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結 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 1999 年至 2011 年,十三年間三商銀(彰化商業銀行、

第一商業銀行、及華南商業銀行)為研究之樣本,以資料包絡分析法中之 CCR 與 BCC 模型,研究公營銀行民營後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與 超級效率,主要在建立組織合理且有效率的評估模式,進而判斷出有效率的 銀行,作為無效率銀行互相學習仿效之目標,各銀行若能截長補短,將有利 於提升該銀行整體之營運競爭能力。本研究實證結果如下:

以彰化商業銀行為例,於 1999~2011 年的平均總技術效率為 0.9181,平 均純技術效率為 0.9918,平均規模效率為 0.9250,平均超級效率為 0.9943。

其顯示平均規模效率小於平均純技術效率,表示彰銀無效率的原因來自於規 模的因素,則可增加該銀行的分行數、員工數、或資產設備等。

以第一商業銀行為例,於 1999~2011 年的平均總技術效率為 0.9289,平 均純技術效率為 0.9905,平均規模效率為 0.9379,平均超級效率為 0.9827。

其顯示平均規模效率小於平均純技術效率,表示一銀無效率的原因也來自於 規模的因素,亦與增加該銀行的分行數、員工數、或資產設備有關。

以華南商業銀行為例,於 1999~2011 年的平均總技術效率為 0.8245,平 均純技術效率為 0.9268,平均規模效率為 0.8886,平均超級效率為 0.8929。

其顯示平均規模效率小於平均純技術效率,表示華銀無效率的原因也來自於 規模的因素,亦與增加該銀行的分行數、員工數、或資產設備有關。

本實證結果發現影響金融業經營績效無效率的主要原因來自於規模無 效率,且大多皆呈規模報酬遞增的狀態。此結果與前述文獻 Mostafa(2007)、

余銘忠、耿怡、及賴郁芬(2011)、詹宜璁(2012)相似。根據本實證研究結果,

吾人認為三商銀可透過增加中小企業較多之地區來增加其分行數、專門服務 中小企業並輔導其移送信用保證基金之員工人數、或增加其資產(中小企業 放款)等業務,達成各種客戶的需求,來提高該銀行之經營績效。

金融業目前遭遇政府將啟動第三次金融改革之際,金融業未來面臨著銀 行家數過多,造成同業相互競爭;而市場上因景氣低迷,銀行貸放日趨嚴格 審慎;管理階層實務上可從調整服務品質、銷售金融商品多樣化、及拓展新 客源方面著手;客戶是銀行利潤的來源,顧客滿意將創造績效的優劣。對員

40

工加強教育訓練、金融商品創新或以增加信保保證金額及提升淨值目的,皆 為增加分行客戶與銀行往來之動機。金融業於金融海嘯後損傷慘重,造成對 於中小企業放款融資審慎保守,各項業務成長不易,又近年來銷售多樣化之 金融商品可能提高經濟效率,但其潛藏的金融危機不可忽視,故再將移送信 保基金之中小企業作為銀行放款之目標的原因為:中小企業借款金額小,所 以金融機構要求若無實質擔保品,即要求較高的借款利率,因此移送信保基 金之中小企業將為金融機構貸放之首選,故其存放利差較大,可創造較多收 益;政府透過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對中小企業釋放許多專案貸款,進而 鼓勵中小企業根留台灣。馬珂、黃博怡、游士宇(2013)指出:中小企業信用 保證基金的設立與美、日、英、韓極為相似,信保基金與銀行也因各取所需 而形成夥伴關係,加上三商銀具備官股色彩濃厚的特性,與政府的政策推動 有如魚得水的概念;本研究之評估模式可有效提升金融機構整體營運績效,

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創造其優勢。若本研究廣為其他金融機構所參考,將可 提升各金融機構辦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融資業務之成效,針對政府為協 助中小企業融資、促進中小企業可以健全發展或穩定社會安定應該會有些許 助益。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本研究針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如下:

1. 本研究僅針對公營銀行民營化之三商銀衡量其效率值,後續研 究可以納入民營銀行進行評估可以運用差額變數分析等研究方 法,比較不同體系的金融機構差額,並探討技術效率、純技術 效率、及規模效率等績效的表現。

2. 本研究僅探討資料包絡分析法,後續研究可考慮再納入動態的 Malmquist 生產力指數,比較其績效變動的狀況。

3. 後續可再採用質化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或深度訪談方法,更深 入瞭解各金融機構的經營架構,再與量化分析結果一起衡量銀 行應改善的方向。

41

參考文獻

國內文獻

1. 于宗先、王金利(2000),台灣中小企業的成長,台北: 聯經出版社。

2. 中小企業白皮書(2011),(http://www.moeasmea.gov.tw/)。

3. 台灣經濟新報(TEJ)。

4. 江雅婷,銀行分行經營效率之研究─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台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所碩士論

文。

5. 余銘忠、耿怡、賴郁芬(2011),「公營銀行民營化經營效率之衡量」,管理科學研究,第 7 卷第

2 期,頁 75-96。

6. 何文榮、詹益郎、邱文鑑(2008),「非金控體系銀行業經營績效之探討─以 DEA 與 MPI 模型

評估」,全球管理與經濟,第 4 卷 2 期,頁 15-44。

7. 李忠翰(2011),多角化與收入結構對銀行經營效率的影響,台北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8.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http://www.banking.gov.tw/ch/home.jsp?id=192&parentpath=0,4)。

9. 吳明芬(2009),台灣國際觀光旅館績效評估─Context-Dependent DEA之應用,東吳大學經濟學 系博士論文。

10. 吳濟華、何柏正(2008),組織效率與生產力評估,台北: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1. 何依倫、林俊岳,「金融海嘯後台灣上市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效率評估─應用四階段 DEA」,

大商管學報,第 17 卷第 1 期,頁 43-64。

12. 房利朋(2010),C 銀行辦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融資業務績效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財務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

13. 林炳文(2001),「台灣地區商業銀行合併之效率分析」,風險管理學報,第 3 卷第 1 期,頁 1-21。

14. 林炳文(2002),「臺灣地區商業銀行合併效率性之分析:數據包絡分析法的應用」,臺灣管理學

,第 1 卷第 2 期,頁 341-56。

15. 林炳文(2004),「銀行併購與效率之分析」,產業經濟研究,第 1 期,頁 17-29。

42

16. 林炳文、蕭智宇、許旭昇(2013),「台灣地區金控體系民營銀行的績效評估」,世界經濟探索

3(1),http://www.hanspub.org/journal/wer.html。

17. 高強、黃旭男、Sueyoshi, T. (2003),管理績效評估:資料包絡分析法,台北:華泰書局。

18. 馬珂、黃博怡、游士宇(2013),「兩岸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制度之比較分析」,中小企業發展季刊

第 27 期,頁 1-23。

19. 陳光鐘(2010),台灣地區商業銀行相對經營效率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陳伶帆(2012),信用卡業務對銀行經營績效之影響,東吳大學經濟系碩士論文。

21. 陳怡凱、林詣宸(2010),「台灣銀行業是否受惠於多角化經營?以收入與放款為例」,管理評論

第 29 卷第 4 期,頁 39-67。

22. 陳富強、馮淑琴、方顯光(2011),「探討台灣地區本國銀行獲利能力與市場能力─二階段 DEA」,

華人經濟研究,第 9 卷第 2 期,頁 33-52。

23. 莊淳淩、林榮禾、管孟忠、;劉奕廷(2007),「應用 DEA 評估銀行業 CRM 績效」,輔仁管理評

,第 14 卷第 1 期,頁 27-40。

24. 彭雅惠、吳東姿(2006),「台灣金融控股公司所屬銀行之特質及銀行績效探討」,績效與策略

研究,第 3 卷第 1 期,頁 19-32。

25. 黃莉媛(2011),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子銀行與獨立銀行之績效評估-Benchmarking DEA,東吳大學 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26. 黃鏡如、傅祖壇、黃美瑛(2010),績效評估─效率與生產力之理論與應用,台北: 新陸書局。

27. 黃秋蓉(2009),台灣銀行業績效評估與策略管理模式─以DEA結合ARMalmquist Index方法

之應用,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

28. 葉金標、葉錦明(2011),銀行經營效率:二階段資料包絡分析法之應用」,人文與應用科學,第

1 期,頁 75-92。

29. 詹宜璁(2012),台灣公營銀行民營化經營績效之研究,國防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30. 詹承翰(2011),泛公股銀行與民營銀行之經營績效比較,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碩士論文。

31. 劉自強、莊嘉建、房利朋(2009),「應用 DEA 評估 C 銀行辦理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融資業務績效

之研究」,中小企業發展季刊,第 13 期,頁 191-214。

32. 蕭智宇(2011),民營銀行經營績效與生產力分析,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論文。

43

33. 賴秀靜(2009),民營化對經營績效之影響─以合作金庫商業銀行為例,東吳大學國際經營與貿

易學系碩士論文。

國外文獻

1. Avkiran, N. K.(2001), “Investig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Efficiencies of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35(1): 57-80.

2. Banker, R. D. and Morey, R. C. (1989), “ Incorporating Value Judgments in Efficiency Analysis.”

in J. L. Chan and J. M. Pattons (eds.) Research in Governmental and Nonprofit Accounting (pp.245-67.) Green. with, C T: JAI Press Inc., .

3. Berger, A. N., Hancock, D., and Humphrey, D. B.(1997) “The Effects of Megamergers on Efficiency and Prices: Evidence from a Bank Profit Function.”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2: 95-139.

4. Bergendahl, G. and Lindblom, T. (2008),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Swedish Savings Banks According to Service Efficiency.”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85(3): 1663-73.

5. Boame, A.K. (2004), “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 Canadian Urban Transit System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40(5): 401-16.

6. Bonin, J. P., Hasan, I., and Wachtel, P. (2005). “Bank Performance, Efficiency and Ownership in Transition Countrie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9(1): 31-53.

7. Charles, V., Kumar, M., Zegarra, L. F., and Avolio, B. (2011), “Benchmarking Peruvian Banks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ournal of CENTRUM Cathedra. 4(2): 147-64.

8. _______(2006), DEA-Solver, Berlin: Springer Sciencet + Business Media, Inc.

9. Drake, L. and Hall, M. J. B. (2003), “Efficiency in Japanese Bank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7(5): 891-917.

10. Krishnasamy, G., Ridzwa, A. H., and Perumal, V. (2004), “ Malaysian Post Merger Bank’

Productivity: Application of Malmquist Productivity Index.” Managerial Finance, 30(4): 63-74.

11. Mostafa, M. (2007), “Benchmarkint Top Arab Banks’ Efficient Frontier Analysis.” Industrial Management and Data Systems, 107(6): 802-23.

12. Nigmonov, Asror (2010), “Bank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in Uzbekistan.” Eurasian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3(5): 1-25.

44

13. Norman, N., and Stocker, B. (1991),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The Assessment of Performan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4. Paradi, J. C. and Schaffnit, C., (2004), “Commercial Branch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Results Communication in a Canadian Bank- a DEA Appli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6(3): 719-35.

15. Sathye, M. (2001), “X-efficiency in Australian Banking: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5(3): 613-30.

16. Thompson, R. G., Singleton, F. D., Thrall, R.M. Jr., and Smith B. A. (1986):“Comparative Site Evaluations for Location a High-Energy Physics Lab in Texas.” Interfaces, 16(6): 35-49.

17. Tone, K. (2001),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30(3): 498-509.

18. Tone, K. (2002), “A Slacks-Based Measure of Super-Efficiency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43(1): 32-41.

19. Vladmanis

,

Vivian (1992),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 DEA Model: An Empirical Example Using Public vs. NFP Hospital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48(2): 185-205.

20. Wang Xu (2012), “Analysis of Evolution of Banking Efficiency of Macao during 2006-2010 with DEA Method.” Finance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fin)

21. Yue, Piyu(1992),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Commercial Bank Performance: A Primer with Applications to Missouri Banks.”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 pp.31-45.

22. Zue, J. (2003), Quantitative Model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Benchmark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with Spreadsheets and DEA Excel Solver. New York: Springer.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