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5-111)

本研究利用透地雷達檢測技術,針對混凝土內含不同鋼筋尺寸之 混凝土進行實驗,並將所得之實驗數據進行數位影像編碼值運算、波 形探討及材料電性參數之分析比較,經由實驗結果可獲得以下之結 論:

6-1 結論

1. 混凝土內含鋼筋改變保護層深度,在保護層為 0~3cm,其入 射訊號與反射訊號無法反應出混凝土內含鋼筋訊號之實際反 射強度。

2. 混凝土保護層為 4 公分鋼筋訊號最為強烈,訊號隨著保護層 增加,反射訊號逐漸漸衰減,厚度 20 公分左右訊號已經十分 微弱,難以判斷鋼筋位置和訊號。

3. 雙排鋼筋間距 0〜5cm 無法直接由剖面圖判別混凝土內是否 含有雙排鋼筋,間距 6cm 開始可以明顯看出兩根鋼筋訊號逐 漸分離,可以判別出兩根鋼筋編碼值。

4. 雙排鋼筋間距在 10cm 的時候鋼筋編碼值明顯降低,間距 10cm 之後鋼筋編碼值與單一鋼筋編碼值接近,透地雷達天線 1GHz,保護層深度 5.6cm,其掃瞄範圍約為 9〜10cm,與所 求得透地雷達掃瞄範圍 9cm 接近。

5. 雙排鋼筋間距在 10cm 的時候鋼筋編碼值明顯降低,間距 10cm 之後鋼筋編碼值與單一鋼筋編碼值接近,透地雷達天線 1GHz,保護層深度 5.6cm,其掃瞄範圍約為 9〜10cm,與所 求得透地雷達掃瞄範圍 9cm 接近。

6. 混凝土內含不同號數鋼筋,從透地雷達剖面圖無法辨識鋼筋 尺寸大小,將鋼筋訊號經由數位化編碼運算分析,可用來判 別鋼筋尺寸大小的差異。

7. 混凝土養護初期鋼筋反射訊號不明顯,隨著材料齡期時間增 加,混凝土內含水量減少,混凝土材料電性參數改變,鋼筋 編碼值逐漸增加。

8. 濕混凝土中反射係數與乾混凝土相似,但濕混凝土中訊號衰 減快速,與實驗中養護初期電磁波反射訊號較小相符合。

9. 混凝土內含水量多寡將會造成反射能量不同,對透地雷達探 測深度也有所影響。

6-2 建議

1. 利用數位影像編碼技術來分析判斷檢測結果,能夠提供一套 有效判讀鋼筋位置及尺寸的方法,但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混凝 土初期鋼筋反射訊號微弱,鋼筋反射訊號隨著混凝土齡期增 加而增強。如何排除混凝土濕度的影響,建立一套鋼筋尺寸 數位影像編碼資料庫,可提供判讀混凝土內含鋼筋精確度。

2. 本實驗所採用透地雷達天線頻率為 1GHz,若能提高天線頻 率,更能提升判讀淺層結構物鋼筋位置的準確度。

3. 若是能夠在試驗結果分析及訊號後處理上持續研究,或使用 電磁模擬軟體進行電磁波數值模擬,使數值模擬與實驗結果 相互對照,將能使透地雷達探測結果的判定更準確。

參考文獻

1. 郭茂坤、王翌全,“透地雷達在鋼筋混凝土檢測之研究”,台灣 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論文碩士論文,1998。

2. 楊潔豪、鄧景龍,“透地雷達於土木構件檢測之應用”,中央大 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3. 裴廣智、謝智正、白耀東,“透地雷達檢測技術在土木工程上之 應用”,核研季刊第三十五期,pp.20~26,2000。

4. 裴廣智,“透地雷達檢測技術在土木工程上之應用及實例”,非 破壞性檢測之新技術及應用,原能會核能研究所燃材組非破壞檢 測實驗室,2001。

5. 江健仲、黃百逸,“步進頻率式地質雷達於鋼筋高頻檢測之模擬 與研究”, 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1。

6. S. Laurens, J.-P. Balayssac, J. Rhazi, G. Arliguie, “Influence of concrete relative humidity on the amplitude of 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 signal”,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Vol. 35, no. 248, pp.

198-203, 2002.

7. Utsi,Vincent; Utsi, Erica “Measurement of reinforcement bar depths and diameters in concrete”,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2004, v2, pp. 659-662, 2004.

8. Li, Jing; Xing, Huichun; Chen, Xuemin; Sun, Y.; Liu, Richard; Chen, Hua; Oshinski, E.D.; Won, Moon; Claros, German, “Extracting rebar's reflection from measured GPR data”,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2004, v 1, pp.367-370, 2004.

9. M.R. Shaw, S.G. Millard, T.C.K. Molyneaux, M.J. Taylor, J.H.

Bungey, “Location of steel reinforcement in concrete using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and neural networks” , NDT&E International 38, 2005.

10. S. Laurens, J.-P. Balayssac, J. Rhazi, G. Klysz, G. Arliguie,

“Non-destructive evaluation of concrete moisture by GPR:

experimental study and direct modeling”, Materials and Structures, 2005.

11. 李德河、羅經書,“透地雷達應用於管線與地層調查之研究”,

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12. 江健仲、莊政廳,“步進式地質雷達探測地下埋設物之模擬與應 用”,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0。

13. 倪勝火、許程翔,“透地雷達對地下管線探查之應用研究”,成 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14. 楊豐榮、陳敬寬,“透地雷達檢測在南化水庫與高屏溪攔河堰聯 通管路施工之應用”,第十二屆非破壞檢測技術研討會,2004。

15. C. G. Windsor, L. Capineri, P. Falorni, “The Estimation of Buried Pipe Diameters by Generalized Hough Transform of Radar Data”,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Symposium, 2005.

16. 倪勝火、林宏明,“透地雷達應用於地下空洞調查之研究”,成 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17. 江健仲,「步進式地質雷達應用於偵側地下埋設物與孔洞之初步 研究」,檢測科技十八卷一期(1~2)(pp.4~10) ,2000。

18. 倪聖火、紀昭銘,“應用透地雷達法在土中異物探測之初步研 究”,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究”,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2。

20. 倪勝火、施議傑,“ 透地雷達試驗結果判釋之初步研究”, 成功 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21. 江健仲、陳祥穎,“ 應用後處理程式改善透地雷達訊號特性之探 討”, 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2 年。

22. J.P.Conroy, S.J.Radzeviciusf, “Compact MATLAB code for displaying 3D GPR data with translucence”, Computers &

Geosciences pp.679~681, 2003.

23. 吳永泉、葉競榮,“透地雷達信號圖形之合成孔徑聚焦處理技術 研究”第十二屆非破壞檢測技術研討會,2003。

24. 張奇偉、林鎮華,“透地雷達數位影像編碼運算處理與圖像辯識 之研究”,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5. 裴廣智,徐鴻發,林東威,“透地雷達檢測斷層影像處理技術之 工程應用及實例”,第十二屆非破壞檢測技術研討會,2004。

26. 張奇偉、徐增興、褚政鑫,“探討透地雷達與超音波技術於混凝 土冷縫檢測之可行性研究”, 中華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2003。

27. J. Hugenschmidt, “Concrete bridge inspection with a mobile GPR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6, 2002.

28. 江健仲、李瑞峰,“應用數值模擬輔助步進式頻率地質雷達檢測 判讀”,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2003。

29. I.L. AL-Qadi, S. Lahouar, “Measuring layer thicknesses with GPR – Theory to practice”,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19, 2005.

30. G. Klysz, X. Ferrieres, J.P. Balayssac, S. Laurens, “Simulation of direct wave propagation by numerical FDTD for a GPR coupled antenna”, NDT&E International 39, 2006.

31. M.L.Taner and R.E.Sheriff, “Application of amplitude, frequency,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105-1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