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在探討在多組群平均數結構的驗證性因素分析中,具 有因素恆等性之模型在不同的樣本數與不同的截距差距下,估算觀測變項截 距的表現。本章將對模擬試驗所得的結果做最後的結論,並說明研究的限制 及建議。遂將此章分為三節,第一節為研究結論,第二節將說明研究限制,

第三節為研究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在 Wicherts & Dolan (Wicherts & Dolan, 2004) 2004 年的研究中提及,若 模式中含有平均數的參數被忽略,容易造成造成錯誤的決策;Olsson, Foss, Troye, & Howell (2000)的研究中指出,在參數為常態且模型設定正確的情況 下,ML 估算法與 WLS 估算法其實是十分相近的。

根據第四章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發現,隨著樣本數的增加,RMSEA 值 有下降的趨勢,在樣本數 500 之後趨於穩定;在 MSE 值方面,其值不受觀測 變項截距值真值所影響,但會因樣本數的改變而有所變動;在 95%信賴區間 覆蓋率的部份,我們可以發現在樣本數 300 之後,兩種估算法皆不受樣本數 影響。單看 WLS 估算法的估算情況,可以發現在樣本數低於 200 時,所得之 估算結果, RMSEA 值會有高估的情形發生,此項結論與 Bentler & Kaon (Bentler & Kaon, 1992)所提出之論點相呼應,此外還能看出 MSE 值或是 95%

信賴區間覆蓋率,都不好。若將樣本數固定,可以看出 ML 估算法的確是比 WLS 估算法穩定,但是大樣本底下,則是沒有明顯差異。整體來說,在多組

群平均數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中,使用 ML 法或是 WLS 法來估算觀測變項 的截距值皆會有不錯的表現,大致來說 ML 估算法的表現比 WLS 估算法佳;

若是將重點放在其他方面如模式選取,則較建議使用 ML 估算法。

在本研究中所得結論大多與文獻相印証,但由於使用之模式為多組群平 均數結構與近年來實徵資料型態相近,且研究中設計的 10 種樣本數,也較符 合實用性質,可提供實徵研究者作為研究方面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模式為多組群平均數結構驗證性因素分析。模型為一 個潛在變項與六個觀測變項,且將組群數設定為二個組群,並符合因素恆等 性之設定。研究所得之結論皆為特定模式所得,若要廣泛地利用,則需再作 測試。

第三節 研究建議

對於後續相關研究,有以下建議:

1. 研究所設定的觀察變項為連續資料,由於實徵資料的型態較接近離散 資料,建議未來可利用類別或是二元資料作研究。

參考文獻

英文部份

Bollen, K. 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 Wiley New York.

Browne, M. W. (1974).Generalized least-squares estimators in the analysis of covariance structures. South African Statistical Journal, 8, 1-24 .

Browne, M. W. (1987). Robustness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 in factor analysis and related models. Biometrica, 74, 375-384.

Jelte, M. W., & Conor, V. D. (2004). A Cautionary Note o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Fit Indexe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With Mean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1(1), 45-50.

Meredith, W. (1993). Measurement invariance, factor analysis and factorial invariance.

Psychometrika,58, 525–543.

Muthén, L. K., & Muthén, B. O. (1998–2004). Mplus user’s guide (3rd ed.). Los Angeles: Muthén & Muthén.

Olsson, U. H., Foss T., Troye S. V., & Howell, R. d. (2000). The Performance of ML, GLS, and WLS Estimation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Under Conditions of Misspecification and Nonnormalit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7(4), 557-595.

Yuan, K. H., & Bentler, P. M. (1997). Improvimg parameter test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analysis. Computational Statistics & Data Analysis, 26, 177-198.

中文部份

楊志堅、邱才恬 (2005)。潛藏變數含平均值模式之適配度檢定模擬研究。2005 年第二屆統計方法學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

邱才恬、楊志堅 (2005)。Simulation Studies on Evaluating Models of Latent Variables with Constrained Means。台灣心理學會第 44 屆年會,中原大學。

相關文件