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結論與建議

在文檔中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頁 49-54)

本研究透過文獻彙整與實證公司之相關主管問卷調查,建立 一套客觀考量直接人員工作績效之多準則評估架構,並對直接人 員績效評估的方式,分別以考核尺度法與行為定錨法來建立此直 接 人 員 績 效 考 核 之 方 式 , 由 研 究 結 果 可 以 歸 納 出 下 列 結 論 與 建 議。

6.1 結論

一、直接人員工作績效評估準則分為工作成果與工作行為,其中 工作成果之次準則為工作品質與工作效率;而工作行為之次 準則為獎懲紀錄、出勤狀況、工作適應能力和工作態度。

二、各次準則之評估內容中,工作品質可以個人工作產出不良率 高低與客戶報怨不良率狀況加以衡量;工作效率以個人每天 預計產出數量及時間與實際產出數量及時間比較、資源成本 之運用來衡量;獎懲紀錄以個人品性操守及是否守公司紀律 來衡量;出勤狀況以個人是否正常上下班和配合加班狀況來 衡量;工作適應能力以個人是否能適任不同的生產線作業程 序之反應能力來衡量;工作態度以個人的敬業態度、工作積 極性、合作精神、協調溝通能力和工作配合度來衡量。

三、 評 估 準 則 之 工 作 成 果 與 工 作 行 為 之 權 重 分 別 為 78.44% 和 21.56% ,而工作成果次準則之工作品質權重 76.87% ,工作 效 率 權 重 為 23.13% ; 工 作 行 為 次 準 則 之 獎 懲 紀 錄 權 重 為 24.85% 、 出 勤 狀 況 權 重 為 19.23% 、 工 作 適 應 能 力 權 重 為

31.59%和工作態度權重為24.33%。

四、 比較兩家實證公司相關主管對直接人員工作績效之各指標構 面權重之意見,對工作成果及工作行為準則之權重的相對重 要性看法相似,對工作成果之次準則中,工作品質及工作效 率之權重的相對重要性看法也相似,工作行為之次準則中,

對獎懲紀錄及工作適應能力之權重的相對重要性看法亦無明 顯差異,但對出勤狀況與工作態度之看法則有所不同,就整 體而言,其看法並沒有因為公司之管理文化不同而對考核準 則相對權重之評估有重大明顯之差異。

五、直接人員績效考核項目之權重如下:工作品質、工作效率、

獎懲紀錄、出勤狀況、工作適應能力與工作態度之考核權重 分別為0.603、0.1814、0.0536、0.0415、0.0681與0.0526。

而 基 於 實 際 考 核 之 實 用 性 , 本 研 究 將 此 權 重 調 整 為 0.6 、 0.2、0.05、0.05、0.05、0.05。

六、直接人員績效評估的方式可以考核尺度法與行為定錨法來建 立此直接人員績效考核,其結果分別如表5.3及5.5所示。

6.2 建議

根據前述之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給予製造廠商與未來研究 者之建議。

一、對製造廠商之建議

1.考核方式可視使用者需求使用之,考核的原則應以客觀公平

數字化指標來衡量工作成果及進步成長狀況,不可憑主觀感覺 或印象來考核,並對同一崗位的員工使用相同的考核標準,以 免造成不公平現象。考評的依據應以員工在被考核期間的工作 成果及工作行為為依據,部門主管應對所屬員工的平時工作成 果及工作行為隨時記錄。

2. 相 關 製 造 業 公 司 可 以 上 述 直 接 人 員 工 作 績 效 評 估 模 式 為 基 礎,參考調整建立一適合本身公司直接人員工作績效之評估模 式。而在指標權重上,建議可彈性調整為整數權重,以便於評 鑑。

二、對未來後續研究的建議

1.本研究之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層級程序分析法(AHP)建立直 接人員工作績效指標之權重,對於類似的主題之研究,建議 可 以 其 他 方 式 研 究 探 討 , 如 德 爾 菲 層 級 程 序 法 ( Delphi Hierarchy Process , DHP ) 、 資 料 包 絡 分 析 法 (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等方法。

2.本研究分別以考核尺度法與行為定錨法來建立此直接人員績 效考核之方式,但考核方法如表2.3考核方法及應用簡表所列 約有數十種,因此,對於建立直接人員績效考核之方式,建議 可以其他考核方法研究探討。

3.本研究以「蘇州地區之台商監視器零件產業」為實証對象,

對於未來類似的主題之研究對象,建議可以加入其他電子製造 產業,加以研究及比較,以進一步探討關於本研究之直接人員

績效考核指標是否可適用於其他電子製造產業。

參考文獻

1. 王 祿 旺 、 張 善 智 譯 , Sphr, R. W. M., Sphr, R. M. N., and Premeaux, S. R.著,人力資源管理,普林帝斯霍爾(2001)。

2. 朱 明 謙 , 高 科 技 產 業 從 業 人 員 休 閒 行 為 、 工 作 壓 力 與 工 作 績 效之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3. 吳秉恩,組織行為學,華泰書局(1991)。

4. 吳萬益、林清河,企業研究方法,華泰出版社(2002)。

5. 姜定維、蔡巍,奔跑的蜈蚣,京華出版社(2002)。

6. 徐 蓉 芬 , 研 發 人 員 人 格 特 質 與 工 作 績 效 關 係 之 研 究 ─ 以 某 高 科 技 公 司 為 例 , 國 立 中 央 大 學 人 力 資 源 管 理 研 究 所 碩 士 在 職 專班碩士論文(2002)。

7. 秦志華,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8. 許 世 雨 、 李 長 晏 、 蔡 秀 涓 、 張 瓊 玲 、 范 宜 芳 譯 , David A.

DeCenzo•Stephen P. Robbins 著,人力資源管理,五南文化 事業機構(2002)。

9. 張火燦,績效評估的模式與相關理論,人事管理,第371 期,

頁17-頁23(1996)。

10. 黃 英 忠 、 曹 國 雄 、 黃 同 圳 、 張 火 燦 、 王 秉 鈞 , 人 力 資 源 管 理。華泰書局(1998)。

在文檔中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頁 49-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