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1 YBa

3

(BO

3

)

3

:Tb

3+

系列螢光體之研究

5-1-1 主體合成探討與晶相分析之研究

本實驗採傳統的高溫固態法合成 YBa3(BO3)3:Tb3+系列螢光粉,

製程詳如 4-3-1節所述。圖 5-1為合成溫度 1100℃下所製備 YBa3(BO3)3

的 X 光粉末繞射(XRD)圖譜,將所得圖譜與 JCPDS 資料庫進行比對,

發現其繞射峰與 JCPDS 卡號 01-074-4000 所述幾乎完全吻合,因此後 續進行 Tb3+離子的摻雜時,皆以上述條件來進行。

圖 5-1 於 1100℃下所製備 YBa3(BO3)3之 X 光粉末繞射圖譜

若 考 慮 陽 離 子 配 位 數 與 有 效 半 徑 之 關 係[29,30], 六 配 位 的 Tb3+(0.923Å )與 Y3+(0.9Å )半徑相近且具有相同價數,因此推論 Tb3+應 可順利取代 Y3+之格位。接著在氫氣還原氣氛下進行以 Tb3+為活化劑 取代主體中的 Y3+,分別摻雜 1~40%莫耳比例之 Tb3+,並量測其 XRD 圖譜。圖 5-2 為不同 Tb3+摻雜濃度的 XRD 圖譜,可發現 Tb3+摻雜後,

其濃度小於 30%之粉體其繞射峰雖稍往低角度位移,但繞射圖譜仍然 維持同樣的晶相圖形,沒有明顯的雜相產生,故由 XRD 圖譜可證實 Tb3+確實進入到 Y3+格位填佔。而當摻雜濃度高於 40%時,則開始出 現 TbBa3(BO3)3之相,因此便不繼續進行更高濃度之摻雜。

圖 5-2 不同 Tb3+濃度取代(Y1-xTbx)Ba3(BO3)3 XRD 圖譜之比較 (*為 TbBa3(BO3)3)

5-1-2 螢光光譜與發光特性分析 5-1-2-1 光致發光光譜之研究

圖 5-3 為未摻雜 Tb3+的 YBa3(BO3)3主體以真空紫外光 172 nm 激 發所得之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 PL)光譜圖。由圖可知,其放光 範圍從 300 nm 至 500 nm,為一寬帶放射,最強放射波長位於 343 nm 處。由於 YBa3(BO3)3的自身活化放光範圍與其他硼酸鹽 La(BO2)3、 YAl3(BO3)4、LuBa3B9O18相近[31,32],因此推論此放射峰是源自於 BO3 3-陰離子團,為三配位硼酸鹽類的典型放光。

圖 5-3 YBa3(BO3)3發光光譜 (ex= 172nm)

圖 5-4 為以 172 nm 波長激發 YBa3(BO3)3:1%Tb3+所得發光光譜,

波長為 172 nm,可觀察到主體摻雜活化劑 Tb3+後的放光現象,放射 波長短於 450 nm 為一寬帶放射,而波長長於 450 nm 以上者為線性放 射。若將圖 5-3 與圖 5-4 相互對照,可發現兩張圖中 300 至 450 nm 波段的光譜其波形及位置皆很相似,且在圖 5-3 中,此區域最高峰波 長也接近 343 nm,因此可研判其為主體的放光;而波長在 450 nm 以 上之區域有四組主要的放射峰,這四組波鋒分別位於 488、543、583 和 624 nm,分別對應於 Tb3+5D47FJ (J = 6,5,4,3)放射。其中最高 峰值位在 543 nm 處,為 Tb3+5D47F5躍遷發射,而其餘三者分別 對應於 Tb3+5D47F65D47F45D47F3躍遷[33]

圖 5-4 (Y0.99Tb0.01)Ba3(BO3)3發光光譜 (ex= 172nm)

圖 5-5 (Y0.9Tb0.1)Ba3(BO3)3發光光譜 (ex= 172nm)

圖 5-5 為以波長 172 nm 激發 YBa3(BO3)3:10%Tb3+所得之發光光 譜,圖中同樣具有四組 Tb3+5D47FJ (J = 6,5,4,3)特徵放射峰,但 位於 450nm 以下之主體放射明顯減弱,並在 380 至 400 nm 處出現 Tb3+較高能階5D37FJ之躍遷[34],然而在更高濃度的摻雜則不見此峰,

此是由於發生交叉弛豫之緣故。若將圖 5-4 和圖 5-5 相比較,可發現 當 YBa3(BO3)3摻雜低濃度的 Tb3+時,其波長短於 450 nm 的主體放光 相當明顯,然而隨著 Tb3+濃度增加,主體部分的放射漸弱甚至不復見,

同時 Tb3+之 f-f 躍遷之放射峰則相對增強許多,因此可以推論此主體 與稀土離子發光中心之間有能量傳遞的現象發生。

為了探討 YBa3(BO3)3:Tb3+系列螢光粉在不同濃度 Tb3+摻雜下放 光強度之變化,因此將一系列分別摻雜 1~ 30% Tb3+的螢光粉以 172 nm 波長作激發,觀察其光致發光光譜,如圖 5-6 所示。當所摻雜的 Tb3+濃度越高時,Tb3+發光強度也相對提高,同時亦伴隨著主體自身 放光的減弱,這是由於主體將其所吸收的能量傳遞至活化劑 Tb3+,進 而增強了 Tb3+的發光。而當 Tb3+的摻雜濃度高達 30%時,主體放射 峰完全消失,表示主體將能量完全傳遞至 Tb3+上,同時螢光強度也達 到最高值。而若再繼續提高 Tb3+的摻雜濃度,則如 5-1-1 節所述,將 生成 TbBa3(BO3)3之競爭相,故由此可推斷(Y0.7Tb0.3)Ba3(BO3)3為此螢 光粉之最適化組成。

圖 5-6 不同 Tb3+濃度摻雜之 YBa3(BO3)3: x%Tb3+發光光譜

圖 5-7 (Y0.7Tb0.3)Ba3(BO3)3與 Zn2SiO4:Mn2+商品發光光譜之比較

圖 5-8 不同 Tb3+濃度摻雜的 YBa3(BO3)3: x%Tb3+與 Zn2SiO4:Mn2+商品 發光光譜之比較

圖 5-7 為 Zn2SiO4:Mn2+商品與最佳化組成(Y0.7Tb0.3)Ba3(BO3)3發 光光譜之比較。圖 5-8 則為不同 Tb3+摻雜濃度的 YBa3(BO3)3: x%Tb3+

與 Zn2SiO4:Mn2+商品光致發光光譜之比較,圖中清楚顯示摻雜不同 Tb3+濃度的 YBa3(BO3)3: x%Tb3+螢光粉與市售商品其放射強度之差異,

結果顯示(Y0.7Tb0.3)Ba3(BO3)3放光強度約為市售商品的六成。

圖 5-9 YBa3(BO3)3: x%Tb3+系列螢光粉發光強度與相對輝度與 Tb3+濃度之關係 (設 Zn2SiO4:Mn2+發光強度與輝度值為 1)

圖 5-9 表示含不同 Tb3+濃度的 YBa3(BO3)3: x%Tb3+發光強度與相 對輝度與 Tb3+濃度之關係,方塊折線表示光致發光強度,星號折線代 表相對輝度,其中輝度值為放射光譜中可見光區域面積之積分值。圖 中顯示光致發光強度與 Tb3+濃度為正比關係且呈線性增加,然而在

Tb3+濃度為 1 mol % 時,其輝度值與放光強度不符,其原因是由於摻 雜 1mol % Tb3+,時主體在紫外光區的自放光貢獻較大之故,除此之 外,放射光譜的積分面積變化趨勢與放射強度變化則趨近一致,皆在 30 mol % Tb3+摻雜時為最高。另外,經由比較發現,最佳化學組成 (Y0.7Tb0.3)Ba3(BO3)3其發光強度約為商品的 55%,而相對輝度僅只有 商品之 32%。

5-1-2-2 激發光譜之研究

圖 5-10 YBa3(BO3)3激發光譜 (em= 343nm)

圖 5-10 為以波長 343 nm 監控 YBa3(BO3)3主體所得之激發光譜,

其吸收範圍約在 125 至 240 nm 之間,最強吸收峰波長位在 174 nm。

硼酸鹽系統中,B-O 鍵結軌域及反鍵結軌域的能量差為 120 ~ 180 nm

5-11 (Y0.7Tb0.3)Ba3(BO3)3之激發光譜 (em= 543nm)

圖 5-11 為摻雜 30% Tb3+ (Y0.7Tb0.3)Ba3(BO3)3的激發光譜,以 543 nm 波長監控,其最強的吸收峰波長為 243 nm,在 220 ~ 300 nm 之範 圍主要為 Tb3+的 4f8-4f75d 吸收躍遷[37],當 Tb3+內一個電子被激發至 5d 軌域時,其激發態的組態可能有兩種,分別為高自旋態 9DJ或低自 旋態7DJ,波長 220 至 265 nm 範圍屬於7FJ 7DJ躍遷;而 265 ~ 300 nm 間則為 7FJ 9DJ之躍遷。此兩吸收峰強度的差別可以用 Hund’s rule 解釋,前者是 7FJ 7DJ,屬於 spin-allowed 的 f-d 躍遷,因此具有較 高的吸收強度;而後者是 7FJ 9DJ,為 spin-forbidden 的 f-d 躍遷,故 強度較低。

同樣,在圖 5-11 中,波長短於 200 nm 之吸收帶其波形看似複雜,

可能源自數種不同的吸收峰相疊而成。首先對照圖 5-10 及圖 5-11,

可發現此峰範圍涵蓋主體之吸收帶,因此推測此吸收帶有主體吸收之 貢獻。此外,根據 Jorgensen Eq.計算[38],Tb3+之電荷遷移帶其理論值 為 67500 cm-1,即 167 nm,而圖中 175 nm 處的吸收峰其與理論值 167 nm 相近,因此可確定此處亦有 O2-→Tb3+之 CTB 的貢獻。圖 5-12 為 Tb3+摻雜濃度分別為 1%、10%及 20%之 YBa3(BO3)3:Tb3+激發光譜,

圖中顯示波長 175 nm 之吸收峰隨著 Tb3+濃度增加,其吸收強度也隨 之上升,由此可再次證明此處為 YBa3(BO3)3:Tb3+之 O2-→Tb3+ CTB。

5-12 不同 Tb3+濃度摻雜之(Y1-xTbx)Ba3(BO3)3激發光譜之比較 (em= 543nm)

綜合以上所述,在激發光譜中,主體吸收帶和 O2-→Tb3+ CTB 之

表 5-1 YBa3(BO3)3: x%Tb3+系列螢光粉 CIE 色度座標值之比較 Tb3+ / mol % x座標值 y座標值

1 0.25 0.43

5 0.28 0.57

10 0.28 0.57

20 0.29 0.61

30 0.29 0.61

圖 5-13 (Y0.7Tb0.3)Ba3(BO3)3螢光粉與 Zn2SiO4:Mn2+商品 CIE 色度座標之比較

5-1-4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影像之分析

圖 5-14 為 1100℃燒結 8 小時所得到的(Y0.7Tb0.3)Ba3(BO3)3螢光 粉之 SEM表面微結構影像。圖中晶粒形狀多呈現不規則,且多聚集 成較大塊狀,此現象是由於(Y0.7Tb0.3)Ba3(BO3)3係以固態法燒結合成,

因此容易造成顆粒不均勻。

圖 5-14 (Y0.7Tb0.3)Ba3(BO3)3之 SEM 影像

5-2 Ca

5

Al

6

O

14

:Eu

2+

系列螢光體之研究

5-2-1 主體合成探討與晶相分析之研究

本實驗採傳統的高溫固態法合成 Ca5Al6O14:Eu2+,其詳細製程如 4-3-2 節所述。由於鋁酸鹽類的競爭相很多,因此 Ca5Al6O14粉體其合 成條件相當嚴苛,只有在 1200℃下才能合成純相。圖 5-15 為合成溫 度 1200℃下所製備 Ca5Al6O14的 X 光粉末繞射圖譜,將所得圖譜與 JCPDS 資料庫進行比對,發現其繞射峰與 JCPDS 卡號 00-009-0413 所 述 幾乎 完 全吻 合, 比對 結 果顯 示所 合 成之 粉體 為 結晶 性佳 的 Ca5Al6O14。因此後續進行 Eu2+離子的摻雜時,皆以上述條件來進行。

圖 5-15 於 1200℃下所製備 Ca5Al6O14之 X 光粉末繞射圖譜

若考慮陽離子配位數與其有效半徑之關係[29,30],在 Ca5Al6O14晶 格中,Ca2+具三種格位及兩種配位方式,分別是六配位(1Å )及八配位 (1.17Å ),而 Eu2+在此兩種配位環境下之離子半徑分別為 1.17 Å (六配 位)和 1.25 Å (八配位),兩者半徑皆相似,因此合理推論 Eu2+極有可能 對晶格中三種格位分別進行取代,但就結構上仍無法判定其取代之狀 況。圖 5-16為分別摻雜 0.1~3%莫耳比例 Eu2+之(Ca,Eu)5Al6O14 X 光粉 末繞射圖譜,可發現摻雜 Eu2+後,隨著其摻雜濃度之增加,繞射峰出 現寬化的現象,若忽略 2θ=31.4°處之雜相,基本上繞射圖譜仍然維 持相似的晶相圖形。

圖 5-16 不同 Eu2+濃度取代(Ca1-xEux)5Al6O14 XRD 圖譜之比較 (*為 CaAl4O7)

5-2-2 螢光光譜與發光特性分析 5-2-2-1 光致發光光譜之研究

圖 5-17 為以真空紫外光 172 nm 激發未摻雜 Eu2+的 Ca5Al6O14主 體所得之光致發光圖譜。由圖可知,其自身活化放光為一介於 300 nm 至 450 nm 之高強度的寬帶放射,最強放射波長位於 318 nm 處,為紫 外光範圍。

圖 5-17 Ca5Al6O14發光光譜 (ex= 172nm)

圖 5-18 為(Ca0.999Eu0.001)5Al6O14及(Ca0.98Eu0.02)5Al6O14於波長 172 nm 激發所得之光致發光光譜,可觀察到主體摻雜活化劑 Eu2+後的放 光特性,呈現寬帶放射。圖中可分為兩部分加以討論,波長範圍小於

390 nm 及 390 ~ 530 nm 處各有一 放射峰。390 nm 以下之波段其最強 放射位於 315 nm,若對照 Ca5Al6O14主體的放射光譜(圖 5-16),可得 知此放射帶是源自於主體的貢獻;而波長在 390 ~ 530 nm 之區域則為 Eu2+的 4f65d1→4f7(8S7/2)放射躍遷,最高峰值位在 432 nm 處。

圖 5-18 (Ca0.999Eu0.001)5Al6O14及(Ca0.98Eu0.02)5Al6O14發光光譜之比較 (ex= 172nm)

此外,圖中顯示(Ca0.999Eu0.001)5Al6O14的放光具有上述兩種波峰,

而(Ca0.98Eu0.02)5Al6O14 光譜中主體部分訊號消失,只見後者之放射,

並且 Eu2+訊號增強。由以上現象可以合理推論:在(Ca1-xEux)5Al6O14 系統中,主體可以有效地將其所吸收的能量傳遞至活化劑,進而增強 螢光粉之放光。

圖 5-19 不同 Eu2+濃度摻雜之 Ca5Al6O14: x %Eu2+發光光譜 (ex= 172nm)

螢光材料的發光強度隨活化劑 Eu2+濃度改變而呈趨勢變化,圖 5-19 為以 172 nm 激發摻雜 0.1 ~ 3% Eu2+之 Ca5Al6O14: x %Eu2+所得的 光致發光光譜。如圖所示,當所摻雜的 Eu2+濃度越高時,Eu2+的放光 強度也隨之增強,但十分容易淬滅,最佳放光之濃度僅有 1mol %。

推論此現象應與 Ca5Al6O14晶格中 Ca-Ca之間距離較短( 3.200-3.267 Å ) 有關。如 2-5 與 3-2 節所述,由於活化劑之間過短的距離使得能量傳 遞的機率大於發射之機率,因此造成在(Ca1-xEux)5Al6O14系統中濃度 淬滅現象較其他螢光體明顯。

同時,圖 5-19 中亦可觀察到主體自身放光之強度伴隨 Eu2+濃度 提升而減弱。當所摻雜的 Eu2+濃度為 0.1、0.5 mol %時,主體訊號清

楚可見;Eu2+濃度為 1 mol %時,主體訊號雖不明顯但仍可見,此時 螢光強度達到最高值;而在濃度高於 2%時,由於主體將其所吸收的 能量完全傳遞至活化劑上,因此導造主體自放光波峰自此消失,而 Eu2+部分則發生濃度淬滅而使放光強度下降。根據以上所述,可由此 判斷(Ca0.99Eu0.01)5Al6O14為此螢光粉之最適化組成。

圖 5-20 (Ca0.97Eu0.03)5Al6O14發光光譜之解析

圖 5-20 (Ca0.97Eu0.03)5Al6O14發光光譜之解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