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1 結論

本研究成果分三項說明,一為建立水災災害時序列;二為規劃都 市型水災防救災避難圈架構;三為實證研究成果。詳細說明如下:

一、建立水災災害時序列

本研究依照都市型水災之發生時序,針對水災來臨時發生之現象 及應對應之行動,在符合民情及防救災需求下擬定六大防災機能系 統,配合進行防救災作業。並配合原都市防災規劃之六大空間系統,

從都市型水災觀點做適度的修正,可分為監控期、警報發佈期、發災 期、避難行動期、避難救援期及復舊期。說明如下:

(一)監控期:其系統規劃首先依據流域降雨資料、河川及水庫 水位資料、洩洪情形,做出防洪決策。

(二)警報發佈期:可在洪水來臨前預報洪水情況,並告知沿岸 低窪地區居民,請其預作警戒與防範,減少生命財產之損失。洪水警 報發佈後,相關單位協助受災地區民眾及財物的撤退。所有規劃之防 災據點將用來作為臨時避難及臨時收容場所;且交通動線系統之高架 橋,在管制下轉換性質成為收容停放車輛的據點。

(三)發災期:水災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著重個體避難,另一 方面政府的緊急救援機制也要啟動,藉由各機關的通訊,傳遞災情狀

況,進行緊急搶救的工作。

(四)避難行動期:當水患逐漸退去,救援行動持續進行,部分 地區雖已無立即危險,然大量的泥沙及積水,亦造成清運及交通上的 問題。此階段的工作在於立即打通避難動線,恢復交通系統。動員警 察、消防、及醫療機構全力從事救援的工作,並給予民眾物資支援及 善後指示。

(五)避難救援期:接下來相關單位指定各級廢棄物處理地點及 確立清運系統,以迅速恢復民眾基本生活為主。主要以廢棄物資清 運、及恢復環境清潔為目標,預防疾病蔓延為主。在恢復的過程中,

並指導民眾將暫停在避難據點之車輛移開。

(六)復舊期:以迅速恢復都市舊觀為主。

二、規劃都市型水災防救災避難圈架構

安全都市之基本要求為防救災避難圈之建立,故本研究收集防救 災避難圈所需之都市地理特性、交通路網、防救災基本設施及防災空 間系統資料等,依照上述建立防救災避難圈。

(一)防救災避難圈服務範圍

為提供示範區域內每一居民之防災機能,因此每一防救災避難圈 所劃設之服務範圍加起來需涵蓋示範區域內之所有面積,故採用在水 文學上,常用於計算面積雨量之方法—徐昇氏多邊形法,按照指定之

若干避難據點,利用徐昇網計算面積之原理,繪製徐昇網圖,依此構 成都市型水災防救災避難圈之服務範圍。

本研究考量都市型水災致災特性與震災不同,故在選擇避難據點 上,忽略公園、綠地、空地等開放性空間,擬以國中小學作為避難據 點,作為收容受災民眾安全避難、醫療救護、物資輸送中繼及汽車停 放之場所。此外,若水災之可能淹沒深度不高,民眾亦可將活動空間 及貴重財物遷移至二樓以上樓層,如此一來,只有最嚴重之水患,才 有可能對民眾生命財產造成損害。

(二)防救災避難圈之六大機能分析

1.避難據點:依防救災避難圈內之特定場所之功能作為都市型水 災來臨時之臨時避難場所及短期收容場所。

2.緊急避難道路:提供防救災避難圈區域內之民眾可依此避難道 路進行避難活動,迅速安全抵達避難據點之指定通道。

3.消防服務:指定臨時觀哨所,儲備消防器材、水源,以因應緊 急之用途。

4.醫療衛生:醫療衛生體系分為臨時醫療場所及收容傷病之短期 收容場所。

5.物資支援:依照性質之不同,分為接收及發放兩大體系,乃為 了將避難生活物資予以有效運抵每一避難據點並供災民領用。

6.警察指揮:設置之主要目的為進行情報資訊的蒐集及災後的秩 序維持。

三、實證研究成果

本研究實證地區選定台北市信義計劃區,針對區內符合避難條件 之各級中小學學校為避難據點,依其分佈劃分成十個防救災避難圈,

並進行其他防災機能系統之配置,且落實於地理資訊系統。

(一)避難據點配置

依水災災害之防救災需求,指定信義區之國民中、小學作為防救 災避難圈之中心,其可提供暫時避難、臨時安置,並可安排進駐醫療 救護及符合短期收容功能。

(二)防災機能配置

根據信義區之地理區位及空間設施條件,分別訂定適合的避難行 動服務範圍,進行劃設防災空間組成之基本架構,作為相互支援的最 小單元。其主要是使都市防災之功能及避難設施能確切落實在居民日 常生活中,且除了作為避難救災之管理依據外,同時也是消防、警察、

醫療與物資、道路等都市防救災空間系統之基本單元。

5-2 建議

本研究針對研究成果提供三點建議:

一、防災機能之檢討

位於高淹水潛勢之防救災避難圈,防災機能之配置若不足以應付 都市型水災,建議其防救災避難圈可酌以增設符合避難需求之避難據 點,例如加入鄰里活動中心。再者可考量將避難據點與醫療資源結 合,進行醫療救護工作;消防服務與警察指揮結合,進行救災支援作 業,以補防災機能之不足,並確保在水災災害發生時,達到救災之功 效。

二、套疊淹水潛勢圖

由於本研究在規劃防救災避難圈之初,未考慮示範區域之淹水潛 勢,故建議後續研究可將防救災避難圈套疊淹水潛勢圖,將區域內處 於高淹水潛勢範圍之防災機能據點及避難救災道路系統,加以增設防 洪措施,藉此強化據點功能。

三、建立完善之標準化作業程序

本研究係為單區研究,建議後續研究可以將本研究成果及操作模 式推廣至其他行政轄區使用,使防災體系建立完善之標準化作業程 序,由政府部門以至辦公室與民眾均應熟悉與宣導演練,務求都市型 水災來臨前均能預作準備,以節省社會資源之支出。

參考文獻

1. 顏清連(1998),「防洪科技的研發與落實」,第九屆水利工程研 討會論文集,第 21∼30 頁。

2. 夏漢民、葛亦愚、鄭昌奇、楊康宏、陳怡婷(2003),「民國九十 年颱風、豪雨分析暨紀實」,水利署防災中心計畫。

3. 施保旭(1997),「地理資訊系統」,儒林出版社。

4. 張益三(2000),「都市計畫防災規劃標準及管理體系之建構」,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5. 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 http://law.moj.gov.tw/f1.asp

6. 張義敏(2000),「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介紹」,第十一屆水 利工程研討會,第 1∼4 頁。

7. 張廣智(1999),「河川防洪與整治的省思」,節水季刊第 13 期。

8. 向立云(2001),「? 外洪水管理与防洪? 划? 述」,2001 防洪抗 旱? ? ? 文集。

9. 梁文盛、許盈松(2003),「洪氾區劃設管理課題之研究」,經濟 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計畫。

10. 方舟顧問有限公司(1996),「洪水災害保險制度可行性研究」,

經濟部水利司委託研究計劃。

11. 吳憲雄(2002),「都市型水災管理對策」,第五屆海峽兩岸水利

工程與管理研討會,第 1∼6 頁。

12. 郭振泰(1998),「台灣的洪水災害」,地球科學園地第七期。

13. 羅永光(2001),「納莉整慘北台灣」,營建知訊 225 期。

14. 陳華昇(2001),「九一七台北水患之平議」,財團法人國家政 策研究基金會研究成果。

15. 薩支平、陳亮全(2002),「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

(一)-從災害管理層面探討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研究」,內政 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

16. 經濟部(2002),「水災災害防救業務計劃」。

17. 許銘熙、陳宣宏、陳昌榮(2002),「台南科學園區排洪能力及洪 災防治措施之研究(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

18. 張倉榮、陳增壽、陳宣宏、鄧慰先(2001),「台北市木柵地區洪 災境況模擬及避難逃生路徑規劃之研究」,台灣水利第 49 卷第 1 期第 38∼48 頁。

19. 鄧慰先、薩支平(2001),「淹水潛勢資料在都市土地使用規劃與 管理之初步應用研究」,第十二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第 D83

∼89 頁。

20. 黃南輝、謝正倫、黃建忠、蔡耀賢、蔡真珍、陳智惠(2003),「各

類型災害潛勢資料應用於公共工程規劃設計之研究(第一期)」,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計畫。

21. 傅金城(1996),「淡水河洪水預報模式參數即時修正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2. 王如意、謝龍生、周建明(2001),「台北都會區淹水區域預測之 研究」,第十二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23. 江俊生(2000),「都會區降雨-逕流模式之研究及其應用於抽水 站水位之即時預報」,國立台灣大學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蕭江碧、張益三、陳伯勳、杜建宏、蔡柏全、張淵鈞(2003),「地 方層級都市防災規劃與改善管理計畫之研擬-嘉義市都市防災 避難空間系統規劃示範計畫」,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

25. 詹士樑、鄧慰先(2002),「都市洪災防治策略之整合型規劃研究

(一)-應用區位分派模式探討都市型水災避難系統規劃之研 究」,內政部建研所研究計畫。

26. 李威儀、錢學陶、李咸亨(1997),「台北市都市計畫防災系統之 規劃」,中華民國都市計畫學會。

27. 蔡長泰,游保杉,周乃昉,史天元,林延郎,楊昌儒(1995),「地 理資訊系統在淹水預警上之應用(三)」,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 洋工程學系。

28. 張齡方、蘇明道(2000),「區域淹水損失推估之研討」,第十一 屆水利工程研討會。

29. Breaden,J.P.,”The generation of flood damage time sequences”

Univeersity of Kentucky Water Resources Institute Paper, NO.32,1973.

30. Nell S. Grigg and Otto J. Heiweg, “Stat-of the-Art of estimating flood damage in urban areas,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Vol 11, NO. 2,1995.

31. Neil S. Grigg, Leslie H. Botham, Leonard Rice, WJ. Shoemaker, and L. Scott Tucker, “Urban Drainage and Flood Control Projects

Economic, Legal and Financial Aspects, “Hydrology paper,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Colorado, February,1976.

32. 洪嘉宜(2002),「洪災保險供給決策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地政 學系碩士論文。

33. 黃欣宜(2002),「洪災保險意願之研究-以基隆市七堵區為例」,

國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34. 鍾鴻霖、毛振泰、羅財丁、林杰熙(2001),「台灣洪災保險實施 之探討」,第十二屆水利工程研討會論文集。

35. 陳志宏(1999),「搶救災相關資料庫之建立與應用」,國立台北 科技大學土木與防災研究所碩士論文。

36. 李佩瑜(2000),「由鄰里單元觀點探討震災時救災避難圈之規 劃」,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37. 蔡柏全(2002),「都市災害防救管理體系及避難區域適宜規模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