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 研究流程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流程如圖 1-4-1 所示:

圖 1-4-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閱讀相關文獻 閱讀相關領域專書

撰寫研究計畫大綱

收集相關書面資料 田野調查口訪

撰 寫 論 文

調查資料紀錄整理 擬定研究方向

閱讀研究法之文獻專書 資料分類歸納 田野調查口訪

三、 研究執行步驟及進度

有關本研究的執行步驟與進度,詳見下表 1-4-1。

表 1-4-1 研究執行進度表

2009 年 2010 年

時程 (年/

月份)

工作要項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擬定研究計劃

擬定章節安排

 

文獻資料收集

           

田野調查

           

資料分類分析

         

撰寫論文

        

修正研究架構

        

論文初稿發表

提交論文審查

修改繳交論文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章 鹿谷鄉的自然與人文地景

第一節 鹿谷鄉的地理位置

鹿谷鄉位在南投縣西南部,外觀略似長方形,東側以鳳凰山稜線與信義、水 里二鄉毗連;西南以大鞍嶺與竹山鎮接壤;北以濁水溪與集集鎮相望,東西向長 約 9 公里,南北長約 16 公里,面積一百四十二平方公里,有清水溝溪、北勢溪 貫穿其中。鄉境四極分別是東極與信義鄉白不仔相連(北緯 23 度 42 分 38.0 秒,

東經 120 度 50 分 25.4 秒),南側為嶺頭山(北緯 23 度 38 分 57.3 秒,東經 120 度 48 分 14.5 秒),西側為藤湖山與東埔蚋溪交會點(北緯 23 度 46 分 16.0 秒,

東經 120 度 42 分 49.9 秒),北端是濁水溪南岸(北緯 23 度 49 分 05.3 秒,東經 120 度 46 分 56.2 秒),1地理位置如圖 2-1-1 所示。

圖 2-1-1 鹿谷鄉相關位置圖

資料來源:摘自《鹿谷鄉志上冊》,2009,頁 148。

1 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上冊》,頁 148。

第二節 鹿谷鄉的自然環境

鹿谷鄉位於臺灣中部山區與平原的交界帶,自然環境十分多樣,群山層巒疊 翠,終年氣候溫暖濕潤,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以下依地形、地質、土壤、

氣候、水文等分作簡述:

一、 地形

本鄉境內三面環山,地形上屬西部衝上斷層山地之阿里山脈地形與山麓丘陵 及切割台地之斗六陵區的銜接切合地帶,因此地形變化相當大,有山地、切割台 地、河階段丘、丘陵地及河川沖積地等多種(圖 2-2-1)。2地勢上大致由西北往東 南逐漸升高形成斜坡,海拔最低處位於西北角集集攔河堰堤南進水口,高 200 公 尺;最高處位在南界的嶺頭山,海拔 2,025 公尺,高差達 1,825 公尺,3高度變化 所示如圖 2-2-2。

圖 2-2-1 鹿谷鄉地形區分圖 資料來源:水土保持局,1992。

2 林朝綮:《南投縣地理志地形篇、地質篇稿》,頁 265。

3 盧太福:〈鹿谷麒麟潭溪的古河道〉,頁 29-31。

圖 2-2-2 鹿谷鄉自然環境地形圖

資料來源:摘自《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南投縣》,頁 336。

二、 地質

鹿谷鄉的地質構造係屬於臺灣複背斜構成西翼的一部份,形成原因為東寧造 山運動所造成。大體而言東部地質的較西部新,而西部衝上斷層由東北向西經過

本鄉西北端與東南兩處,即初鄉村、永隆村、鳳凰村、內湖村及和雅村。4

三、 土壤

因受地形影響,本鄉各地土層略有不同,大致可區分為沖積土、紅壤、黃壤 及崩積土四類。沖積土分佈於小半天、內湖、車光寮及濁水溪南岸之瑞田一帶,

地勢較平坦,土質肥沃,為精華農業區;紅壤則分佈於大水堀台地及北勢溪兩岸 河階台地,土層深淺不一,排水良好,為茶園重要地帶;黃土分佈在坪頂大丘園 一帶及鳳凰村之頂城,土壤不深厚,結構亦不穩定;至於崩積土則分佈於山地及 丘陵地等地區,表土容易遭受雨水沖積,土壤結構較不穩定。5

四、 氣候

鹿谷鄉位於台灣中部山區,屬暖溫帶與亞熱帶氣候。氣溫方面,全鄉年平均 溫度約為 19.4 ゚ C 左右,以一月份 13.7 ゚ C 最低,七月份 23.6 ゚ C 最高;降雨方 面,夏季因受颱風影響容易造成豪雨災害,而冬天則是乾季,全年雨量豐沛,年 平均降雨量約 2,450 公釐,大都集中在六至九月。由於境內海拔高度與地形差異 甚大,氣候上各地略有不同。此外,因受周圍山脈屏障,平均風速較小,相對濕 度年平均則達 80﹪以上,也導致本鄉多霧的現象。 6

五、 水文

本鄉溪流多為典型山地型河川,大致以鳳凰山為集水區的分水嶺,有東埔納 溪與清水溝溪兩條主要溪流,這兩大水系切割出許多高位河階與沖積平原,是鄉 內主要的聚落分布處,周圍還包括北端與集集鎮為鄰的濁水溪、墘坑溪、白不仔 溪等,境內溪流長度合計約 60 公里。東埔蚋溪上游主流稱為北勢溪,是境內最 重要且最大的溪流,其發源於鳳凰山脈西麓,水域範圍幾乎涵蓋鄉內所有山區,

由本鄉東南端的內湖村流向西偏北,在崎腳出境,沿途經和雅、竹林、彰雅三村,

於鹿谷、竹豐兩村交界流出,主流長約 14.77 公里。清水溝溪源自鳳凰山麓北坡 東邊之苦嶺腳,由鳳凰村經永隆向西北流,再轉向北側經清水、瑞田注入濁水溪,

主流全長 17.55 公里。7

4 地層種類包括:中新世晚期三峽群(MS)、上新世錦水頁岩(PI)、上新世的卓蘭層(P2)、上 新世—更新世的頭嵙山層(PQS)、第四紀更新世的台地堆積層(Q4)及現代沖積層(Q6)等 四個時期六種地層。參看林朝綮:《南投縣地理志地形篇、地質篇稿》,頁 265。

5 何鎮平:〈台大實驗林溪頭人工林森林土壤性質分析〉,台北,臺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7,頁 86;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水土保持局:《山坡地農村地區綜合發展綱要性規劃報告—南 投縣鹿谷鄉》,水土保持局,1992,頁 39-52;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上冊》,頁 154-158。

6 鄭詩華:《南投縣鹿谷鄉全鄉性休閒農業整體發展調查規劃報告書》,南投,南投縣政府,1997,

頁9-37;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上冊》,頁146、168。

7 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局:《東埔蚋溪初鄉橋上游段整治規劃設計》,經濟部水利署第四河川 局,2004,頁 2-48;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上冊》,頁 172-177。

第三節 鹿谷鄉的聚落開發與宗教信仰

灣原住民史-鄒族史篇》,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頁 98-99,123-124。

10 林屺於永曆十八年(1664)率所屬墾殖斗六門,並紮屯於竹圍仔(今竹山鎮),驅逐社眾至

禁令,鹿谷鄉因於交通要衝,地位更形重要,新寮因而發展成重要街市,人口匯

農,主要作物有茶、檳榔,20亦為本鄉行政機關聚集區域,民國 98 年(2009)底 年(1920)改大字,民國 35 年(1946)廢大字設廣興(取吉言佳字之義)與內 湖二村,其中廣興村取自最大聚落「廣興」為名。地理環境部分,本村位在鹿谷 材,製作「車軸」(也有人說是製作牛車扶手。閩南語稱「車光」--ChhiaKoain,「光」與「杆」

同)故得名。又有一說,早期運山產之牛車,載重上坡,每行於此處即發出「光光(ㄍㄨㄚ—)」

的聲音而得名。參看洪敏麟:《台灣舊地名沿革(二)下冊》,頁 556。

25 羅美娥等:《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南投縣》,頁 346-347。

26 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上冊》,頁 304-305。

98 年(2009)底人口有 1236 人,27現有聚落為番仔寮坑、田寮、內湖、有水坑、

冬季濃霧經常籠罩,人口主要聚集於地勢較為平緩的中湖、崎頭一帶,主要作物 年(1920)改庄為大字,至民國 35 年(1946)將原大水堀大字析設為北部的永 隆村與南部的鳳凰村。地理環境部分,本村位在鹿谷鄉東部,村境面積 10.84 平

(1981)左右,秀峰與坪頂二村合併稱秀峰村;村名源自此地多「秀」麗山「峰」。 上述聚落合併為番子寮庄,大正九年(1920)改庄為大字,民國 35 年(1946)

廢大字,以村內最大聚落為名改設瑞田村。地理環境部分,本村位於鹿谷鄉東北

表 2-3-1 鹿谷鄉行政區域沿革

庄 區 豬湖、木耳寮

066 3,987 12,802 11,739 24,541 -0.724 % 068 3,980 12,480 11,443 23,923 -0.964 % 070 4,052 12,296 11,126 23,422 -0.989 %

…略

099 6,653 10,249 9,041 19,290 -0.443 % 資料來源:鹿谷鄉戶政事務所。

在性別比例上,目前本鄉男女人口比約 114:100,與臺灣其他農漁村落相同 因工作型態仰賴勞力而導致陽盛陰衰的現象。早在四、五十年代,本鄉女性人口 仍多於男性,自五十代年後工商業發展,女性多外出工作或遠嫁他處,因此男性 人口也超越女性,至今本鄉僅 70 歲以上女性人口高於男性,其他均為男高於女 的狀態,而 30 歲至 58 歲的青壯人口中,男性比例又遠高於女性。49

(二)人口區域分佈

本鄉大部分土地屬山坡地、陡峭林地,其餘少數較平坦的則為鄉民賴以維生 的主要區域(表 2-3-3)。

1. 初鄉村、鹿谷村、彰雅村、廣興村、內湖村:此塊緩坡區域最大,外型狹長,

位居中央位置,有 151 線道貫穿,是本鄉行政、商業中心,人口也最多,合 計五村共 8002 人,佔全鄉人口 48%。

2. 和雅村、竹林村、竹豐村:此塊緩斜坡座落於大崙山與北勢溪之間,地勢相 較平緩,位在本鄉西側,與鹿谷台地隔北勢溪相望,人口居第二,合計三村 共 3685 人,佔全鄉人口 19%。

3. 永隆村、鳳凰村:此塊緩坡座落於鳳凰山下、麒麟潭旁,四周群山環繞,位 於本鄉東側,人口居第三,合計二村共 3665 人,佔全鄉人口 19%。

4. 秀峰村、清水村、瑞田村:此區位在鹿谷鄉北側,有清水溝溪流貫其間,人 口最少,合計三村共 2831 人,約佔全鄉人口 15%。50

49 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下冊》,頁 596-597。

50 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下冊》,頁 597-598。

表 2-3-3 民國九十八年鹿谷鄉村里鄰總人口數

村 里 鄰數 戶數 合計 初鄉村 17 651 957 854 1,811 鹿谷村 16 765 1,167 1,070 2,237 彰雅村 10 493 789 755 1,544 廣興村 21 783 1,258 1,133 2,391 內湖村 12 431 665 571 1,236 和雅村 6 265 398 321 719 竹林村 18 656 983 878 1,861 竹豐村 14 378 595 500 1,095 永隆村 13 640 1,010 899 1,909 鳳凰村 14 529 916 824 1,740 秀峰村 15 405 580 464 1,044 清水村 8 314 462 358 820 瑞田村 10 301 510 439 949 總計 174 6,611 10,290 9,066 19,356 資料來源:鹿谷鄉戶政事務所。

(三)人口年齡結構

在年齡分佈上(表 2-3-4),以 42 歲至 54 歲為最高峰,約佔總數的 21.16%,

其次為 20 歲至 32 歲,佔 19.70,前者正逢戰後嬰兒潮,後者則是臺灣經濟起飛 的年代。此外,幼兒與學童部分的比例,呈現年齡越少人口越少的現象,截至民 國九十七年(2008)底,20 歲人口仍有 277 人,10 歲人口則減至 174 人,而當年 登記在籍的 0 歲新生兒僅 124 人,出生率逐漸下滑十分明顯。在老年人口部分,

65 歲以上約佔 17.94%,高齡化現象已十分明顯,甚至超越本縣的平均值。51

51 林文燦等:《鹿谷鄉志下冊》,頁 599-601。

表 2-3-4 南投縣鹿谷鄉性別年齡人口數 (98 年 01 月)

年齡區間 合計 年齡區間 合計 0~4 歲 392 363 755 55~59 歲 684 543 1,227 5~9 歲 411 386 797 60~64 歲 425 387 812 10~14 歲 512 442 954 65~69 歲 486 468 954 15~19 歲 613 596 1,209 70~74 歲 438 485 923 20~24 歲 725 679 1,404 75~79 歲 361 442 803 25~29 歲 813 749 1,562 80~84 歲 239 272 511 30~34 歲 734 586 1,320 85~89 歲 81 143 224 35~39 歲 726 532 1,258 90~94 歲 17 41 58 40~44 歲 800 600 1,400 95~99 歲 6 10 16 45~49 歲 991 713 1,704 100 歲以上 2 0 2 50~54 歲 901 623 1,524 總計 10,357 9,060 19,417 資料來源:鹿谷鄉戶政事務所。

綜上可見,本鄉因屬農業鄉鎮,工商業不發達,加上位處山區、交通不便,

在謀生不易的情況下,導致人口外流,也無法吸引外來移入定居,即使在茶葉經 濟輝煌的七、八十年代也不例外,農業發展雖然可以改善居民生活,但對於人口 的聚集卻沒有決定性的影響,至於部分在外求學的青少人口,如本鄉無法提供良

在謀生不易的情況下,導致人口外流,也無法吸引外來移入定居,即使在茶葉經 濟輝煌的七、八十年代也不例外,農業發展雖然可以改善居民生活,但對於人口 的聚集卻沒有決定性的影響,至於部分在外求學的青少人口,如本鄉無法提供良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