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於 21 世紀的共同展望」,有助於維持實控線地區和平安寧。巴以衝突、非洲武裝 衝突、防核擴散、中東問題等對國家安全尚無直接影響,現主要是通過聯合國組 織運作及參加維和行動。2

第二節 結論

習近平於中共十八大後,論及中共對外開放戰略和外交政策時,談到西方國 家有很多東西值得學習,保持開放態度、向國外學習先進經驗將幫助中國大陸解 決發展中的複雜問題,中共外交政策以互相承認對方獨立性為基礎,如果試圖單 方面獲得利益或者強迫另一方的從屬關係,任何一方都不會從中獲利。他強調中 共將繼續以和平、開放、合作的原則與世界各國進行交流,延續中共的和平外交 和獨立自主政策。習近平在中共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的第三次集體學習時 再強調: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絕不會拿自己 的核心利益做交易,別指望中共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苦果。

他特別提出「戰略定力」,主要是強調中共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其核 心利益,國家核心利益將是中共對外政策底線,不容挑釁。這些論點為習李時代 的中共外交走向定下了基調。

那麼,中華民國的大戰略是什麼呢?我們首先要強化台灣的經濟自主能力,

加強與歐美及經濟先進國家的關係,以降低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才能增加台灣在國 際上的談判力量以突破中國的封鎖。3

台灣是位於世界最大陸地與最大海洋交會點,400 多年來,台灣經歷荷蘭、

西班牙、鄭氏、滿清、日本與中華民國等殖民、威權政權的長期統治,但作為一 個開放的海島型移民社會,居住在台灣的人民,不分先來後到,不分血統、語言 與文化差異,已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台灣人民作為這塊土地的主人,有

「中共對國際局勢與戰略安全評估」,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 1673 期,2014 年 8 月 28 日。2

http://www1.kmt.org.tw/article.aspx?mid=44&aid=32174,2016 年 4 月 23 日檢索。

3吳榮義庫,「我國是否加入亞投行的戰略性思考」,新台灣國策智庫,2015 年 4 月 14 日。

http://www.braintrust.tw/article_detail/2050%E5%90%B3%E6%A6%AE%E7%BE%A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家作主的資格,也有決定自己命運及前途的權利。

雖然台灣內部對自己國家名稱是「中華民國」或「台灣」有不同意見,但是 全體台灣人民認同自己是獨立的、自主的、民主的完整國家,這點是如磐石般不 可動搖的台灣共識。無論面對世界上任何強權勢力,維持自主獨立、自由民主憲 政秩序與保障人權、不受他國支配統治,是所有台灣人民共同信仰的基本價值。

在顧及台灣利益的前提下,如何讓台灣人民在兩岸定位的議題上達成共識,進而 與中國建立和平對等互惠的關係,在在考驗著台灣政治菁英的智慧。

另一方面,中國應正視超過半個世紀以來,兩岸不但因為各自選擇的發展策 略與走向不同而形成相異的政治體制、經濟型態、社會制度與生活習慣。更重要 的是,兩岸已逐漸從對抗走向交流,且民主化後的台灣主流民意是台灣與中國互 不隸屬,不受彼此統治但和平相處,甚至進一步緊密合作共謀發展,這些都已經 成為思考與建構未來兩岸關係與發展不可不考慮的因素。

正因為目前雙方所提出的各項解決方案都無法達成共識,而為謀求兩岸問題 能夠獲得合理解決,雙方經濟能夠合作而互惠互利,而提升雙方人民的福祉,台 灣與中國之間顯然應該思考一個具有彈性,秉持善意,以對等和平協商的方式,

討論雙方所面對的問題。

從國際社會的實例來看,在全球化時代裡,相互抗爭只會造成雙方發展的阻 礙,追求和平互助、共存共榮終究是現代文明國家交往的正常模式。從世界看兩 岸,我們就可以發現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雙方有許多能夠相 互聯繫與互通之處,倘若兩岸人民能發揮智慧,勇於拋開歷史遺留的對抗框架,

本於「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胸襟,在全球化日益進展的道路上,以「兄弟之邦」

這個方案為基礎,構築中國與台灣一個可長可久的正常關係,對雙方而言都有益 處。

2010 年 3 月間,中國總理溫家寶於回應記者有關兩岸洽簽經濟合作框架性 協議時,曾特別將兩岸定位為「兄弟」的概念。2013 年 2 月間,中共中央總書 記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也再次強調「兄弟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心,其利斷金」,可見將台灣與中國比擬為「兄弟」是兩岸普遍的想法,不該是 相互對抗、惡鬥的仇敵,台灣與中國建立和平對等互惠的關係,是最符合兩岸人 民利益的最佳選項。台灣與中國之間有太多共同利益可以創造,兩岸人民應可在

「兄弟之邦」的基礎上,發揮想像力,運用智慧,進行更多議題的合作。因此,

以「兄弟之邦」作為兩岸良性發展的概念,不只有利於兩岸的互相了解與信任的 建立,更能擺脫雙方長久以來累積的誤解,相信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望!4

整體而言,台灣面對美「中」兩國競合關係複雜化,以及中共軍力持續擴張 的新形勢,政府採取「親美、和陸、友日」平衡策略,循序推動鞏固華美民主同 盟夥伴關係、審慎建構兩岸和解制度化基礎,並擴大國際安全與經貿自由化合作 空間,主要是為達成國家發展總目標。全體國人更應理解國家戰略內涵,支持國 軍掌握國防關鍵嚇阻力量,發展創新與不對稱的堅實戰力,建設國防能量成為「國 家安全鐵三角」的支柱。5

而在面對外交的困境時,我國的外交作法仍無法擺脫傳統的運作模式,缺乏 小國的彈性,又過於囿於意識型態的堅持,而缺乏務實的作法。因此我國的外交 實踐必須先確立相關政策的優先順序,確認哪些領域才是關係到台灣生存與發展 的最大利益,循序漸進。首先是對外的經濟關係與全球的貿易,應是台灣傳統的 利益與未來發展的基礎。以台灣特殊的國際環境與本身的實力,我們應該考慮將 外交與對外貿易人才,合而為一,發揮其最大效益。

其次是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在兩岸關係中,如何定位台灣,一向是一個極為 爭議性的問題,例如有主張將台灣定位為「正常國家」,意味台灣已是事實獨立 (de facto independence)的主權國家,但是如此的定位似乎只有將兩岸關係更 加複雜化。兩岸關係的改善,有賴「關係」的正常化,而非台灣定位的正常化。

兩岸關係應是兩個實體之間的互動,尤其應著重在兩者在經貿、文化、學術等非

4辜寬敏,「兄弟之邦-台灣與中國關係芻議」,新台灣國策智庫,2014 年 6 月 20 日。

http://www.braintrust.tw/article_detail/1905%E8%BE%9C%E5%AF%AC%E6%95%8F2014-06-20,2016 年 6 月 3 日檢索。

5「美『中』競合複雜與平衡策略」,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 1685 期,2015 年 3 月 12 日。

http://www1.kmt.org.tw/article.aspx?mid=44&aid=34347,2016 年 4 月 14 日檢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傳統外交的領域,必須等同任何兩個實體之間應有的關係,例如航空協定、學歷 的相互承認、觀光客的自由流通,而非以政治的理由,高舉主權的藉口,卻阻礙 正常關係的發展。唯有在非傳統外交領域雙邊關係的加強,兩岸才有可能在此基 礎上,在傳統政治與外交的領域尋求共識。

最後是參與亞洲區域合作與認同的建立,在地緣政治上,台灣位處關鍵樞 紐,卻日漸被邊緣化,應該亟思突破之道。以往亞洲被認為是一個純地理名詞,

缺乏文化與宗教的凝聚力,更不具有所謂亞洲的共同價值與認同。但此種情況在 亞洲的區域主義大行其道後,已有改觀的趨勢。亞洲的區域多邊主義紛紛興起,

東南亞國協、東協加三、東亞高峰會、上海合作組織等,已逐漸排除西方的影響 力,挑戰美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長期而言,原本受西方文明衝擊的亞洲,勢必 有重大改變。由於亞洲在經濟的發展,連帶其政治與文化的力量也被西方重視,

亞洲的價值體系也受到注意,未來亞洲有可能逐漸成為一個文化上的集合名詞,

甚至也可能如同歐盟統合的效應般,亞洲的認同將逐漸興起。台灣做為一個文化 富饒的社會,本身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又在發展過程當中,接收到其他文化的 衝擊,近年來又因為社會組成日趨多元化,而逐漸形成為一個具多元文化色彩的 社會。我們應該尊重台灣發展的歷史以及多元文化的價值,並以此形成具亞洲特 色的文化體系,更重要的是台灣可以參酌亞洲文明的多元特色,進一步將普世的 價值融入亞洲文明之中,使得台灣在亞洲區域興起之後集體文化認同建構的過程 當中,承擔一個積極推廣與主導論述的角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Thoughts from the Chairman: Xi Jinping Unveils his Foreign

PolicyVision”,Christopher K. Johnson/ CSIS 網站 2014.12。

「大陸-俄羅斯 2013 年 1-11 月貿易額約 81 晚美元,同比增長 0.5%」,2013 年 12 月 25 日下載,《中國商務部網站》

http://countryrepot.mofcom.gov.cn/indexType.asp?p_

coud==%B6%ED%C2%DE%CB%B9 °

「中共對國際局勢與戰略安全評估」,政策委員會大陸情勢雙週報 1673 期,2014 年 8 月 28 日。http://www1.kmt.org.tw/article.aspx?mid=44&aid=32174,

2016 年 4 月 23 日檢索。

「中西語境中的中國自信」,FT 中文網,2010 年 07 月 29 日。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3814?full=y,2016 年 1 月 14 日 檢索。

「中國走向全球:不完全的大國」,中共中央編譯局,2015 年 2 月 2 日。

http://www.cctb.net/wxzl/zttj/201502/t20150202_317773.htm,2015 年 9 月 19 日檢索。

「中國爭取琉球主權有理有據」,2013 年 5 月 10 日,〈文應網〉,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10/WW1305100003.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聲明」,2013 年 11 月 23 曰,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3-l l/23/c 125750439.htm。

「王毅: 2013 年中國外交最鮮明的特點是主動進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

「王毅: 2013 年中國外交最鮮明的特點是主動進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