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提出了一個融合情境感知和ZigBee技術的導覽系統的架構,此系 統利用以下幾點特色來達到使用方便、個人化、寓教於樂、低成本及高效 率等目標:

 透過ZigBee無線通訊技術低成本和多節點等特色以較低的成本將所有 展覽品連結,讓展覽單位可以降低成本。

 透過情境感知服務推論出訪客感興趣的展覽品藉此自動給予訪客所需 的服務,讓導覽可以更符合訪客的需求。

 透過預先下載語音檔讓訪客可以避免人潮眾多時,下載困難的問題。

 透過提醒擁擠讓訪客可以目的在於讓訪客可以避免人潮,擁有更多的時 間參觀展覽。

 透過展場關門提醒讓依照參觀動線參觀的訪客可以掌握參觀時間。

 透過互動的功能可以讓訪客加深對展覽品的映像,展覽單位也可以藉此 結合展覽主題以獎勵的方式吸引訪客參觀。

在未來研究中,我們將結合本體論來進行推理,並將好友和好友推薦的 功能加入本系統,藉此來更貼近訪客的需求,期望更齊全的功能能讓訪客 在參觀展覽的時候可以更方便。

參考文獻

[1] 施能義、王憶萍(2012),「應用 QR Code 建立雲端行動導覽系統-以 彰化孔廟導覽為例」, 2012數位內容與虛擬學習研討會論文集。

[2] 董德明(2012),互動式博物館行動裝置影音導覽系統-以奇美博物館秋 收作品為例,崑山科技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究所學位論文。

[3] 許政穆、蘇雍智(2006),「以 RFID 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建置無所不在 數位學習環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資訊科學應用期刊,第2卷。

[4] 余少卿、梁朝雲、莊育振(2003),「行動數位導覽之博物館應用探討」,

圖書資訊學刊。

[5] 薛文賢(2010),基於 ZigBee 無線網路之導覽系統設計,國立臺灣海 洋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學位論文。

[6] 蘇玉生(2009),「以 Zigbee 通訊網路整合家電控制之應用」,大仁 科技大學,仁研計畫 98106。

[7] 陳曉鋒(2007),基於 ZigBee 無線感測網路之情境感知服務系統, 國 立成功大學電腦與通信工程研究所學位論文。

[8] 林冠維(2008),ZigBee 技術應用於智慧型家庭管理系統之設計與實 做,臺北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所學位論文。

[9] 嚴暐翔(2012) ,基於 ZigBee 之感測器網路在醫療檢測之應用,暨南 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10] 邱弘緯、林昆鴻(2007),「ZigBee 於及時遠距醫療照護之應用」,國 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奈米通訊,第14卷, 7-13頁。

[11] 林榮三、吳振榮、石承玉、林惠鈺、洪鳳珠(2010) ,「工廠安全檢測」,

台南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大學部專題簡要論文。

[12] 柯旭南、鄒明佑、張暉旻、劉政穎(2012),「智慧型居家環境與安全 監控系統 」,國立聯合大學,電機資訊學院金腦獎參賽作品。

[13] 陳榮昌、顏嘉玲、江碧珊、張雅筌(2011),「基於情境感知服務的線 上訂餐/位系統」,第一屆創新發明研討會(AII2011),國立勤益科技 大學,650-656頁。

[14] 莫同、李伟平、吴中海、褚伟杰(2010),「一种情境感知服务系统框 架」,计算机学报, 第33卷,2584-2593頁。

[15] 伍妮(2008),知識本體與推理於情境感知訪客指引之研究,臺灣大學 資訊工程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16] 邱秋菊(2007),無障礙情境感知適性化數位學習環境研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學位論文。

[17] Li-Der Chou, Chia-Hsieh Wu, Shih-Pang Ho, Chen-Chow Lee, and Jui-Ming Chen,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Palm-based Multimedia Museum Guide Systems, ” AINA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p. 352-357, Vol.1, March 2004.

[18] Bill Schilit and Marvin Theimer, Disseminating Active Map

Information to Mobile Hosts,” IEEE Network, vol. 8, pp. 22-32, 1994.

[19] Anind K. Dey, Understanding and Using Context,”Special issue on

Situated Interaction and Ubiquitous Computing, vol. 5, pp. 4-7, 2001.

[20] Jongmyung Choi and Jongbae Moon, “ MyGuide: A mobile context-aware exhibit guide system,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Its

Applications–ICCSA, pp. 348-359, 2008.

[21] Harry Chen, Tim Finin, Anupam Joshi, Lalana Kagal, Filip Perich, and Dipanjan Chakraborty, Intelligent agents meet the semantic web in smart spaces,”Internet Computing, IEEE, vol. 8, pp. 69-79, 2004.

[22] Iman Keivanloo and Hassan Abolhassani, “ An Architecture for Context-Aware Semantic Web Service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p. 779-780, 2008.

[23] Bill Schilit, Norman Adams, and Roy Want, “ Context-Aware Computing Applications,”Proceedings of IEEE Workshop on Mobile

Compu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pp. 85-90, 1994.

[24] Guanling Chen and David Kotz,“A survey of context-aware mobile computing research,”Technical Report TR2000-381,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Dartmouth College, 2000.

[25] Harry Chen, "An intelligent broker architecture for pervasive context-aware system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Baltimore County, 2004.

[26] S. None,“FIPA Abstract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2000.

[27] 郭 子 瑜 , 無 所 不 在 的 個 人 化 情 境 感 知 服 務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4395&lid

=49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