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作為相關問題之思考方向。

本論文共計七章,各章節之順序及討論內容說明如下:

第一章 緒論: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及目的、研究範圍及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介 紹本文各章節之安排順序,並說明本文之研究主題及問題意識。

第二章 情事變更原則之基本理論:將介紹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起源及發展經過,

並分析其規範要件及法律效果。探討其與私法自治、契約嚴守及法律安定性之相 容性。進而延伸討論情事變更原則實踐於民事程序法領域之正當性,以及其於民 法及民訴法之適用界限問題。

第三章 情事變更原則與民事訴訟法裁判效力之關連:本章將探討民事訴訟程序 之基本法理與其裁判效力之關連性,並分別就情事變更原則與民事訴訟程序、非 訟事件程序及家事事件程序之裁判效力變更的互動進行討論。

第四章 情事變更原則於民事裁判效力之作用:本章將針對情事變更原則適用於 民事訴訟法第 397 條、非訟事件法第 40 條、家事事件法第 83 條、第 84 條及第 102 條等具體規定進行討論。將分別介紹其規範要件之學理爭議、外國立法例及 實務運作情況。最後,以其為基礎,嘗試探討情事變更原則於民事程序之適用領 域及界限。

第五章 比較法上之借鏡:本章將介紹外國立法例關於情事變更原則適用於民事 程序之相關規範中,具有重要性或可參考性者。藉由分析其立法或修法目的或學 理及實務見解,探究我國相關規範或學說見解之實效性,提供我國學理及實務新 的參考依據及方向。

第六章 情事變更原則於我國實務之特殊問題與分析:本章將對於民訴法、非訟 法及家事法三個民事程序法領域中,適用情事變更原則之具特殊性實務見解及其 運作情形進行介紹。

第七章 結論 回顧前述各章節之重點,並以之提出本文之研究成果與心得,以及 對於民事程序中適用情事變更原則之若干思考及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情事變更原則之基本理論

第一節 情事變更原則之源起與發展

法律之存在目的係為實現其精神,其精神即為「正義(justice)」。正義為自然 之理性,也就是道德。法律為抽象之形式規範,正義則展現於個案事件之解釋適 用,其係一動態價值概念。然而,社會不斷地發展,各種行為時客觀上不可預料 之障礙不斷破壞既有之生活秩序平衡,「法與時移」有其必要性,情事變更原則 之概念乃被提出,以實現法律之精神,追求正義之目的1

情事變更原則在德國學理上稱為「交易基礎障礙理論(Die Lehre von der Störung der Geschäftsgrundlage)」,其理論源起於羅馬法時代,其後於第一次世界 大戰後,為德國帝國法院及聯邦最高法院接受,以解決戰後嚴重之通貨膨脹所引 發之法律問題,使法院於具體個案中能進行公正之裁決。由於德國實務長期適用 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其為德國民法典立法後,由法院創造之重要習慣法之一2

第一項 情事變更與情事變更原則之意義

情事變更(rebus sic stantibus)之拉丁文意為「情事如此發生」,其英美法之翻 譯則為「在這個情況環境下」(in the circumstances3)。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二者 意義略有差異。學者認為4,其於英美法上之意義為,各種當事人間之協議,僅 於協議之各種條件均保持在這種情況環境中,方有拘束當事人之效果。

至於「情事變更原則」之意義,我國學者有認為5,其係指法律行為成立後 至履行完畢前,其法律效果所依據之法律要件基礎事實或環境,因不可歸責於當 事人之事由,發生非當事人所預期之變更結果,若仍依原有法律效力,將顯然與 誠信原則相違背者,應有變更法律效果之規範。故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乃植基於 誠實信用原則之公平理念。

英美法上則認為「情事變更原則」係契約成立後履行階段,發生不可預期之 障礙(unexpected obstacles)或新情況(new condition),致使履行困難或不利,且此 非當事人於訂約時可得知或預見者,法律所賦予之一種衡平措施6。從而,若該 變更情事之事實狀態於締約時已存在,應屬當事人認定之契約內容事實狀態,與

1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收錄於 黃國昌、劉明生、陳啟垂、林誠二、姚志明、吳明 軒等著,確定判決與情事變更原則,元照,2016 年 7 月,頁 107。

2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收錄於 姜世明、

許政賢編,兩岸民事法學會通之道,2015 年 6 月,頁 271。

3 Black”s Law Dictionary(4th Ed.) P.1432 轉引自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8,註 4。

4 Paton, Jurisprudence(2 th Ed.) P.401 轉引自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8,註 5。

5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8;林誠二,民法債編各論(上),1994,頁 293。

6 Liebrich v. Tyler State Bank & Trust Co., Court of Civil Appeals of Texas, 1936. 100 S.W.2d 152.轉引自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9,註 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情事變更原則無涉;又該變更若屬當事人可得預見者,允許其嗣後調整反而喪失 衡平法之意義。該不可預料之障礙或新情況與履行困難間必須有因果關係,否則 亦無衡平調整必要。

學者指出7,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就情事變更原則所為之定義,本質上相近,

惟其效力基礎有所差異。英美法除以衡平法之觀念進行解釋外,其並認為,情事 變更原則係當事人訂約時即存有履行不能默示條款(implied condition),故若發生 該當該條款之情事,即得免除債務之履行8。我國法則純自誠信原則之觀點出發,

故即使發生情事變更而調整雙方原來之雙務契約對價關係,但情事變更本身並非 該對價關係,該變更並不影響既有之權利義務本質。

第二項 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依據

情事變更原則之理論依據眾說紛紜9,惟自法律史角度觀察,情事變更原則 之理論根據主要涉及二種學說10,其一係羅馬法之「情事不變條款(clausula rebus sic stantibus)」,另一為 Bernhard Windscheid 提出之「前提說」(Die Lehre von der Voraussetzung)。

「情事不變條款說」認為,債之關係必須建立在「事物必須如其所是」之前 提上,亦即每個對於債權契約成立之重要基礎均未發生劇烈變化,該契約始具有 拘束力;而「前提說」則認為,意定債之關係的當事人間對於未來關係存有一個 想像,其為該債之關係存在之默示前提。該前提可表述為當事人想要之情況,且 其若欠缺,即無締約意願或約定其他內容。故該前提在一定程度上是當事人之動 機(Beweggrund),為其意思表示之部分,故能影響契約之效力11

惟上述二種情形所傳達之概念,與法典化之目的及強調法律安定性之「契約 就是契約(Vertrag ist Vertrag)或契約嚴守(pacta sunt servanda)」等基本原則相衝突,

從而,早期德國學理並不承認法院具有事後介入調整當事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權 限。Windscheid 曾指出,若當事人雙方間之默示前提被排除考量,法律安定性將 被促進,但此須以法官無法賦予個案正義效力之重大犧牲為代價,而在事物之形 式與本質之法律適用上進行鬥爭12

7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9-110。

8 Farnsworh Young, Jones, Cases and Materials on Contracts, Second Ed. P.822.轉引自 林誠二,情事 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9,註 8。

9 主要有前提說、相互性說、交易基礎行為說、法律制度說及誠信衡平說等。關於情事變更原則 之理論依據各種學說之介紹,請參考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10-116。

10 HKK/Meyer-Prizl, §§ 313-314, Rn. 3.轉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66,註 6。

11 HKK/Meyer-Prizl, §§ 313-314, Rn. 2;Nagel/Köklü, Mark ist gleich Mark, S.74;HKK/Meyer-Prizl, §§

313-314, Rn. 7; Windscheid, Die Voraussetzung, in AcP78, S.195.;Windscheid, Die Lehre des römischen Recht von der Voraussetzung, S. 7. 轉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 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66,註 7、註 8;頁 267,註 9、註 10。

12 Windscheid, Die Voraussetzung, in AcP78, S. 210.轉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

13 RGZ 103,328,332.;RGZ103,328,333.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 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69。

14 Medicus/Lorenz, SchuldrechtⅠ,Allgemmeiner Teil, S.255.;BGH NJW 1951,836, 836-837.;

NKK/Meyer-Pritzl, §§ 313-314, Rn. 39.; BGH 1958,1772,BGH NJW 1982,2184,2186, BGH

NJW,1993,1856,1861 BGH NJW 1997,1702,1704. 轉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 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70,註 27、28、29、30。

15 BGB§13:

(1) Haben sich Umstände, die zur Grundlage des Vertrags geworden sind, nach Vertragsschluss schwerwiegend verändert und hätten die Parteien den Vertrag nicht oder mit anderem Inhalt geschlossen, wenn sie diese Veränderung vorausgesehen hätten, so kann Anpassung des Vertrags verlangt werden, soweit einem Teil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aller Umstände des Einzelfalls, insbesondere der vertraglichen oder gesetzlichen Risikoverteilung, das Festhalten am unveränderten Vertrag nicht zugemutet werden kann.

(2) Einer Veränderung der Umstände steht es gleich, wenn wesentliche Vorstellungen, die zur Grundlage des Vertrags geworden sind, sich als falsch herausstellen.

(3) Ist eine Anpassung des Vertrags nicht möglich oder einem Teil nicht zumutbar, so kann der benachteiligte Teil vom Vertrag zurücktreten. An die Stelle des Rücktrittsrechts tritt für Dauerschuldverhältnisse das Recht zur Kündigung.

德國民法第 313 條:「當作為契約基礎的情況在締約後發生重大變化,在這種變化情狀下,

16 Medicus/Lorenz, SchuldrechtⅠ,Allgemmeiner Teil, S.256; NKK/Meyer-Pritzl, §§ 313-314, Rn. 41 轉 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71,

註 33、註 34。

17 Looschelders, Schuldercht Allgemeiner Teil, 313; Müchkomm/Finkenauer, § 313, Rn. 51

轉引自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76,

註 45。

18 Medicus/Lorenz, SchuldrechtⅠ,Allgemmeiner Teil, S.256-256;Larenz/Wolf, Allgemeiner Teil des Bürgerlichen Rechts, 9. S.711-712; Müchkomm/Finkenauer, § 313, Rn. 52. 周伯峰,論交易基礎障 礙理論─兼評最高法院 102 年度台上字第 929 號判決,頁 276,註 47、註 48。

19 林誠二,情事變更原則之再探討,頁 107、113-1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項 情事變更原則之構成要件

德國學理之交易基礎障礙理論落實於其民法第 313 條。相較於我國民法第 227 條之 2 規定,其於構成要件上增加了雙方動機錯誤之主觀交易基礎障礙。在 法律效果上其除得調整契約外,尚有解除或終止契約之規定,較為詳盡。本文以 下將以我國民法第 227 條之 2 情事變更原則為主,與德國民法第 313 條之交易基 礎障礙理論進行比較討論。

我國民法第 227 條之 2 規定,契約成立後,情事變更,非當時所得預料,而 依其原有效果顯失公平者,當事人得聲請法院增、減其給付或變更其他原有之效 果。其包括以下要件:

第一款 情事變更之事實

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必須發生情事變更之事實。所謂「情事」,係指一切 法律行為成立基礎或環境所依據之客觀事實。所謂「變更」係指情事發生客觀上

情事變更原則之適用,必須發生情事變更之事實。所謂「情事」,係指一切 法律行為成立基礎或環境所依據之客觀事實。所謂「變更」係指情事發生客觀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