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6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 一 節 結 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於建立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專用的「建築碳足跡資料庫系統」, 可用於未來發展低碳建材碳足跡認證、建築節能減碳評估、建築產業碳足跡計算 的國家標準。

本研究已完成本計畫所有包含

(一)建立 ABRI-LCC 四類碳足跡資料庫作業標準

ABRI-LCC 資料庫包含「初級資材碳足跡資料庫 P-LCC」,「建築構件碳足 跡資料庫 B-LCC」、「景觀構件碳足跡資料庫 L-LCC」、「室內裝修碳足跡資 料庫 I-LCC」等四類,在此提出建置 ABRI-LCC 四類碳足跡資料庫的作業 標準。

(二)ABRI-LCC 構件資料庫發展計畫

為了建築碳足跡產業推廣,本所應該積極建置此構件碳排資料庫,本研 究建議此構件碳排資料庫為今後第二階段的發展計畫。

(三)ABRI-LCC 維護管理之規劃建議

1. 綠建材標章制度結合 ABRI-LCC 之產業發展計畫

未來若能擴充至綠建築構件(工法)及綠建築設備,則可與綠建築標 章,以及智慧建築標章有更好的連結,提供更多「建材系統」及「建 材設備」產業申請標章的動力。

2. 低碳建築工法應用於綠建材全生命週期碳排評估

未來若能在全生命週期評估的概念之下,藉由「低碳工法」將綠建 材產品進行全生命週期的碳排彙整後評估,將可提供綠建材產品更 多發展的契機。

3. 提出 ABRI-LCC 維護管理策略

依各類別提出相關資訊更新對應階段項目方向。

資料

庫別 ABRI-LCC 資料庫維護策略 對應階段項目

A1 A2 A3 A4 A5 P-LCC 充實本土之資材一級數據 ● ● ● ●

定時更新環保署或更高公信力機構碳足跡資料 ● ● ● 取代現有資料庫內國外之原材料開採的碳排數據

定時更新交通運具之碳排數據

B-LCC 收集建材/設備之標準圖說以計算碳足跡 ● ● ● ● I-LCC

L-LCC

收集室內/景觀之標準圖說以計算碳足跡 ● ● ● ●

建構景觀常用機具與室內裝修施工碳排密度標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計畫

建議本所仿效環保署,正式成立「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專案,委託相 關專業負責該平台之維護、擴充、研發,該平台的特色與功能如下:

1. 接軌公共工程委員會於公共工程之低碳評估作業,可望成為國 內土木、營建、建築、景觀工程的碳足跡計算標準。

2. 提 供 業 界 最 新 可 靠 之 碳 足 跡 資 料 庫 , 並 可 出 具 最 新 合 格 ABRI-LCC 碳足跡資料證明書,提升國內碳足跡評估報告的信賴 度與可比較性。

3. 鼓勵並輔導我國資材廠商自行調查生產量與耗能結構,推算出 精確的碳排量,進而發展低碳工法與低碳建材,促進產業的永 續發展競爭力。

4. 提供低碳建材與與低碳建築的評估認證服務,輔導建築開發者 找出低碳潛力,降低建築整體之生命週期負荷。

5. 可利用本優異 ABRI-LCC 資料庫,於綠建築制度中納入碳足跡的 優惠評估法,同時也可考量以生命週期法與「建築能源標示制 度」結合引入「低碳建築認證制度」,使台灣成為世界第一個擁 有碳足跡標示之綠建築制度的國家。

6. 藉由碳足跡服務平台,協助內政部地政司方面制訂不動產交易 法,鼓勵房屋交易機制中含括建築物碳足跡標示認證,如此更 能落實建築碳足跡政策,並確實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7

第 二 節 建 議

以 上 本 研 究 已 建 成 第 一 階 段 屬 於 本 所 專 用 的 建 材 碳 足 跡 資 料 庫 系 統 ABRI-LCC,未來將建置「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建議本所依此建立 ABRI-LCC 維護發展之體系與策略,對施政之助益可預期如下:

建議一

建立建築產業碳足跡服務平台: 立即可行性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建材碳足跡資料庫系統」提供各項建材本土化、科學量化之碳排數據,應 繼續維護發展,定期更新維護,以成為國內土木、營建、建築、景觀工程的碳足 跡計算標準,也可成為國內環境影響評估的碳足跡計算之查核標準,建議未來相 關資料以服務平台之方式呈現及對外服務,以提升國內建築產業碳足跡揭露資訊 與政策之信賴性,並作為政府相關部門執行溫室氣體減量、低碳社區、環境影響 評估或零能源建築等政策之重要參據。

建議二:

綠建材標章相關講習可納入碳足跡概念及計算方式:立即可行性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

以本研究為基礎,綠建材標章制度未來可突破原本之窠臼,直接轉型升級,

以低碳地球永續為目標,分為綠色材料丶綠色構件及綠色設備等三大類之評估系 統,建議在相關宣導講習活動納入相關議題,加強推廣、凝聚共識。

附錄一

69

附錄一 歷屆工作會議記錄

國立成功大學「建築材料碳足跡資料系統建置之研究」專家座談會 壹、時間:2019 年 5 月 17 日下午 1 時 30 分

地點:內政部建築研究所討論室(一) 主席:林憲德教授

記錄:黃詠埼

出席人員:詳簽到表 貳、議程:

一、主席報告

為因應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與綠建築二氧化碳評估指標,

建置建材與建築構件之碳排資料庫將為未來重點。

二、專家意見

1. 建議建立優異減碳產品登錄制度並建置其碳排資料庫。

2. 碳排數據資料庫未來是否能與 BIM 結合。

3. 請說明碳足跡施行後的實質效益。

4. 若為高性能建材亦是高碳排建材,此種建材如何認定。

5. 本計畫之碳排資料來源為何

6. 由碳足跡資料庫求得之評估結果是否能與國際接軌。

三、主席結論

1. 配合低碳工法認證制度建立低碳建材資料庫。

2. 未來會有能源標示制度能將減碳效益量化。

3. 低碳建才之認定方式為:相同種類的材料、工法相比之下所得出 之減碳比。

4.本案建材碳排盤查邊界為搖籃到工地,無法預期購買者會如何 使用故不採用搖籃到墳墓之盤查方式。

四、散會

附錄二

陳委員瑞鈴

1. 本案從擇定最適本土之碳排盤查統 計法到蒐集整理各項材料、設備、

構件等全生命週期之碳排資料,以 建立完成台灣營建材料碳足跡資料 庫,工作龐雜艱辛,誠屬不易。且 將是內政部建研所不容忽視之重要 成果之一。

2. 簡報 pp 檔提及建築產業碳排佔比約 33.4%。係將住商部門碳排全部納入 建築產業計算,惟其中電器設施設 備能耗(碳排)佔比相當高,是否合 理?

1. 感謝肯定

2. 建築產業碳排佔比約 33.4%為住商 部門碳排 22.4%,加上建材 10%之計 算,若是建築之電器設備碳排應已 包含在住商之內。

附錄三

能詳列供作參閱、參考之用。

附錄三

75

可行性,再繼續推動碳足跡計算。

2. 成果報告引用 IPCC 2007 年 AR4 文 獻,建議也參考 2013 年 AR5 文獻。

不造成負擔為原則。

2. 遵照辦理。(詳報告 P81)

鄭主任秘書元良:

1. 碳足跡資料庫未來若規劃移交本 所,請針對數據更新、維護管理方式 等提出具體建議。

1. 此更新維護計畫應視本所人力、第三 機關與推廣制度而異,建議於未來另 立碳足跡服務平台計畫案中明確 化。(詳報告 P67)

附錄四

4 BPS(Building Performance Simulation) 建築效率模擬

5 BREEAM 英國綠建築評估系統

6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s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英國綠建築評估系統

7 CFP-PCR 建築物碳足跡產品類別規則

8 Common Carbon Metric 通用建築碳排放計量方法 9 Consumption Based Accounting 消費基礎會計帳

10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企業社會責任 11 DGNB(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Nachhaltiges Bauen) 德國永續建築評估系統 12 Direct Energy 直接能源

13 EC(Embodied Carbon) 蘊含碳排 14 EE(Embodied Energy) 蘊含能源

15 general-purpose database 通用型碳排資料庫 16 Green Star 澳洲綠建築評估系統 17 Grey Energy 灰色能源

18 Guidelines for Life Cycle Assessment:

A Code of Practice 生命週期評估指引 19 H.P.L(High Pressure Laminate) 美耐板

20 Haute Qualité Environnementale 法國高質量環境評估系統 21 heat balance equations 熱平衡公式

22 Hidden Energy 隱藏能源 23 high glossy lacquer 鋼琴烤漆板 24 Hybrid Method 複合法 25 IEA(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國際能源署

26 I-LCC 室內裝修碳足跡資料庫

27 Indirect Energy 間接能源

28 IO(Input-Output Method) 產業關連表統計法

29 IPCC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30 ISRI(Institute of Scrap Recycling

Industries) 美國廢料工業協會

31 LCBA(Low Carbon Building Industry

Alliance) 低碳建築聯盟

32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美國綠建築評估系統

33 L-LCC 景觀構件碳足跡資料庫

34 Low-E 玻璃(Low Emissivity Glass) 低輻射率玻璃 35 OC(Operation Carbon) 使用碳排 36 OE(Operation Energy) 使用能源 37 PB(Process Based Method) 製程盤查法

38 P-LCC 初級資材碳足跡資料

39 Production Based Accounting 生產基礎會計帳 40 RICS (Loyal Institute of Chartered

Surveyors) 英國皇家章程鑑定組織

41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瑞典皇家工程學院 42 SETAC(Society of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毒物化學環境協會 43 SRI(Social Responsible Investment) 社會責任投資 44 truncation error 切斷誤差 45 UNEP(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參考書目

79

參考書目

中文文獻:

1. 王松永,1996,《木材利用與環境保護》,木質構造建築之結構與室內居住性研 討會論文集

2. 王松永,羅盛峰,2016,木質材料生命週期之二氧化碳排出量及碳足跡評,林 產工業35(2),p67~80

3.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2010,工料分析手冊

4. 交通部統計處,2011,《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汽車貨運調查報告》

5. 卓志隆,2013,對環境友善之森林效益收穫作業與技術開發(1/3)成果報告。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計畫。

6. 張又升,2002.06,「建築物生命週期二氧化碳減量評估」,成功大學建築系博士 論文

7. 塗三賢,2007,《台灣地區木構造住宅對碳貯存與二氧化碳減量之貢獻》,台灣 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研究所

8. 劉漢卿,1994,《建築生命週期能源消費與溫室氣體排放量分析》,成功大學建 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林憲德,2018,「建築產業碳足跡」,詹氏書局 日文文獻:

1. 日本建築士連合會,1994,《建築のライフサイクル設計》,日本建築士連合會 2. 日本建築學會,1992,《建築が地球環境に與える影響》日本建築學會建築と

地球環境特別研究委員會

3. 日本建築學會,2013,《建物の LCA 指針》,日本建築學會

4. 酒井寬二,1992,《建設業の資材消費量解析と環境負荷の推定》,環境情報科 學 21 卷 2 號

5. 酒井寬二,1993,《建築資材製造製造時碳素排出原單位の調查》,日本建築學 大會梗概集

英文文獻:

1. BSI (2011) BS EN 15978: Sustainabili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

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s calculation method, London: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2.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 2018, WORLD STEEL RECYCLING IN FIGURES 2013 –2017

3. IEA, 2016, Evaluation of Embodied Energy and CO2eq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nex 57),Subtask 1: Basics, Actors and Concepts,

Programm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Energy in Buildings and Communities, 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4. IEA, 2016, Evaluation of Embodied Energy and CO2eq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nex 57),Subtask 2: A Literature Review,Programm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Energy in Buildings and Communities, 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5. IEA, 2016, Evaluation of Embodied Energy and CO2eq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nex 57),Subtask 3: Evaluation Methods of Embodied Energy and Embodied GHG Emissions in 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

Programm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 Energy in Buildings and Communities, 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6. IPCC, 2007,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AR4)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7. IPCC, 2013: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8. Hammond, G. P. et al. 2002, (2008) Embodied energy and carbon in construction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 - Energy, 161 (2). pp. 87-98. ISSN 1751-4223

9. Manish K. Dixit, 2017, Life cycle embodied energy analysis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A review of literature to investigate embodied energy parameters,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Volume 79 10. Moncaster A. M. & Song J-Y. (2012):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existing data and methodologies for calculating embodied energy and carbon of build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Building Technology and Urban Development, 3:1, 26-36

11. Moncaster A. M. etc., Embodied Carbon Measurement, Mitigation and Management Within Europe, Drawing on a Cross-Case Analysis of 60 Building Case Studies,Embodied Carbon in Buildings,20 Chapter,Embodied Carbon in Buildings, Springer

12. Pomponi, Francesco and Moncaster, Alice (2018). Scrutinising embodied carbon in buildings: The next performance gap made manifest.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81(2) pp. 2431–2442

13. RICS, 2012, Methodology to calculate embodied carbon of materials, information paper,UK

14. RICS, 2017,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guidance,Whole life carbon assessment for the built environment 1st edition, November, UK 15. Tatsuo Oka, 2013, Evaluation of Embodied Energy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EA-ECBCS, Technical Seminer, ROME 16. Victoria M., et al. 2017, Carbon and cost critical elements of

Emissions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IEA-ECBCS, Technical Seminer, ROME 16. Victoria M., et al. 2017, Carbon and cost critical elements of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