-why):它是指科學知識與自然原理法則。這種知識通常是在 組織應用,例如:實驗室、研究機構或大學社群,為了獲得這些知識必須要 與這些專業團體交流與溝通,甚至學習。

3.技能知識(know-how):包括技能與有能力處理某些事物的技術。例如產業界 經理在判斷一項新產品,或總經理為了選擇及訓練人事所運用的技能與知 識,又如有技能的技術人員操作複雜機器。這種技能知識通常在私人企業發 展及維持。

4.人力知識(know-who):它包括誰應作何事及如何作的成份。它在經濟發展上 相當重要,在專業及組織高度分工之下,此種知識可以加速組織的變遷及適 應社會變化(張芳全,2007)。

(33)

(三三三三))))依知識性質分類依知識性質分類依知識性質分類依知識性質分類

Fleck(1998)提出另一套分類的方法(引自林梅鸞,2004):

1.正式知識:表現在理論與公式上,通常以文字或圖表的形式予以編碼,可透過 正式的學習獲得。

2.非正式知識:存在於口頭或書面資料中,可透過與特殊情境脈絡的互動而習得。

3.工具知識:表現在工具和設備的使用上,為更有效使用,必須與其他要素配合,

可透過示範與練習取得。

4.隱性知識:表現在人們心智中,來自實務與經驗,經由輔導教師或學徒制來傳 遞。

5.有條件的知識:零零散散分布,有時可經立即性學習學得。

6.後設知識:表現於組織中的普遍價值、文化與哲學假定中,能透過社會化獲得。

((

((四四四四))))依組織外部知識和組織內部知識分類依組織外部知識和組織內部知識分類依組織外部知識和組織內部知識分類依組織外部知識和組織內部知識分類

根據取得知識的來源,可以將知識畫分為組織外部的知識和組織內部的知識

(王如哲,2001)。所謂外部知識(external knowledge)係指從組織外部得來的知 識;相反的,內部知識(internal knowledge)則是從組織內部便可以得到的知識。

就組織外部的知識而言,透過導入組織外部的知識,將能增益組織本身所缺 乏的知識,對組織來說,是一種有利的行為。換言之,組織外部的知識,將能補 充組織本身知識的不足之處,也能加速組織內部知識的盤整和創新。

若就內部知識而言,一般皆認為組織內部的知識只有組織中已經文件化,得 到清楚表達、明確界定,而長期累積下來的知識。但是組織內部的知識,其實尚 包含了尚未文件化、清楚表達的知識,而這樣的知識,過去並未受到相當的重視,

但是現在,誰能掌握越多這類的知識,將能為組織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和價值。

綜合上述,知識的分類因學者專家觀點的殊異,將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歸納畫 分方式,但是目前多以Nonaka與Takeuchi之外顯知識和內隱知識為準,內隱知識不 易透過文字與行為具體呈現出來,常深植於個人內心深處,如個人理想、價值和 情感中,並以主觀、直覺及抽象方式呈現。外顯知識則較容易透過文字、數字及 圖形等方式呈現出來。若能充分理解並有效掌握知識的多重特性,不但利於組織 與個人知識之最佳利用,亦將有助於創造知識的卓越價值。

(34)

三 三 三

三、、、、教師知識的意義教師知識的意義教師知識的意義教師知識的意義

黃景文(2005)認為,教師知識是指在學習教學中逐漸體驗、吸收,過程中 其融合學科知識、課程與教材、學生特質、師生互動、教學資源、學校及社區文 化以及人際互動等諸多的訊息,其中還牽涉到教師個人的經驗、信念、興趣、及 目標等因素。因此,這類知識必須在實際工作場所才能獲得,如果教師在學習教 學歷程中,能因應各種因素,將本身所具備的學科知識有效的轉化成學生能夠理 解的形式,教師就能從中不斷發展其知能。

(一一一一))))連連連連麗菁麗菁麗菁麗菁((((2001))))將教師知識分七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七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七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七大層面

1.自我知識:是指教師對自我暸解的知識,包括個人的教育價值觀,對教師形象、

教師責任、教師權威等看法,以及教師自我瞭解本身特質如何影響教學。

2.情境知識:是指教師對於教學情境脈絡的瞭解,包括對班級、教室、學校、社 區、文化、法規的認識。

3.課程知識:是指教師對課程知識的瞭解,包括課程方案、教材及課程設計、發 展、統整與決定方面的知識,如教師手冊、教科書等。

4.學生知識:是指教師對學習者的瞭解,包括學生如何思考、學習方法、認知過 程、能力、態度、發展層次、先備知識、迷思概念。

5.學科知識:是指教師對於任教科目的專業知識內容及知識的組織法則等,包含 學科主要概念、事實、原理原則、主要架構概念與解釋概念、探究科學方法。

6.一般教學知識:是指非特定學科的一般教學原則與策略,如班級經營的策略、

發問技巧等。

7.學科教學知識:是指教師結合學科與教學知識,針對各種不同的學科內容進行 教學技巧與教學策略,亦即各科教材教法。

(二二二二))))江政福江政福江政福江政福((((2003))))將教師知識分四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四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四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四大層面

1.教育專業知識:課程設計與班級經營等關鍵知識。

2.教學專業知識:教學實施等關鍵知識。

3.學科專業知識:生活科技等關鍵知識。

4.其他知識:研習活動、行政實務及其他知識(如:教育實習、實習諮詢、就業 諮詢)等關鍵知識。

(35)

(三三三三))))黃秀黃秀黃秀黃秀君君君君((((2003))))將教師知識分五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五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五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五大層面

1.自我了解的知識:指有關教師個人的價值觀及教育目標的知識。

2.學科內容知識:意指教師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的教學內容,包括該學科領域的事 實、概念,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3.教學方法知識:泛指各科的教學原則與策略。

4.課程發展的知識:指教師必須知道從國家、學校、教室到學生層次的課程,以 及這些層次之間的關係,且教師對其所要任教科目的課程知識,包含課程設

計、課程組織教科書、教師手冊。

5.情境脈絡的知識:指的是教師教師必須理解影響教學的各種環境脈絡,包括對 教室、學校、政治、教育、經濟等之情境知覺。

(四四四四))))劉慧明劉慧明劉慧明劉慧明((((2007))))將教師知識分兩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兩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兩大層面將教師知識分兩大層面

1.內隱知識:教育哲學觀、教育態度與素養、教育熱誠與自我要求。

2.外顯知識:課程教案設計、教學策略與方法、班級經營策略。

(五五五五))))廖廖廖廖釧釧釧釧如如如如((((2007))))將將將將教師知識教師知識教師知識教師知識分分分分七七七七大層面大層面大層面大層面

1.學科知識:學科內容知識是教師必備的知識,指的是教師任教某一學科時,對 該學科內容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並能掌握學科精髓,以便深入淺出的幫助 學生發展出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學科知識可再分為學科內容知識(事實、概 念、原理等)、學科實質知識(該學科領域的主要架構與概念架構等)、

章法知識(探究學科的方法)及有關學科的信念等四部分。

2.一般教學知識:指的是非特定的一般教學原則與教學策略,例如,引起動機教 學的理念、教學設計的能力、教學實施的能力、教學方法與策略、班級經營 管理、教學評量知能等。

3.學科教學知識:教師結合學科與教學法的知識,針對各種不同的學科內容進行 所需要的專門教學技巧,亦即各科教材教法。在任何教學活動中,教師需將 自己所知轉化成學生可以理解的形式,並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

4.學習者的知識: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包括學生的背景、身心特性、能力、先備 知識、學習方法、態度、動機等的了解。因此教師除了對一般學生要有概括 性認識外,也要對學生的個別差異有高度的洞察力。

(36)

5.課程知識:教師對於教材與課程整體的了解,並配合學生的發展與個別差異。

教師不僅是課程的執行者而已,更應是課程的規畫者及發展者。在教育多 元化課程自主化的趨勢下,教師愈來愈需要具備課程發展的知能。

6.自我知識:乃是教師對自我了解的知識,包括教師形象、個人的信念、個人價 值觀以及個人特質對教學的影響等。

7.情境知識:指的是教師對於教學工作上相關情境的了解,並善加利用資源的知 識。情境包括教室內的情境、學校內的情境及整個學區的情境等。教師必須對 校內與校外的情境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效能。

由上述可知,教師知識是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所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與實務知 識,目的在使教師的教學更有效能,並且達到教育目標。本研究就教師實際工作 需求以及文獻分析,認為教師知識包括教學理念知識、任教學科知識、學科教學 知識、教學策略知識、課程設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情境脈絡知識。

貳 貳

貳 貳、 、 、 、教師 教師 教師 教師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 知識管理能力 能力 能力 能力的 的 的 的意義 意義 意義 意義

一 一 一

一、、、、知識管理的起源知識管理的起源知識管理的起源知識管理的起源

1996 年 OECD 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報告,強調以知識為本位的經濟 型態,將改變全球經濟之發展,從此世界各國皆努力邁向知識經濟之路,也引導 知識管理之發展。「知識管理」一詞在學術界出現已近十年,且經由國內外幾家 知名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如微軟、台積電、宏碁集團等,以其傲人的績效與獲利 掀起一股知識管理熱潮,使得國內學術界及企業界對於「知識管理」議題的注意 與討論已漸趨熱絡(洪儒瑤,2000)。

知識管理產生的原因包括以下幾點(吳宗立、張順發,2002):

(一)全球化的經濟趨勢: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型態,變成今日以智慧為資本之 經濟型態,對於知識管理之需求日益殷切。

(二)組織學習理念的興起:學習型組織的盛行,讓知識學習更具效率,對個人 與組織都有很大的助益。

(三)知識重要性提升:知識已超越土地資本等要素,躍居最重要之地位,尤其 以微軟、Google為產業界之代表。

(四)資訊科技的發展:電腦及網路的結合,讓知識可以進行儲存、分享、傳遞 與交流,知識的力量無遠弗屆。

(37)

Beckman(1999)曾將知識管理重要演變過程彙整成重要紀事年表,如下表2-2 所示(引自王如哲,2000):

表 2-2 知識管理重要紀事年表 年代

年代 年代

年代 主辦單位主辦單位////主導人物主辦單位主辦單位主導人物主導人物主導人物 事件事件事件事件

1980 數位設備集團、卡內基美蘭大學 在商業上第一個成功的專家系統:

結構電腦組成單元。

1986 Dr. Karl Wiig 在對聯合國的國際勞工組織作專題 演講時,首創知識管理概念。

1989 大型管理顧問公司 開始內部的努力來正式管理組織。

1991 Price Waterhouse 首先將知識管理統整成為企業組織 的一項策略。

1991 哈佛企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野中郁次郎和竹內弘高

最早出版有關知識管理的一篇期刊 論文。

1993 Dr. Karl Wiig 專注於知識管理而率先出版的一本 專門著作。

1994 知識管理聯絡網 舉辦首次的知識管理研討會。

1996 各類組織和實務人員 知識管理的興趣與活動開始劇增。

資料來源:王如哲,2000,知識管理的理論與應用-以教育領域及其革新為例,

頁 25。

資訊科技開啟「知識革命」的前端,激起「知識管理」的發展,知識管理也 將帶動整個組織的革新,不管是企業界或政府機構也開始積極推動「知識管理」,

藉以強化組織的生產力和競爭力,學校在此大環境下,推動知識管理,實屬刻不 容緩之事。惟學校推動知識管理必須以「人」為主體,並善用資訊科技產物,換 言之,必須將組織成員系統與資訊系統進行有效的結合,並塑造一種知識共享的 文化,才能讓學校成員成為知識工作者,具有知識生產力,對於提升組織的智慧 才具有積極的功效(吳清山、林天祐,2003)。

二二

二二、、、、知識管理的意義知識管理的意義知識管理的意義知識管理的意義

知識管理的興起,大致上可說是緣起於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為了因應資訊 社會的知識經濟時代,如何將日新月異的大量知識及資訊,加以選取、彙整、儲 存、轉化,進而分享與應用,是企業組織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指標,也是組織永 續經營的重要管理策略,也因此,知識管理被組織視為邁入新世紀後一項重要的 管理策略(俞國華,2002)

(38)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有效的知識管理,已成為組織或個人競爭生存的關鍵因 素。知識管理是一種知識收集、整理、分析、分享和創造的處理過程,使原有的 知識不斷的修正和持續產生新的知識,而且能將這些新舊知識加以保存和累積,

使其有效地轉化為有系統、制度化的知識,這種知識不斷產生,累積和創新的循 環,可以幫助組織採取有效的決定和行動策略,更進而能夠增加組織資產、擴增 組織財富、提升組織智慧和達成組織目標 (吳清山,2001b)。

Saxnea(2007)應用Tiwana知識管理定義說明知識管理造就了知識的創造、溝

通以及運用,已達成不同的目標,提升組織績效。O'Dell與Grayson(1998)指出 知識管理係將正確的知識,在適當的時機,傳播給正確的人,並幫助人們可分享 知識,將所轉化的知識能付諸行動,以增進組織之表現,將其運用完成組織每一 任務的過程。此過程包含了:知識的創造、確認、搜集、分類、儲存、分享、利 用、改進和淘汰等步驟。

Hung與Lien(2005)認為知識管理是管理人造資產的策略與方法,在處理的 過程中去搜尋、辨識與獲取知識,並利用現存的知識去創造新的知識,也就是將 知識善加管理,以滿足需求。因此認為知識的產生、知識的取得、知識的分享與 知識的應用是知識管理最重要的特色。Watson(1998)知識管理係將組織內的知 識,從不同的來源中選取主要的資訊,並加以儲存、記憶,使其可以被組織中的 成員所使用,用來提高組織的競爭優勢。

張明輝(2002)認為知識管理是組織運用資訊科技,並配合組織文化、組織 結構等特性,對組織中的知識進行搜尋、組織、儲存、轉換、擴散、移轉、分享、

運用的過程,經由這一連串的過程,促進組織知識的不斷創新與再生,以提高組 織的生產力,增加組織的資產,並藉此提升組織因應外部環境的能力,及不斷自 我改造的動力。

林東清(2008)提出知識管理係指組織為了提升存活能力與競爭優勢,對於 存在組織內外部的個人、群組或團體內有價值的知識,進行有系統的定義、獲取、

儲存、分享、移轉、利用與評估等工作謂之。

王如哲(2000)綜合學者定義,將知識管理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知識管理等於「資訊和通訊科技」加上「新的工作組織」。

(二)知識管理強調「無形資產」之管理。

(三)知識管理是一種「有意的策略」。

(39)

(四)知識管理的對象是「智慧資產」。

(五)知識管理是將「隱性知識外顯化」的過程。

(六)強調「知識循環」的知識管理。

(七)主張知識管理是「整合的知識系統」。

(八)知識管理是透過「資訊管理」和「組織學習」來改進組織知識的使用。

吳清山(2001b)亦指出知識管理具有四個基本要素:人員、科技、知識及文 化,如圖 2- 2 所示:

圖圖

圖 2-2 知識管理基本要素知識管理基本要素知識管理基本要素 知識管理基本要素

資料來源:吳清山,2001,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頁8。

吳明烈(2002)認為「知識管理」是整個知識鏈的過程,從知識的察覺到確 認所需的知識,乃至於發展新技能、傳播新技能、到應用新技能與淘汰舊技能等 過程,如圖2-3所示:

圖 圖圖

圖 2-3 知識鏈知識鏈知識鏈 知識鏈

資料來源:吳明烈,2002,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組織,頁 57。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對知識管理定義之詮釋,依自己本身立場及角度的不 同,而有些許差異說法。而以本研究主題,進行「知識管理的定義」的闡釋,「知 識管理」係指為了因應環境變化及經濟時代來臨,組織內部人員及資訊以系統性 方法管理及整合,透過組織內部成員的知識共享及轉化,將知識不斷創新變化,

發展出組織的生存能力及豐富的無形資產,使成員能夠擷取、吸收與應用知識,

發覺 知識

確認所 需知識

發展 新技能

傳播 新技能

應用 新技能

淘汰 舊技能 人員

知識管理

知識

科技

文化

(40)

形成知識創新的基礎,促進組織知識不斷的創新與再生,再依此為起點,開始另 一個知識管理循環的過程,使得組織及個人的知識不斷擴增,進而提高組織的績 效與競爭力。

三 三 三

三、、、、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能力能力能力的意義的意義的意義的意義

Petrides與Guiney(2002)指出,知識管理鼓勵人們重視知識的創造、取得及 使用與組織相關之方法。處於知識經濟的時代中,學校所面臨的挑戰遠比過去更 為艱鉅,必須力求改革與創新,方能在激烈的環境下,贏得優勢地位(吳清山、

黃旭鈞,2006)。教育是國家競爭力的一項重要的指標,而學校正是教育主要場 所,教師更是推動學習搖籃的重要推手,因此,學校教師的知識傳遞更是扮演著 舉足輕重的角色。因而透過一系列妥善知識管理的活動,而使得個人的教學效能 能夠不斷增進(曾廣俊,2008)。故對教育界而言, 知識管理所要帶動的是如何 集合眾人的力量,創新教法與教材,建構出適合本土教育的多元教材,並直接應 用於教室課堂中,以培養具有多元思考能力的下一代(林珊如,2002)。

基本上,學校不僅是知識傳播的場所,更是知識創造的園地,所以在知識經 濟體系中,教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容忽視,尤其知識傳遞與創新,均有賴教育 功能的充分發揮(楊振昇,2001)。林新發(2009)認為,學校作為一個傳道、授 業、解惑的場域,與知識密切關係,是知識密集組織,因此學校組織必須做好知 識管理,進而傳承與創新,以帶動學校新氣象。教師身為學校的靈魂人物,身兼 知識傳遞與生產的角色,從資料的收集、教案的設計、教材的累積、教學的演示,

到學生學習的成果,從事的都是知識性的活動。若要跟上時代腳步,則教師必須 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己,做好知識管理的工作。

綜合上述,本研究認為教師知識管理能力係指教師必須不斷自我學習成長,

在管理知識運作的過程中,先運用方法取得知識,進行知識的融合、轉化、運用。

在教學過程中,促使新舊知識有系統的累積、精進、轉化、應用和創新的循環,

進而營造學習型組織的運作型態,以強化教師專業知能,改善教學品質及達成教 學目標的歷程。以下即彙整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知識管理定義的看法,如表2-3:

(41)

表 2-3 教師知識管理的定義 學者學者

學者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年代 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的定義的定義的定義的定義

王建智 (2003) 教師知識管理即教師透過一系列妥善管理知識的活動,而使得 個人的教學知能能夠不斷增進的歷程。

林靜怡 (2007) 教師知識管理主要是以教師為核心,歸納教師專屬的個人獨特 知識,並與學校內其他成員分享個人內隱及外顯的知識,進而 提升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之能力。

俞國華 (2002) 教師知識管理即教師利用知識的獲得、知識的儲存、知識的內 化與應用、知識的分享及知識的創新等策略,管理隱性知識與 顯性知識的過程,其目標除了教育新知的增加外,更希望進一 步達成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效能提升等理想。

范熾文、(2009)

陳嬿竹

教師在知識管理的活動循環中,能夠運用現代化科技,對於自 身教學專業領域,進行蒐集、儲存、分享、、轉化、應用與創 造等具體之能力。

孫志麟 (2004) 教師知識管理意指教師能夠結合資訊科技的力量,有效地對專 業知識進行取得、組織、儲存、轉換、分享、應用與創造的連 續過程,以增加專業知識的實踐價值,藉以提升教學效能,確 保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就。

廖釧如 (2007) 主要是透過一系列之知識管理活動,有效地對專業知識進行知 識的取得、組織、轉換以及分享,使教師個人的知識不斷擴充 更新,進而提升教學效能,並增進學生的學習成就。

劉家宏 (2010) 教師能夠透過知識的系統化過程,將知識進行取得、儲存、應 用、創新及分享等活動,當教師具備知識管理的能力後,教師 的專業知能也隨之增進。

劉慧明 (2006) 在學校組織中,教師為了敏銳地因應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而從 事的資訊蒐集、決定和行動,並做有效的管理與整合。

Baran與Cagiltay (2006)

知識管理是一種整合系統性的方法,用此方法去辨識、管理並 分享組織內的資料庫、文件、規章、程序以及專業知識與經驗,

對教育界而言,知識管理已經被深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中。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2)

參 參

參 參、 、 、 、教師知識管理之內涵 教師知識管理之內涵 教師知識管理之內涵 教師知識管理之內涵

有關知識管理內涵,隨著研究者觀點不一,其方法也不盡相同。本研究先探 討知識管理相關模式與理論,再從知識管理活動界定教師知識管理內涵。

一 一 一

一、、、、知識管理模式探討知識管理模式探討知識管理模式探討知識管理模式探討

(一一一一))))美國勤業管理公司知識管理模式美國勤業管理公司知識管理模式美國勤業管理公司知識管理模式美國勤業管理公司知識管理模式

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提出一個知識管理(KM)公式,如圖2-4所示:

圖圖圖圖 2-4 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知識管理公式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知識管理公式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知識管理公式美國勤業管理顧問公司知識管理公式 資料來源:劉京偉(譯),2000,知識管理的第一本書,頁 39。

由知識管理公式中可知,知識管理等於組織內的「人員(P)」加「知識(K)」

的「分享(S)」次方。P(people)係指人員為知識運載者;K(knowledge)係指 知識,其包括資料、資訊、知識、智慧的組合;Technology(+)係指資訊科技,

其用「+」的符號來表示資訊科技在人員與知識之間的連結功能;S(share)係指 分享,亦指分享可使知識管理因人員與知識的連結而產生知識價值提升、擴大與 倍增的效果。簡言之,知識管理必須透過資訊科技將人與知識做充分結合,在分 享的組織文化下達到加乘的效果。

Technology(+):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協助知識管理架構

知識管理架構

People:人 知識載運者

KM=(P+K)

Share:分享

Knowledge:知識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

s

(43)

(二二二二))))Earl 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模式

Earl認為知識管理能夠增加組織的競爭力,其構成要素包括知識系統、網路學 習、學習型組織和知識工作者,如圖2-5所示,分述如下:

1.知識系統:知識系統是建立獲取知識、儲存和應用知識的支援系統,以確保知 識的廣度及有效性。

2.網路學習:利用網路傳遞訊息,以提高組織運作的效率。

3.學習型組織:藉由個人和組織的學習,將個人知識轉化成組織知識,透過不斷 學習和擴展經驗,使組織成為有活力的生命體。

4.知識工作者:採取用人唯才原則,尋找有助於組織發展的關鍵人員,並給予適 當的教育與訓練,以提升組織的競爭力。

圖圖圖

圖 2-5 Earllll 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模式知識管理模式 知識管理模式

資料來源:Earl,1997, Knowledge in organization, p.10。

知識系統 1.獲取系統 2.資料庫 3.決策工具

學習型組織 1.合作 2.訓練 3.風氣

網路 1.當地的 2.共同的 3.外部的

知識工作者 1.核心人員 2.技術 3.功績主義

數據

表  2-3  教師知識管理的定義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教師知識管理 教師知識管理的定義的定義的定義 的定義  王建智  (2003) 教師知識管理即教師透過一系列妥善管理知識的活動,而使得 個人的教學知能能夠不斷增進的歷程。  林靜怡  (2007) 教師知識管理主要是以教師為核心,歸納教師專屬的個人獨特 知識,並與學校內其他成員分享個人內隱及外顯的知識,進而 提升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之能力。  俞國華  (2002) 教師知識管理即教師利用
表  2-4  教師知識管理能力的內涵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教師 教師知教師教師知 知識管理能力知識管理能力 識管理能力的內涵識管理能力的內涵的內涵 的內涵  王建智  (2003)  1.知識蓄積        2.知識分享        3.知識應用  4.知識創新        5.知識獲取      伍忠賢、 王建彬  (2001)  1.知識的取得    2.知識的創造    3.知識的整合與蓄積 4.資訊技術        5.移轉與流通    6.知識的散播與分享
表  2-5  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    學者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年代 年代  教師教學效能教師教學效能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的定義的定義 的定義  王淑怡  (2002) 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的,並促進學生學習,在教學前、中、後 三個階段,所採用的各種教學技巧、方法及策略。  江惠珍  (2009) 以教師有效教學為重心,指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活用教學方 法,妥善呈現教材和適度激勵關懷學生,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 具有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成效。  吳修瑋  (2006) 教師預
表  2-6  教師教學效能的內涵      學者 學者學者 學者      年代年代 年代 年代 教師教學效能 教師教學效能的教師教學效能教師教學效能的 的內涵的內涵 內涵    內涵 王建智  (2003) 1.教學前計畫與準備  2.教學方法與技術  3.教材組織與呈現 4.教學成果與評量      5.班級經營管理  汪春玲  (2009) 1.教學計畫                  2.班級經營              3.教學策略  4.教材呈現                  5.教學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基礎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個人及社交能力 溝通能力 明辨性思考 2 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 數學能力 3

好奇 →求真 探究能力 創造力.

誠 5 小白鷺 公義 關愛世界 社會責任 團隊精神 領導能力 公平 6 黑臉琵鷺 智慧與知識 有理想 好奇心 喜愛學習 創造力

於 2016 年 12 月發布的《推動 STEM 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強調加強學生綜合和應用 不同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

Mathematical theories explain the relations among patterns; functions and maps, operators and morphisms bind one type of pattern to another to yield lasting

一、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政策、制度、計畫之研 擬、規劃及督導。. 二、職能標準、技能檢定與技能職類測驗能力認證法規制(訂)定、修正

興趣Motivation 是學習的原動力 John Biggs, 2009... 規劃課程時考慮三個條件: 教師動力、能力 學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