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為因應 2008 年國內物價波動與金融海嘯所造成經濟的衰退,自 2008 年 5 月 新 政 府 上 任 後 , 陸 續 實 施「 當 前 物 價 穩定措 施 」及「 加 強 地 方 建 設 擴 大 內 需 方 案 」 。 2008 年 9 月 11 日 行政院又通 過 「 因 應 景 氣 振 興 經 濟 方 案 」 , 擬定了相關振興經濟的政策,2008 年 12 月 5 日更頒 布「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採取每人發放 3,600 元,總預算為 856.5 億,目的為提振民間消費及促進國內需求。消費券政策推出之後,引起各界 廣泛討論,主要的問題在於,其性質與一般擴大內需常用的政府投資或消費 不同,而屬於政府移轉性支出,究竟對振興經濟的效果能發揮多少?其對總 體經濟其他層面又會造成何種影響?

本文藉由總體經濟計量模型之建立,分析台灣實施消費券政策,對總體 經濟產生的效果。尤其特別納入所得分配之層面,此為一般探討總體效果較 少著墨之處,並模擬分析不同政策的情境比較。情境模擬主要包括:(一)

比較增加政府投資、政府消費與消費券三種政策的效果差異;(二)比較消

費券政策實施期間為一季與三季的效果差異;(三)考量消費券以當期財源 為支應,融通財源來自舉債與租稅兩種方式的效果差異。

根據政策模擬分析結果,比較政府投資、政府消費與消費券三種政策的 效果差異,三種政策皆能降低所得不均度,但以消費券對於促進所得分配的 效果最佳。以四個預測年度的所得增量之和,亦顯示政府採取直接性的對家 戶移轉支出,對家戶所得增加的幫助較大。而在經濟成長方面,消費券對刺 激景氣的作用相較政府消費與投資小,2009 年的經濟成長率約較基準預測值 提升 0.21%。不過,政府投資與消費雖能在第一年有較高的經濟成長,但自 第二年後卻反有負向效果。簡言之,政府採取消費券政策,目的雖在振興經 濟,但其對提升經濟成長的效果相對有限,反而在所得分配的改善能有正面 效果。至於擴大政府支出可能連帶造成的物價上漲問題,由於消費券政策在 需求擴張程度相對較政府投資與消費小,因此躉售物價與消費者物價的變動 程度也相對較小。

其次,針對實施期間長短不同設定下,消費券實施期間為一季,相對於 實施期間為三季,對國民生產組成項目有較大的激勵作用。尤其,在固定資 本形成的正向效果較大,對民間消費影響則差異不大。因此,實施期間縮短,

對實質 GDP 增加較多,經濟成長率增幅較大。對於物價、利率與匯率等變 數,亦是當政策實施期間為一季時的變動程度較大。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券 實施期間均攤為三季時,家戶的消費邊際傾向高於實施期間為一季時,顯示 當家戶的可支配所得為均攤增加時,每增加一元所得中用於消費的比例將更 明顯,而一次的所得增加,卻反而可能會增加儲蓄以替代消費。

最後,考量消費券財源以租稅融通或為債務融通的經濟效果,結果發現 以租稅融通方式對民間消費的刺激效果未如債務融通,由於當期徵稅直接衝 擊家戶可支配所得,使租稅融通時的消費券政策對刺激消費效果也相對受到 抑制。然而,觀察整體國民生產的增加仍較債務融通時為高,在民間投資、

進口與出口皆有較大的成長,經濟成長率相對較高。其他在財政狀況、所得 分配與失業率方面的表現,皆顯示債務融通未如租稅融通為佳。至於關於利 率的變化,政府支出增加理應會推動利率上揚,不過在債務融通的方式下,

放款利率卻是下降,主要是因為政府公債市值與股價市值上升。對照租稅融

通或為債務融通的經濟效果,突顯出政府在追求擴大支出提振景氣的同時,

也應著重於財政平衡,對經濟成長才能相輔相成。

綜合前面所述,當前政府期望藉由消費券發放以振興經濟,但從分析結 果觀之,刺激景氣之功效相當有限。移轉性支出仍應回歸其政策的本質,定 位在所得分配目標,而非振興經濟。即使是增加政府投資與消費,也只能在 政策實施初期提高經濟成長率,長期看來,其終究將遺留負面影響。提振經 濟較務實的方法,還是須由經濟基本面著手,例如改善投資環境,促進勞動 就業,健全金融體質。同時,也應以致力於預算平衡目標,加強租稅有效徵 收以充裕財源,以利於財政健全與國民生產。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