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將分成五節來呈現研究的結果,並加以討論,第一節為研究對象的基 本資料;第二節分析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前後測比較;第三節探討實驗組學童對 課程與教學法的感受;第四節討論實驗組學童在學習單部份的填答情形;第五 節省思教學者實施教學之歷程與心得並做出建議。

第一節 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包括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家長職業(表 4-1)、以及 研究對象的過去經驗等(表 4-2)。

一、性別

實驗組學童共 33 人,其中男生有 19 人,佔 57.6%;女生有 14 人,佔 42.4%。而對照組學童則有 34 人,其中男生有 19 人,佔 55.9%;女生有 14 人,佔 41.1%。

二、父母教育程度

實驗組部份,學童的父親教育程度以大學居多,有 14 人(42.4%);其 次為五專,有 9 人(27.3%);研究所有 7 人(21.2%);高中或高職則有 3 人

(9.1%)。而母親的教育程度也以大學居多,有 12 人(36.4%);其次為五專、

高中或高職,各有 8 人(24.2%);研究所有 4 人(12.1%);國中則有 1 人(3%)。 控制組部份,學童的父親教育程度以大學居多,有 13 人(38.2%);其 次為研究所有 11 人(32.3%);高中或高職、五專各有 4 人(11.8%);國 中則有 2 人(5.9%)。至於母親的教育程度也以大學居多,有 17 人(50%);

其次分別為高中或高職 6 人(17.6%);研究所 4 人(11.8%);國中與五專各

有 3 人(8.8%);不識字或國小 1 人(2.9%)。

三、家長職業

實驗組部份,學童的父親職業以軍公教居多,有 11 人(33.3%);其次 為從商,有 8 人(24.2%);作工的有 4 人(12.1%);其它則有 10 人(30.3%)。 而母親的職業也以軍公教為多,有 8 人(24.2%);其次為從商,有 6 人 (18.2%);從醫者有 2 人(6%);其它則有 17 人(51.5%)。

對照組部份,學童的父親職業以商人居多,有 11 人(33.3%);其它依 序為軍公教 6 人(17.6%),作工 4 人(11.8%),從醫 3(8.8%)人,至於其它則 有 10 人(29.4%)。學童母親的職業也以軍公教及商人為多,各有 5 人 (14.7%);從醫者有 4 人(11.8%);其它則有 20 人(58.8%)。

四、較喜歡的學習領域

整體而言,實驗組學童喜歡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人數較對照組學童 為高,但是兩組學童喜歡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人數均未達全班半數。

實驗組部份,學童喜歡語文領域的有 14 人,數學領域有 14 人,社會 領域有 11 人,綜合活動領域有 10 人,藝術與人文領域有 14 人,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有 14 人,健康與體育有 18 人。

對照組部份,學童喜歡語文領域的有 11 人,數學領域有 17 人,社會 領域有 17 人,綜合活動領域有 14 人,藝術與人文領域有 19 人,自然與生 活科技領域有 6 人,健康與體育有 20 人。

五、平常閱讀自然科學類書籍的情形

整體說來,兩組學童大都是偶爾會看一下自然科學類的書籍,而會主 動去閱讀的學童,則以實驗組學童較多;至於透過老師要求或同學介紹才 看的比例是差不多的,但實驗組學童幾乎不看這類書籍的學童比例卻比控

制組高出許多。

實驗組部份,學童常常主動閱讀的有 12 人(36.4%),老師要求或同學 介紹時才看的有 3 人(9.1%),偶爾看一下的有 14 人(42.4%),幾乎不看的有 4 人(12.1%)。

對照組部份,學童常常主動閱讀的有 8 人(23.5%),老師要求或同學介 紹時才看的有 3 人(8.8%),偶爾看一下的有 22 人(64.5%),幾乎不看的有 2 人(5.9%)。

六、對於和環境議題有關的報導或資訊之留意情形

實驗組部份,學童會主動去閱讀的有 3 人(9%),偶爾留意的有 29 人 (87.9%),不曾注意過的有 1 人(3%)。控制組部份,學童會主動去閱讀的有 5 人(14.7%),偶爾留意的有 23 人(67.6%),不曾注意過的有 3 人(8.8%)。由 上可知,兩組學童對於和環境有關的報導或資訊,都或多或少會留意。

七、近兩年內曾經參與的環境教育活動

由於研究者所在學校在每學期中,每個學年均會舉辦戶外教學,而且 多為搭配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的內容,所以兩組學生在過去兩年中,均曾 到過屏東海生館、台中科博館等地,所以兩班學童經驗蠻相似的。

實驗組部份,學童參觀過博物館、海生館,動物園、鳥園,以及參加 學校戶外生物教學等活動者都有 60%以上,參觀過國家公園的有 17 人 (51.5%),植物園有 11 人(33.3%),而參加過自然科學相關營隊的有 6 人 (18.2%)。

控制組部份,學童參觀過博物館、海生館的有 26 人(76.5%),參觀過 動物園、鳥園,以及參加學校戶外生物教學等活動者各有 20(58.8%),參觀 過國家公園與植物園的各有 19 人(55.9%),而參加過自然科學相關營隊的

則有 7 人(20.6%)。

八、是否親自動手飼養動植物的情形

實驗組部份,學童曾種過花果、蔬菜或樹木的有 20 人(61%),曾飼養 小動物者有 27 人(81.8%)。控制組部份,學童曾種過花果、蔬菜或樹木的 有 17 人(50%),曾飼養小動物者有 28 人(82.4%)。大致上實驗組與對照組 對於飼養動植物的比例都還頗高。

九、關於環境保護或自然保育相關知識之獲得來源

實驗組部份,各有 60%以上的學童從課外讀物、學校書本、父母親、

電腦網路等方式獲得相關知識,其次來源則為電視電影與學校老師,各約 有 50%,至於從報章雜誌和活動解說員等獲得訊息者,各約有 40%,少數 學生也會從聽演講或學校同學那裡獲取資訊。

對照組的學童的資訊來源主要是藉由課外讀物,其次則是學校書本、

父母親、電腦網路等方式,從學校老師那裡獲得訊息者也佔 50%以上,至 於從活動解說員、報章雜誌和學校同學等處取得資訊者,各佔有 30%以上,

從聽演講那裡獲取資訊的較少。

表 4-1 研究對象之基本資料

表 4-2 研究對象之過去經驗

續表 4-2 研究對象之過去經驗

第二節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前後測比較分析

本節分成兩個部份來探討實施本實驗課,是否造成學童在生物多樣性認知 與態度上的差異,包括:兩組學童在量表前後測得分,以及兩組學童在量表中 各題的答對情形。

在實施生物多樣性問卷前測時,實驗組恰巧有一位學同因病請假,未能參 與施測,是故本節中,實驗組部份均以其它三十三位學童之測驗結果來做分析。

一、兩組學童在量表前後測之得分比較

在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態度問卷中,有關認知部份共有二十題,其計分 方式為每題一分,共二十分。實驗組學童在認知量表前測的平均分數為 12.24±3.03,而後測的平均分數則為 15.94±1.56;對照組學童在前測的平均 分數為 11.56±2.98,後測的平均分數為 12.71±2.78。

在態度量表部份共有十五題,每題皆有四個選項,分別為「非常同意」、

「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其計分方式為四分至一分,依次 遞減。實驗組學童在前測的平均分數為 47.33±5.60,後測的分數為 49.21±

5.60;而對照組學童的前測平均分數為 48.76±6.56,後測為分數為 49.74±5.59。

將兩組學童之前後測成績分別做獨立樣本 t 檢定,在認知部份,經統 計考驗得 t 值為.923(p>.05),兩組學童在前測成績的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而後測成績之 t 值為 5.893(p<.05),達顯著差異,且為實驗組學童之成績 高於對照組學童之成績(表 4-3)。

至於在態度部份,兩組學童在前測成績的表現經統計考驗得 t 值 為.959(p>.05),後測成績之 t 值為.391(p>.05),兩者均無顯著差異(表 4-4)。

表 4-3 兩組學童在認知問卷前後測得分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測驗別 組別 平均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實驗組 12.24±3.08

前測

對照組 11.56±2.98

.923 65 .359

實驗組 15.94±1.56 後測

對照組 12.71±2.78

5.893 52.217 .000*

(* 表示 p<.05)

表 4-4 兩組學童在態度問卷前後測得分之獨立樣本 t 檢定

測驗別 組別 平均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實驗組 47.33±5.60

前測

對照組 48.76±6.56

.959 65 .341

實驗組 49.21±5.35 後測

對照組 49.74±5.59

.391 65 .697

為了解兩組學童之前後測得分表現是否有顯著差異,本研究以成對樣 本之 t 檢定來進行資料的分析。

實驗組學童在認知部份經統計考驗得 t 值為 5.828(P<.05),其差異達 顯著水準,而態度部份經統計考驗得 t 值為 1.415(P>.05)並未達顯著差異。

而對照組學童在在認知部份經統計考驗得 t 值為 1.750(P>.05),而態度部 份經統計考驗得 t 值為.649(P>.05),兩者均未達顯著差異(表 4-5)。

歸納以上結果可知,兩組學童在認知部份的前測成績並無顯著差異,

而後測成績有顯著差異,其中實驗組學童在後測成績較前測高,且達顯著 水準。至於態度部份,兩組學童在前後測之成績均無顯著差異,而各自之 前後測差異也都未能達到顯著水準。

表 4-5 兩組學童之成對樣本 t 檢定

項目 個數 平均 t 值 自由度 顯著性 組別

前測 後測 認知 33 12.24±3.08 15.94±1.56 5.828 32 .000*

實 驗

組 態度 33 47.33±5.60 49.21±5.35 1.415 32 .167 認知 34 11.56±2.98 12.71±2.78 1.750 33 .089 對

組 態度 34 48.76±6.56 49.74±5.59 .649 33 .521 (* 表示 p<.05)

整體而言,兩組學童在生物多樣性認知的前測與生物多樣性態度的前 測中,均沒有顯著差異,顯示不同背景對學童之生物多樣性認知並無影響、

不同背景對學童之生物多樣性態度也沒有影響。

以成對樣本 t 檢定來檢視實驗組學童的前後測表現,發現在生物多樣 性認知部份,後測得分高於前測達顯著差異,顯示教學活動對於學童之生 物多樣性認知可以顯著提昇;而生物多樣性部份,後測得分雖高於前測,

但未達顯著差異,顯示教學活動對學童之生物多樣性態度的提昇,較無顯 著之影響。

至於兩組學童的後測得分表現中,在生物多樣性認知部份,實驗組學 童的得分高於對照組學童,且達顯著差異,顯示參與本研究之教學活動可 以提昇學童的生物多樣性認知;而生物多樣性態度部份,兩組學童的差異 並未達顯著水準,由此可知,參與本研究之教學活動,對學童之生物多樣 性態度的提昇並不顯著。

二、學童在量表中各題的答對情形

為深入了解學童在生物多樣性認知與態度問卷的答題情形,表 4-6 顯 示研究對象在認知問卷中各題的反應情形。該問卷共有 20 個題目,其計分 方式為每答對一題給一分,未答對則不給分。

實驗組學童除了在第 8.11.14.題前後測答對人數相同之外,其它各題的 答對人數均有增加,其中第 2.3.7.10.12.13.16.題等之答對率都增加兩成以 上。第 2.3.題屬於「生物多樣性的意義」的部份;而第 7.10.題的內容為「生 物多樣性的價值」;第 12.13.題屬於「影響生物多樣性的因子」之內容;第 16 題則是有關「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第 13.題學生對於「生物多樣性減少 的最重要因素」仍然認為人為的捕殺是最主要原因,顯示學生對於棲息地 劣化所可能造成的嚴重影響仍不甚了解。

至於對照組學童部份,在後測與前測相較之下,增加的答對率均未達

至於對照組學童部份,在後測與前測相較之下,增加的答對率均未達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