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實主義藝術家作品,深深影響研究者整體創作構圖形式,以自我內心表

由感官引發對家鄉的回想與感念,也使觀者以不一樣的視覺路徑與心理感

誠如法國美學家魏朗(Eugene Veron 1825 - 1889)曾說:「情感是使得藝術 產生的決定因素」45,因此研究者在選擇題材的過程中體認到個人感官知

深刻感觸。綜合以上的實踐創作對於觀者來說「感官紀事」中的作品或許 不能完全代表研究者故鄉的特色,但對研究者而言以感官與水墨所表現的 創作是表達對故鄉的感念與熱愛。

近年來所提倡所謂的「在地關懷」,是期許在地人能努力為土生土長的 家鄉尋求新的存在意義與精神,成為當地重要的特色以及凝聚向心力,因 此,藉由創作的表現,期盼能引發觀者對家鄉能多重視與關心,也能欣賞 到家鄉最美的一面。

藝術創作的旅程是很寬廣的,在「感官紀事」這份創作研究中獲得許 多啟發,它讓研究者重新體會感官的熱忱,它不再只是單純的在接受訊息,

而是轉化為另一種新體驗,就如海倫凱勒,不因身體的殘障利用剩餘的感 官長篇大論地寫下生活中的香氣、味道、感覺,不斷地探索追求,雖然她 殘障,但卻比她那個時代的許多人都生活的更深刻。因此研究者也透過此 創作研究詮釋感官記憶中的故鄉美,也期許更多認同家鄉的人對在地投入 更多的關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對於自我故鄉的認同也不一,研究 者故鄉並不是一個繁華都市但它的樸實與美麗,帶來最深刻的印象也延伸 出此創作。此次研究只是試驗的開端,在藝術創作旅程中,期許自己以更 謙卑的學習心態、探索的精神,在未來的水墨創作中有另一番新面貌。

參考書目

6、Pere Gimferrer(1993)。《馬格利特》。台北:錦繡文化。

7、何正廣(1996)。《夏卡爾》。台北:藝術家。

18、吳玉成譯,Henry Focillon 著(2001)。《造型的生命》。台北:田園城

22、Paola Rapelli(2004)。《抽象畫先驅康丁斯基》。台北:城邦文化。

23、詹前裕(2005)。《彩繪山水》。台北:藝術圖書。

24、黃秀如主編(2005)。《記憶有一座宮殿》。台北:網路與書。

25、蔣勳(2006)。《美的覺醒》。 台北:遠流。

26、Patrick Suskind,(洪翠娥 譯)(2006)。《香水》。台北:皇冠。

27、余秋雨(2006)。《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

28、Diane Ackerman(莊安祺 譯)(2007)。《感官之旅(感知的詩學)》。

台北:時報文化。

二、網路資源

1、 http://cris.fhl.net/article/study/write/68.doc。(2008/11/15 瀏覽)。

2、訊息處理論對專題學習的影響:

http://www.efs.hlc.edu.tw/~laiupin/pbl/2/2-4-3-1.htm。(2008/11/15 瀏覽)。

3、何謂造形:

http://tw.myblog.yahoo.com/jw!l_r.FrqREQUnvgyfov8Q9lMJAXl 。

(2008/11/15 瀏覽)

4、 http://tsf3.stenly.com/ism/01.htm。(2008/11/30 瀏覽)

5、視覺素養學習: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monet/monet.htm。

(2008/11/30 瀏覽)。

6、香水與記憶的交歡-朱天心〈匈牙利之水〉中的嗅覺地圖:

http://www.srcs.nctu.edu.tw/cssc/essays/2-1.pdf。(2008/12/6 瀏覽)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